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彙編五篇

光陰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請一起努力,寫一份計劃吧。計劃到底怎麼擬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彙編五篇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爲目標,以深化教育和實施高效教學爲主線,以教師的專業水平的提高爲主攻方向,開展“高質輕負”課堂教學的研究,推動課堂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質量。

二、工作目標

1、認真完成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教學任務。

1、學習習慣

(1)繼續掌握正確的讀寫姿勢,並養成習慣。

(2)繼續培養專心傾聽的習慣,養成認真寫鉛筆字的習慣。

2、漢語拼音

(1)繼續鞏固漢語拼音,利用漢語拼音幫助識字、閱讀、學習普通話。

(2)認識大寫字母,能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3、識字寫字

(1)準確認讀450個生字,會寫350個生字。

(2)能按筆順正確書寫、默寫生字。能按字的結構把字寫端正、勻稱。

4、口語交際

(1)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聽懂別人說的一段話和一件簡單的事。

(2)能在看圖或觀察事物後,用普通話說幾句意思完整、連貫的話。

(3)能當衆說話,做到口齒清楚,語句完整,有禮貌。

5、閱讀

(1)繼續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能複述課文。會分角色朗讀課文。

(2)能聯繫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理解常用的詞語的意思。

(3)能借助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想像課文所描繪的情境,知道課文的大意。

6、寫話

(1)能運用學過的詞語寫句子,能理順次序錯亂的句子。

(2)學習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畫和簡單的事物,寫幾句連貫的話。

(3)學會“祝賀”、“購物”、“待客”等方面的言語交際的本領,能用幾句連貫的話把有關的內容寫下來。

(4)學習使用逗號、句好、問好和感嘆號。

2、對於每一課的教學,做到精心備課、創新上課、耐心批改作業。在備課上,規範備課環節,明確細化每課時的教學目標,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使用教材,設計教學方法。

3、上好常態課,迎接等級鑑定驗收工作。

4、全面落實《市教委關於義務教育學校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規定》,做好減負工作。

5、本學期聽課數量不能少於15節。

6、逐步完善“361助學課堂”模式,全面提高課堂效率。

7、完善校本課程的教學活動,制定活動計劃和評價方案,並單獨寫教案。

8、積極參加“教研活動”。

9、優化備課活動,爲“高質輕負”課堂的研究奠基。

10、優化課後作業,提高課堂效率。

11、優化輔導,提高培優補差的實效。

12優化測試,檢驗課堂效果。

三、具體工作措施

(一)認真完成人教版第三冊的教學任務。

教學措施

教師在準確把握教科書書編寫意圖的基礎上,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既符合教材編寫意圖,又不拘泥於教材。在每組教學過程中應該安排哪些教材內容,佈置學生進行哪些學習準備,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

1、讓學生藉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分析記憶字形,看圖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義。發揮創造性,設計活潑多樣的教學方法,在遊戲中、在活動中、在語言環境中鞏固識字。注意糾正學生的寫字姿勢,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

2、重視朗讀指導,採用多種方法,每篇課文都要給學生充分朗讀的時間,充分利用插圖,聯繫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在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意思。

3、注意每組教材在內容上的聯繫,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內容,設計教學方案,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4、教學時,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習夥伴”的作用,藉以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積極參與交流、討論和語文實踐活動。將遊戲、唱歌、猜謎語、表演等引進課堂,也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自然、社會,走進沸騰的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5、引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優秀篇段並複習鞏固學過的字詞,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綜合練習。教學時,要鼓勵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主動積累詞句,將積累的詞語運用於口頭和書面語言之中。

6、鼓勵學生互相釋疑,合作釋疑,培養他們勤思善問的習慣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繼續做好培優補差工作,大力提高三生的成績。

利用課餘時間爲三生做全面的輔導,使他們都能取得較大的進步。同時爲他們搭建展示自己的平臺,使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三)上好每一節常態課,規範備課環節,明確細化每課時的教學目標,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使用教材,設計教學方法。用新的理念,按照“六項標準”和“361助學課堂”精心備課,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規範工作細節,耐心批改作業。規範自己的作業批改行爲,規範用筆,保持作業本的整潔,註明時間、等級、評語。注重對學生寫字的培養。

