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學計劃模板彙編6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前方等待着我們的是新的機遇和挑戰,寫好計劃纔不會讓我們努力的時候迷失方向哦。想學習擬定計劃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計劃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品】教學計劃模板彙編6篇

教學計劃 篇1

一、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30,男生19,女生11,部分學生有較強的自主意識、愛國精神,但對社會、國際時事沒有關注的意識,除了看電視外,很少有機會了解國家大事與國外文化,還沒確立開放的國際意識。大部分學生的道德處於他律狀態,逐步向自律發展。個別學生處於青春期,出現自我中心、故意搗亂、是非不分、叛逆等現象。

二、教材分析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爲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

本冊教材根據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的規定,兒童年齡與生活的實際,以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精神編寫的,它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幫助兒童把握好少年期的生活,引領兒童走進多樣化的世界,探索和關懷生存的家園。

共分爲四個單元,第一單元《我們生活在一個地球村》,第二單元《地球生病了》,第三單元《世界問題還不少》,第四單元《新的生活就要開始了》。

各單元體例結構如下:

主題文字:引出一個話題或對某個話題進行提升,一般是該主題主要思想和觀點。

提示語:一般作爲對某個話題的的拓展,引導學生思考或開展相應的活動。

旁白:作爲和學生對話、溝通的主持人,有時爲前後內容起傳承作用,有時爲學生提高一種思考方向或揭示某個觀點,有時向學生提出問題。作用相對靈活。

情境對話:一般是經過錘鍊的真實生活的再現,幫助學生對自己得生活經驗進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實地呈現社會現實,包括學生的活動場面。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豐富認知、加深體驗、開展活動等。

圖標:包括“活動、交流、小資料”等,引導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啓發學生調查、體驗、討論、探究、閱讀、製作、蒐集整理信息等。

學生作品:有時是提供一個可供討論的案例,有時是體現學習過程、呈現學習成果,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增強其溝通與表達的慾望。

空白框:啓發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對生活的體驗,記錄自己的學習成果,引導他們成爲學習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和創造者。

三、學期教學目標

1、瞭解地球的基本知識,熟悉世界海陸分佈等情況,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瞭解中國的面積、行政區劃、地理位置,讓學生知道各國在經濟上互通有無的重要性,正確對待互聯網。

2、使學生有意識地關心和愛護人類共同的生存環境,學習一些常見自然災害中的自救知識,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增強學生自覺主動保護物種的意識和情感,幫助學生逐漸養成節約和合理使用自然資源的良好習慣。

3、和兒童一起走進多樣化的世界。培養學生開闊的視野、寬容的心態,正確認識其他文化。積極吸取外來文化的養分,更好的發展本民族的文化傳統。

4、使學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義和價值,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確對待科學技術,初步瞭解聯合國的性質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5、使學生能夠逐步學會確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目標,並據此獨立安排自己的生活,發展他們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四、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直面並審視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學會確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目標,學會獨立。

2、以現實生活中的經驗話題,逐步向學生打開成人生活的大門,在參與和探索中成長。

3、從各個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會的多樣性,把兒童培養爲優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學生展示新的自然觀,使學生愛護環境,保護地球。

五、指導思想

1、積極轉變觀念

(1)樹立綜合的、開放的課程觀

綜合的課程觀要求我們走出以往的學科教學模式尤其是說教式德育模式,尊重學生的生活,根據學生實際需要組織教學活動,積極引導他們在生活中饒有興趣地學習、探究、體驗,在學習中愉快地生活、成長,獲取對社會的整體認知,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道德觀。開放的課程觀要求我們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聯繫本地區和學生的實際,官職社會中新的信息、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對教科書中提出的問題、預設的活動進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時、合理地調整教學目標,靈活有效地推進教學過程,增強教育的針對性、生動性和實效性。

