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小學語文教學計劃模板錦集6篇

時間過得真快,總在不經意間流逝,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爲此需要好好地寫一份計劃了。計劃怎麼寫纔不會流於形式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教學計劃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華】小學語文教學計劃模板錦集6篇

小學語文教學計劃 篇1

一、教材分析

全冊教材由“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和“課文”四個部分組成。爲了方便識字和閱讀,生字和課文全部加註了拼音。

1、“入學教育”共兩部分,主要通過圖畫讓初入學的兒童掌握正確的讀書、寫字的姿勢,重視用眼衛生並在實踐中養成“姿勢不對不讀書”、“姿勢不對不動筆”的良好習慣,另外就是使學生從小學會愛惜學習用品。

2、漢語拼音,鞏固漢語拼音,能利用漢語拼音幫助識字、閱讀、學習普通話。能默寫聲母、韻母並抄寫音節,在四線格上寫得正確、工整。

3、識字,分2組編排,每部分每課都配有一幅情景圖,這樣按排不僅能使學生情景圖集中識字,而且還能讓學生在認字和閱讀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習語[]文的自信心。

二、教學目標

(一)漢語拼音

1、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準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

2、能借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學說普通話。

(二)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2、認識常用漢字400個,會寫其中的100個。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筆順規則寫字。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

4、初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三)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習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4、對讀物中感興趣的內容,樂於與他人交流。

(四)口語交際

1、學說普通話,逐步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瞭解講話的主要內容。3、能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4、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口語交際,踊躍發表自己的意見。

三、教學措施

(一)漢語拼音

1、讓學生自己找一找圖中的哪些部分和字母的形相似,通過觀察圖畫,引出本課要學的字母和音節。還可以引導學生把帶調的音節和口語中的詞語聯繫起來,說一個詞或一句話。做到觀察圖畫、學習拼音和說話的訓練的有機結合。

2、本冊教材拼讀音節主要以拼讀結果的形式呈現。

3、在拼音教材中安排的70個漢字只要求認識,不要求書寫,也沒有認識偏旁的任務。在教學中,教師不要作字形分析,讓學生整體認記即可。4、在拼音教材中編排的兒歌,只要在教師的領讀下讀熟即可,不要求學生背誦,更不宜分析講解。

(二)識字、寫字

1、本冊的識字與以往有所不同,只要學生能把所認的字用於閱讀就可以了,既不要求書寫,也不要求對字形做過細的分析。教師可通過不同的教學環節複習生字,採取活潑有趣的方式讓生字反覆出現,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記字形,使識字得以鞏固。可以適當滲透一些識字知識和方法。

2、要調動學生的識字積累,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進行自主性和創造性的學習。

3、識字要求不要一刀切,要承認學生之間的差異。

4、在一年級起步階段,要打好寫字的基礎。

(三)閱讀

1、低年級閱讀教學,最重要的是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最好還能讀出感情來。要重視指導朗讀。

2、要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獨特感受,鼓勵學生讀後發表自己的看法。

3、要引導學生積累語言。

4、低年級的古詩教學,要順應兒童年齡特點,以讀背爲主。重點應放在讀、背、識字、寫字上。

5、教材中安排了兩篇連環畫形式的課文,教師要鼓勵學生藉助圖畫閱讀,還可以用猜讀、跳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問別人等方法讀課文。

(四)課後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有些題目,要倡導合作和相互交流。

(五)口語交際

1、要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說說自己做過的有趣的遊戲,不僅僅限於說圖上的遊戲。

2、要重視創設情境引入話題,激發學生裝的交際興趣。

小學語文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1、培養習慣,打好基礎。

2、強調積累,注重滲透。

繼續強調學生範文語言的感悟規範語言的積累。在德育方面,仍然注重潛移默化,注意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習做人。所選課文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既注意幫助學生學習自然知識,又注意幫助學生了解社會生活;既注意對傳統優秀文化的繼承,又注意對當今時代風貌的展示。

3、力求簡化,便教利學

二、教學目標

1學習習慣:

