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第二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時間真是轉瞬即逝,又將迎來新的工作,新的挑戰,這也意味着,又要準備開始寫教學計劃了。爲了讓您不再有寫不出教學計劃的苦悶,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一年級第二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級第二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一年級第二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1

一、學生現狀分析:

一年級的小學生,整體看他們活潑好動,大多數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對人有禮貌,熱愛關心班級集體,學習勤奮。但大多數同學都是獨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習氣,部分同學對他人的尊敬,對集體榮譽的珍惜趨於表面化,爲了做給別人看而做,行動上缺乏自主性,在處理人際關係中意識狹隘。在新學期中應注意理論聯繫實際,讓學生思想不斷提高,自覺行動,形成良好的習慣。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分爲四個單元。第一單元的教學主題是感受、欣賞春天的美好,引導兒童在自己日常生活中發現春天的生機和多彩,學習有關春天的自然常識,倡導一種愉快積極、富有創意的生活。單元各課通過動手實驗、觀察、朗誦、繪畫等方式讓兒童感受春天給予人類的無限生機。第二單元的教學主題是讓兒童嘗試進行“當家”的實踐活動。單元在設計上從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人手,通過小調查、小實踐、小評判、小擂臺、小討論、小製作、小劇場等各種方式,引導兒童參與家庭生活,從而完成課程標準要求的“熱愛勞動,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知道初步的健康常識”;“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能用自己的方式愛父母長輩,積極主動做家務勞動”;“選擇生活和學習用品時有自己的判斷,不盲從”;“能與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勞動成果”;“能在老師的幫助下,總結、提升獲得的經驗和信息”。第三單元的教學主題是培養兒童的集體意識,讓兒童學會在班集體中和諧快樂地生活。學生在自身學校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通過佈置攝影展、做遊戲、誦讀兒歌、動手實踐、聽講故事、討論等各種活動方式,感受班集體的快樂,並主動、積極地爲班集體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引導學生與同伴、老師之間友好相處、團結友愛,形成開朗向上、負責進取的生活態度,感受班級生活的美好。第四單元是圍繞一年級下學期兒童的學習生活而設計的。學習是學生生活中的主要內容之一,尤其是在強調終身學習的今天,從小養成愛學習的習慣,掌握學習的方法,將爲孩子成功地走向社會,幸福地走向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單元在設計上以學習興趣爲中心,側重對兒童進行愉快積極、負責任、有創意的生活主題教育。

三、教材特點

1、 體現綜合性 《品德與生活》課程內容的呈現,各科知識的羅列、拼盤,而是一門高度綜合的課程。它綜合了小學原有的品德教育,社會教育,科學教育和勞動技術教育等課程內容,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識、技能和能力。但是,各方面內容不是獨立的,而是統整地呈現爲生活中的現象、問題或事件。它淡化學科界限,倡導學生對自我、社會和自然之間的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和體驗,爲學生綜合運用知識提供良好的途徑。

2、突出生活性 以兒童生活爲起點的品德教育是這門課程的重要理念之一。也就是說這門課程的教學要從兒童的現實生活出發,注意選擇與兒童生活背景有關的學習資料與情境,以學生有所體驗的和容易理解的現實問題爲素材,讓學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體情景中理解道德知識,提高道德認識。根據這一理念,本教材在設計上充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如:“今天我當家”這一單元,安排了上超市、進廚房、有人生病時、當好小主人,爲學生提供了大量熟悉的具體情況,以幫助學生了解生活,感受生活,體驗生活。

3、注重實踐性 《品德與生活》課程實施是以兒童自主性活動爲主要方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注重多樣化的實踐活動。教學目標的實現不是靠教師講解來達成的,而更多的是讓學生通過自主的實踐活動 ( 調查、觀察、探索、討論、交流、製作、遊戲等方式 ) 使兒童產生真切的感受和體驗,積累直接經驗和智慧,以獲得對自我對世界,對生命,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如:教材中設計製作班級備忘錄,畫畫我的小夥伴、畫畫我的老師、畫畫我的同學等活動,都爲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提供了豐富的活動素材。

4、關注過程 兒童參與活動的過程就是一種探究體驗的過程。所以這種學習活動,不過於注重知識的獲得,也不過於注重問題解決的結果,更注重的是活動過程。注重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主體參與和探究體驗等意識和行爲。讓學生在關注自己及周圍社會生活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從中獲得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

