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二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集合8篇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我們的教學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是時候寫一份詳細的教學計劃了。好的教學計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二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二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集合8篇

二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 篇1

一、數與代數

1、有餘數的除法:⑴、有餘數除法的認識;⑵、有餘數除法的筆算

2、萬以內數的認識:

⑴、千以內數的認識;

⑵、萬以內數的認識;

⑶、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近似數;

⑷、估算;

⑸、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幾千幾百加減幾百。

3、萬以內數的加減法(一):

⑴、百以內數的加減法口算;

⑵、簡樸的萬以內數的加減法的筆算、估算;

⑶、稍複雜的萬以內數的加減法的筆算;

⑷、萬以內數的加減法的驗算。

4、萬以內加減法(二):

⑴、較複雜的萬以內數的加減法的筆算;

⑵、估算;

⑶、應用萬以內數的加減法解決問題;

⑷、回憶整理。

5、混合運算:

⑴、兩步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

⑵、帶小括號的兩步加減混合運算;

⑶、應用加減運算解決問題。

6、時、分、秒的認識:認識時、分、秒。

二、空間與圖形

1、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

⑴、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分米、毫米

⑵、長度單位的進率和簡樸的換算。

2、對稱:認識對稱現象。

3、圖形與拼組:

⑴、平面圖形的認識①、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

②、五邊形、六邊形的初步認識;

⑵、圖形的拼組。

三、統計與概率

統計:分段統計。

四、實踐與綜合應用

1、奇妙的動物世界:加深對長度單位的認識。

2、戶外活動:加深對統計過程的體驗,鞏固分段統計的方法。

五、回憶與整理:回憶整理全冊內容。

二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 篇2

我是二年級一班的班主任,本班共有四十八人。新學期開始,我對本班的安全工作做如下安排:

本着對本班的安全高度重視的原則,平時擠出時間給學生灌輸有關安全方面的知識,不厭其煩地對他們進行安全教育。不但對他們進行安全知識教育,而且在課餘時間我也要注意觀察他們的動靜,只要發現學生有不安全的行爲,就及時進行教育。

一、開學第一週,我和全班學生一起制定了本學期的工作計劃。

二、教育學生嚴格遵守學校的作息時間,上學、放學不準在學校和路途中逗留、玩耍,不允許不經家長允許跟同學去了,讓家長隨時瞭解其子女的去向。

三、在校內外,不允許學生做危險的遊戲。如;互相追打、奔跑等。

四、教育學生不買三無食品,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不喝不衛生的水和飲料,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

五、教育小學生不踐踏學校的草坪,不損壞學校的花草樹木。

六、教育學生不爬牆,不爬樹,不爬學校的籃球架,不爬陽臺上的欄杆。

二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 篇3

一、學情分析

XX小學二(2)班共有33人,他們度過了一年愉快的校園生活,通過行爲習慣培養活動和健康教育課、講座等一系列的活動,他們已經瞭解了最基礎的健康衛生知識,並養成了一定的健康衛生習慣。但學生良好的健康衛生習慣和身心素質還需不斷培養,不斷地堅持。

二、教學目標

1、增進“健康意識”,促進“自我保健”習慣的養成,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2、幫助孩子鞏固胃與腸的知識,知道怎樣保護自己的胃,並知道如何預防急性腸胃炎。

3、幫助孩子鞏固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吃變質腐爛的的食物的衛生習慣的養成。

4、幫助孩子瞭解怎樣預防蛔蟲病、蟯蟲病、細菌性痢疾。

5、幫助孩子瞭解腹痛不能盲目服用止痛藥、如何保護皮膚、怎樣保證充足的睡眠以及如何和同學友好相處。

三、教學措施

1、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做到有教案上課。

2、採取多種教學手段,吸引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3、成立各班衛生委員爲成員的健康教育督查小組,定期檢查和公佈學生健康教育情況。

4、加強常見病預防。利用上課、錄像、廣播、衛生專欄、衛生知識講座、手抄報等多種形式向學生宣傳近視、腸道蠕蟲、貧血與營養不良、齲齒、沙眼、地方病的預防。

5、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

開展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檢查,做到每天有檢查,一週有評比,學期有表彰,增強學生自我保健意識和提高健康水平。

