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小學教學計劃範文集錦九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我們又將接觸新的知識,學習新的技能,積累新的經驗,來爲今後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計劃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教學計劃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小學教學計劃範文集錦九篇

小學教學計劃 篇1

一、全鎮小學的基本情況

學校下轄5所小學和校本小學部。本學年我校小學部共有1671名學生,其中有892名學生(佔54%)在小學就讀,可見,加強小學管理、提高小學的教育教學質量迫在眉睫。

二、提高小學辦學水平,促進全鎮教育均衡發展。

從本學年開始,我校將提高小學辦學水平作爲工作重點,確立“嚴管理、重實效、創特色、求發展”的小學管理工作指導思想,我們的主要工作方向是:

(一)教師發展

1、實施小學教師交流制度,促進教師自主發展

我縣教育“三制”改革促進了教師工作積極性的提高,但隨着課程改革工作的深入,又要求教師有強烈的自主發展意識,單靠工作積極性已遠遠不夠。基於這個關鍵背景,我校規劃制定出了《教師綜合評價方案》《教師獎懲條例》,依據對教師綜合考評的結果,每學年度評選出25%鎮級優秀教師,在其中又產生縣級優秀教師候選人,評選出縣級優秀教師。對在綜合考評中連續二年位居全鎮倒數三名的教師將進行異校交流。

2、認真貫徹教學“六認真”,注重落實,向常規管理要質量

以教學“六認真”爲基準,對小學進行每月一次的常規工作抽檢。注重常規檢查與指導,深入教室、課堂,把握常規現狀,促進常規到位。繼續對教師的教案、學生作業以及學習情況作不定期檢查,對好的做法給予肯定、表揚並加以推廣,對存在的問題給予指導並幫其糾正,儘快規範。

3、紮實開展校本教研,實現教研重心的下移

(1)、抓小學教師理論學習。教師發展,理論先行。我校在多方論證的基礎上,針對教師理論學習,實施“三定”舉措(一定時間,二定主講人,三定內容)。在學習內容層面上包含“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我們還制定了每學期的“六個一”工程。

(2)、抓小學校本培訓。

採用“走出去,請進來”辦法,多種專題、講座,中心與小學結對幫教、課題研究、鼓勵個人努力等形式,加強校本培訓,以此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3)、抓校本教研活動

①深入課堂,以集體備課爲切入點,同時實施“同課異構”、“多次備課”等方式。

②注重行動研究。確立“教、學、研、修”一體化的思想,以課例、課題、課堂教學的微格分析爲研究載體,搭建互動交流學習的平臺,培養教師在行動中研究。

③以小學爲教研基地,大力推行“四類課”教研活動。

常態的推門課、聽教師的互觀課、扶植性聽課、磨課活動

(4)、抓教師教學反思。我們大力提倡教師撰寫教學反思、教學後記、教育隨筆或教育日記、心得體會、課改視點等,把校本研究的過程變成教師學習理論、創造教學成果、促進專業成長的過程。並在科研處的領導下建立了校本教研問題庫。

4、實施行政人員掛點小學制度,彰顯指導、服務、幫扶功能。

我們對行政人員深入小學,作出了嚴格的職能限制:中心小學行政人員不得越權插手小學內部事務,不得干擾小學正常的工作的秩序,不得借工作之名結伴到小學吃喝玩樂等等,行政人員具體的職責是指導、服務、幫扶,促進小學更快更好地發展。

5、關注年老教師在課改背景下的理念更新、教學行爲的變化,幫助年老教師跟着課改走。

我們全鎮教師年齡偏大,特別是小學的絕大部分教師都是“民轉公”,這部分教師的自身知識貧乏、年齡偏大、接受現代信息比較慢。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將召集了45週歲以上教師座談會,討論交流,提高認識,全面理解學校發展方向。我們還經常組織專題講座,組織老教師聽課改觀摩課,組織青年、老年教師上同課題的對比課等活動。有效地幫助年老教師順利地參與課改工作,推進了他們教學行爲有較快的轉變。

(二)學生成長

爲了使學生能全面、健康、自主的發展,我校將以創“禮儀教育”特色校爲契機,從學生的行爲養成教育入手,全面實行學生自律自治、民主管理,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1、抓落實、重成效,讓文明在學生的一言一行中得以體現。我們把學生的基本道德規範概括爲“三別”:向零食告別、向粗魯告別、向陋習告別;“四帶”:把微笑帶給同學、把孝敬帶給長輩、把禮儀帶進校園、把謙讓帶向社會;“五無”:地面無痰跡、室內無紙屑、桌凳無刻畫、牆壁無腳印、出言無髒話。

