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三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範文集合六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新的機遇和挑戰向我們走來,現在就讓我們好好地規劃一下吧。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份精彩的教學計劃,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三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範文集合六篇

三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爲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全冊教材分析:

1、全冊內容情況和各單元教學目標:

本冊內容由“植物的生長變化”“動物的生命週期”“溫度與水的變化”“磁鐵”四個單元組成。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將引領學生在種植風仙花的過程中,觀察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髮育歷程,發現其生長變化的規律,知道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都要經歷“種子萌發”“幼苗生長”“營養生長”“開花結果”這樣的生命週期。同時伴隨着生長過程,指導學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莖、葉的功能,初步認識植物體都有維持其生存的結構、結構與功能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將指導學生親歷養蠶的過程,瞭解蠶的一生要經歷出生、生長髮育、繁殖、死亡的生命週期,並以蠶的生命週期爲例,從常見動物的生命過程中,以及從人體特點的觀察中,認識動物和人的生命週期。

“溫度與水的變化”單元,將以水爲例,引導學生探究熱量和物質狀態變化之間的關係。通過觀察水的固、液和氣三態,研究水在融化、結冰、蒸發和凝結等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幫助他們初步認識物質是不斷變化的,這種變化是與外界條件密切相關的。同時,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質“循環”的概念。

“磁鐵”單元將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引領學生認識磁鐵具有磁性、磁鐵兩極磁力最強、磁鐵能指南北、磁鐵具有異極相吸和同極相斥等性質。並通過做一個指南針和學習用指南針確定方向等方向,瞭解磁鐵的應用。

2、主要材料清單: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

大豆、玉米、花生、蓮花、風仙花等植物的種子,放大鏡,花盆、土壤、鏟子等種植工具,透明玻璃杯、衛生紙等;試管、帶根的新鮮芫萎、植物油等;不同生長階段的風仙花植株、風仙花朵,成熟的風仙花果實;圖片或多媒體課件:剛出土的風仙花照片;植物葉的水平分佈照片;植物葉的垂直分佈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圖;植物光合作用的相關資料及圖片、幾個主要生長階段的風仙花照片等。

“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

蠶卵,放大鏡、飼養盒;不同生長階段的蠶;蠶繭及蛹,小剪刀,手電筒;熱水,小碗,竹籤,絲綢製品;蠶蛾、蜻蜓、螞蟻、蝴蝶的圖片或標片;有關動物生長髮育過程的圖片及資料;學生從出生到現在每年的身高、體重、牙齒等生長變化的資料;嬰兒、幼兒園或小學兒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體特點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溫度與水的變化”單元“磁鐵”單元

各種形狀的磁鐵,包括沒有標註南北極的磁鐵;鐵的物品、一些金屬物品及非金屬物品;一定數量的鐵釘、回形針、大頭針、鋼珠和大鋼針;不同材質的人民幣硬幣(1元的鋼幣,5角的銅幣和鋼幣,1角的鋁幣和鋼幣,分值的鋁幣);盒式指南針,做指南針的材料(可以讓學生自備)。

三、教學重難點:

本冊教學內容仍然屬於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範疇,但是探究的重點有所不同,主要指導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其變化的過程並探究其變化的規律。本冊教學還要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關注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如生物與環境、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物質狀態變化與熱量、物體性質和用途的關係等。

在科學探究方面,本冊的教學將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如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堅持觀察、記錄的習慣和能力,並學習用流程圖、循環圖等方法記錄觀察結果。同時重視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和實證意識的培養。例如指導學生學習定量的觀察,經歷“觀察現象一提出問題一做出假設(解釋)一分析、檢驗假設一尋求新的證據以做出新的假設……”的科學探究過程。使其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有所提升。

四、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三年級學生整體學習科學興趣很高,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普遍習慣於常規課堂學習模式,而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從課外書中獲得的科學知識比較豐富,但科學探究能力比較弱。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於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五、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提高課堂效率措施:

(1)、根據教材及學生的實際認真備好課,準備好活動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設計好科學活動、問題和作業。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精神飽滿,面向每一位學生進行教學,努力調整每位學生積極性,把握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心態,並適時調整。

(3)、進一步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對學生的回答和作業及時準確反饋,貫徹以表揚鼓勵爲主的原則。