(2)樹立以人爲本的學生觀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知和感悟我們引導他們去關注生活,珍視學生獨特的生活經驗,強調體驗式、探究式和研討式等學習方式,幫助他們嘗試着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就要尊重他們的權利和個性發展,在基本的是非標準基礎上,允許他們在多元價值中做出不同的選擇;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差異,關注“邊緣兒童”,對學生進行開放性的、發展性的、鼓勵性的評價,幫助他們感受成長的愉悅。

(3)樹立與時俱進的教師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是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活動的組織者、支持者和參與者。我們的任務不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和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幫助學生去體驗、去探究。爲達到這樣的目標,我們要放低姿態,與學生平等對話,傾聽他們的需要;要尊重學生的體驗和判斷,不用既定的結論代替學生的思考;要和學生交朋友,勇於面對真實的自己,要關注生活,開闊視野,勤於學習,不斷吸收時代的信息,與時懼進;對於教材倡導的教學活動,要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探索和創新。

2、注意整體把握

爲了體現一種兒童文化,使教材能真正成爲學習喜愛的朋友,讓他們願意與教材中的兒童對話,教材中呈現的內容有很多細膩的生活場面和真實個案。然而教材中的範例只是一種提示,它並不是唯一的或最好的。因此,我們要通過這些提示去整體把握教材,既可以利用這些範例豐富學生認知和情感體驗,又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進行合理的取捨,或加以適當的拓展。

六、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教學時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教師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4、充實教學內容: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要注重與語文等學科教學內容的緊密結合,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繫,要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教學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包括社會生活中對兒童發展有意義的題材,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聯繫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應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爲此,教師應積極地開發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七、教學進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

備註

1

2.23——2.28

始業教育(1課時)

1、可愛的地球(1課時)

2

3.1——3.7

1、可愛的地球(1課時)

2、從世界看中國(1課時)

3

3.8——3.14

2、從世界看中國(1課時)

3、我們互通有無(1課時)

4

3.15——3.21

3、我們互通有無(1課時)

4、網絡連接你我他(1課時)

5

3.22——3.28

4、網絡連接你我他(1課時)

5、地球在“發低燒”(1課時)

6

3.29——4.4

5、地球在“發低燒”(1課時)

6、天有不測風雲(1課時)

7

4.5——4.11

6、天有不測風雲(1課時)

7、許多物種消失了(1課時)

8

4.12——4.18

7、許多物種消失了(1課時)

9

4.19——4.25

8、可怕的物種入侵(2課時)

10

4.26——5.2

9、自然資源取之不盡(2課時)

11

5.3——5.9

10、戰爭何時了(2課時)

12

5.10——5.16

11、科學技術的喜與憂(1課時)

13

5.17——5.23

11、科學技術的喜與憂(1課時)

12、我在聯合國作報告(1課時)

14

5.24——5.30

12、我在聯合國作報告(1課時)

13、我的這6年(1課時)

15

5.31——6.6

13、我的這6年(1課時)

14、去中學看看(1課時)

16

6.7——6.13

14、去中學看看(1課時)

15、我們的畢業典禮(1課時)

17

6.14——6.20

15、我們的畢業典禮(1課時)

18

6.21——6.27

複習迎考

教學計劃 篇2

一、專業課程名稱:

語文

二、課程分析

本課程在專業中的性質、作用、地位: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與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和思維發展,加強語文實踐,培養語文的應用能力,爲綜合職業能力的'形成,以及繼續學習奠定基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素養,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和吸收人類進步文化,爲培養高素質勞動者服務。

中職語文課程要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學生進一步提高正確理解與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學文化素養,以適應就業和創業的需要。指導學生學習必需的語文基礎知識,掌握日常生活和職業崗位需要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學作品欣賞能力和淺易文言文閱讀能力。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養成自學和運用語文的良好習慣。引導學生重視語言的積累和感悟,接受優秀文化的薰陶,提高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形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促進職業生涯的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學生各項素質及能力的分析):