2、班級實行班幹部輪換制,讓每位學生都有參加班級管理的機會,有展現自己的舞臺,樹立了主人翁思想和集體榮譽感。

3、學校成立學生總值周制度。值周學生負責督促各班學生早讀到校情況、兩操以及中午各班紀律,檢查學生個人衛生和班級衛生,嚴禁吃零食,並有相關的扣分措施。

4、值日生掛牌上崗,增強了學生的光榮感,樹立了值日生在學生中的“威信”。

5、實行了中午學生輕鬆讀書50分鐘制度。凡是中午提前到校的學生12點40分後一律在教室裏自由看書、畫畫、習字或三小製作等。由值周學生巡視監督。

6、實行課間學生舉報制度。鼓勵學生課間發現其他同學的不良行爲及時向值周學生舉報。如:吃零食、亂扔紙屑、同學間的爭吵等。

7、每週進行循環紅旗競賽。學校總值周的學生具體記錄各班在常規管理方向的“信息”,天天公佈,特殊情況及時和教師取得聯繫,共同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

小學的教育質量要提高,離不開小學師生的共同發展。希望我校900餘名小學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的小學教育教學能上一個新臺階。

小學教學計劃 篇2

指導思想: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20世紀中葉以來,數學自身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與計算機的結合,使得數學在研究領域、研究方式和應用範圍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數學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探求客觀世界的規律,並對現代社會中大量紛繁複雜的信息作出恰當的選擇與判斷,同時爲人們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種有效、簡捷的手段。數學作爲一種普遍適用的技術,有助於人們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數學模型,進而解決問題,直接爲社會創造價值。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一、 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全班共有學生39人,大部分學生對數學有上進心,但接受能力還有待提高,學習態度還需不斷端正。有部分學生自覺性不夠,不能及時完成作業等,對於學習數學有一定困難。所以在新的學期裏,在端正學生學習態度的同時,應加強培養他們的各種學習數學的能力,以提高成績。

二、 教材分析

1.“簡單的統計(一)” 統計是數學的一個重要分支。隨着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統計的應用範圍日益廣泛。在工農業生產和科學實驗中,我們需要不斷地總結和改進工作,然而僅憑經驗和感覺是不能把握事物的發展的。我們還經常需要通過數量的分析來評價事物的發展情況,並從中發現規律,指導以後的工作。統計工作就是把工作中有關的大量數據收集起來,經過整理、計算和分析比較,來發現事物內部的規律,來研究和評價事物的發展情況。本單元教學收集原始數據和分類整理的方法,編制和分析各種統計表的方法。最後,教學求較複雜的求平均數的方法。將來在第十二冊中還要進一步教學統計表和統計圖等知識。

2. 長方體和正方體學生在低年級初步認識了一些簡單的立體幾何圖形,已經能夠識別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形體。在前面幾冊教材中還學習了一些平面幾何圖形的特徵,以及它們的周長和麪積的計算。本單元教材是在此基礎上教學的。這是學生比較深入地研究立體幾圖形的開始。由研究平面圖形擴展到研究立體圖形,是學生髮展空間觀念的一次飛躍。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幾何圖形。通過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可以是學生對自己周圍的空間和空間中的物體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是進一步學習其他立體幾何圖形的基礎。另外,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也是學生形成體積的概念、掌握體積的計量單位和計算各種幾何形體體積的基礎。

3. 約數和倍數本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學過整數的四則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以後學習約分、通分、分數四則運算的基礎。通過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使學生獲得一些有關整數的知識,即數論中最初步的知識,還爲學生到中學學習因式分解做些準備,使學生加深對整數的認識,還有助於發展他們的抽象思維。本單元教材概念較多,內容比較抽象。重點是求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由於目前在實際教學中奎遜耐彩條的運用並不是很廣泛,根據教學反饋的情況來看,用圖解的方式也完全可以使學生理解分解質因數的原理,奎遜耐彩條在此的作用並不十分顯著。因此,此次修訂把利用奎遜耐彩條來分解質因數的有關內容刪去了。但是在講約數、倍數、最大公約數等內容時,仍保留奎遜耐彩條的形式,幫助學生藉助直觀進行理解。