(1)繼續掌握正確的讀寫姿勢,並養成習慣。

(2)繼續掌握正確的朗讀方法,培養朗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朗讀背誦的習慣。

(3)繼續培養課外閱讀的興趣,養成勤查字典習慣。

(4)繼續培養專心別人講話的習慣能當衆講話,聲音響亮,態度大方,養成愛護學習用品的習慣。

(5)繼續學習寫鋼筆字正確姿勢方法,並養成習慣;培養預習課文的習慣。

(6)繼續學習寫毛筆字正確姿勢方法,並養成習慣。

(7)繼續培養留心觀察的習慣;能夠有選擇地閱讀課外書籍;培養讀書做記號的習慣。

(8)培養日記的習慣;能夠做到愛護圖書,並養成習慣。

(9)培養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學會使用工具書,並養成習慣。

(10)培養做讀書筆記和不懂就問的習慣,通過多種渠道學習語文。

(11)學會蒐集材料並養成習慣。

2、漢語拼音:

繼續鞏固漢語拼音,利用漢語拼音幫助識字閱讀學習普通話。

3、識字寫字:

(1)確認讀157個生字。

(2)能夠按筆順正確默寫119個生字。能按字的結構把字端正寫勻稱。

(3)繼續學習用鋼筆寫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

(4)繼續練習寫毛筆字,寫得端正紙面乾淨。

4、聽話說話:

(1)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聽懂別人說的一段話和一件簡單的事,能轉述基體內容。能講課文所寫的故事。

(2)能在看圖或觀察事物後,用普通話說幾句意思完整連貫的話。

(3)能就所聽所讀的內容,用普通話回答問題,做到語句完整,意思連貫。

(4)能當衆說話,原意與別人進行口語交際,做到語句比較通順,態度大方,有禮貌。

(5)討論問題能主動發言,說清楚自己的意思。

(6)養成先想後說的習慣。

5、閱讀:

(1)繼續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能複述課文。會分角色朗讀課文。

(2)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能不出聲,不指讀,一邊讀一邊想。

(3)能聯繫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理解常用詞語的意思。

(4)能憑藉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想像課文所描繪的情境,知道課文的大意。

(5)繼續學習按要求預習課文。能借助字典學習生字詞,初讀課文,提出疑難問題,初步養成預習的習慣。

(6)能閱讀程度適合的少年兒童讀物,瞭解主要內容。

6、習作:

(1)能用學過的部分詞語造句。能理順次序錯亂的句子。

(2)學習有順序比較細緻地觀察圖畫和事物,寫出文從字順的短文。

(3)能修改有明顯錯誤的句子。

(4)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歎號冒號引號頓號書名號省略號,認識分號。

(5)學習從內容詞句標點等方面修改自己的習作。

小學語文教學計劃 篇3

根據市教研室工作計劃安排,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單元整體改革課題組實驗工作實際,制定20xx—20xx學年度上學期小學語文教學單元整體改革實驗計劃。

一、重視學習

1、儘量蒐集、提供有關實驗工作材料,供課題組成員學習,爲實驗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2、結合實驗工作實際,安排好形式多樣、有實效的集體學習、討論活動。嘗試利用網絡溝通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二、突出重點

1、改進語文教學設計,整合語文單元教學過程,減輕教師書寫負擔,提高備課效率。

2、改進語文教學評價,凸顯課標實驗教學要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教學質量。

3、健全教學過程資料,使材料爲教學工作服務,師生書寫負擔合理,教學效率提高。

三、改進設計

1、標註課本教案。結合年段教學要求標註易讀錯字音,需瞭解、理解的字詞,自然段、段落序號,學段、學篇主要方法,讀寫(說)結合內容等。

2、按要求撰寫目錄教案、閱讀教案、活動教案和口語交際、習作指導教案。

四、改進評價

1、期末測試,隨學校安排進行。單項測試,視學校實際安排進行補充。

2、重視學生成長記錄,保管好有關學習過程資料,爲學生學習服務。

五、隨堂聽評

1、本學期儘量多聽每位課題實驗教師的課。

2、對所聽的課力求進行逐一評課,及時交換意見,促進實驗教師提高平時課堂教學質量。

六、展示交流

1、參與實驗的教師每人講一節課,並交流有關課節的實驗經驗。

2、提供有關學校、教師和學生實驗過程性材料,交流有關使用材料經驗。

七、經驗總結

1、參與實驗的有關領導、教師每學期至少撰寫一份實驗經驗材料(論文、隨筆均可)

