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六年級數學的教學計劃

時間稍縱即逝,相信大家對即將到來的工作生活滿心期待吧!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教學計劃吧。相信寫教學計劃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事情,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數學的教學計劃,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六年級數學的教學計劃

六年級數學的教學計劃1

一、教學內容本冊教學內容:

(一)數與運算:百分數的應用、比的認識

(二)空間與圖形:圓、圖形的變換、觀察物體

(三)統計與概率:統計

(四)綜合應用:數學與體育、生活中的數

二、教學目標(按照單元順序)

第一單元圓:

1、學生將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結合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及圓的對稱性,認識到同一個圓中半徑、直徑、半徑和直徑的關係,體會圓的本質特徵及圓心和半徑的作用,會用圓規畫圓。

2、結合具體情境,通過動手實驗、拼擺操作等實踐活動,探索並掌握圓的周長和麪積的計算方法,體會化曲爲直的思想。

3、結合欣賞與繪製圖案的過程,體會圓在圖案設計中的應用,能用圓規設計簡單的圖案,感受圖案的美,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

4、通過觀察、操作、想象、圖案設計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5、結合具體的情境,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簡單現象,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6、結合圓周率發展歷史的閱讀,體會人類對數學知識的不斷探索過程,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激發民族自豪感,形成對數學的積極情感。

第二單元百分數的應用:

1、學生將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加深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

2、能利用百分數的有關知識或運用方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感受百分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第三單元圖形的變換:

1、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經歷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製作複雜圖形的過程,能有條理地表達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換過程,發展空間觀念。

2、經歷運用平移、旋轉或作軸對稱圖形進行圖案設計的過程,能靈活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結合欣賞和設計美麗的圖案,感受圖形世界的神奇。

第四單元比的認識:

1、學生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及其與除法、分數的關係。

2、在實際情境中,體會化簡比的必要性,會運用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化簡比。

3、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第五單元統計:

1、學生通過投球遊戲、兩城市降水量等實例,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和複式折線統計圖,感受複式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2、能根據需要選擇複式條形統計圖、複式折線統計圖有效地表示數據。

3、能讀懂簡單的複式統計圖,根據統計結果做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與同伴進行交流。

第六單元觀察物體:

1、學生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並畫出草圖。

2、能根據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5個正方體組合),進一步體會從三個方向觀察就可以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

3、能根據給定的兩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的形狀,確定搭成這個立體圖形所需要的正方體的數量範圍。

4、經歷分別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範圍抽象爲點、線、區域的過程,感受觀察範圍隨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改變,能利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綜合應用:即數學與體育、生活中的數,促使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某一生活領域的實際問題。教材還安排了看圖找關係的專題,使學生體會圖能直觀、清晰、簡捷地刻畫關係。同時,還在其他具體內容的學習中,安排了某些綜合運用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活動。學生在從事這些活動中,將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和方法,發展解決問題和運用數學進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數學知識間的相互聯繫,體會數學的作用;在與同伴合作和交流的過程中,發展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三、教學措施

1、鼓勵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及初步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六年級數學的教學計劃2

教學總體目標

1、讓學生聯繫已有的知識經驗,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式與方程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方程的思想和方法,增強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價值,發展抽象思維,增強符號感。經歷探索分數乘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進一步完善對乘、除法運算意義的認識和理解,形成必要的計算技能,加深對現實問題中數量關係的理解,提高整合應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探索分數乘除法計算方法,比的基本性質,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公式過程中,能夠主動聯繫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觀察和操作、比較、分析、猜想、驗證、歸納和類推等活動,進一步發展合情推理、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和數學應用意識。

2、讓學生通操作、試驗、觀察和思考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瞭解體積(容積)的意義,探索並理解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進一步積累學習空間與圖形內容的經驗。應用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能夠合乎邏輯的進行思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增強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3、讓學生聯繫分數的意義,初步掌握用分數表示具體情境中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方法,能根據指定的可能性(分數)設計相應的活動方案。

4、在認識比和百分數,學習用分數表示簡單事件的發生的可能性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數的意義,提高用數表達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不斷髮展、增強數感。

5、能應用“替換和假設”的策略解決簡單實際問題,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和反思意識,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根據實際問題的特點選擇相應策略的能力。

6、能積極參與各項數學活動,感受那種進步與收穫,增強求知慾,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感受數學思考的嚴謹性與結論的確定性,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感受數學價值,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學數學、用數學的自覺性。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認真、細心的學習態度,以及發現錯誤及時訂正的良好習慣。通過閱讀“你知道嗎”以及參與“實踐與綜合應用”等活動,瞭解數學的知識背景,體會數學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培養民族自豪感,增強創新意識,鍛鍊實踐能力。