4. 分數的意義和性質這部份內容是在學生對分數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掌握了約數和倍數、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是學生系統學習分數的開始。通過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和性質,爲今後學習分數四則運算和解答分數運用題打好基礎。本單元是分數教學的重點,必須使學生切實學好。根據《大綱(試用修訂版)》的要求,刪去“分數的加法和減法”單元中的“分數、小數加減混合運算”。但是,我們認爲分數和小數的互化仍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需要讓學生掌握,故把這部分內容移至本單元。

5. 分數的加法和減法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整、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及其計算法則,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在第七冊學過的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1)根據《大綱(試用修訂版)》的要求,刪去“同分母的帶分數加、減法”、“異分母的帶分數加、減法”、“分數、小數加減混合運算”三部分內容(“分數和小數的互化”移至上一單元),並對有關例題和練習題中的數據進行修改。

(2)刪去“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中的“連加、連減”內容及相關練習題。

6. 增加“數學實踐活動”。高年級的數學實踐活動逐步轉向培養學生初步的課題研究能力。本冊教材中的兩個數學實踐活動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

(1)你喜歡什麼電視節目?這個活動通過讓學生了解周圍的人喜歡什麼電視節目,初步體會到用收集、整理信息的方式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某些具有傾向性的現象,例如,男生比女生更喜歡體育節目,家長比學生更喜歡新聞節目,等等。在這個活動中,首先要使學生通過調查,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其次,要讓學生學會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並從統計的結果中獲得儘可能多的信息。第三,要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提高數學交流的能力。

(2)數字與編碼這個活動主要由三部分組成。首先,讓學生通過調查瞭解郵政編碼的有關信息。其次,共同交流了解到的郵政編碼及生活中其他數字編碼的知識。最後,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探討給學校的每個學生編號的方法。通過以上活動,學生可以進一步認識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提高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通過讓學生探討一種全新的編碼規則,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索精神,以及簡單的課題研究能力。

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 程,掌握一些數據處理技能;體驗事件發 生的等可能性、遊戲規則的公平性,能計 算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數學思考

●能對現實生活中有關的數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釋,會用數、字母和圖表描述並解決現實世界中的簡單問題。

●在探索物體的位置關係、圖形的特徵、圖形的變換以及設計圖案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進行歸納、類比與猜測,發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能對結論的合理性作出有說服力的說明。解決問題

●能從現實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能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並試圖尋找其他方法。

●能借助計算器解決問題。

●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

●能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並嘗試解釋所得的結果。

●具有回顧與分析解決問題過程的意識。

四、 教學措施

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過程。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益。

(一)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着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爲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

(三)加強估算,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着十分廣泛的應用,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

(四)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本學段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和態度與第一學段的學生相比都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綜合應用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與合作學習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通過下面案例的教學過程,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的:讓學生通過統計活動,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加深對不同統計量意義的理解,並且在活動中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感受到丟棄塑料袋的行爲會對大自然造成污染,以喚起他們的環保意識。

五、 教學進度表

單元教學內容 總課時 時間安排

一、 簡單的統計(一) 8 第一至第二週

二、 長方體和正方體 15 第三至第五週

三 、約數和倍數 17 第六至第十週

四、 分數的意義和性質 20 第十一至第十四周

五 、分數的加法和減法 10 第十五至第十六週

六、總複習 10 第十七至第十八週

小學教學計劃 篇3

我所教學的對象是三年級學生,學生上體育課的紀律比較差,每次上課之前的集合排隊每次要浪費很多的事情,每節課的準備運動如做操或者跑步,學生們過於活潑,導致秩序大亂,學生們都比較喜歡自由活動,女生喜歡跳牛皮筋或者跳繩,男生喜歡打乒乓球或者籃球,特別是喜歡玩球類,由於此類的運動缺乏創意跟新奇感,今年我想還是多安排新鮮的遊戲及課程或者競爭性的遊戲比賽讓學生髮掘很多體育課的興趣特長,使學生更好的提高身體質量的同時學習接觸更多的體育項目,讓其善於學習新知識,掌握能力也逐漸提高,更使同學間彼此關照,共同克服困難,班級凝聚力比較強。

小學教學計劃 篇4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本期硬筆書法教學,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正確的坐姿、執筆),

具備規範、工整、美觀地書寫漢字的能力。

2、讓學生通過硬筆書法學習,感受中國書法藝術之美,傳承書法這一優秀傳統文化。

3、通過硬筆書法學習,培養學生專心致志、一絲不苟、持之以恆的精神。

二、教學內容:

學生入學,老師將根據其書寫的情況分爲入門、基礎、提高三種層次,因材施教,幫助提高。

1、入門:正確的坐姿,正確握筆,學習漢字硬筆楷書的基本筆畫(8個),變化筆畫(50個左右)。

2、基礎:硬筆楷書常見偏旁部首,常見結構規律,訓練整體書寫,力求達到美觀,賞心悅目地完成整體篇章書寫的目標(一般來說,經過訓練,在同年齡的學生中會成爲硬筆書法的佼佼者)。

3、提高:在硬筆楷書整體書寫能達到美觀的前提下,教寫硬筆行書,並指導和訓練寫硬筆書法作品。

以上三種層次的學生都要進行硬筆書法的線條訓練,訓練學生寫出剛柔相濟的、流暢的、有節奏感韻律感的硬筆書法線條。

三、教學方法:

1、講述法:硬筆書法入門、基礎、提高的各種知識和技能。

2、觀察法(練眼):通過師生示範,訓練學生的對漢字楷書(行書)筆畫、線條、偏旁、結構、篇章章法布白的優劣,得失做出正確的鑑別判斷。

3、擴展法:讓學生了解書法史,主要了解中國歷史上的書法大家和著名作品,以及一些書法常識。

4、欣賞法:讓學生欣賞一些硬筆書法作品,提高鑑賞書法的能力,也提高修養。

5、記憶法(練心):識記一大批漢字特別是不好寫的字的正確寫法。

6、訓練法(練手):訓練寫出美的線條,寫出規範、整齊、美觀的筆畫、偏旁、單字以及整體篇章。

四、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每堂課都要進行“講——看——練——評”的四環節教學和訓練,使每個學生每次都有收穫,每次都有提高。

2、教師運用激勵性的評語對學生的書寫情況進行評價,指導學生糾正不當書寫習慣,形成正確書寫習慣。

3、開闢展示臺,每月更換一次學生書法作品、給學生一個展示和發表的平臺。並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級書法比賽,爭取比賽獲獎。

4、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使家長督促學生多加以練習,以及在平常的作業中將在書法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加以運用。

小學教學計劃 篇5

一、課程目標

3-6年級品德與社會是以學生生活爲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爲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爲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學校、家庭、班級、個人、國家、歷史、地理、自然、人文、生物科技、生態環保等相關知識都有涉及。在教學過程中,實現情感、態度、行爲習慣、知識技能培養的內在統一,尤其關注正確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和行爲規範的養成,使學生既學會做事,更學會做人,在做事中學做人,在做人的指導下學做事。

二、現狀分析

3-6年級學生學習積極性較高,興趣濃厚有強烈的求知慾。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積極與老師呼應。對於教師傳授的知識點,絕大多數學生能夠理解並且掌握。教學實踐活動中,有學困生,他們理解能力、學習能力、感受能力、創作能力等方面與其他學生相比有一定距離。我將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幫助他們,使他們與全體同學共同進步。

三、教學措施

(一)自覺提高自身素質。

"打鐵先要自身硬",要想確實上好品社課,還需做到以下幾點:

1.堅持學習。作爲品社老師就要養成看新聞關注時事的習慣,還有多看看歷史文學方面的書,讓自己知識面擴大這樣能教給學生的知識也就廣泛。相信學生也更喜歡知識淵博的老師。

2.多與學生溝通交流。教師要吃透教材,靈活運用教材,走進兒童的世界,聽聽他們在說什麼;看看他們在做什麼,想想他們有什麼困惑,纔是我們老師應該做的事情。

3.勇於反思。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說:經驗+反思=成長。由此看出小學品社教師的自身發展,離不開品社教師自身的教學反思。只有通過反思,纔可以不斷超越自我——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爲,提升教學水平,同時形成自己對品社教學現象、教學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造性見解 。

4.爲人師表。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首先做到,如:不遲到,不早退等。《品德與社會》學科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工具。老師都不重視,上課沒精神,學生怎能喜歡?因此,對品社這門課程一定要提高認識,就要從思想上重視,加強這門學科的教學工作,我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做到“學高爲師,身正爲範”讓品德與社會觸及兒童的內心世界,影響他們的心靈。

(二)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逐步完善"讀、議、講、演、評"的有效教學方法,多樣性地選用教學活動形式,向課堂40分鐘要效率。教學中,我將努力做到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不是通過聽講來學習,而是直接參與的,以調查、觀察、討論、製作、表演等多種方式進行學習,積累直接經驗。在各個環節中舞臺的主人是學生,我只作爲一名引導者和組織者。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實踐、探究搭建一個廣闊的舞臺。