2、積極投稿,爭取發表。

小學語文教學計劃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材圍繞“中華民風民俗”這一專題編寫。五篇課文從不同的角度介紹了各具特色的民風民俗,反映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北京的春節》描繪的是節日風俗。“藏戲”被稱爲藏族文化的“活化石”。《各具特色的民居》側重寫了被譽爲“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樓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樓的鮮明特色。《和田的維吾人》介紹了能歌善舞的維吾爾族人豁達樂觀的性格特徵和饒有趣味的風俗。

二、教學目的

1、瞭解傳統的民風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這些獨具魅力的民俗民風中蘊含的民族文化和傳統美德。

2、進一步瞭解文章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怎樣謀篇佈局,準確用詞,生動表達,並在習作中加以運用。

三、重點難點

進一步瞭解文章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怎樣謀篇佈局,準確用詞,生動表達,並在習作中加以運用

四、教學措施

1、拓展課程資源,加強學科整合。

2、加強教學內容整合。

3、避免把語文課上成品德與社會課或藝術欣賞課。

五、教時安排

10——12課時

小學語文教學計劃 篇5

一、班級情景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四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大部分學生經過三年的學習,在識字寫字、習作、口語交際等方面比以前都有了很大提高,學習習慣有了好轉,並且掌握了一些學習的方法,表現令人滿意。但部分學生不愛學習,學習基礎差,學習習慣亟待加強,成績有待提高。本學期教學,應在讓每個孩子都提高的基礎上,繼續多關注後進生的學習。

二、本冊教材分析

部編版於20xx年秋季正式使用,本冊教材安排課文27篇。教材以專題組織單元,以整合的方式組織教材資料,共分八個單元:第1~4課爲“自然景觀”篇,課文資料大都感受大自然的美。第5~8課爲“思考置疑”篇,閱讀時嘗試從不一樣角度去思考,提出自我的問題,在不斷提出問題中獲取新知識。第9~11課爲“觀察與發現”,意在激發觀察與發現的興趣,體會發現的樂趣;培養學生觀察別人觀察不到的,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

第12~15課爲“神話故事”篇,意在體會神話故事的情趣盎然、奇妙,瞭解故事起因,經過,結果,感受神話中的人物形象,經過讀文章讓學生感悟到歡樂要和大家分享;要懂得爲人類造福,要引導學生對幸福進行理解等。第16~17課爲“多彩生活”篇,意在經過童年生活小事,學習將多彩的生活小事的經過講清楚,並能按照必須的條理寫下來。18~20課爲“童年往事”篇,意在經過回憶童年生活往事,體會童年的歡樂生活,更能珍惜此刻的童年生活努力學習更多的知識。第21~24課爲“愛國立志”篇,意在讓學生學習名人愛國立志的故事,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懷。第25~27課爲“歷史故事篇”意在讓學生了解歷史故事,感悟祖先創造禮貌的道理。

新部編本人教版教材同原人教課標本相比較,單元進行了深度整合,課文做了較大的調整。新選入xx篇課文,其中新選原課標本2篇選學課文:《麻雀》和《延安,我把你追尋》。所選課文多是其它版本的教材上的課文,有的是將下冊課文直接選入上冊課文。所選入課文有:《走月亮》《現代詩二首》《繁星》《盤古開天地》《粗衛填海》《普羅米修斯》《女媧補天》《風箏》《麻雀》《牛和鵝》梅蘭芳蓄鬚》《延安,我把你追尋》《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門豹》《故事二則》等。口語交際增加了《我們與環境》《愛護眼睛,保護視力》

三、本冊教學目標

本冊經過精美的選文,在語言學習過程的薰陶和感染中,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進取的人生態度和正確價值觀。在識字寫字,課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作文,綜合性學習等學習和活動中,到達中年級的上階段教學目標。

本冊學習要到達的主要目標:

1、認字200個,會寫200字,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資料,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複述敘事性課文的大意。

5、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養成向人請教,與人商討的習慣。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資料,並能簡要轉述。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說出自我的感受和想法。

6、留心周圍事物,勤於書面表達。能把資料寫得比較清楚,比較具體。會寫簡短的書信便條。能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四、改善措施

1、以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思維爲指導,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經過多種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根據學生實際情景,加強基礎知識訓練,舉一反三,教會學生靈活運用,並以識字寫字、作文片段訓練爲重點。

3、認真鑽研教材,準確把握教學目標,不隨意拔高或降低教學標準。面向全體學生,紮實地進行語言訓練。

4、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展開語言積累,學會觀察生活,積累習作素材,促進習作水平提高。

