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三年級教學教學計劃四篇

三年級教學教學計劃 篇1

一、教學內容:

有關三年級教學教學計劃四篇

本學期世界歷史教學內容共分爲八個單元,敘述世界現代時期的歷史,共21課,每課教學1課時。

二、背景分析依據:

本學期將根據學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貫徹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爲指導,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下,以課改內容爲樣板,以考試改革爲突破口,加強常規教學的研究力度,切實深化初三歷史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三、年級及班級現狀分析:

初三年級情況是:不好動、不好講、比較死板。雖然絕大部分學生上課時能圍繞着老師思路轉,但仍有學生回答問題跑調,放出去就收不回來。今年初三情況是:尾巴大,尖子生少且不及格中低分率較高,特別是初三(5)班大批男生,由於學習態度不端正,習慣又較差,認識又不足,故要達到100%的合格率目標較難,整體看來不願讀書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今年曆史畢業考要成功的擔子很重,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加大力度備好課,做好每一個課件,課堂及時鞏固,及時消化,力求每一節課都能有實際成效。

四、本學期所作要求及力爭達到的目標:

1、深化對《歷史教學大綱》及現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學質量。抓好課堂45分鐘的效率,在教學中貫徹全面性、系統性、準確性、綜合性、科學性、鞏固性的原則。要做到精講精練,概念清楚明白,條理清楚,重點突出,難點講清,切實做到落實三基,打好基礎,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

2、抓好後進生的個別輔導工作,從端正其學習態度,積極參與課堂的讀,思,練活動,使其成績在原有基礎上更進一步。

3、深入研究和領會畢業考試中各種題型的特點,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和練習。如學習成績優良的學生重在抓他們的思維分析能力,學習較困難者,重點讓其掌握考綱所要達到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做到畢業考能順利通過。

4、加強教育科研,理論聯繫實際搞好歷史學科研究。

5、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爲核心,積極探索教學形式和途徑的多樣化,充分利用人文景觀和歷史遺蹟,豐富歷史課堂內容。

6、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積極運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像,影片,模型多媒體,網絡等進行輔助性教學。

7、認真,積極參加市教育局組織的各種教學進修活動,以充實自己的業務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五、具體做法:

1.夯實基礎,培養學生能力

初三這學期的歷史內容是世界現代史,理清每個階段的歷史線索,概括每個階段的歷史特徵,找到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是本學期教學最核心的內容。這就必須夯實基礎,引導學生自己來探索歷史發展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2.以問題教學爲抓手,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智能的核心是思維,思維的起點是問題,如何提出有質量的問題,是本學期課堂教學中沿着重要研究的方向。每一堂課提出的問題必須從教學目標的分類開始,由淺入深,思維有易到難,從思維的廣度、深度到靈活度螺旋上升。

3.以多媒體教學爲突破口,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本學期根據學校的計劃,信息技術的使用是一個重要內容,響應學校的要求,我在這半學期中,力圖以直觀的、形象的多媒體教學方法來改進以往的教學,力求使自己的學科成爲學生喜愛的學科,課堂教學朝着樂、活、趣的方向努力。

4.以課改的理念作指導,對新教材進行摸索

新教材教材插圖多,直觀性強,能力要求高,所以準備好好研究這本教材,上出自己的教學特色。

5.對課型進行研究,認真學習多元智能理論,並用於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

六、教學進度:

三月講授《世界歷史》下冊,

四月複習《中國歷史》上、下冊,

五月複習《世界歷史》上、下冊,

六月綜合複習,迎接會考。

三年級教學教學計劃 篇2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通過實踐讓學生產生情感體驗、能力方法和知識經驗的活動,通過學習本套教書,瞭解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增進對傳統文化價值的認識,激發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提升文化素養和思想品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建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結合本校實際情況,以學生爲本,重在實踐、重在體驗、重在提高、重在發展的宗旨,特對本期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一、活動目標:

1、組織學生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爲規範,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初步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任的態度。

2、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提高通過探究活動來解決問題的初步能力。

3、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養成生活自理的態度,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的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習慣。

二、活動內容

1、與各學科教學相結合,組織開展以“實驗探究”、“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爲核心的科學探究活動及技能活動。

2、利用課間操、升旗儀式、重大節日、法制報告等方面的活動,教育學生熱愛祖國、關心國家大事,遵守學生守則,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增強學生的組織觀念和集體觀念,增強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感情和社會責任感。

三、教學方法及措施

1、認真組織教學,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按計劃實施教學活動。

2、根據本班學生實際情況,設計有效的教學思路,及時進行教學反思,適時調整教學思路。

3、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開發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創造性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三年級教學教學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繫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它打破教育與生活的隔離,孩子們在學校當中在與其他場合當中一樣,需要享受一種完整的生活;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教改也好,課改也好,第一項任務就是把生活的權利還給孩子,把學習的過程變成生活的過程,加強學校教育與兒童生活、社會生活的聯繫。它改變單一的課程結構,改變教學方式,爲學生表現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空間。

三年級小學生文化基礎知識、社會閱歷和人生體驗還非常有限,所以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應該是“在體驗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體驗爲主,在研究和解決問題方面,強調養成初步的方向;實施綜合實踐課程,就是要爲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瞭解周圍的生活環境,關注自己及同伴當中的心理健康、人際交往問題,激發他們對自然和社會問題的好奇心,擴大視野,積累經驗。總之,就是要讓他們更多地去看,去聽,去想,去試。