5、強調自主 這門課程的宗旨是使兒童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所以,更強調學生的自主活動。在活動主題展開的過程中,每一個活動環節都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主完成。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始終處於突出的顯性狀態 , 而教師“教”的主導作用是通過間接的指導來實現的。

四、教學目標

總目標:

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行爲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分目標:

1、情感與態度

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長、愛祖國。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自信、誠實、求上進。

2、行爲與習慣

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爲、遵守紀律,樂於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3、知識與技能

掌握自己的生活需要的基本生活知識和勞動技能。初步瞭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瞭解有關祖國的初步知識。

4、過程與方法

體驗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過程。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

五、教學措施

1、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開展創設情景,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積極引導兒童的發展。

2、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引導兒童愛護環境,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4、通過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達到教學效果。

5、注重德育意識,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及時導優輔差。

6、多與家長溝通,共同探討教育學生的有效方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六、教學進度表

序號

周次

單元

教學內容

課時

備註

1

3月1日—3月7日

1、春天說了什麼

2

2

3月8日—3月14日

2、和小樹一起長大

2

3

3月15日—3月21日

3、快樂的春遊

2

4

3月22日—3月28日

1、上超市

2

5

3月29日—4月4日

2、進廚房

2

6

4月5日—4月11日

3、有人生病時

2

7

4月12日—4月18日

4、當好小主人

2

8

4月19日—4月25日

1、我們分享,我們快樂

2

9

4月26日—5月2日

2、我幫你,你幫我

2

10

5月3日—5月9日

3、我們的教室,我們的家

2

11

5月10日—5月16日

4、我們共慶六一節

2

12

5月17日—5月23日

1、我愛學習

2

13

5月24日—5月30日

2、我會學習

2

14

5月31日—6月6日

3、興趣與堅持

2

15

6月7日—6月13日

4、多彩的課餘生活

2

16

6月14日—6月20日

期末考覈

2

一年級第二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2

一、教材簡析

《品德與生活》是小學低段以兒童生活爲基礎的一門活動型綜合課程,遵循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精神和《品德與生活》新課程標準,融科學教育、生活教育與社會教育於一體,構建現代大德育課程,整體塑造兒童健康人格,爲兒童的發展和幸福生活服務。

1、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養成積極的生活態度教材內容的設計要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考慮學齡初期兒童接觸外部世界,適應校園生活的需要,設計豐富多彩的有生命感與鮮活力的內容,迴歸兒童童年生活的快樂和幸福。幫助兒童在以生活爲背景的學習活動中,科學地認識周圍的自然環境和人際環境、初步掌握科學生活常識與道德倫理知識、獲得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學會友愛待人,敬於處事,善於律己,形成對人、對事、對己的正確態度與行爲方式,培養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體驗童年的快樂,使《品德與生活》課程成爲個體幸福成長之需要。

2、以自主探索性學習,構築開放性教材系統道德學習的全息性,使得課堂只是兒童道德學習的一個縮影。因而,本課程增強教材的拓展性,使教材成爲學生道德學習中的一個文本。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向學生提供豐富的道德生活資源背景,建立課堂學習向家庭生活與社區文化輻射的立體網。構築課內外、校內外貫通的開放性、生成式課程內容系統,同時,教材的設計也要給師生以更多的創造空間。

3、以活動爲載體,實現體悟式學習傳統思品課的最大的弊病就是以道德知識的學習代替整個德育過程。現代品德心理學研究表明,道德學習是以體驗爲核心的知情行整合學習,品德建構是在現實的人際互動中通過道德的體悟學習實現的。新課程以兒童的生活原型爲視角,整合科學教育、生活教育、社會教育、勞動教育等學科目標,構建主題單元,使兒童的現實生活與學習情景融爲一體,隨機進入道德情境,淡化教師的'道德權威,在活動中實現兒童的體悟式學習。一方面,在感受現實生活的美好中體驗積極愉快的情緒,培養有愛心負責心的生活態度;另一方面,引導兒童在參與實踐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展道德思維和判斷能力,追求有創意的、高質量的生活。

4、增強品德教育的時代感與全球意識

以國際社會的廣闊視野,從我國未來人才發展國際化進程的需要,引領德育內容的全球化與現代化演進,注重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整合,珍愛生命、關懷自然、智慧生活,提升人的生命價值。並注意根據未來社會環境、價值觀、倫理道德發展變化的實際需要調整德育內容,儘可能反映新的社會條件下可能出現的新問題,引導學生正確地分析這些新問題、新現象,從中發展他們的道德判斷能力與價值選擇能力。