6、加強課堂教育與課外教育,多利用課外知識,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培學生興趣愛好,注意平時習慣的養成,教育學生積累衛生知識,保健身體,以良好的生理、心理狀況投入學習。

二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 篇4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爲了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爲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爲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兒童期是品德與社會性發展的啓蒙階段,教育必須從他們發展的現實和可能出發。同時,有效的教育必須採用兒童樂於和適於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爲他們今後人格的和諧發展與完善奠定基礎。

一、教材特徵: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也就是遵循兒童生活的規律;

第二,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爲主要源泉,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們熟悉的學校生活、無可選擇的家庭生活和他們身邊的生活,這些都是親切的內容。其表現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發生在兒童身邊的真實的生活。在課程與教學中,這種活動主要表現爲向兒童提供真實的生活素材或情境並組織兒童實施,如觀察小動物、家政勞動、自理個人生活等;二是模擬兒童身邊的真實生活。在課程與教學中,這種活動主要表現爲向兒童提供可以供模擬的真實的生活素材或情境並組織兒童實施;

第三,以密切聯繫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爲載體,這些活動主要包括遊戲、討論、交流、動手實踐、調查研究等形式。活動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師從兒童生活實際捕捉主題,也提倡兒童自己從生活實際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課程內容既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順其自然而又不聽之任之。教師要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2.開放性。

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

第一,整體視野的開放,過去只關注本學科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而現在是面對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這是全新觀念,凡是兒童生活的事都與課程有關;

第二,課程內容的開放,解決了教材的滯後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兒童的實際問題納入課程內容,加強了針對性;

第三,授課的空間是開放的;

第四,授課的時間彈性延展,以學的需要和實效爲出發點。

3.活動性。

第一,課程形態以主體參與性活動爲呈現方式,強調做中學。強調兒童直接參與,強調全員參與;

第二,課程目標通過教學活動來實現;

第三,兒童本身實地參與活動,老師指導活動,把教材內容轉化主題活動。

二、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爲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這是本課程的宗旨和價值導向。分目標的四個方面“情感與態度”、“行爲與習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技能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偏重追求結果,忽略過程與方法等傾向,全面地、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2.轉變教師角色。

在本課程中,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爲兒童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務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培養兒童的品德與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兒童探索的慾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教師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該導不導,該點不點,不符合課程改革要求,也會影響教育效果。

3.加強教學活動的指導。

本課程的活動以落實課程目標爲目的,以課程標準第三部分“內容標準”中的某一內容或幾個內容的融合爲主題,以兒童的年齡特徵、經驗背景和學習興趣等爲設計基礎,將知識、技能教育的要求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融爲一體。因此教師在指導教學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四點:

(1)教師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應注意把握兒童的實際情況,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制定教學計劃和活動設計,幫助兒童展開活動。活動設計和活動指導應具有計劃性和靈活性。

(2)兒童的品德和行爲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教學活動要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繫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

(3)教學活動應源於兒童的生活又高於生活,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的生活。教師要善於從兒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薰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

(4)本課程的教科書主要不是作爲知識的載體來供教師講授的,它是教師引發兒童活動的工具,是兒童開展活動時可利用的資源。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4.活動形式應靈活多樣。

本課程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爲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育於活動之中。教學活動在內容上既依據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提倡和鼓勵教師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或與兒童合作選擇內容,或利用兒童自己的選擇來組織活動;教學活動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從內容,可根據具體目標、內容、條件、資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選擇各種不同的教學活動類型。教學活動形式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幾種形式結合使用;教學活動時間的安排比較靈活機動,根據主題、內容,可在一課時內完成,也可持續幾課時或一段時間。可在課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課前準備活動或課後延伸活動來配合。