1、本學期所兼三個班的學生普遍文化知識基礎差,學生學習意識差,認識不到學習知識的重要性。不再有主動的學習意識。學習消極應付,不求上進;上課不專心,身在課堂心在外,對學習沒有心思。

2、學生存在較爲明顯的自卑情緒,而且自信心不足。他們在某種程度上是自己瞧不起自己,但是自尊心又很強,他們沒有普高學生的學習目標,且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感到迷茫。儘管學校對學生也會進行職業興趣、職業潛質、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的教育,但學生對自己究竟喜歡做什麼、將來能做什麼不清楚,對未來的目標很不明確。

3、學生自律意識不強,學生由於學習成績差,常常得不到老師的關注,他們的心理狀態常常既壓抑又敏感。再加上初中階段是學生習慣於表現自己的時期,往往形成習慣,加以不再努力學習,因此把心思用在課堂的小動作上,審美觀也發生了變化,不以爲恥反以爲榮。

4、學生認知偏差。很多學生進入職中後,就存有學習馬虎,得過且過,混個畢業文憑的念頭,因此他們不願意花過多的精力在學習上。

四、教學目標

1、德育目標:在語文學習活動中,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對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與認識。從而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

2、知識目標:指導學生學習必需的語文基礎知識,掌握日常生活和職業崗位需要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學作品欣賞能力和淺易文言文閱讀能力。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養成自學和運用語文的良好習慣。

3、技能目標: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讓每一個走上工作崗位的學生都能夠順利地聽、說普通話,並且能夠寫出通順的、較好的文章。 讓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積累各種語言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會正確的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

五、教學內容設計

1、閱讀與欣賞 48課時

2、應用文寫作 12課時

3、口語交際 12課時

4、綜合實踐 8 課時

六、教學方法及手段

1、在教學中注重基礎知識聯繫實際應用能力的訓練,強化能力,突出重點,學以致用,使學生在掌握必要的語文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提高語文運用能力,並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引導,充分發揮本課程的優勢,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2、教學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運用各種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

3、在教學中讓學生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發展個性特長,但同時也應學會如何尊重別人的意見或成果,養成不要輕率否定他人的嚴謹作風,培養自信、理解、包容的健康心態。

4、努力掌握併科學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充分利用教學設備,切實提高教學實效。

5、密切聯繫現實社會生活和地方產業,注意開發和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學資源,並結合學生所學專業,加強課堂訓練和課後實踐,爲學生就業需要服務。

七、實驗實訓課的培養目標

1、注重閱讀理解,對寫作不作過高要求。

2、口語交際和綜合實踐部分以就業爲導向,通過實踐活動、模擬場景提高學生的交往、分析、策劃等綜合實踐能力;

3、積極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學習熱情,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

4、通過學習,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人格。

教學計劃 篇3

PEP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話題How many,我講的Part A 部分的教學,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習五個單詞,

eleven,twelve,thirteen,fourteen,fifteen,以及理解運用句型How many、、、can you see?單詞教學其實是很枯燥的,學習起來很無味,考慮到學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慾,我設計了不同的遊戲和操練方法學習這幾個單詞。並加入了一些表達自己喜好的句型,讓學生在特定的語境內領悟和使用,進行有意義的交際,以此達到語言教學的真正目的。下面我就結合這節課我談談自己在突破難點時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歌曲開篇,引入情境

學生剛上課時心理處於緊張狀態,所以我通過用英語與學生打招呼,和他們一起唱Ten little candels dance活躍了課堂氣氛,消除了緊張,使學生的注意力很集中,激發了學習興趣,使學生很自然地進入了良好的學習狀態,並且爲下面的教學環節作好鋪墊。