(4)、在科學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提優補差措施:

(1)、鼓勵學生擴大閱讀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課外書籍,並提倡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驗、小發明、小創造、小製作活動,以進一步提高能力。

(2)、幫助後進生建立自信心,繼而貫徹表揚鼓勵爲主的原則,培養學生對科學課學習的興趣。

(3)、延伸課堂內容,採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4)、加強優生與後進生的聯繫,促使他們互相幫助,在團結的氣氛中儘快成長。

3、其它措施:

(1)、利用學校設施優勢,採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既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又可以促使學生在多樣化的環境中靈活掌握知識。

(2)、重視活動的總結,注重課後交流、單元總結。

(3)、科學課堂教學要兼顧實與活。

六、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蒐集信息現場考察自然狀態下的觀察實驗。

專題研究情境模擬科學小製作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科學遊戲信息發佈會、報告會、交流會。

競賽科學欣賞社區科學活動家庭科技活動。

角色扮演科學幻想。

七、教學進度表:

三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 篇2

本冊安排八次習作。習作內容分別是:家鄉的景物;關於保護環境;自我介紹,展示一個真實的你;學會一項本領中的趣事和體會;父母的愛;未來的……;自由習作;假如我會變。習作在編排上努力爲學生自由習作提供方便,不規定習作的題目,一般都是提出一個內容的範圍,使絕大多數學生都有可以寫的內容。題目由學生自己擬定,學生把想寫的寫下來,有題目也行,沒有題目也行。在語文園地七安排了一次不限制內容的作文,學生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此外,本冊專門安排了兩次寫想象作文。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怎麼想就怎麼寫,對想象的合理的要求不必提過高。要求教師在講評時,注意表揚想象合理的,對不太合理的想象做正面引導,不要批評。

1、培養學生習作的興趣,讓他們樂於表達

中年級不受文體束縛,也不受篇章束縛,自由表達,大膽放手,不要怕不合規矩,只要是學生自己的話,在老師看來也許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貴的。鼓勵有創意的表達,不管是哪一方面,只要有創意都應該鼓勵。在教學中可以更放開一些,對教材的安排可以更靈活地處理,從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出發,如果有更適合學生練習表達的內容範圍,完全可以修改教材裏習作的安排。愛護學生想說想寫、敢說敢寫的熱情、衝動和願望,不要有過多的條條框框,讓他們放開手腳去寫,消除習作的畏難情緒。教師要提供和創造更多的習作機會,多用肯定和激勵的方法,多組織展示和交流。

2、加強習作與閱讀、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的聯繫

鼓勵學生運用閱讀中積累的語言材料、運用閱讀中學到的表達方式,豐富自己的表達。注意好的作品對習作的引導作用。教材中不少地方的“口語交際”和“習作”的安排本身就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教學中不要機械地把它們割裂開來。有些話題,如“說說我自己”,是可以先習作,後交際;也可以先交際,後習作。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有許多動筆的機會,要重視利用這樣的機會,指導學生的習作。

3、重視習作中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可以創造一些機會,讓學生通過小組活動,開展觀察、調查,共同探究,合作寫作。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習作能力。多創造一些學生習作交流的機會。

4、本冊習作練習主要是寫學生實際生活中所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

這是重要的再現生活的能力。在指導時要重視一點:一定要讓學生如實表達,事實是什麼樣的,就寫成什麼樣,不要寫走樣。培養學生能夠把看到的事物寫得像,這是很重要的表達能力。不要瞎編,不要說假話。要注重培養學生再現生活的能力,練就表達的基本功。評價作文要看是不是反映了事物的本來面目。

三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爲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全冊教材分析:

1、全冊內容情況和各單元教學目標:本冊內容由“植物的生長變化”“動物的生命週期”“溫度與水的變化”“磁鐵”四個單元組成。“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將引領學生在種植風仙花的過程中,觀察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髮育歷程,發現其生長變化的規律,知道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都要經歷“種子萌發”“幼苗生長”營養生長”“開花結果”這樣的生命週期。同時伴隨着生長過程,指導學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莖、葉的功能,初步認識植物體都有維持其生存的結構、結構與功能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將指導學生親歷養蠶的過程,瞭解蠶的一生要經歷出生、生長髮育、繁殖、死亡的生命週期,並以蠶的生命週期爲例,從常見動物的生命過程中,以及從人體特點的觀察中,認識動物和人的生命週期。“溫度與水的變化”單元,將以水爲例,引導學生探究熱量和物質狀態變化之間的關係。通過觀察水的固、液和氣三態,研究水在融化、結冰、蒸發和凝結等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幫助他們初步認識物質是不斷變化的,這種變化是與外界條件密切相關的。同時,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質“循環”的概念。“磁鐵”單元將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引領學生認識磁鐵具有磁性、磁鐵兩極磁力、磁鐵能指南北、磁鐵具有異極相吸和同極相斥等性質。並通過做一個指南針和學習用指南針確定方向等方向,瞭解磁鐵的應用。

2、主要材料清單:“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大豆、玉米、花生、蓮花、風仙花等植物的種子,放大鏡,花盆、土壤、鏟子等種植工具,透明玻璃杯、衛生紙等;試管、帶根的新鮮芫萎、植物油等;不同生長階段的風仙花植株、風仙花朵,成熟的風仙花果實;圖片或多媒體課件:剛出土的風仙花照片;植物葉的水平分佈照片;植物葉的垂直分佈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圖;植物光合作用的相關資料及圖片、幾個主要生長階段的風仙花照片等。“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蠶卵,放大鏡、飼養盒;不同生長階段的蠶;蠶繭及蛹,小剪刀,手電筒;熱水,小碗,竹籤,絲綢製品;蠶蛾、蜻蜓、螞蟻、蝴蝶的圖片或標片;有關動物生長髮育過程的圖片及資料;學生從出生到現在每年的身高、體重、牙齒等生長變化的資料;嬰兒、幼兒園或小學兒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體特點的圖片或影像資料。“溫度與水的變化”單元“磁鐵”單元各種形狀的磁鐵,包括沒有標註南北極的磁鐵;鐵的物品、一些金屬物品及非金屬物品;一定數量的鐵釘、回形針、大頭針、鋼珠和大鋼針;不同材質的人民幣硬幣((1元的鋼幣,5角的銅幣和鋼幣,1角的鋁幣和鋼幣,分值的鋁幣);盒式指南針,做指南針的材料(可以讓學生自備)。

三、教學重難點:

本冊教學內容仍然屬於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範疇,但是探究的重點有所不同,主要指導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其變化的過程並探究其變化的規律。本冊教學還要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關注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如生物與環境、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物質狀態變化與熱量、物體性質和用途的關係等。在科學探究方面,本冊的教學將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如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堅持觀察、記錄的習慣和能力,並學習用流程圖、循環圖等方法記錄觀察結果。同時重視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和實證意識的培養。例如指導學生學習定量的觀察,經歷“觀察現象一提出問題一做出假設(解釋)一分析、檢驗假設一尋求新的證據以做出新的假設……”的科學探究過程。使其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有所提升。

四、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三年級學生整體學習科學興趣很高,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普遍習慣於常規課堂學習模式,而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從課外書中獲得的科學知識比較豐富,但科學探究能力比較弱。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於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三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 篇4

一、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以“科學家的科學精神”爲主題,安排了《跨越百年的美麗》、《“兩彈元勳”鄧稼先》、《我最好的老師》、《突兀的大石頭》、《最佳路徑》五篇課文,一個閱讀鏈接《第十二座雕像》及綜合學習五。

《跨越百年的美麗》一文中,“美麗”的是居里夫人如勇敢的盜火者普羅米修斯般獻身精神,是居里夫人那持之以恆、淡定通達的優秀品格,跨越百年永遠吸引我們的就是這種“理性的美麗”。《“兩彈元勳”鄧稼先》人們常說:“科學是無國界的,而科學家是有祖國的。”鄧稼先用自己走過的每一個腳印印證着這句話,“愛國”是閃爍在這位科學家身上的強烈光芒。《我最好的老師》中的懷特森先生爲什麼被稱爲“最好的老師”?因爲他所倡導的“合理懷疑”是優良的科學品質。《突兀的大石頭》反映出了李四光作爲一個地質學家的敏感與對自然現象的理性思考。《最佳路徑》建築大師格羅培斯在迪斯尼樂園創造的最佳路徑,體現了靈感來自“以人爲本”。“最佳”以實踐爲基礎,實踐是科學精神的根本。離開了實踐,就不能發現真理,也不能發展真理,科學精神也無從談起。閱讀鏈接中的樑思成再次體現了執著、堅韌、求實、嚴謹是科學家共有的科學精神、科學品質。