(三)利用好社會大課堂,與社會生活相結合,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

教材中蘊含的道理都是要通過生活實踐才能體現出來的,單純枯燥的說教,強行學生接受,效果是不好的。結合實際、迴歸生活、親近社會,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爲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展,爲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爲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小學教學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擔任五年級的英語教學工作,爲順利完成教學工作,在教學中,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認真學習新課改的精神,採用符合學生年齡、心理特徵和語言規律的教學方法。

二、學生情況

五年級的學生整體來說都比較活潑,有一部分學生學習較積極,對學習英語具有比較濃厚的興趣,但有個別同學的學習習慣較差,不願意學習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都有待提高。

三、教材總體分析

新標準英語重在英語知識的整體輸入與融會貫通,知識量大,課文中出現的話題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很有時代感,貼近學生生活,增加了音標、英文兒歌和少量的語法等,教學目標的達成較大,對學生有一定難度。因此要在把握《新標準英語》的基本理念上靈活運用教材,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本冊教材的重點詞彙和句型結構。

(1)、學生能夠理解並能口頭應答單詞短語和句子。

(2)、能演唱以學過的英語歌曲,朗誦已學過的歌謠。

(3)、能運用日常交際用語,活用四會句型,進行簡單的交流,並做到大膽開口,發音正確。

(4)、能在圖片手勢,情景等非語言提示的幫助下,聽懂清晰的話語與錄音。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3)、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培養學生一定的語感,打下良好的語音語調。

3、情感目標

(1)、遵循英語教學規律,寓思想教育於語言教學之中,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努力爲學生的終生

發展奠定語言基礎和思想基礎。

(2)、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英語學習習慣。

五、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1)學會每個模塊重點句型、單詞。

(2)、在任務型學習的過程中運用相關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完成某項任務。

(3)、運用所學的日常交際用語進行簡單的日常交流,並做到大膽開口,積極參與,發音清楚,語調正確。

2、難點:養成良好的聽英語、讀英語、說英語的習慣。

(1)、以活動爲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用,從而保證學生英語學習的可持續性發展。

(2)通過聽、說、讀、寫、唱、遊、演、畫、做等形式,進行大量的語言操練和練習。

(3)活用教材,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將每單元的知識點進行重組編排,以降低難度。

(4)注重教學評價,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充分發揮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5)設計全面、高效的課外作業,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做到整潔、規範、正確地書寫。

(6)及時、科學地進行教學反思,總結得失,使教學常新。

(7)虛心向經驗豐富的教學骨幹教師求教。

六、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鑽研教材,進行課堂的有效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做到當堂內容當堂掌握。

2、及時批改、講評作業,並做好總結,對中差學生及時給予指導,使其趕上來。

3、課堂上,運用各種不同英語教學法來輔助教學,如:情景教學法、直接教學法和TPR(身反應法)並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遊戲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英語。

4、輔導學困生,讓優等生幫助他們,採取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使他們共同提高。

5、鼓勵學生大膽說英語,肯定他們的進步,樹立學生的信心,培養學生朗讀和書寫的習慣。

七、教學進度安排(略)

小學教學計劃 篇7

一、班級情況分析:

五年級學生正處於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求知慾強,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爲習慣,隨着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爲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他們但缺少社會經歷。

二、教材分析:

教材採用單元編排、主題統整的方式來構建教材體系。五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本冊教育內容由四個單元構成。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

三、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走進家庭深處,走進父母的內心世界。

2、引導兒童進入公共生活,探索中國公民教育的範式。

3、呈現歷史的“人化”,引導兒童走進歷史。

4、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

5、引導兒童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

6、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啓蒙引發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

四、教材重點難點重點:

“我們的民主生活”和“我愛祖國山和水”這一教育主題是本冊教材的重難點,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向兒童呈現他們生活中的各種關係,讓他們從這種關係中去理解和體驗,引導兒童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通過對祖國山河瞭解,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引發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等等。

五、教學措施:

1、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相互聯繫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2.根據本校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3. 進上步加強本課程開放式教學方式的課題研究,通過藝術、活動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情景教育。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 通過書面、口頭調查的方式,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

5、爲了使學生真正體味本課程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就力求儘可能提供學生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

六、課時安排:

一週一課,其間也可安排一些勞動、參觀、調查等實踐活動。

小學教學計劃 篇8

一、本冊教材內容及編寫特點。

修訂後的六年制第十二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比例,圓柱、圓錐和球,簡單的統計(二),整理和複習。與原九年義務教育教科書相比,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調整。

