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教學計劃集合七篇

光陰如水,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翻開新的一頁,寫一份教學計劃,爲接下來的工作做準備吧!那麼教學計劃怎麼寫才能體現你的真正價值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一生物教學計劃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一生物教學計劃集合七篇

初一生物教學計劃 篇1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是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起始。本學期的主要內容是引導學生在識別身邊生物的基礎上,描述生物的生命現象,認識生物圈中形形色色的動物、植物以及它們與人類的關係,這些知識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讓學生在常見的生命現象層面上說出生物的基本特徵、各類動植物的特徵,瞭解生物的結構與功能想適應,建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學生對於生物的生命現象已有不少感性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徵,找到學習生物的規律,培養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 原因:

1、學生對生物比較感興趣。

2、學生要有一個比較好的學習習慣,如課前預習,能完成實驗報告冊,課堂練習認真。

3、課堂管理也很關鍵,如果管理不好,再好的方法與技巧也無濟於事。

4、注重通過課堂培優補差,以使部分成績差的學生鼓足學習的勇氣和信心。

5、注意學生的自主管理,同學間的團結合作意識很重要。

6、注重對生物知識的探究、觀察,從感性到理性。

二、本學期的學習內容:

第一單元 認識生物

第一章:奇妙的生物現象

第一節 生物的基本特徵

第二節 生物學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嚴整的生命結構

第一節 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

第二節 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第三節 細胞的分裂和分化

第四節 多細胞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第三章:生物的生活環境

第一節 生物圈與棲息地

第二節 環境對生物的作用

第三節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與作用

第二單元 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第一章: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一節 綠色植物的主要類羣

第二節 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

第三節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四節 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五節 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動物

第一節 動物的主要類羣

第二節 動物的運動

第三節 動物的行爲

第四節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三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第一節 病毒

第二節 細菌

第三節 真菌

第四節 細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四章:生物的分類

三、新課標對本學期內容的要求:

1、理解科學探究:體驗到科學探究是人們獲取科學知識、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意識到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的基礎,解決科學問題常常需要作用假設。科學探究要通過觀察、實驗、調查等多種途徑來獲取,同時也需要進行推理和判斷;更需要正確地表達、需要與人交流與合作。

2、理解有關細胞的知識,教師爲學生提供機會,引導學生探究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初步學會顯微觀察的方法和技能,激發探究的興趣。

3、指導學生用調查和觀察的方法,加深到生物與環境關係的認識。讓學生形成熱愛大自然、愛護生物的情感、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以及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十分重要。

4、加深學生對生物圈中綠色植物相關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理解生物結構與功能的統一性,並注意引導學生到周圍環境中去觀察動物的動物和行爲,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學習興趣。

6、理解病毒、細菌、真菌的形態結構特點及與人類的關係;細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四、認識領域:

獲得有關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生命活動、生物與環境、生物進化以及生物技術等生物學基本事實概念、原理和規律的基礎知識。

知識生物科學技術在生活、生產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及其可能產生的影響。

五、情感領域:

1、瞭解我國的生物資狀況和生物科學技術發展的狀況,培養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增強振興祖國和改變祖國面貌的使命感與不責任感,提高環保意識;樂於探索生命的奧祕,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一定的精神和創新意識。

2、關注與生物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初步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衛生習慣,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

六、能力領域:

1、通過科學探究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動手操作能力。

2、根據自己所學的衛生保健知識,指導自己的生活實踐。

3、讓學生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課內外的圖文資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4、初步學生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在科學中發展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七、本學期的主要措施:

1、提高課堂效率,向課

堂45分鐘要質量。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形成爲志趣。

3、利用課外活動時間讓學生科學探究,學生探究的一般方法。

4、加強優化課堂教學的研討工作,以使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儘可能多地掌握知識。

5、紮實落實好新的教學改革,將新課改落實到每一節課。

6、加強教材研討的力度,使自己能靈活把握新教材,教學時做到“遊刃有餘”。

八、教學進度表:見下頁。

學期教研課題及重大教學

活動安排:

一、教研課題:

1、加大課改力度,提高教育教學能力,爭取課堂教學改革有較大成效。

2、努力進行校本教研。

二、重大活動安排:

1、加強集體備課的力度,發揮其優勢。

2、積極進行教學研究,探索新的'適合學生的特點的教學方法。

3、積極聽評課,進行課堂研究。

4、紮實落實教務處的各項常規。

初一生物教學計劃 篇2

以《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爲依據,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面向全體學生,着眼於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需要,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爲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爲重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以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爲主動探究式學習爲突破口,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逐漸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達能力。

二、基本情況分析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方面,經過七年級一個學年的學習,學生對生物學知識有了初步的瞭解,對生物學習的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具備了一定的生物基本知識、生物實驗技能和實踐操作能力,不少同學還對生物學有着濃厚的興趣,爲八年級的生物教學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另一方面,不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仍然存在目標不明確、自制力不強、主動性不足等問題,具體表現是學習習慣懶散、注意力不集中、不按時完成作業,好奇心有餘而自覺性不足,學習成績存在兩極分化的趨勢。

因此,從本學期開始,在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加強課堂管理和調控的同時,要注意加強學習思想引導、學習方法指導,特別是學習過程和效果的監控,不僅要讓端正學生態度、學習得法,還要促使學生養成課前預習,課後及時鞏固、持之以恆的良好習慣,力求使每個學生都有明顯的進步,學習成績有大面積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八年級上冊《生物學》內容包括: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共五章,第六單元《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共三章。教材的編寫有些變動,一些七年級的內容放到八年級來上,因此教材注重從生活實踐出發,廣泛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把握基礎性,體現先進性;內容編排圖文並茂,加強了啓發性,具有較強的可讀性;欄目設置豐富多樣,注重創設問題情景,突出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重視科學態度、科學方法和科學價值觀的教育;內容編寫具有彈性,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

三、教學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生物學》(八年級上冊)課程的學習,逐步實現以下發展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動物的主要類羣及其對環境的適應性特徵。

2、瞭解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與人類的關係。

3、瞭解細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徵以及與人類的關係。

4、通過活動體驗生物的分類是根據不同生物的形態結構特徵上的相似程度來進行的。

5、瞭解生物的多樣性及其價值。

6、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如:進行“飼養和觀察蚯蚓”、“調查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製作甜酒”等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活動。

7、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豐富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如:進行生物學相關信息資料的查詢和收集。

(二)過程與方法:

注重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如:

(1)嘗試教學法。準備練習———出示嘗試題————自學課本————嘗試練習—————學生討論—————教師講解—————第二次嘗試練習,以上七步是一個有機整體,反映了學生完整的嘗試過程,也是一個有序可控的科學的方法流程。

(2)問題導向法。指導學生按照“生物有哪些形態結構特徵?如何適應環境?與人類的關係如何?”等基本問題自主學習、自主解答、自主測試、自主反饋,輔以同伴互助和教師點評,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3)理論聯繫實際法。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學到的生物學知識來解釋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所遇到的生物學現象,提升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做到知識源於生活,學以致用。

(4)識圖學習法。新教材圖文並茂,形象直觀,可讀性強。引導學生學會看圖、讀圖,可以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直觀把握和理解記憶。

(5)嘗試教學法。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嘗試學習,讓學生得到嘗試成功的快樂,提高學生嘗試學習自主學習的自覺性。

(三)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1、認識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及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

2、瞭解生物科學技術在人們生產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實踐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投身生物科技的熱情以及促進社會進步的使命感。

3、瞭解科學技術在促進人類進步的同時,往往帶來人們預想不到的負面影響,認識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善用可以爲人類造福,濫用則會貽害無窮,確立全面的、辯證的技術觀和價值觀。

四、主要措施:

1、重視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倡導探究性學習

3、滲透“科學、技術、社會”的教育

4、改進教法,加強課堂教學

初一生物教學計劃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2、能說出動植物細胞的形態結構的共性和區別,知道觀察動植物細胞的方法。

3、能說出細胞分裂和生長的大致過程及意義。

4、能夠運用細胞分裂、生長的知識解釋生物生長的現象。

能力目標:

1、初步學會製作臨時裝片的方法,進一步熟練使用顯微鏡。

2、練習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的方法,並初步學會畫細胞結構的簡圖。

3、會用對比觀察的方法分析並說出動植物細胞的異同點。

情感目標:

1、通過在本章中的各項觀察和實驗活動,讓學生體驗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並能夠遵守實驗紀律。

2、通過學習有關細胞的知識,初步認同“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3、在實驗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科學研究的思維方法,通過實驗讓學生形成認識來源於實踐的觀點。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細胞