二、第五單元設計預想

本單元以“科學家的科學精神”爲主題。圍繞文化主題,本單元共選入了五篇課文:《跨越百年的美麗》、《“兩彈元勳”鄧稼先》、《我最好的老師》、《突兀的大石頭》、《最佳路徑》五篇課文和一個閱讀鏈接《第十二座雕像》。另外,作爲對單元文化主題的概括和延伸,《綜合學習五》同樣也是圍繞這個主題展開的。

《跨越百年的美麗》是一篇讚美 居里夫人的文章,但它與很多同類型的文章有所不同,這篇文章抓住“美麗”大做文章,指出居里夫人最不簡單的一點就是能超越天生美麗的容貌,而爲人類作出偉大的貢獻,實現自己最高層次的人生價值。而且,這篇課文跨度大,內容多,篇幅長,學生很不容易把握文章的線索和思路。所以,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我將“美麗”作爲本課的切入點,以“美麗”帶動學生縱觀全文,引導學生理解“美麗”的深層含義,啓迪學生都要正確認識自我的價值,爲實現人生價值而努力奮鬥。這當然應作爲本課的教學重點。本文在材料運用上與其它同類文章也有很大的不同:豐富的聯想,大量的引用,多處的類比和對比。既擴展了文章的取材範圍,也使居里夫人在各種比較中更爲豐滿,更爲美麗。但學生對這一點,不容易掌握,因此將此作爲教學的難點。

把“美麗”一詞作爲本課的切入點串起文本內在結構,由回顧居里夫人“容貌秀麗”到重點品讀“精神美麗”,到感嘆她“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讓其人物形象不斷凸顯,“美麗”含義逐步深化,使學生悟其情——爲科學獻身、爲人類作貢獻的永恆之美;得其法——緊抓詞語理解感悟人物品質。從揭題感知,走向“美麗”——百年回眸,定格“美麗”——執著追求,感悟“美麗”——整體迴歸,追尋“美麗”——深層拓展,延續“美麗”,立體多維地推進教學。

《“兩彈元勳”鄧稼先》

1.讓學生通過蒐集資料對鄧稼先有全面瞭解,同時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認識到甘願奉獻、熱愛祖國、無所畏懼的崇高精神,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藉助鄧稼先的故事,在孩子們的心種下優良的道德品質的種子,讓“愛國”的光芒閃爍在每個孩子的身上。

2.幫助學生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瞭解研究原子彈、氫彈的重大意義。從而讓學生了解故事內容,走進人物內心,深入體會鄧稼先的愛國情懷。

《我最好的老師》

1.這篇課文的語言淺顯流暢,富有情趣,初讀課文可以採用自由讀,讓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課文中的一些新詞的意思,可以結合課文研讀,聯繫上下文理解。

2.課文蘊含的科學精神是比較抽象的,教學中要多運用感性化的教學手段。比如,課文中一些富有情趣的描寫,可以引導學生用有感情地朗讀來還原當時的情境,在情境中體會、感悟。

《突兀的大石頭》

1.讓學生初讀課文,掌握文章的構思:圍繞“玩中產生疑問——請教老師、父親——自己想——去國外學習後猜測——回家鄉專門考察,終於得出結果”這一線索展開,理清文章脈絡。

2.本節課的重點通過分析對話和人物的內心活動來揭示人物的性格品質。

3.可以設置主觀作業:讀了李四光的故事,你受到什麼啓發?讓學生讀思結合,深刻領會李四光的可貴品質。

《最佳路徑》

1.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迪斯尼樂園談起,讓學生將自己在課前蒐集、整理的響過資料進行交流。

2.利用概括課文內容的方法,幫助學生從整體把握住課文的內容,然後按着理解路徑基本特點、理解設計師的設計理念、理解“最佳路徑”的含義。

3.通過品詞析句,和學生一起感悟設計大師以人爲本、予人自由的科學設計思路以及他精益求精的的科學態度。

三、學情分析:

小學高年級階段是小學學習的最後階段。這一階段學生的心理年齡特徵具體有以下幾方面:1.學習的特點。小學高年級學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態度,並且隨着主體意識的覺醒,逐步對教師產生選擇性及懷疑的態度。同時逐漸形成了對作業的自覺負責的態度,開始認識到學習是一種義務,出現了意識較強的學習動機。2.認知的發展。在注意方面,學生的有意注意逐步發展並占主導地位,注意的集中性、穩定性、注意廣度、注意的分配、轉移等方面都較低年級學生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在記憶方面,有意記憶逐步發展並占主導地位,抽象記憶有所發展,但具體形象記憶的作用仍非常明顯。在思維方面,學生逐步學會分出概念中本質與非本質,主要與次要的內容,學會掌握初步的科學定義,學會獨立進行邏輯論證,但他們的`思維活動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色彩。在想象方面,學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長並逐漸符合客觀現實,同時創造性成分日益增多。3.情意的發展。小學高年級學生情感的內容進一步擴大、豐富,他們能逐漸意識到自己的情感表現及隨之可能產生的後果,並且控制和調節自己情感的能力也逐步加強。在道德情感方面,學生主要以具體的社會道德行爲規範爲依據,同時,也開始出現內化的抽象道德觀念作爲依據的道德判斷。在意志方面,自覺性、果斷性、自制性、堅持性有一定發展,但不顯著。4.個性的發展。在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自我意識逐步深刻,漸漸擺脫對外部控制的依賴,逐漸形成了內化的行爲準則作爲監督、調節、控制自己的行爲的依據,而且開始從對自己表面行爲的認識、評價轉向對自己內部品質的更深入的評價。

四、單元教學目標

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主識字。認識22個生字,並能規範、端正、整潔地書寫30個生字。書寫有一定的速度,力求美觀。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寫字習慣。

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在瀏覽整組課文的過程中邊讀邊想,並按照學習提示進行勾畫圈點,加以批註。學習用掃讀的方式瀏覽課文,提取有效信息。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以及運用拆字解詞、找近義詞反義詞等方法,理解生詞的意義。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4、、學習運用根據文章典型畫面概括提煉,並用連接畫面標題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5、繼續運用提煉要素法概括《我最好的老師》《突兀的大石頭》《最佳路徑》的主要內容。

5、繼續感受倒序、插敘的寫法

7、能通過讀、背、評、寫等多種方式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8、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樂於書面表達,逐步樹立習作的自信心。能利用多種形式蒐集資料,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並嘗試整理運用,嘗試寫簡單的建議書或調查報告等。

9、能用普通話與人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並能把握主要內容。在交談中能清楚明白地說出自己的觀點、感受和想法。並能就他人發言中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

10、對文本表達的情感產生共鳴,體會居里夫人、鄧稼先偉大的人格魅力、對科學的態度、對事業的精神、對祖國的摯愛。能夠從《我最好的老師》欣賞和學會“合理懷疑”,追求真理的品質。從李四光身上學習善於思考和執着追求,從《最佳路徑》體會出實踐與創新的魅力。

五、課時安排:

1、單元導讀課1課時

2、《跨越百年的美麗》2課時

3、《綜合學習——我的採蜜集》+《鄧稼先》+《綜合學習——讀讀背背》

4、《我最好的老師》1課時

5、《突兀的大石頭》+《第十二座雕像》1課時

6、口語交際1課時

8、習作2課時

9、單元整理1課時

10、單元檢測2課時

三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 篇5

一、班級情況分析

三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爲習慣,隨着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爲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會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本校三年級共三個班級。各班學生集體主義榮譽感都比較強,大部分都積極向上,勤奮刻苦,能夠互相幫助,互相探討問題,勤于思考,勇於發言,都能聽從老師指導,遵守學校紀律,遵守課堂常規,有了錯誤能虛心接受,積極改正。

二、教材分析

浙教版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材共設計了四個單元,這四個單元主題所涉及內容是對這個年齡階段兒童具有重要影響的、在兒童生活中所發生的各種社會互動關係(如來自社會的愛)。

這四個單元教育主題是:第一單元話說社區;第二單元;生我養我的地方;第三單元;