二、教材主要特點

根據《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要求和本套《品德與生活》教材的編寫指導思想,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一)教材內容的選擇與組織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着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爲學習主題。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爲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爲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以活動型教學爲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爲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爲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爲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爲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裏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爲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4、讓教師和學生走進教材,保持教材的彈性和廣泛適用性各主題單元均選擇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師生具體真實地參與的活動題材,使教材成爲師生開展活動的指導,從而將各地具體而微的自然、人文資源和經濟、文化背景,以及師生的經驗和興趣等等都納入課程資源體系,爲師生在活動中進行二次開發留有空間。

三、過程與方法

在生活背景和情感體驗支撐下滲透規範教育支持隨機進入教學,以直接學習爲主、同時引導學生的個性化學習,並逐漸向間接學習過渡的多種學習方式結合。

一年級第二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3

一、教材簡析

《品德與生活》是小學低段以兒童生活爲基礎的一門活動型綜合課程,遵循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精神和《品德與生活》新課程標準,融科學教育、生活教育與社會教育於一體,構建現代大德育課程,整體塑造兒童健康人格,爲兒童的發展和幸福生活服務。

1.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養成積極的生活態度

教材內容的設計要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考慮學齡初期兒童接觸外部世界,適應校園生活的需要,設計豐富多彩的有生命感與鮮活力的內容,迴歸兒童童年生活的快樂和幸福。幫助兒童在以生活爲背景的學習活動中,科學地認識周圍的自然環境和人際環境、初步掌握科學生活常識與道德倫理知識、獲得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學會友愛待人,敬於處事,善於律己,形成對人、對事、對己的正確態度與行爲方式,培養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體驗童年的快樂,使《品德與生活》課程成爲個體幸福成長之需要。

2.以自主探索性學習,構築開放性教材系統

道德學習的全息性,使得課堂只是兒童道德學習的一個縮影。因而,本課程增強教材的拓展性,使教材成爲學生道德學習中的一個文本。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向學生提供豐富的道德生活資源背景,建立課堂學習向家庭生活與社區文化輻射的立體網。構築課內外、校內外貫通的開放性、生成式課程內容系統,同時,教材的設計也要給師生以更多的創造空間。

3.以活動爲載體,實現體悟式學習

傳統思品課的最大的弊病就是以道德知識的學習代替整個德育過程。現代品德心理學研究表明,道德學習是以體驗爲核心的知情行整合學習,品德建構是在現實的人際互動中通過道德的體悟學習實現的。新課程以兒童的生活原型爲視角,整合科學教育、生活教育、社會教育、勞動教育等學科目標,構建主題單元,使兒童的現實生活與學習情景融爲一體,隨機進入道德情境,淡化教師的道德權威,在活動中實現兒童的體悟式學習。一方面,在感受現實生活的美好中體驗積極愉快的情緒,培養有愛心負責心的生活態度;另一方面,引導兒童在參與實踐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展道德思維和判斷能力,追求有創意的、高質量的生活。

4.增強品德教育的時代感與全球意識

以國際社會的廣闊視野,從我國未來人才發展國際化進程的需要,引領德育內容的全球化與現代化演進,注重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整合,珍愛生命、關懷自然、智慧生活,提升人的生命價值。並注意根據未來社會環境、價值觀、倫理道德發展變化的實際需要調整德育內容,儘可能反映新的社會條件下可能出現的新問題,引導學生正確地分析這些新問題、新現象,從中發展他們的道德判斷能力與價值選擇能力。

二、教材主要特點

根據《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要求和本套《品德與生活》教材的編寫指導思想,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一)教材內容的選擇與組織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着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爲學習主題。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爲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爲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以活動型教學爲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爲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爲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爲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爲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裏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爲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4.讓教師和學生走進教材,保持教材的彈性和廣泛適用性

各主題單元均選擇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師生具體真實地參與的活動題材,使教材成爲師生開展活動的指導,從而將各地具體而微的自然、人文資源和經濟、文化背景,以及師生的經驗和興趣等等都納入課程資源體系,爲師生在活動中進行二次開發留有空間。

三、過程與方法

在生活背景和情感體驗支撐下滲透規範教育支持隨機進入教學,以直接學習爲主、同時引導學生的個性化學習,並逐漸向間接學習過渡的多種學習方式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