重點:

1、細胞結構及各部分主要功能的知識。

2、臨時裝片的製作。

 難點:

1、製作和觀察臨時裝片。

2、細胞生長和分裂的動態過程。

教學手段:以學生活動爲主的同步教學。

教學設計思路:

1、臨時裝片的製作過程是本節的重點,也是難點。教材中詳細地列出了臨時裝片製作過程的具體步驟的圖片。要求學生熟記製作臨時裝片的基本步驟並得到初步的練習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可以利用第一課時中的植物細胞的臨時裝片的製作,讓學生初步掌握臨時裝片的製作方法,利用第2課時中動物細胞臨時裝片的製作進行鞏固。

2、細胞結構及各部分主要功能也是本節的重點。學生只有瞭解清楚細胞的結構和結構,纔有可能理解細胞的分裂和生長及後面各章裏的知識。由於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細胞結構並不完全清楚,所以在學生觀察臨時裝片,要給出相應的掛圖或用實物投影展示裝片中的實際狀態。並在學生觀察之後,教師要詳細的講解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教學準備

1.對學生提出要求,在不知道其用途和用法之前不能動實驗用具或用品,要養成遵守紀律的好習慣。生物實驗的用具多是一些易損物品,材料也多爲活體材料,所以要仔細認真,不要損壞和浪費實驗用具及材料。

2.仔細檢查實驗器材。在實驗臺上有固定的放置位置。(可把實驗器材的品名順序寫在一塊小黑板上,便於學生檢查。)

3.準備示範鏡。

教學過程:(本節內容分3課時)

第一課時:洋蔥鱗片葉表皮臨時裝片的製作與觀察

一、引言:

請一位同學介紹顯微鏡的使用方法,由其他同學找出錯誤,大家一起回憶顯微鏡的使用。引入課題:“在練習顯微鏡的使用時,我們曾使用了永久裝片。但當我們要研究某一新的生物材料時,就必需不斷的進行顯微觀察,這時,我們就要製作臨時裝片。這節課,我們就學習臨時裝片的製作與觀察。”

 二、講授新課:

1、臨時裝片的製作:

(1)讓學生按要求將顯微鏡安放好,對好光,準備使用。

(2)介紹實驗用具及其用途:載玻片、蓋玻片、滴管、碘酒……等等。

(3)製作臨時裝片:教師先示範並強調注意事項,學生跟着教師一步一步完成。

強調:①擦拭的重要性。

②滴水太少容易產生氣泡或乾涸,影響觀察,滴水太多容易溢出載玻片而污染顯微鏡。

③撕取或洋蔥鱗葉表皮,以0.5cm×0.5cm爲宜。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鑷子將其仔細展平。

④蓋玻片時防止出現氣泡及氣泡的識別。

⑤調焦觀察應嚴格按照顯微鏡的操作規程進行,爲在急於看臨時裝片的內容

(4)在完成後可讓學生獨立地再做一次。

(5)小結,爲了便於學生記憶,可歸納爲“擦”、“滴”、“取”、“放”、“蓋”、“染”、“觀”等(染色不是必須的基本步驟)。

2、臨時裝片的觀察及植物細胞的結構:

(1)出示掛圖:讓學生仔細觀察與掛圖所示相對應的各個結構,並認清它們的位置。

(2)老師利用掛圖和細胞立體模型來講述細胞各結構的特點、位置和基本功能。

注意:①講述順序應由表及裏。

②明確細胞壁只起支持和保護作用,是不具有生命活動的,而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則是生活着的。

第2課時: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製作及觀察

一、引入:先讓一位同學,指出植物細胞結構掛圖中的各部分結構,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教師總結,並在黑板上畫出植物細胞示意圖。引出課題:“組成動物的細胞又是怎樣的呢?”