 二、不同方式,教學單詞

小學生對新事物總是充滿着好奇,真實的水果對於他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恐怕很難保持他們長時間的注意和高漲的情緒,所以四個單詞我分別設計了不同的呈現方法。首先,讓學生用數數形式學習,學生興致高昂;然後通過禮物,使學生眼前一亮,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其次我利用簡筆畫讓學生主動參與,以此保持了他們學習單詞的興趣;另外又讓學生通過遊戲形式導出新單詞,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最後利用"我說你做、大小聲、生說生指"的遊戲,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有趣、輕鬆、活潑、競爭的氛圍去操練單詞。

三、聯繫實際,靈活運用

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點。本課時,創造了真實的生活情境,拉近了所學知識與學生間的距離,同時練習了句型,小組內來練習然後分別彙報表演,讓他們親身體驗,主動參與,真正達到語言的交際目的。

四、尊重全體,自主發揮

我們常說教學要面向全體,要因材施教,因此爲了每個學生都達到一定的交際目的,我在最後設計了一個任務型活動 Let's play。在這活動中,我讓學生通過實物和PPt課件模仿對話,增強趣聞性;畫好後,師生操練句型,要求學生用基本的語句進行交流,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自由的發揮,達到了各自的語言目的,不僅如此,同學之間的情感也在此活動中不知不覺的有所提升了。

五、存在的不足

整堂課上完之後,雖然有成功之處,但也發現存在着不足的地方,那就是我的語速過快,有些課堂用語,學生聽得不是很清晰,這樣就導致學生不理解教師發出指令的意思,使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無從下手。從學生們的眼神中我知道自己犯下了嚴重的錯誤,這是我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急需改進的地方。

通過這次上課,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師應該真真正正的關注每一名學生的發展,把學生的興奮細胞統統調動起來,才能讓學生真正的成爲課堂上的小主人。

教學計劃 篇4

一、情況分析:

學生分析:本學期我擔任的五年級3個班的勞動技術課教學,每班人數約爲50人。從上屆任教老師瞭解到該年級的學生上課紀律較差,少數學生在課堂上有隨便不遵守紀律的現象,這就影響了上課的質量。當然,該年級的大多數學生還是比較自覺的,大多數學生還是喜歡上勞動課的,喜歡動手做小製作。這是本學期上好勞動技術課的一個有利因素,問題主要在於使班級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因此,我也應該嚴格要求學生,提高本年級的教學質量。

教材分析:本冊教材爲課改後實行的新教材,以社會生活爲主要內容,編排了一些看看、說說、做做的內容。尤其強調實踐性,要求學生都要親自動手實踐,以提高動手能力。本冊教材內容主要有:

一、烹飪,

二、小木工,

三、小塑料工,

這些內容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而且,教師還應根據實際適當補充校本教材,以提高學生對勞動技術課的興趣,提高動手能力。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烹飪,初步認識並學習掌握最基本的烹飪技能。

2、瞭解木製品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廣泛用途,學習木工技術的一般性知識。認識常見的木工工具和常用的木質材料,並嘗試使用部分工具和材料製作小木工製品。

3、瞭解塑製品與生活的關係。

4、通過教學和實踐活動,培養動手實踐、生活自理能力等能力。

5、形成初步的技術意識、創新意識和嚴謹負責的科學態度。

三、各單元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第一單元:烹飪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烹飪,初步認識並學習掌握最基本的烹飪技能。

2、通過教學和實踐活動,培養生活自理能力和從事家政勞動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了解烹飪,初步認識並學習掌握最基本的烹飪技能。

第二單元:小木工

教學目標:

1、瞭解木製品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廣泛用途,學習木工技術的一般性知識。

2、認識常見的木工工具和常用的木質材料,並嘗試使用部分工具和材料製作小木工製品。形成初步的技術意識、創新意識和嚴謹負責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難點:

認識常見的木工工具和常用的木質材料,並嘗試使用部分工具和材料製作小木工製品。

第三單元:小塑料工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塑製品與生活的關係。

2、通過操作實踐,掌握簡單技巧,培養初步的技術意識、創新意識和認真的科學態度,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3、“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提高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瞭解塑製品與生活的關係。

