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學科教學工作計劃

時間的腳步是無聲的,它在不經意間流逝,我們的工作又將在忙碌中充實着,在喜悅中收穫着,來爲以後的工作做一份計劃吧。好的計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學科教學工作計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學科教學工作計劃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37人,其中男生19人,女生18人,年齡一般在7-9歲之間,學生全部來自周圍的幾個自然村。

經過半年多的語文學習,已經具備了獨立識字和獨立閱讀課外書的能力,學習目的比較明確,學習態度逐步端正,學習語文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語文學習後,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本班大部分學生能熟練地藉助漢語拼音識字,但還有少數學生拼音基礎不夠紮實,需要在今後的學習中繼續鞏固。對學習漢字有着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到學習活動中來。但是面對較大的識字量,學生識字的返生率較高。因此對這些學生,應該更多地關注如何用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使其體驗成功學習所獲得的樂趣。在寫字方面讓我覺得較有一種成功的喜悅,大部分學生書寫端正美觀。書香班級建設方面,在學習書本知識之餘,給學生講故事、讓學生接觸課外讀本,同時動員學生家庭的力量,實施親子共讀,另外,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積極性。

多數學生勤學好問,善於思考,善於發現新問題,這是他們學好語文的有利因素。由於孩子們都是來自農村,家長多數從事農業勞動或外出打工,生活條件不富裕,捨不得買課外書,學生家長的文化底蘊較淺,在家庭輔導和家庭教育方面跟不上。這是孩子在學習中存在的不利因素。

在上學期期末考查中,本班學生在寫字、朗讀、背誦、課外閱讀和口語交際這五項學科考查中成績較好。硬筆書寫大部分學生能以規範的“雙姿”在規定的時間內達到甚至超過規定的書寫字數;朗讀方面學生基本能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或指定的一篇短文,多數學生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讀;課內要求背誦的課文大都能熟練地背誦,調動了學生積累課外知識,增加閱讀量的`積極性。在課外閱讀中學生能自覺規範地建立自己的閱讀筆記,摘抄了一定數量的精彩片段或優美詞句。在習作時學生的課外積累起了很大的作用,出現了多篇優秀習作。有一半的學生能暢談自己的讀書收穫或心得體會。在口語交際中學生積極參與興致高漲,態度大方,絕大部分學生能用普通話流暢地圍繞一個話題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所以本班學生的基本技能還是比較紮實的,聽、說、讀、寫、思基本做到了同步發展,語文綜合素養得到了整體發展。

一年級一班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牢固,比如字詞,尤其是在認字方面,部分學生課外認識的字較多,這一點在本學期應繼續常抓不懈。可繼續開展識字大王、識字能手的比賽,在第一學期基礎上完善比賽規程,進一步提升全年級學生識字興趣及能力。本界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以及用自己的話表述課文內容的能力還有待加強,這是本學期應着重努力的方向。

好習慣使人終身受益,雖然學生的各方面行爲已基本規範(如能做好課前準備、按時完成作業等),但學生的傾聽習慣、答題習慣、讀寫姿勢等還需進一步加強。

二、教師基本情況分析

我本人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擔任過低、中、高不同學段的一線教學工作。多次參加教材培訓,平時能認真學習先進的課改理念,並在教學中大膽實踐,積累了不少的理論經驗。

個人優勢:踏上工作崗位至今已17個年頭,在17年的鍛鍊中已初步具有一名語文教師應有的專業水平,在課堂教學上,不斷學習新理念更新教育方法,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作爲一名普通教師,我熱愛本職工作,在工作中能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能創設豐富的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注重學生的獨立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在工作中能夠做到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與家長經常溝通。

個人不足:反思目前現狀,我覺得在專業知識、及素養方面還不夠,尤其是教育專著讀的較少。雖然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已掌握了一些方法,但不能做到遊刃有餘。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忙碌着,忽略了工作之餘的思考,因此許多工作有待創新。作爲一名教師,缺少教科研能力,離做一名研究型教師的路還很遠。與其他老師相比,還缺少一定的教學經驗,有時缺乏耐心,有時不能跟蹤輔導。這是本學期有待解決的問題。另外學生的課外閱讀刊物太少,不能滿足孩子們閱讀的需求,不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專題組織單元,以整合的方式組織教材內容。共設八個專題,分爲八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護環境,快樂的夏天,動腦筋想辦法,我們的生活多麼幸福,我們都有好品質,我們身邊的科學。八個專題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蘊含教育價值,把知識、能力、方法、情感融爲一體。每個專題內涵都比較寬泛,避免了教材內容的侷限性。