二、講授新課:

1、臨時裝片的製作:

(1)閱讀課本中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製作方法。指出與植物細胞臨時裝片製作不同的步驟。教師總結。

(2)教師指導學生獨立完成臨時裝片的製作,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

2、臨時裝片的觀察及動物細胞的結構:

(1)提問:動物細胞在結構上與植物細胞有哪些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組織學生對照掛圖觀察臨時裝片,並進行討論。

(2)教師邊在黑板上畫出口腔上皮細胞示意圖,邊總結動物細胞的結構。並組織學生對照板圖得出結論:細胞的基本結構是:細胞膜、細胞壁、細胞核。

3、小結:由此可見,細胞是植物體的結構單位和功能單位。

4、畫生物圖的要求:(結合板圖講解)

 要求:

(1)真實。

(2)注意圖的大小、比例。在圖紙上的位置要恰當、美觀。

(3)畫好圖後,要註明各部分結構的名稱。指示線應水平畫在圖的右側,指示線末端註明名稱,字跡要工整。圖的下方,要註明這個生物圖的名稱及放大倍數。

(4)用3H鉛筆。

(5)較暗部分用密集的鉛筆點來表示。明亮部分則用稀疏的鉛筆點來表示。(點點時,要求鉛筆與紙面垂直,點出來的點應是細圓點。)

要求學生對照顯微鏡下的人體口腔上皮細胞畫生物圖。

第3課時:生物的生長

導入:

先請學生描述生活中熟悉的生物生長的現象。提出問題:構成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什麼?引出課題:生物的生長是由基本單位——細胞的某些改變引起的。

講述新課:

一、設置學習情景:

提出問題:一粒種子長成一棵蒼天大樹,生物體內的細胞會有什麼變化?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教師總結:生物體的生長是體內細胞增多和增大的結果。

二、組織學生進行學習:

1、利用掛圖、錄像或課件,組織學生學習細胞的生長的過程。(錄像或課件可以讓直接學生建立動態的認識)觀察後提出問題:細胞在生長各部分的結構有什麼變化?組織學生觀察、討論、發言。教師總結:細胞的生長主要是細胞內液泡增大的結果。

2、通過提出問題:細胞的生長是否一直生長下去?組織學生運用數學方法解決此問題(詳見附錄)。教師總結:對於體積相同的個體,如果組成的單位結構最小,總的表面積就越大。

3、利用掛圖、錄像或課件,組織學生學習細胞的分裂。組織學生觀察不同細胞的不同分裂方式、討論細胞的分裂有什麼共同特點?教師總結:細胞分裂時,細胞核先一分爲二,隨後細胞質分成兩份,每份各含有一個細胞核,植物細胞在中部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動物細胞中部向內凹陷縊裂爲兩個細胞。

4、小結:由於細胞的分裂和生長,生物體由小長大。

四、設置新情景,引出下節課題。

提出問題:生物體內的細胞形態是否都一樣?是否都具有分裂能力?引導學生觀察葉橫切切片,得出結論:生物體內的細胞的形態是不相同的。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

板書:

第二節生物體是由細胞構成的

一、臨時裝片的製作與觀察:

製作步驟:擦、滴、放、蓋、染、觀

二、植物細胞的結構:

三、動物細胞的結構:

四、生物的生長

細胞體積的增大→細胞的生長:

細胞數目的增多→細胞的分裂

附:

請按要求完成下列計算:

1、正方體邊長=4cm

總體積=

總面積=

2、各正方體邊長=2cm

總體積=

總面積=

3、各正方體邊長=1cm

總體積=

總面積=

結論:

探究活動

一、對胞間連絲的觀察

實驗課題:茄科植物胞間連絲的觀察

實驗目的:認識多細胞植物體的活細胞通過胞間連絲相互聯繫。

實驗材料:新鮮的紅辣椒果實、顯微鏡、刀片、載玻片、蓋玻片、紅墨水

 實驗步驟:

用刀片沿新鮮的紅辣椒的果皮表面平行方向,切取一薄片(或把辣椒的果皮裏面朝上平放桌面上,用快刀颳去肥厚物質,使之很薄),加碘液染色製片觀察。在高倍鏡下,可以看見其表皮是由不太規則的細胞羣構成的,細胞中有着淡黃色的細胞質。細胞壁很厚,着深黃色,壁上有小孔(紋孔),孔裏有細胞質絲穿過。此實驗可用紅墨水染色30分鐘,然後吸去多餘的染料,加水封片鏡檢,可見其細胞質被染成粉紅色。也可觀察到紋孔和胞間連絲。

初一生物教學計劃 篇4

伴隨秋天的腳步,我們踏入了一個新學年的開始。新學年伊始,爲了全組生物教師教學工作有目的性、完成工作有針對性,特根據學校指導方針、教學大綱安排制定本學期七年級生物組工作計劃,具體內容如下:

一、工作指導精神

緊緊緊密結合教育的精神實質,爲了一切的孩子,爲了孩子的一切,充分發揮每位教師優秀才幹,使學生在我們的精心教育下茁壯成長,成爲具有豐富知識的全面人才。

二、教學及活動安排

結合教學大綱的安排以及實際開設課時數量,設置每週二課時共計完成二十九節課的教學內容。另外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身心特點,初步設定安排幾項教學活動:

1、對學校內的生物種類、生長環境特點以及生物特徵展開調查的《調查身邊的生物》實踐活動,並對調查活動中認真積極完成、調查報告單優秀的同學予以表揚和展示;

2、結合《練習使用顯微鏡》一課的實驗環節,在使用規範、迅速調整並能夠看到清楚物象的同學中進行小比賽,增進學生對實驗操作正確認識和熟練程度,對於“優秀實驗員”給予公示表揚;

3、結合《種子的萌發》,課前佈置學生自行選擇進行植物的種子,嘗試使其萌發,並總結其條件、生長狀況,且拍下照片,對於認真探究、成果顯著的同學給予表揚;

4、本學期還將對學生進行一次出教材內容外的生物知識小普及和小競賽,具體內容和設置安排將在今後備課中詳細商討。

三、教師學習和工作

生物組共有三名專職教師,都是具有多年教學經驗的教師。但是,我們面對的是一批嶄新的面孔,而他們又具有着迥異的性格、不同的特質,因此,在展開教學活動是需要老師充分了解學生,這就需要教師做好以下工作:

1、上好第一節課,即表明上課的原則也要讓學生接受一位新老師;

2、充分備課,不僅參照教學參考書中的內容,還有組內交流、拓展課外知識,豐富教材;

3、認真備課,尤其是組內備課,增加聽評課次數;

4、教師自身也是需要知識補充的,因此教學的學習也是一項重要任務,每一位教師都要結合工作,加強自身進修學習,爭取更好地爲學生服務。

一學期和學生共同學習生活的日子僅有近100天的時間,但我們要做的事情是使我們的孩子們在這100天裏開心、快樂、健康、進步,讓他們在知識的世界裏找到開啓人生大門的線索乃至那把鑰匙。因此,每一位生物教師都要秉承這樣精神,積極而踏實的工作,完成計劃,爭取獲得成績和質量的豐碩果實。

初一生物教學計劃 篇5

生物科學實驗是以認識生命運動的本質和規律爲目標的實踐。在每一個實驗的過程中,從實驗意念的產生到實驗的設計,從實驗結果的分析到實驗報告的完成,每一步都有思維活動,每一步都是思維的結果。所以,生物科學實驗有利於把學生帶入發現問題的情境,使學生在分析實驗問題之中和在解決實驗問題中鍛鍊思維能力。現將本學期的生物實驗教學工作制定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觀察問題、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及小組的協作精神。讓學生通過現象觀察事物的本質,從而認識和揭示自然科學規律,培養學生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識,切實讓素質教育落實到實處。

二、教學要求

1.演示實驗必須按課標要求開足,教師在課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實驗。通過觀察實驗現象,使學生能夠獲得感性的認識和驗證,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若有條件可改成分組實驗,增強學生的切身體驗。

2.學生分組實驗,也要按課程標準的要求把學生實驗全部開齊。對於學生實驗,若能當堂看清實驗結果的須在實驗室裏教師指導下進行,教師監督學生對每個實驗達到操作規範、熟練的程度;培養他們濃厚的生物學興趣和語言表達能力。

3.在開放實驗室方面,爲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得到廣大學生的歡迎,查找與教學內容相關並且學生感興趣的實驗內容,提前列出實驗配檔共學生們參考和選擇。每次開放實驗室之前精心準備實驗材料、並且對實驗進行預做,使教學能夠得心應手。通過開放實驗室活動,讓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有所提高,並且激發學生生物學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實驗課的教學方法

實驗課教學應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和設備條件等因素,採取探究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多動腦、多思考,鍛鍊自己能找到一些新方法、新步驟;在講授理論知識時,最好讓學生通過實驗的方法去歸納出這些知識,這樣做重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培養學生科學研究的思路與方法;加強能力的培養和知識的遷移,有利於充分發揮其科學思維和想象力。