四、教學措施:

1、認真制訂計劃,認真上好每一節課。

2、經常開展勞技製作競賽。

3、多采用集中課時或分散課時,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方式安排勞動與技術教育活動。

4、對學生的勞動成果及時反饋,表揚、鼓勵學生,提高他們上勞技課的積極性。

5、認真鑽研教材,熟悉教材,備好每一堂課,尤其做到親自動手。凡要求學生會做的小製作、小物件,首先自己會做,並在課堂上認真做好演示,激發學生上勞動技術的興趣。

6、努力學習信息技術,摸索信息技術與勞動技術課整合的方法。通過運用信息技術,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7、關心好差生,對動手能力差的學生做好個別輔導,提高這部分學生的動手能力。

8、寫好教學反思,取得上勞動技術課經驗。

教學計劃 篇5

我校從一年級開始各學科全部進入新課程實驗。爲確保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的順利進行,切實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加強教學研究,使教學研究真正成爲推進新課程實驗的有效途徑。現根據上級有關通知的精神,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本制度。

一、工作思路

以新課程理論爲指導,以課程改革實驗研究爲重點,以改革課堂教學爲突破口, 以抓常規爲載體,推進我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使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再上新 臺階。

二、總體要求

教學研究的目的是推進新課程的實驗的實施。因此,學校基礎教育新課程實驗教學研究的立足點必須放在教學和課改實驗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上:着眼點必須放在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上;切入點必須放在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卜; 生長點必須放在促進學生髮展和教師自我提升上,努力實現“三個轉移”即:角色轉移,教育管理和教研人員要轉變角色,深入課改一線,和教師打成一片,成爲新課程實驗的參與者、組織者、服務者,成爲教學研究的幫助者、實踐者:重點轉移,把學校工作重點真正轉移到新課程實驗上: 目標轉移,把教學研究目標轉移到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教學,用科學方法研究新課程改實驗最需解決的問題,驗證新課程標準,紮實推進新課程實驗。在學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領導組和學科指導組的直接領導下,建立一個由校長負總責,分管校長直接抓,教導主任、教研組長具體抓,層層管理、逐級落實、全員參與的教學研究管理與活動機制,確保新課程教學研究工作落到實處。

三、具體制度

1、設立新課程研討活動日。各教研(備課)組每週安排兩節課時間開展教研活動,主要以“總結、交流、反思本週教學情況,進行課例評析,思考、研討F周教學內容”爲重點的教學研討。各教研組活動時要做到:活動有專題、有記錄、有實效。

2、建立新課程實驗課堂教學情況聽課制度。校長、副校長、中層幹部、學科指導組長、副組長採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深入課堂聽課、參與教學研討,進行新課程實驗調研。(學校行政人員、學科指導組正、副組長每週聽課至少2節,學科實驗教師每週互相聽課不少於2節。)

3、積極參加市教研室組織的教研活動。組織全體教師積極參加市教育局舉辦的“教育改革創新”論壇,安排好有關人員向學科教師作學科課改或教改專題講座。

4、學校每月召開一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領導小組會議,研究部署學校的實驗工作,各學科指導組每月舉行一次研討會。

5、實行“五個一”的新課程課堂教學管理,即教師每週做一次教後記、向學校提供一個典型個案,每學期上一節校級以上(含校級)研討課、每人建立一個班級學生成長檔案(對本教學班每位學生通過本學科教學及教師本人的培養,取得的發展進行記錄)、每週提供一個問題(每週向同年級同學科教研組或備課組提供一個本人在實驗教學遇到的值得探討的問題),學校將採取有效方式對“五個一”管理內容進行檢查,並做好檢查記錄及相關資料的收集。