5.注意與其他學科、教育活動的結合。

本課程教學活動應注意利用其他學科或教育活動的成果,與其他學科和教育活動,如少先隊、班會活動、節日慶祝活動等相結合,相互促進,資源共享,實現綜合教育效益。

三、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第1課—--第4課——-4課時

第二單元第5課——第8課-—--4課時

第三單元第9課——第12課----4課時

第四單元第13課—-第16課——4課時

第五單元第17課——第20課——4課時

二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 篇5

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以兒童生活的空間線索安排活動主題,形成靈活、有序發展的主題序列。在教育活動目標與內容的分佈上考慮綜合,內在聯繫、均衡、貫穿與螺旋上升和年級的側重點。

二年級的特點是:學會關心、學會負責、學會探究,熱愛科學,形成良好的習慣和行爲。

教學策略:

生活體驗式教學策略:

課前體驗,初步感悟————課中體驗,深化感悟———課後踐行,內化感悟。

問題探究式教學策略:

1、課前初探

2、課中深究

(1)彙報展示,合作探究

(2)感悟深化,提升認識

(3)生成問題,拓展延伸

3、課後實踐

課標對本學科本冊的要求:

⑴、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問題時,願意自己解決,並相信自己有能力解決;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願意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⑵、從兒童的生活出發,從不同角度引導孩子關心和愛護同伴,尊敬和關心老人,同情和幫助殘疾人,體驗助人之樂。

⑶、通過教學內容的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將學生引入到發現與研究的快樂之中。通過發現、研究、展示等環節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科學態度、合作意識。

⑷、首先通過對祖國的瞭解來體驗祖國“媽媽”的可親、可敬、可愛,然後通過國旗、國歌、國徽的禮儀教育等引導學生把愛國情感落實到行動中,貫徹在日常生活中,再更進一步引導學生了解人民英雄,崇敬人民英雄,從而深化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初步感受到祖國媽媽的可愛、偉大,人民英雄的可歌可泣,自己與祖國的血脈相連,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⑸、通過教學活動,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兒童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收穫的愉悅,激發兒童努力實現自己的生活目標。

教學總目標:

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爲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教學重難點:

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問題時,願意自己解決,並相信自己有能力解決;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願意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從兒童的生活出發,從不同角度引導孩子關心和愛護同伴,尊敬和關心老人,同情和幫助殘疾人,體驗助人之樂。

引導學生學科學、愛科學

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初步感受到祖國媽媽的可愛、偉大,人民英雄的可歌可泣,自己與祖國的血脈相連,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通過教學活動,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兒童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收穫的愉悅,激發兒童努力實現自己的生活目標。

教學措施

1、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創設寬鬆、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

2、尊重學生的差異,關注“邊緣兒童”,對學生進行開放性的、發展性的、鼓勵性的評價,幫助他們感受成長的愉悅。

3、與學生平等對話,傾聽他們的需要。

4、尊重學生的體驗和判斷。

改進教學思路:

1、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注意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在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製定教學計劃和教案,全面地,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兒童展開活動。

2、兒童的品德和行爲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通過學生適宜接受的生動活潑的遊戲活動形式,通過學生直接參與活動的方式,實現自我的,主動的教育過程,將道德認識轉化爲學生自覺的道德行爲教學活動中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繫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

3、教學活動要源於兒童的生活又高於生活,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的生活。從兒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薰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

4、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的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二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 篇6

一、情況分析

教材分析:《品德與生活》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爲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本課程具有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三個基本特徵。課程呈現的形態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遊戲和其他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活動是教和學共同的中介。二年級上冊編排四個單元,共16課主題活動,每週上兩課時,共計28課時,其餘課時留給學校安排本課程或其他有關的教學活動。

學生分析:二年級學生絕大部分有了良好的生活習慣,活潑開朗,積極學習,與同學、老師友好交往,愉快地玩、高興地學,做事有了一定的責任心,認真、有耐心,與同伴相處,學會關心和幫助,對自然、學習生活有一定的興趣,樂於探究,所有這些都是好的表現和開端,本學期將圍繞教學目標,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努力達到目標,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健康安全地生活。適應並喜歡學校生活,有自我保護意識,有料理自己的能力,按時作息,做事用心,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勞動習慣。

2、讓學生愉快積極地生活,培養學生開朗的性格,使他們喜歡和同學、老師交往,高興地學、愉快地玩,使學生有應付挑戰的勇氣,能在成人的幫助下控制和調整自已的情緒,能欣賞自己和別人的優點和長處,親近大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