每組包括1課“識字”、4-5篇課文和1個“語文園地”,各部分相互聯繫,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識字課包括詞語、三字經、對對子、謎語、諺語、詩歌等多種形式。課文共34篇,內容豐富多彩。“語文園地”包括四個欄目:我的發現--鼓勵學生探究發現,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主要是識字的方法;日積月累--引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優秀段篇;口語交際--與專題聯繫,在雙向互動中培養口語交際能力;展示臺--給學生提供展示學習所得的舞臺。

八組之後有五篇選讀課文。最後是兩個生字表。

【教學重難點】

1.認識550個常用漢字,會寫250個漢字。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詞句的意思,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

本冊識字的編排,繼續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的原則。全冊要求認識550個常用字,會寫250個認識的字。要求認識的字和要求會寫的字,分別在練習裏標明。此外,在語文園地裏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認識的字。

四、本學期要達到的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技能方面:

1、複習鞏固漢語拼音,能準確地拼讀音節,能借助漢語拼音識字、學習普通話。

2、學會250個生字,認識550個生字。要求學會的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瞭解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思,大部分詞語能在口頭或書面語言中運用;要求認識的字,做到離開注音、離開語言環境也能準確認讀,不抄,不默,不考。

3、繼續學習用鉛筆寫字。依照筆順規則,書寫要求學會的字。字要寫得正確,端正,整潔,儘量做到美觀。執筆方法、寫字姿勢合乎要求。

(二)過程與方法

1、能借助漢語拼音,用普通話朗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逐步達到有感情。能背誦指定的課文。朗讀要做到,逐步提高默讀能力。藉助拼音閱讀淺顯的拼音讀物。繼續認識逗號、句號、歎號、問號。

2、能用學過的詞語補充句子。有說話的願望,能根據要求說自己想說的話。能在簡單的寫話中使用句號、問號、歎號。

3、學會聽、說普通話。能聽懂別人講的一段話或一件事,能用普通話提出問題、回答問題。願意和別人進行口語交際,能主動說,認真聽,大膽問,語句通順,態度大方,有禮貌。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教學中注意用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培植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五、採取措施

1、教師要熟知教材,掌握教材的教學思路,也爲通過“兩級三關”做準備。同時加強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訓練,特別是重視識字和寫字的訓練,加強寫一手好字的思想教育。

2、端正教學思想,勇於探索新的教學模式,特別是“以學習者爲中心的四種教學模式”和“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努力在教學過程中實踐,總結經驗,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積極性;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4、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把視聽與思考相結合,使學生的認識從感性階段向理性階段發展,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化。

5、激發課外閱讀的興趣。每週安排一定的時間講童話故事,因勢利導,介紹一些好書讓學生閱讀,如《三字經》.《三百六十五夜詩歌》等兒童課外讀物來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

6、對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要因材施教,不用一把尺子衡量他們,注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教給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使他們樂於學習。

8、重視培養能力。學生獲得知識是必要的,但培養能力更重要。一個學生如果沒有自學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他的終身發展將受到限制,我們從新世紀人才的培養目標出發,必須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就本冊語文教學來說,要着重培養學生識字能力、理解詞句的能力,朗讀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和初步的自學能力。在教學中,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大膽探索“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滿足不同程度學生對語文學習的需求,不要一刀切,力求使每個學生都有較大發展。

9、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學生經過上學期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些漢字知識和識字方法,教學中要注意放手讓學生藉助拼音讀準字音,利用學過的偏旁部件和熟字分析記憶字形,結合詞句和生活實際理解字義,教師只對難點作指導和講解。這樣,不僅可以節省教學時間,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一定要體現以讀爲主,開展好“書香伴我行”,讓學生多讀書,多背誦古詩,不斷增加語言積累。同時進行一些看圖說話練習.注重培養聽說能力,制定訓練計劃,逐步提高聽說能力。採用各種形式的教學手段,如"童話引路""猜字謎"等方法,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10、採用各種形式的教學手段進行識字教學,通過指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建立識字本、識字卡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1、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語文實踐活動通過有計劃、有步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使學生各方面的語文能力得到訓練。語文實踐活動,內容上要與課內教學密切聯繫,形式上要活潑有趣,使學生樂於參加。可以把表演、競賽、遊戲引進課堂,也可以組織學生走出課堂進行活動。使學生在反覆實踐中鞏固所學知識,逐步提高語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