1.將“百分數(二)”移至第十一冊。在原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中,由於受到課時的限制,將“百分數”的內容分成兩部分,分別安排在第十一、十二冊,此次修訂後,由於內容的調整,課時也相應變動,故將本冊中的“百分數(二)”移至第十一冊,無論從課時還是從內容的銜接來看,都是非常合適的。

2.“整理和複習”部分的調整。本單元主要的變化是根據前面各冊教材的內容調整,對有關的習題進行相應的變動,如將“成數、折扣”的有關內容和習題刪去,將涉及到帶分數加減法、分數和小數混合運算的有關習題進行改編,等等。

3.增加“數學實踐活動”。

美麗的校園這個活動是讓學生綜合運用前面所學的測量、平面圖形、比例尺等知識,繪製校園的平面圖。通過讓學生經歷動手測量、收集數據、確定位置、確定比例尺、繪製校園平面圖的全過程,發展學生綜合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爲將來進行簡單的課題研究和數學建模打下基礎。同時,通過小組合作的活動形式,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節約用水這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實踐活動,要求學生通過調查、方案設計、收集數據、計算等手段,從量化的角度來說明節約用水的重要性。

整個活動包括以下兩部分:一是自行設計方案,用實驗的方法求出一個滴水的龍頭一天會浪費多少水;二是通過調查、計算,瞭解一個滴水的龍頭一年浪費的水可以供一個家庭用多久,一個學校一年要浪費多少水費,等等。通過以上活動,使學生經歷綜合運用數學知識、技能和思想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逐步提高實踐能力。此外,藉助這類跨學科的題材,可以增強學生保護環境和參與社會生活的意識。

此外,在以上四冊教材的修訂過程中,有一些措施是共同的,例如,對有些陳舊的題材進行改造,使之更符合社會的發展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對某些過時的數據進行更新;重新繪製每一冊的插圖,使之更加活潑,更能吸引學生;等等。

二、本冊教材的教學要求:

1、理解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2、能運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成比例,並會組比例。理解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3、認識線段比例尺;並掌握用線段比例尺求實際距離的方法,能進行線段比例尺與數值比例尺的互相改寫。

4、使學生理解成正比例的意義,能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

5、使學生認識圓柱,瞭解圓柱體各部分名稱,掌握圖柱體的特徵。

6、理解圓柱體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掌握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運用公式計算出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7、使學生知道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理解並掌握求圓柱體體積的計算公式,並能正確地應用公式計算圓柱體積。

8、使學生認識圓錐,掌握它的特徵,學會測量圓錐的高。

9、使學生初步認識球,知道球的特徵,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10、使學生學會製作含有百分數的複式統計表的方法。進一步掌握製表步驟。

11、使學生能看懂統計表和指出這個表所說明的問僵,掌握製作帶有百分數的統計表的方法和步驟。

12、使學生了解條形統計圖的意義和用途。

13、學會看條形統計圖。知道製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

14、初步學會製作條形統計圖。

15、使學生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會看複式條形統計圖,瞭解製作複式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製作複式條形統計圖。

16、使學生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會看單式折線統計圖,能指出單式折線統計圖說明的問題,初步學會製作單式折線統計圖。

17、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理解複式折線統計圖的意義與用途,初步掌握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繪製方法,學會製作複式折線統計圖。

18、使學生了解扇形統汁圖的意義和用途,會看扇形統計圖,掌握它的特點,學會製作扇形統計圖的方法,學會製作扇形統計圖。

19、比較系統地、牢固地掌握自然數、整數、分數、小數、百分數的意義.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繫和區別。

20、。能比較熟練地讀、寫數。能比較熟練地進行數的改寫。能比較熟練地進行數的大小比較。

21、掌握整整除、約數和倍數、質數和合數等概念,知道它們之間的聯繫和區別。

22、掌握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以及四則運算各部分間的關係。比較熟練地進行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

23、加深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和作用,會用字母表示數和常見的數量關係。

24、掌握比和比例的意義。比例的基本性質。會解比例。

25、進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能夠正確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

26、通過複習、整理已學過的——些常見的數量關係和運用這些數量關係自編簡單應用題,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27、掌握相鄰兩個的長度、面積、體積、重量和時間等單位之間進率的規律,提高學生使用這些計量單位的熟練程度。

28、掌握各種平面圖形(直線形)的特徵,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繫和區別。能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29、知道所學立體圖形的名稱、特點,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繫,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教學目標