東西南北中;第四單元;人類共同的家園。

三、教學目標

總要求: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展,爲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爲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1.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養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友愛寬容、公平公正、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2.指導學生參與社會生活,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嘗試合理地、有創意地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習對生活中的道德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4.初步瞭解個人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羣體的互動關係。瞭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和社會規則,初步懂得規則、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5.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知道社會生活中不同羣體、民族、國家之間和睦相處的重要意義,懂得和平與發展是人類共同的願望。

四、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通過教學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掌握必備的知識,提高參與社會的能力。

2.發揮藝術形式在本課程教學中的效能,重視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以人爲本,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3.重視發展性教學評價方法的運用。強調評價過程化,重視兒童在活動中的態度、情感、行爲表現,重視兒童活動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過程中的探索、思考、創意等;強調評價多樣化,如:主體多樣化,角度多樣化,尺度多樣化;強調質性評價,強調日常觀察過程,強化專題性探究過程,建立成長記錄袋,實施階段性評價。

4.開發教學資源,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使本課程教學走向家庭、社會,真正走進學生的實際生活,體現該課程的開放性、實踐性。

5.拓展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6.重視教學反思,在反思中與學生共同成長。

五、教學進度

第一、二週 1.社區一一我的大“家”

第三週 2.可愛的社區人

第四周 3.豐富多彩的社區活動

第五週 4.走進社區

第二單元 生我養我的地方

第六週 1.我的家鄉在哪裏

第七週 2.我來做個小導遊

第八週 3、家鄉特產知多少

第九周 4、了不起,家鄉人

第三單元 東西南北中

第十週 1、我國的行政區

第十一週 2、長江長城,黃山黃河

第十二週 3、我們都是龍的傳人

第四單元 人類共同的家園

第十三週 1、我們的地球

第十四周 2、世界真奇妙

第十五週 3、我們這樣生活

第十六週 複習總結

第十七、八週 複習考試

三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 篇6

一、教材分析

《品德與社會》教材三年級的教育主題是:我在成長。在這一教育主題統領下,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材共設計了七個單元教育主題:1.我和我的同學;2.我要安全地成長;3.我的成長與家庭;4.我的鄰里生活;5.我的成長與學校;6.我的成長與他人;7.家鄉哺育了我。

這七個單元主題所涉及的內容是對這個年齡階段兒童具有重要影響的、在兒童生活中所發生的各種社會互動關係(如兒童自我、家庭、學校、鄰里、家鄉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

本冊教材由後四個單元組成。第一單元主要是有關鄰里生活的教育;第二單元主要是學校生活的教育;第三單元主要是在社會生活中與他人關係的教育;第四單元主要進行熱愛家鄉的教育。

“我的成長與他人”這一教育主題是本冊教材的重難點,本主題以兒童的成長與他人的關係爲教育內容,從自我勞動體驗出發,激發對勞動和勞動者的理解和尊重,最後落實到對公共勞動成果的愛護上。

二、學生分析

三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爲習慣,隨着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爲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會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本校三年級共四個班級。各班學生集體主義榮譽感都比較強,大部分都積極向上,勤奮刻苦,能夠互相幫助,互相探討問題,勤于思考,勇於發言,都能聽從老師指導,遵守學校紀律,遵守課堂常規,有了錯誤能虛心接受,積極改正。

三、教學目標

總要求: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展,爲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爲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1.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養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友愛寬容、公平公正、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2.指導學生參與社會生活,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嘗試合理地、有創意地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習對生活中的道德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4.初步瞭解個人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羣體的互動關係。瞭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和社會規則,初步懂得規則、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5.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知道社會生活中不同羣體、民族、國家之間和睦相處的重要意義,懂得和平與發展是人類共同的願望。

四、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通過教學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掌握必備的知識,提高參與社會的能力。

2.發揮藝術形式在本課程教學中的效能,重視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以人爲本,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3.重視發展性教學評價方法的運用。強調評價過程化,重視兒童在活動中的態度、情感、行爲表現,重視兒童活動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過程中的探索、思考、創意等;強調評價多樣化,如:主體多樣化,角度多樣化,尺度多樣化;強調質性評價,強調日常觀察過程,強化專題性探究過程,建立成長記錄袋,實施階段性評價。

4.開發教學資源,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使本課程教學走向家庭、社會,真正走進學生的實際生活,體現該課程的開放性、實踐性。

5.拓展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