二、教材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是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目標和特徵而編制的一本學習材料,或者說是一系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題活動方案;在內容編排體例上,以學生與自我、學生與自然、學生與社會的內在邏輯聯繫爲線索,在以國家與安全、人口與民族、法制與社會、信息與資訊、經濟與生活、環保與資源、學校與家庭、健康與安全、創新與發展、社會參與、勞動技術等爲主題系列的課題的帶領下,將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內容進行有機整合,內容涵蓋了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

三、教學目標

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繫,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1、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展的責任感。

3、發展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4、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整理與歸納信息,並恰當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並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他們探究和創新的慾望,培養創新能力。

6、養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善於交往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四、教學重點

針對三年級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在編寫“活動資料”時,把提高學生的觀察力作爲三年級的重點。

1、我們要在活動中有意識、有計劃地發展兒童的觀察力,使學生學會進行有目的、系統的觀察,全面的觀察。要求學生會看、會聽、會嗅、會嘗和會觸摸,並且會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覺,綜合起來進行思考。

2、在三年級深入的觀察活動中,要求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較),要求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觀察以後,要他們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無疑對他們素質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教學方式及具體實施

1、課程的實施方式

(1)組織形式(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全班活動、班級活動),體現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

(2)活動地點(班內、校內、家裏、社區)

(3)活動時間(集中課時,與分散課時相結合)

2、課程的具體實施

(1)全面瞭解學生,設計有效的教學思路,多進行教學反思,適時調整教學思路。

(2)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指導學生觀察、思考,在獨立觀察和思考中培養自我分析能力,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

(4)在指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時,要從啓發興趣、激發操作的慾望入手,使學生產生想要親手實踐的慾望,知道怎麼去動手操作。

六、課程編排及進度

三年級教學教學計劃 篇4

一、教學進度(9月1日~1月9日)

第一週(9.1~9.12):物質的運動和變化,化學研究什麼,化學使生活更美好,化學促進社會的發展。

第二週(9.8~9.12):參觀化學實驗室,怎樣進行化學實驗,怎樣設計實驗。

第三週(9.15~9.19):元素是構成地球萬物的基石,元素符號,化學語言。

第四周(9.22~9.26):人類賴以生成的空氣,構成物質的微粒及其性質。

第五週(9.29~10.3):運動會和國慶節

第六週(10.6~10.10):月考,我們需要潔淨的空氣,相對原子質量及式量,人類離不開氧氣,氧氣能跟很多物質化學反應。

第七週(10.13~10.17):怎樣得到氧氣,化學式,物質的量。,

第八週(10.20~10.24):質量守恆定律,化學方程式。

第九周(10.27~10.31):期中複習及考試

第十週(11.3~11.7):試卷分析,化學方程式書寫及配平

第十一週(11.10~11.14)天然水和水資源,水的組成,水的特性。

第十二週(11.17~11.21):分散體系,物質的溶解性,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物質的溶解度。

第十三週(11.24~11.28):物質從溶液中析出,溶液的組成和溶液質量分數。

第十四周(12.1~12.5):溶液的酸、鹼性和PH,溶液的酸、鹼性與生活的關係,常見的酸溶液和鹼溶液。

第十五週(12.8~12.12):燃燒的條件,滅火與防火,燃料的充分燃燒。

第十六週(12.15~12.19):碳,同素異形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法。

第十七週(12.22~12.26):石灰石,鐘乳石,常見的有機物,化學燃料。

第十八週(12.29~1.2):複習與練習。

第十九周(1.5~1.9):期終複習與考試。

二、教學計劃

1、第一章時間安排四周,第二章時間安排四周半,第三章安排時間四周,第四章安排時間三週。

2、每一章的每一節都安排一套有關“基本知識和培養能力”的練習,供學生自檢和提高。

3、開學至期中考試之間、期中考試至期末考試之間均安排一次月考。

三、教學要求

1、備課組各位教師均要參照上述教學進度,結合本班學生實際,再製定或調整各班相應的切實可行的具體的教學計劃,以保證全校化學教學的有序進行。

2、課堂教學要講究教法,培養學法,做到程序要規範,環節要緊扣,知識要落實,能力要提高。

3、要努力增設學生自己動手實驗的機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學好化學的自信心,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自主的體驗探究過程的樂趣,以次來獲得科學的學習方法

4、要爭取把多媒體應用到化學教學中,因爲多媒體不但能強化課前研究,而且還要優化教學過程,還能創設情景、解剖難點、模擬實驗、提高視覺等,還能進行輔助學生總結和反饋檢測。

5、教學中要貫穿人文精神,通過教學,培養學生意志堅定、熱愛科學的精神,培養學生道德高尚、獻身科學的精神,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的精神,喚起學生關注地球、關注人類,提高環境道德素質,樹立社會責任感。

6、要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

四、有關活動

1、堅持參加每週一次的備課組活動,統一備課,統一進度,統一練習,共同探討二期課改中所碰到的問題。

2、積極參加與羅星中學的校際教師的二期課改研討活動。

3、各位教師相互勉勵,取長補短,主動、積極參與各級公開課的教學活動及論文的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