3、教育學生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讓他們做自己能做的事,培養他們做事認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使學生能與同伴友好相處,關心他人,有愛心,維護集體榮譽,認識規則和紀律的重要,能遵守社會規範。

4、培養學生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對自然現象或生活中的問題有探究的興趣,養成探究的習慣、學習探究的方法,學會動腦、動手、動口,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從而獲得知識、積累經驗。

三、教學重點:

讓他們做自己能做的事,培養他們做事認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使學生能與同伴友好相處,關心他人,有愛心,維護集體榮譽,認識規則和紀律的重要。

二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 篇7

一、 本學期教學內容與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對低年級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學兒童的年齡特點,着重對學生進行最基礎的社會公德教育和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深入淺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爲習慣要求與於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之中。

本學期的教學內容有:第一單元(第1~4課)學做文明人;第二單元(第5~8課)春姐姐的腳步;第三單元(第9~12課)我的興趣愛好;第四單元(第13~16課)我長大了。

二、各單元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

第一單元教學目標

1、愛護家庭和公共環境衛生

2、能在成人的幫助下控制下和控制調整自己的情緒。

3、願意有計劃、有目標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4、學習與生活中遇到問題時願意想辦法解決。

5、能用自己的方式愛父母長輩,積極主動做家務,樂於幫助他人。

6、懂禮貌,守秩序,行爲文明。

7、初步認識規律的作用,遵守學校紀律。

8、對自然現象或生活中的問題有探究的興趣。

重點、難點:懂禮貌,守秩序,行爲文明。

第二單元教學目標

1、瞭解天氣、季節變化對生活的影響,學會照顧自己。

2、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自然的美。

3、學習與生活中遇到問題時願意想辦法解決。

4、愛護花草樹木。

5、知道家鄉的風景名勝和資源,關心家鄉的發展變化。

6、爲保護周圍的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態意識。

7、會正確使用簡單的工具。

8、學習用觀察、比較、小實驗等方法進行簡單的探究活動。

9、通過各種活動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和其他科學常識。

重點、難點:通過各種活動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和其他科學常識。

第三單元教學目標

1、按時作息,做事用心。

2、熱愛勞動,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3、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自然的美。

4、能欣賞自己和別人的優點與長處。

5、能看到自己的成長和變化,併爲此而高興。

6、有勇氣嘗試富於挑戰性的活動,不怕苦,不怕難,不膽怯。

7、有好奇心,喜歡提問。

8、能用多種方法收集資料,並進行簡單地整理和運用。

9、通過各種活動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和其他科學常識。

重點、難點:能看到自己的成長和變化,併爲此而高興。

第四單元教學目標

1、熱愛勞動,具有料理自己的生活能力。

2、在學校裏情緒安定,心情愉快。

3、能欣賞自己和別人的優點與長處。

4、能看到自己的成長和變化,併爲此而高興。

5、心中有榜樣,並以此激勵自己不斷進步。

6、學習與生活中遇到問題時願意想辦法解決。

7、能用自己的方式愛父母長輩,積極主動做家務勞動。樂於幫助別人,特別是老人和殘疾人。

8、能與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動成果。

重點、難點:心中有榜樣,並以此激勵自己不斷進步。

三、本學期課時安排

周次課 題課外結合的主要德育活動1家裏來了客1、 結合各門學科滲透思想教育2、 結合班隊活動開展系列德育活動,明辨是非。3、 結合晨會、夕會貫徹落實《小學生日常行爲規範》4、 結合家庭、社會教育,讓學生在生活中擺正行爲。2我隨爸爸去做客3我跟媽媽看演出4我會打電話 看電視5春天在哪裏6春天的種植7我和春天一起玩8我心中的春天9興趣是最好的老師10遊戲快樂多11我與小動物12我最愛讀的書13做事不拖拉14我會安排一天的生活15成長記錄袋16更上一層樓

二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 篇8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爲了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爲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爲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兒童期是品德與社會性發展的啓蒙階段,教育必須從他們發展的現實和可能出發。同時,有效的教育必須採用兒童樂於和適於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爲他們今後人格的和諧發展與完善奠定基礎。