1、班集體期末學科綜合評定進入全鄉先進行列,學生綜合素質高。

2、教學中積極採用啓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推行“自主、合作、探求”的教學方式,儘可能提供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使學生初步體驗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創新思維的能力。

3、培養學生比較、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遷移等能力。

4、多方調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掌握學習方法。

5、通過教學,寓教於樂,滲透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思想教育。

6、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7、對學生進行“讀書有用”的教育,並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科社會實踐活動。

四、具體措施:

1、走進新課程,決勝新課程。認真搞好課堂教學研究工作,找課堂要質量。

2、教學相長,多閱讀與教學有關的書籍,報刊、雜誌,多學習新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提高。

3、多與家長聯繫,多與學生交流,瞭解學生思想動態,及時反饋信息。

4、放下架子,與學生打成一片,尊重學生的民主權力,做到師生互動。教學做到因材施教。

5、採用‘一幫一“互助活動,成立學習小組,讓小組之間互相交流。小組與小組之間互相評比,培養優生,鼓勵後進生。

6、重視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中學習和理解教學。

7、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小學教學計劃 篇9

一、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50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5人。通過在校一個多星期的接觸、瞭解,發現他們活潑可愛,聰明伶俐,大部分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有較強烈的求知慾和上進心,但由於年齡和心理認知的關係,他們在學習上、生活上缺乏自制力,有待於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除此,他們接受學前教育也參差不齊,差距很大。部分同學有較強的表現慾望,上課專心聽講,勤于思考,作業按時完成,學習習慣比較好。大部分學生通過在幼兒園裏對識字的接觸、學習,他們對語文課已有了較爲初步的瞭解、認識,也產生了較爲濃厚的興趣,他們或多或少都掌握了一些識字,並能講一些故事,雖然有些故事講得不是很流利,但是可以說明這是學習語文的開始階段。但他們的基本技能掌握是極其微薄的,不具備拼讀,閱讀文章能力。此外,很多學生的執筆方法是錯的,導致現在一時難以改正,需指導強化。大部分學生上課不能認真、安靜地聽老師提出的問題和同學的回答,上課積極性不高,小動作多,愛聽就聽,不愛聽就做小動作,學習興趣不濃,習慣不好,早上來學校還不能自覺進教室進行早讀,上課習慣不好,像讀幼兒園一樣,小動作極多,不能專心聽講,也不願思考。但他們還是孩子,初入學兒童,可塑性很大,相信他們能學好語文。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包括“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課文”“語文園地”“口語交際”幾個部分。入學教育的目的在於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瞭解學習常規。然後是“漢語拼音”部分,共13課,在學習拼音的同時,認識70個常用字。其中本冊教材還把聲母YW提前,和單韻母iuü整合爲一課,這一課除了學習這些,還要學習整體認讀音節。這樣安排有利於減化頭緒,降低難度,而且提早出現了一些常用音節,便於學生學習音節,鞏固音節。每一課中要求學生拼讀的音節,大多是以結果的形式呈現。而且增加了和學生生活實際緊密聯繫的帶調音節的練習。在“識字”方面,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其中要求認識400個常用字,寫其中100個筆畫簡單的字。要認的字,分別編排在三個部分。一是結合漢語拼音識字,要求認70個字;二是在歸類識字部分,分兩個單元,共8課,要求認105個字;三是隨課文識字,共20課,要求認225個字。在歸類識字部分,採用了多種形式,體現了漢字本身的規律和表意的特點,體現兒童學習漢字的規律。要求寫的字,在拼音部分沒有安排。從識字(一)開始,在歸類識字和課文部分,每課安排了3-4個字,共100個字。在“課文”方面,共安排了20篇課文,分作4個單元,大體按由淺入深的順序編排,每個單元的課文在內容上有一定的聯繫。在每個單元之後設“語文園地”,以豐富的內容和多樣的形式鞏固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園地中的題目以及課後練習都以學生的學習夥伴的口吻呈現,大量採用“我會說”“我會讀”“我會寫”“我會拼”“我會畫”“我會演”等標識,使學生感到自己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增加了親和力。此外,全冊設6個“口語交際”話題,安排在每個單元后面,使學生在創設情境中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

縱觀整冊教材,有如下特點:

(一)綜合性。教材採用多種方式體現語文學科的綜合性,以便使初入學的兒童受到比較全面的語文啓蒙教育,不僅在漢語拼音、認字寫字、閱讀、口語交際等方面打好基礎,而且在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等方面做好奠基的工作。