5、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邊讀邊想象,鼓勵學生敢於發現學習中的問題,大膽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鼓勵每個學生選擇適合自我的學習方法。

6、教師自身進取學習業務知識與理論,多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並及時反思自我的教學,總結經驗教訓,爲提高課堂效率創造必要的條件。

五、教學進度

小學語文教學計劃 篇6

一、 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還是延續一年級教材的思路,全書共十六個主題單元,其中包括三個集中識字單元(《丁丁冬冬學識字》),和一個開放單元《書的世界》。每個單元大致包括兩篇主體課文和一個語文天地,一共27篇主體課文,讀背古詩7首,自讀短文12篇。集中識字單元需要學習25個部首:第二單元學習6個部首,第一篇看圖識字,從北京的一些著名的建築引入。後面分三部分,學寶蓋(宀)頭、穴字頭、廣字頭、廠字頭還有門字框和戶字頭這6個部首,都是和建築有關的部首。第七單元學9個部首,學和身體各部位有關的`一些名稱,和人體有關的9個部首,通過這9個部首來識字。第十二單元又安排了10個部首的學習,先學的是山、土、石這些偏旁的生字,由丁丁、鼕鼕對話:山上有什麼?有岩石有土,引出和山石土有關的一些生字;地上有什麼?有金屬礦藏、寶石,引出了金、玉這些偏旁的生字;水中有什麼?有魚、有貝,就引出了帶魚字旁、貝字旁和貝字底的生字;最後是和廚房有關的皿字底、刀字旁、立刀旁等等。按照山上、地下、水中、廚房中的這個排序,選擇了相關的部首進行識字,目的也是爲了學生識字有興趣,並和他們的生活經驗發生聯繫。

二、教 學 目 標

1.通過閱讀課文和開展各種學習活動,在語文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和策略、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各個方面都得到發展。

2.認字475個,學習偏旁部首累計至70個左右。學習利用漢字的規律,重點是利用漢字的表意特點來分析字形,並對認字方法有個較系統的歸納整理,初步學會運用不同的認字方法來獨立識字

3. 會使用音序查字法,學習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

4. 喜歡閱讀,對閱讀有興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和自己喜歡的課文片段。

5. 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主動積累詞語。

6. 能閱讀淺顯的課外讀物,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養成愛護圖書的習慣。

7. 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學習使用句號、問號和歎號。

8. 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和願意與人交流的意識,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聽懂主要內容,能主動與別人交談,講述簡短的故事和見聞。說話時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9. 對寫話有興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寫下來。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瞭解日記的格式,學習寫日記。

三、班 情 分 析

本班學生52名,其中男生31人, 大部分學生活潑好動,文明守紀,好學上進,接受能力也較強,集體榮譽感強。在經過了一年的學習生活後,學生的日常行爲習慣和剛入學時相比有了很大的進步,但也有小部分同學(特別是幾個男生)紀律散漫,行爲習慣不好,學習沒有自覺性。針對這部分學生在今後的教學中將繼續加強學生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和安全教育,從平時的點點滴滴做起,採取多種方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守紀律,愛學習,求上進,使全體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學習習慣,使整個班級形成一種好學的氛圍,促使大家共同進步。

經過一年的學習,學生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有着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到學習活動中來。但是面對新課程較大的識字量和閱讀量,學生識字的返生效較高。因此本學期在教學上應該更多地關注如何用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和閱讀能力,使他們體驗學習所獲得的成功和樂趣。

同時需要加強家校聯繫,依靠學校、家庭、社會多方面的力量培養孩子勤學樂學,勇於創新,大膽探索的精神,以適應新時代的需求。

四、教學措施

1、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適時採用"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

2、繼續複習鞏固漢語拼音。

3、引導學生藉助拼音和字典學習生字,發現生字與熟字的聯繫,用學過的識字方法,偏旁部件字形,並創設多種情境複習鞏固生字。

4、閱讀教學中給學生比較充分的讀書,交流閱讀感受的時間,重視朗讀指導,讀中悟,讀中積累並學會運用鼓勵學生互相釋疑,培養,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口語交際教學要提前做好準備,教學時重視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和點撥引導,放手讓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6、充分利用教材,展開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將遊戲唱歌,猜謎語,表演等引入課堂,也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門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五、課時安排和教學進度表(哥們自己動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