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計劃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我們迎來了新的學習生活,寫好教學計劃纔不會讓我們努力的時候迷失方向哦。那麼教學計劃怎麼寫才能體現你的真正價值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計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計劃

一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計劃1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爲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材分析:

科學教材是以學生生活經驗圈的不斷擴大逐步展開教學內容的。按照“家庭—學校—家鄉與祖國—地球和宇宙”的脈絡,隨着學生成長過程中生活經驗圈及視野的不斷擴大,逐步擴展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體現多學科知識的整合。突出了以科學探究爲核心,注重探究學習活動安排,儘可能讓學生投入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從而受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提高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素養,獲取一定的科學知識。注意了體現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關係,以利促進學生對科學本質的認識和科學素養的逐步形成。教材實用性、可操作性強。每個階段設計了相對獨立的研究內容,如種鳳仙花單元,分別設計了播種(認識植物的種子)、觀察莖葉的生長(認識植物莖葉的特點)、研究鳳仙花的花(認識植物花的構造)、對“結果”的觀察研究(認識植物果實的特點及存放種子的方法)、對鳳仙花一生的生長情況進行整理(瞭解生物的生命週期),而且,每一課有較豐富的教學內容和研究活動,便於教師操作。同時,這些內容又是相關聯的,它們是根據植物自然生長過程有機編排的,在教學實踐中,有利於教師針對植物生長階段的最佳時機,調整實施教學過程。

三、學生學情分析:

本班有學生76人,通過半年來的科學課的自主學習和科學探究,學生已掌握許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學習科學的興趣,喜歡動植物,能參與課堂學習,動手實踐操作,但觀察的注意力不集中,沒有目的的觀察,不會從動手操作中總結經驗,學生的合作交流也不強,喜歡單獨行動。本學期在學生在以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並通過主動探索知識發生和發展的過程,發展他們對科學的理解、思維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學素養。

四、教學目標:

第一單元

1、能指認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個器官的作用。

2、能通過觀察、比較、分類、測量、解剖等方法認識植物的各個器官。

3、瞭解周圍更多的常見植物的名稱,能對常見的植物進行分類,說出它們的典型特徵。意識到植物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

4、通過栽培鳳仙花了解植物生長的過程(生命週期)。

5、學習簡單的栽培技術。

6、學習用圖畫、數據、語言描述等方法記錄觀察數據,並對數據進行分析。

7、學會用種子製作標本

8、養成愛護花草樹木的習慣。

9、意識到不同的問題要用到不同的探究方法。

10、在探究活動中要注意採集並尊重證據。

11、願意合作與交流,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

12、能通過對鳳仙花和其他植物的研究,認識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13、瞭解當地瀕危植物的種類及保護它們的重要性。

14、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第二單元

1、通過餵養蠶,瞭解蠶的生活習性、生長過程。

2、通過書本、上網、請教他人等方式,收集與蠶相關的資料,並學會做資料卡片。

3、通過指導學生養蠶,使學生能瞭解蠶的一生的形態變化。

4、能觀察並描述蠶各階段不同形態的主要特點,並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培養學生能在較長的一段時間裏,堅持不懈地觀察記錄蠶的生長過程。

5、通過對蠶的生活習性與生活環境關係的瞭解、研究,體會到事物是不斷變化的,自然事物各種現象之間是相互聯繫和影響的。

6、通過指導學生觀察蠶,培養學生進行長期、系統的觀察事物的能力、興趣和習慣。

7、通過學生親自養育蠶的過程,初步培養學生飼養小動物的一些技能。

8、通過餵養蠶和做蠶盒等,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9、培養學生在科學探究活動中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好品質。

10、通過解決養蠶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培養學生主動與人合作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11、通過養蠶這一過程,對學生進行珍愛生命,愛護小動物的教育。

12、意識到養蠶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好處和勞動帶來的成功感,培養勤動手、愛勞動的好品質。13、爲學生創造接觸大自然的機會,激發起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第三單元

1、認識幾種常見布料,如:亞麻、棉布、絲綢、毛皮、化纖和毛料等。

2、知道這些布料的主要特點、用途及原料來源。

3、知道各種不同布料的吸水性、保暖性不一樣。

4、知道蒸發一般發生在液體的表面,且在任何溫度下都可以發生。

5、知道影響水蒸發速度的因素(溫度、接觸面積、有無風)。

6、知道保溫的基本方法。

7、能列舉生產生活中利用和防止水分蒸發以及保溫和散熱的例子。

8、能正確使用溫度計和酒精燈。

9、能運用多種方法認識同一事物的特點,並對事物特點做細緻觀察。

10、能借助工具進行觀察,準確記錄觀察數據,通過數據分析認識事物特性。

11、能有條理地經歷“問題——推測——計劃——實驗——分析”的科學探究過程。

12、能通過實驗收集的事實對現象做出合理的分析。

13、激發學生對生活物品——衣服的探究興趣,意識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14、在探究活動中注意採集並尊重證據,願意合作與交流,尊重他人的勞動。