(二)科學性。漢語拼音、識字、閱讀、口語交際的編排,都注意遵循兒童學習語文的規律。

(三)時代性。這冊教材大幅度更新內容,不僅面目一新,而且富有時代氣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

(四)趣味性。教材的各個部分都體現了主動學、玩中學的編排意圖。教材中安排的各種兒童喜聞樂見的學習形式,都有助於學生在遊戲中、在自主實踐中興趣盎然地學習。

(五)廣泛應用性。針對我國地地域遼闊、文化教育發展不平衡的國情,本冊教材內容兼顧城鄉,難度適中,分量適當,爲教師、學生留有拓展和創造的空間。

三、教學重點、難點

漢語拼音教學和識字教學是本學期教學的重點、難點,新教材仍然要求學生正確書寫漢語拼音,並在學習拼音的過程中,認識生字。要求認識400個常用字,識字量很大,學生接受的學前教育參差不齊 ,教學中有一定的難度。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重點是掌握正確的讀寫姿勢和愛惜學習用品,目的是要求學生重視用眼衛生,愛惜學習用品,養成良好習慣,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四、教學目標

(一)學習習慣

1.掌握正確的讀書姿勢,寫字姿勢和握筆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和寫字習慣。

2.掌握正確的使用學習用品的方法,養成愛惜學習用品的良好習慣。

(二)、漢語拼音

1.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準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

2.能借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學說普通話。

(三)、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2.認識常用漢字400個,會寫其中的100個。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筆順規則書寫。字寫得正確、端正、整齊。

4.初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四)、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習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4.對讀物中感興趣的內容,樂於與他人交流。

(五)、口語交際

1.學說普通話,逐步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瞭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能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4.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口語交際,踊躍發表自己的意見。

五、教學具體措施

根據以上的情況分析和本冊的教學目標,本學期的語文教學採取以下幾點措施:

(一)教學思想方面。認真學習學科《課程標準》,全面、正確領會新課程改革理念,建立新的教學觀念,做好相關的筆記摘抄、讀書剪報工作,並把新的理念切切實實付諸行動,提高教學質量。

(二)教學資源方面。結合拼音教學、識字教學、閱讀教學和聽說教學等具體內容,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如:在班級中佈置“圖書角”或“課外閱讀天地”等,準備一些課外拼音讀物供學生閱讀;鼓勵學生通過家庭、學校、社會等途徑進行環境識字等,鞏固漢語拼音,增加識字量,培養閱讀興趣。

(三)教學常規方面。按要求規範地備課、上課和改作業。特別是把好備課關,結合實際,挖掘教材本身愉快因素,選擇生動活潑、適合低年級學生教學的方法,如直觀法、情景教學法、愉快教學法,通過幻燈、投影、錄像、錄音等手段,營造民主、寬鬆的學習氣氛,讓學生自主、探究地進行學習,逐步從“學會”上升爲“會學”。努力抓好識字、寫字、朗讀、聽說等常規教學訓練,精練指導方法,保證訓練時間,促進習慣養成,讓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得到整體地發展。

(四)學生學習方式方面。改變學生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組織研究性學習,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根據學生個性、成績、興趣、特長等實際情況調整並固定好小組。確定小組長及成員分工,開展小組長合作學習,營造“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的學風。

(五)拼音教學方面。滲透趣味性,活化教學內容。通過穿插遊戲、編兒歌等形式,讓學生在動中學、趣中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

(六)識字教學方面。培養識字能力,讓學生運用漢語拼音讀準字音,運用偏旁結構、筆畫筆順分析記憶字形,揭示漢字規律,運用多種方法識記。寫字方面要讓學生學習正確地執筆、寫字姿勢,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七)閱讀教學方面。緊扣詞句訓練,充分利用插圖和其他直觀教學的方法,結合生活實際幫助學生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意思。要重視朗讀指導,克服低年級學生朗讀課文時常見的指讀、唱讀等毛病,讓學生學會正確的朗讀課文。

(八)口語交際方面。課內外堅持講普通話,實行生生監督、師生監督,繼續強抓課堂常規教學,培養學生良好地傾聽老師、同學發音的習慣。平時教學注意給學生創造各種聽說機會,激發學生說的願望,及時糾正語病。開展“爭當說話小能手”、“故事會”、“念兒歌”等活動,把握時機給予指導,切切實實地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九)思想品德教育方面。針對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由近及遠,深入淺出,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認識,增強判斷是非能力,指導日常行爲。結合“活動”、“做一做”之類的題目,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爲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