一、教材特徵: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也就是遵循兒童生活的規律;

第二,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爲主要源泉,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們熟悉的學校生活、無可選擇的家庭生活和他們身邊的生活,這些都是親切的內容。其表現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發生在兒童身邊的真實的生活。在課程與教學中,這種活動主要表現爲向兒童提供真實的生活素材或情境並組織兒童實施,如觀察小動物、家政勞動、自理個人生活等;二是模擬兒童身邊的真實生活。在課程與教學中,這種活動主要表現爲向兒童提供可以供模擬的真實的生活素材或情境並組織兒童實施;

第三,以密切聯繫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爲載體,這些活動主要包括遊戲、討論、交流、動手實踐、調查研究等形式。活動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師從兒童生活實際捕捉主題,也提倡兒童自己從生活實際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課程內容既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順其自然而又不聽之任之。教師要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2.開放性。

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

第一,整體視野的開放,過去只關注本學科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而現在是面對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這是全新觀念,凡是兒童生活的事都與課程有關;

第二,課程內容的開放,解決了教材的滯後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兒童的實際問題納入課程內容,加強了針對性;

第三,授課的空間是開放的;

第四,授課的時間彈性延展,以學的需要和實效爲出發點。

3.活動性。

第一,課程形態以主體參與性活動爲呈現方式,強調做中學。強調兒童直接參與,強調全員參與;

第二,課程目標通過教學活動來實現;

第三,兒童本身實地參與活動,老師指導活動,把教材內容轉化主題活動。

二、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爲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這是本課程的宗旨和價值導向。分目標的四個方面“情感與態度”、“行爲與習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技能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偏重追求結果,忽略過程與方法等傾向,全面地、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2.轉變教師角色。

在本課程中,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爲兒童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務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培養兒童的品德與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兒童探索的慾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教師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該導不導,該點不點,不符合課程改革要求,也會影響教育效果。

3.加強教學活動的指導。

本課程的活動以落實課程目標爲目的,以課程標準第三部分“內容標準”中的某一內容或幾個內容的融合爲主題,以兒童的年齡特徵、經驗背景和學習興趣等爲設計基礎,將知識、技能教育的要求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融爲一體。因此教師在指導教學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四點:

(1)教師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應注意把握兒童的實際情況,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製定教學計劃和活動設計,幫助兒童展開活動。活動設計和活動指導應具有計劃性和靈活性。

(2)兒童的品德和行爲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教學活動要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繫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

(3)教學活動應源於兒童的生活又高於生活,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的生活。教師要善於從兒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薰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

(4)本課程的教科書主要不是作爲知識的載體來供教師講授的,它是教師引發兒童活動的工具,是兒童開展活動時可利用的資源。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4.活動形式應靈活多樣。

本課程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爲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育於活動之中。教學活動在內容上既依據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提倡和鼓勵教師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或與兒童合作選擇內容,或利用兒童自己的選擇來組織活動;教學活動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從內容,可根據具體目標、內容、條件、資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選擇各種不同的教學活動類型。教學活動形式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幾種形式結合使用;教學活動時間的安排比較靈活機動,根據主題、內容,可在一課時內完成,也可持續幾課時或一段時間。可在課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課前準備活動或課後延伸活動來配合。

5.注意與其他學科、教育活動的結合。

本課程教學活動應注意利用其他學科或教育活動的成果,與其他學科和教育活動,如少先隊、班會活動、節日慶祝活動等相結合,相互促進,資源共享,實現綜合教育效益。

三、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第1課——尋訪大師的童年——2課時

第2課——大師成才的故事——1課時

第3課——大師在我身邊——2課時

第二單元第1課——班級風景線——2課時

第2課——一次運動會——2課時

第3課——班級小明星——2課時

第4課——我們的班級報——2課時

第三單元第1課——美麗的大自然——2課時

第2課——動物、植物和我們——3課時

第3課——美好的家園——2課時

第四單元第1課——我們的社區——2課時

第2課——社區的文明——2課時

第3課——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2課時

第五單元第1課——我長大了——2課時

第2課——成長檔案——2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