15、瞭解人類爲了滿足自身的需求,不斷髮明新的材料,讓學生體會到科學能使生活更美好。

第四單元

1、能判斷物品是由不同材料組成的,如木頭、金屬、塑料、紙等。

2、能區分常見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意識到人類爲了滿足自身的需求,在不斷髮明新的材料。增強對新事物的敏感性,激發創造意識。

3、認識某些材料的性質,根據這些性質對材料進行分類。將材料的特性與它的用途相聯繫。

4、能用不同的分類標準對岩石進行分類。

5、意識到物質的利用會給人類和環境帶來正面和負面的影響,人類對環境負有責任。

6、能用各種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並用語言或圖畫描述所觀察的事物的形態特徵。

7、能用簡單的工具(放大鏡、顯微鏡等)對物體進行較細緻的觀察,並能用圖和文字表達。

8、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

9、能利用簡單表格、圖形、統計等方法整理有關資料。

10、願意合作與交流。

11、樂於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

12、關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產品、新事物,關注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

第五單元

1、知道電流流經的道路叫做電路。電流必需在一個閉合迴路中流動。

2、瞭解解決電路中出現的故障可採用排除法。

3、瞭解開關的結構和作用,認識開關的重要性。

4、知道容易導電的物體是導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是絕緣體。

5、瞭解安全用電知識。

6、知道電能產生磁,瞭解電磁鐵的應用。

7、知道電能是一種常見的能源,以及電能可以轉化爲其他形式的能量。

8、能組建基本電路。

9、能通過觀察、比較、分類、測量等方法認識有關基本電路的問題。

10、能通過對有關電路問題的探究,認識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11、懂得交流與討論可以引發新的想法。

12、能在有故障的電路檢修中使用“排除法”。

13、能與同學合作製作一個電熱切割器。

14、意識到不同的問題要用到不同的探究方法。

15、在探究活動中注意採集並尊重證據。

16、願意合作與交流,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

17、關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產品、新事物。

18、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與社會發展帶來好處,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五、教學措施

1、認真研究課程標準,鑽研教材,做好教學準備,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2、加強對先進的教學理念的學習,並應用於自己的教學,確保教學的有效、優效。

3、充分運用現有教育資源。挖掘學校、家庭、社會中的可利用的科學教育資源,並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小實驗、小發明、小製作等活動,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學實踐能力。

4、做好觀察、操作、製作、記錄的有效指導,培養學生相應的能力和堅持力。

5、對學生進行科學探究過程的指導,培養學生學會探究。

6、精心設計拓展活動,聯繫現代科技、生活,並加強學以致用的培養。

7、加強優生和學困生的聯繫,互相幫助。

8、將植物的生長變化和動物的生命週期兩個單元交叉進行教學,既可解決觀察週期長的問題,又可同進進行動植物生長的變化的觀察,瞭解其相通之處,完成對生物生命週期的初步認識。

一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計劃2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11人,經過學前教育的科學學習,基本具備了初步的科學知識和操作技能,具備了初步的探索能力,思維方式也初步的.由具體轉變爲抽象。因此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要進一步擴大學生知識範圍,進一步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學習科學的興趣,增加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聯繫他們的實際生活,用所學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最終達到將科學知識創造性應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主題研究的形式編排了五個單元。以學生的發展爲本,以科學探究爲核心,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爲主要線索構建單元,體現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促使學生在“事物宏觀的外部表象與微觀的內部特徵”之間建立聯繫,進行以“邏輯推理”爲主的思維技能訓練。

三、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對待科學想知道,愛提問,願意合作與交流,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睦相處,真愛生命。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觀察與探究是五年級集中訓練的過程與方法,要結合具體學習內容,在探究過程中有意識地強化訓練。增強學生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勇氣,有助於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學到的知識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識目標

1、幫助學生了解地球內部的祕密,初步瞭解地球內部的結構特徵。

2、探究聲音產生的祕密,知道聲音傳播的途徑和方式,認識噪音的來源和危害。

3、知道秋冬星空的主要星座,初步發現星空變化的規律,讓學生參與中長期科學探究活動,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

4、能判斷物體是由不同的材料組成的,能按材料對物體分類,認識某些材料的性質(如導電、溶解、傳熱、沉浮等)能將材料的特徵和用途想聯繫起來,區分常見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5、知道溫度的改變可以使物體的形態發生改變,知道水的冰點和沸點,探究雨和雪的成因。

(三)能力培養

1.養成善於觀察,善於探索的科學態度,尊重證據,願意合作和交流。

2.培養學生分析、採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簡單的表格、圖形、統計等方法整理相關資料。

3.培養學生能利用簡單的工具,器材做簡單的觀察,並做記錄。

4.培養學生能制定計劃,對自己的探究活動設計大致的思路或計劃。

5.引導學生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作假設性解釋,能反思自己的探究過程,將探究結果和假設相比較。

6.能傾聽和尊重其他同學的不同意見和評議,能對研究過程和結果進行評議,並與他人交換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