四、實驗教學的準備工作

五、將德育工作滲透於教學中

1、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明確相互協助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團結合作的精神。

2.要教育學生遵守實驗規則,愛護財務,節約用水、電、藥品,從而養成勤儉節約的美德。

3.要求學生嚴格認真的按照實驗要求來操作,細心觀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他們嚴謹的科學態度。

4.培養學生井然有序的工作習慣。實驗結束後,把儀器放回原處,整理好實驗臺,填寫好實驗記錄。

初一生物教學計劃 篇6

新的學期已經來臨,爲了保證新學期的工作正常和順利進行,制定新學期的教學計劃如下:

一、教學內容

本學期要完成七年級上冊的全部內容。包括:

第一單元:認識生物(奇妙的聲明現象、嚴整的生命結構、生物的生活環境)

第二單元: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生物圈中的動物、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生物的分類)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初一5、6、7、8四個班的生物學教學任務。初一的孩子抽象思維能力還比較弱,加之生物學又是一門新的課程,因此,教學中注意想辦法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對學生嚴格要求,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

三、教學理念

1、立足生物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思維方法,突出“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

2、着眼於學生未來發展,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突出創新能力培養。

3、強調科學性與人文性有機統一,客觀講述生物技術對人類生活、生產和社會可能產生的正負兩方面影響。

4、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從生活實際引入科學,再回到現實生活,始終滲透sts精神。

5、落實《綱要》提出的具體課改目標,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促進每一名學生的發展。

6、遵循教育規律,注重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7、發揮學科優勢,以科學的生理知識爲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養成。

四、教學工作策略措施

1、根據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認真研究教材和新課程的相關知識,將新課程理念融會於日常教學活動中,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使同學們能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學習知識、培養能力和鍛鍊自己。

2、研究每個知識點,根據課程標準所規定的教學層次,嚴格控制深度和廣度,掌握每個重點和難點,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速度和能力。

3、加強備課的環節和內容設計,既要啓發和引導學生對知識實現自主學習,體現學生學習的自覺主動性,又要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師生互動的教學新境界。

4、積極參加學校和各級組織的學習進修機會,從各個方面充實自己,使自己的知識水平在已有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同時也可以增長見識,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能夠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使自己的教學水平能有較大的進步,對學生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影響。

5、積極向其他優秀教師請教,既包括知識方面也包含教學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學習他們的先進的教學經驗,並加以優化利用從本質上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學成績有較大的提高。

6、充分利用我校現有的實驗和現代化教學儀器和教學設施,使同學們體會到科學的不斷髮展給我們帶來的便利,促進他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信息和毅力。

7、彙總所學知識,使知識系統化、全面化和規範化,對學生進行理論聯繫實際的教育,進行生物與生活相關知識的聯繫練習,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五、教學進度:略

初一生物教學計劃 篇7

一、課程總目標

在新課標下,我們生物要實現的是:

(1)、學生獲得生物學的基本事實、概念、原理和規律等基礎知識,瞭解並關注這些知識在生產實踐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

(2)、學生初步具有生物學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學探究和實踐能力,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

(3)、學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4)、初步形成生物學基本觀點和科學態度,樹立正確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5)、學生能將生物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

二、教材和學生情況分析

(一)教材 教材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及特點,構建突出人與生物圈的知識體系,設計了許多系列化、多樣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協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刪除了部分死記硬背的內容,以靈活應用的知識點爲主。在時代性上,增加與科技社會相結合的知識,注重反映生物科學的新進展,大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更加體會到生物與生活的關係。

(二)學生情況 學生剛步入初中,面對繁多複雜的學科,在學習方法和應對上不免有些不適應,甚至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況。所以,有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應付學習;但也有能較快適應新學習環境,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勁頭十足的學生。因此學生差異較大而且明顯。

三、教學的措施和方法

針對教材和學生的總體情況,在備課時,知識的難易程度要控制好,應適應大部分的學生。實施教學時,儘可能讓學生在課堂中體驗到學習生物的樂趣如:進行課堂比賽等;教學手法靈活、應變,這樣既讓基礎差的學生能掌握基本知識,又要讓學習層次較高的協商有發展提升的空間。同時,注意學生的動手及協作探究能力的培養,從學生的現有知識及生活經驗出發開展教學,培養學生以生物學的角度發現生活中的問題,並能對之加以解答或尋得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