6、每學期舉辦兩次“教師與骨幹教師(參加各級骨幹教師培訓獲得《合格證書》者)的對話”。

7、開展“優秀教師與新課程同行”活動,組織近5年參加泉州市、省課堂教學評選獲獎者上新課程研討課、或對新課程研討課進行評點。

8、開展課程改革實驗基地校教學開放周活動,每學期一次。

9、學校每學期至少召開一次“教育教學經驗交流”活動,爲教師交流經驗、溝通思想、探討問題提供機會。

10、學校每學年開展一次校級學科課改實驗論文評比、一次教學案例交流、一次學科說課比賽;各學科每學期舉行一次學科教學觀摩研討活動,從中評選出優秀課例赴市參賽。

11、學校教研組長要做到“五個一”,即每月記錄一個典型案例,每週寫一篇學習筆記,每學期至少做一次校際課改專題講座,每學期至少獨立主持一次課改沙龍活動、寫一份“基地校”新課程實驗情況評價材料。

12、繼續開展“課題研究與實驗”課堂教學展示活動。我校將繼續抓*已有開展的以課堂教學改革爲突破口的各級立項課題的研究與實驗,推動新課程實驗。

四、條件保障

1、政策:建立符合新課程改革實驗的評價、督導機制,制定相應的激勵辦法,以確保實驗工作的順利進行。

2、經費:根據教育部和省教育廳的要求,設立學校課程改革實驗專項教學研究經費,實行專款專用,按需開支,主要用於學校的師資培訓、教育科研、現代教學設備的配備、編印資料、校本課程的開發等。

3、社會支持:充分發揮學校關工委、家長學校、社區職能部門的作用,廣泛開展宣傳,發動社會各界支持課改,創設濃厚的課改氛圍。

教學計劃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專題組織單元,設計了4個專題,圍繞專題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4組教學內容(可參看目錄)。它們依次是:親情樹下我成長;成長的搖籃;交往是堂必修課;安全伴我行.每個專題的內涵都比較豐富,爲學生知識和能力、方法和習慣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和提高提供了廣闊的平臺。教材內容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蘊涵教育價值。

本冊共有13篇課文,分4個單元。第一單元分爲三部分“家庭萬花筒”“父母我特別的朋友”“我是文明家庭一分子”。單元以小詩“傾訴的聲音”導入,讓學生通過讀詩體味其意境,然後以老照片,時空隧道等方式讓學生感受親情。第二單元由三部分組成,前兩課圍繞“我以母校爲榮”展開教學活動,最後一課以“母校以我爲榮”展開教學活動,兩層意思之間含有因果和遞進關係。第三單元也分爲三部分,單元以社會交往的圖片和散文引入,希望學生通過圖意的理解和散文的體味對本單元的設計有個總體的把握。最後一單元分四部分,從四方面“居家安全、用電安全、交通安全、戶外活動安全”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讓學生知通過活動學習一些安全知識,並使自己的自救、自護能力得到提高。

二、學情分析:

家庭是每個孩子成長的港灣,歡樂的源泉;每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學校教育;每個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與父母、老師、同學以及與他人的交往;每個孩子的成長道路上充滿誘惑,甚至危險,生活中許多不經意的小事是正深刻地影響和改變着人們的工作、生活等一切方面。甚至危險。幫助學生學會生活,使之真正爲孩子的學習生活及成長服務,正成爲小學品德教育的當務之急。

我們的班級是一個大集體,在與孩子們接觸中有了不少的瞭解,我發現他們有的覺得自己生活在幸福的家庭,對父母、老師有一顆感恩的心,有的孩子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在家中不聽父母的話,不尊重父母和老師的辛勤勞動。在校也不是個文明學生,有一點兒小事就斤斤計較,沒有一顆寬容的心。有的孩子安全防範意識較強,能時刻注意安全,也有的孩子們安全意識淡薄,對它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知之甚少。因此,全面瞭解它,正確利用它,既是我們的目標,也是孩子自身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