學生情況分析本班共有40名學生,根據上學期學習情況和期末測試來看,大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能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獲取知識,抽象思維水平有一定的發展,基礎知識掌握牢固,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在課堂上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具有觀察、分析、自學、表達、操作等能力。但是成績出衆者不多,高分比較少,即使是達到優秀的同學在同年級中所佔比例較少,部分學生基礎知識不紮實,極少數學生考試成績是一位數,對提高全班整體成績有比較大的難度。個別學生學習態度較差,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作業拖拉,需要老師督促並輔導。

本學期將重點抓好加強學習習慣培養和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在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創設愉快情境教學,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發揮學生的最佳潛能,其次,這學期分數的計算佔了極大一塊內容,所以培養他們的計算能力是關鍵,可以有目的的進行計算練習。一要求計算仔細,二是加強計算的基礎練習,是引導學生使用簡便方法。

教學措施

(1)認真開展生態課堂研究,向四十分鐘要質量。充分利用學生熟悉、感興趣的和富有現實意義的素材吸引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各種數學活動中來,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信心。

(2)認真研讀教材,明確教材的編寫意圖。認真組織集體備課,注意老師之間的交流與切磋,循序漸進地採取有效、易懂教學策略,精心設計好每天的悅讀日誌,掌握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讓每個學生都有所發展。

(3)加強計算教學。分數計算是本冊教材的重點,一方面引導學生探索並理解基本的計算方法,另一方面也通過相應的練習,幫助學生形成必要的計算技能。

(4)設計好每次的練習,避免低效、機械的重複。訓練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

(5)建立多元的評價體系。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6)介紹課外數學知識與方法,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7)開展幫教結對活動,與後進生家長經常聯繫,及時反映學習情況,促使其提高成績,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

六年級數學的教學計劃3

一、教學要求:

1、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會看比例尺。理解比例尺、正、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成反比例,會用比例知識解答比較容易的應用題。

2、使學生認識圓柱、圓錐的特徵,出步認識球的半經和直經,會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圓柱、圓錐的體積。

3、使學生會看和製作含百分數的複式統計表,瞭解簡單的統計圖的繪製方法,會看和初步繪製簡單的統計圖。

4、使學生通過系統地整理和複習,加深對小學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培養比較合理的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內容及時間安排:

1、比例14課時

(1)、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4課時

(2)、正比例的意義和反比例的意義4課時

(3),比例的應用2課時

(4)、整理、複習2課時

2、圓柱、圓錐和球

(1)、圓柱5課時

(2)、圓錐3課時

(3)、球1課時

(4)、整理、複習2課時

機動2課時

3、簡單的統計

(1)、統計表2課時

(2)、統計圖6課時

實踐活動1課時

4、整理和複習

(1)、數和數的運算6課時

(2)、代數初步知識3課時

(3)、應用題7課時

(4)、量的計量

(5)、幾何初步知識5課時

(6)、簡單的統計2課時

機動2課時

三、具體措施

1、鑽研教材,認真備課。

2、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學習現實確定教學目標。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創設情景。讓學生自己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分享成長的快樂。

3、熱愛學生,尊重學生。

4、真批改作業。

5、做好家訪,貧困生轉化工作。

6、真開展實踐活動

六年級數學的教學計劃4

一、教學目的:

爲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精神,旨在使小學數學教育更加有利於提高學生素質,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初步實踐能力,併爲課堂教育改革創造有利的條件,儘快的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思和實踐能力落到實處。

二、班級情況

六年級七班、八班共有98人,其中優生25人,中等生45人,後進生28人這兩個班級從總體上看,成績較差的學生佔的比重較大:體現在優生不夠尖,後進生的基礎太差,連簡單的分數加減也不會做,更有少數幾個同學連分數的分子、分母都搞不清楚,而且大部分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不大。

三、教材結構及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的內去容有:位置、分數乘法、分數除法、圓、百分數、統計、數學廣角、總複習,結合所學數學知識,進一步發展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品質,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以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

分數乘法、分數除法、圓、百分數。

五、教學難點:

分數乘、除法、圓、百分數、統計、數學廣角。

六、教學方法及措施:

1、改革課堂教學,堅持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己動口、動腦、動手,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2、加強基礎知識教學,重視發展學生智力和培養學生能力。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通過學生操作觀察演示,實驗的方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3、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明確學習目的,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樂於學習,以全面提高全班學生的數學,注重培養和發展學習的空間觀念,注重邏輯教學,讓學生多實際操作。

4、採用少講多練的方法,以嚴密的教學邏輯,抓住教材中的難點和疑點,由易到難,由淺到深,循循善誘地講解,適當拓寬加深,對學生作業認真批改(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層次的作業和練習)。

5、認真做後進生的轉化工作。在教會學生數學知識的同時,把工作重點放在學生如何會學,且注重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要求學生學會知識不僅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6、加強自身的學習,提高業務能力。聯繫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從而認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