(五)認真開展校本課程的教學,制定出活動計劃和評價方案。培養學生正確、流利的背誦《古詩詞》的內容。

(六)積極投身到“教研活動”中去。以良好的狀態積極參與,精心備課。並努力做好師傅的引領工作。

(七)本學期結合“減負”規定,開展“高質輕負”課堂教學研究,繼續探究“361助學課堂”模式。真正把“講堂”變“學堂”,從而打造“生動活潑,低負高效”的課堂,提高教育質量。抓住聽課的機會,並寫出心得體會。

(八)優化課後作業,提高課堂效率。把作業的安排作爲備課的一項重要工作,堅持彈性作業的做法,根據學生的基礎水平和學習狀態有選擇地安排作業,不留書寫作業。

本計劃以提高教師素質爲基礎,以解放思想、一心一意抓課堂教學爲重點,以新課程標準爲指針,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爲目的,爲全面提高語文教學成績而努力奮鬥。

總之,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本人將以此爲基礎,在實踐中將其不斷加以改進,完善.我會一絲不苟的開展各項工作,揚長補短,爭取取得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使學生的身心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 篇2

一、教材分析

1、 內容及編排

本教材從專題組織單元,以整合的方式組織教材內容,共分八個專題;多彩的秋天;學校生活愛祖國;怎樣看問題、想問題;友好相處、團結協作;關愛他人;保護環境、愛護動物;熱愛科學。每組課文包括導語、識字、4-5篇課文及 “語文園地”。各部分相互聯繫,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識字形式多樣,課文內容豐富,體裁多樣,語言生動。

2、 教材特點

⑴圍繞專題整合教材內容,每一組教材均以“導語”的形式點明專題,識字課、課文以及“語文園地”中的口語交際,展示臺等內容都圍繞着本組的專題安排。

⑵識字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識字課的內容圍繞本組的專題,而且形式多樣。有的描寫秋天美麗景色、反映學校生活和引導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詞語,有的表達愛國之情的三字經,有講思想方法、給人啓迪的成語,有提倡團結合作的,有教學生怎樣做人的對聯,還有反映人和動物和諧相處的拍手歌。

⑶課文內容豐富,體裁多樣,具有時代感,貼近兒童生活。

本冊教科書與九年義務教育同冊教材相比,大幅度地更新了課文,更新率達50%。課文體裁多樣。童話、寓言、詩歌、散文、故事、科普文章以及日記等應有盡有,有較強的可讀性和趣味性。

⑷課後練習重視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着眼於積累語言,啓發思維,培養語文實踐能力。

⑸突破傳統教材的呈現方式,增強親和力。編寫角度由服務於教師的教轉向服務於學生的學。教材的呈現方式,有利於學生髮現、探究。 “語文園地”裏設有“展示臺”一欄,給學生提供展示學習成果和才能的機會。

⑹教材內容具有開放性和彈性。

本冊教材規定了識字量認識450個,但同時又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主動認字,鼓勵學有餘力的學生多認字,超過規定的識字量。在識字方面,每課要求認識的字體現基本要求,學有餘力的學生可以多認。

二、學習目標:

1、複習鞏固漢語拼音,能借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

2、認識450個字,會寫350個字。要求認識的字能讀準字音,結合詞句瞭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書寫。要求會寫的'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確書寫,練習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運用。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在生活中自主識字,養成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

3、會使用音序查字法,學習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

4、喜歡閱讀,對閱讀有興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和自己喜歡的課文片斷。

5、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主動積累詞語。

6、能閱讀淺顯的課外讀物,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7、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學習使用句號、問號和歎號。

8、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和願意與人交流的意識,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聽懂主要內容,能主動與別人交談,講述簡短的故事和見聞。說話時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9、對寫有興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寫下來,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瞭解日記的格式,學習寫日記。

三、教學措施

這冊教科書是以專題形式編排的,語文園地中安排的各項訓練也都圍繞專題設計的,所以備課時胸中要有全局。我們領會“語文首先是一種文化”這種編排理念,要在通讀全冊的基礎上,一組一組地鑽研教材,設計教學。每組教材圍繞哪個專題,有哪些內容,有哪些要求,重點培養學生哪些方面的能力、習慣,怎樣進行教學設計,在體現自主、合作學習上有哪些措施,什麼時候佈置學生進行哪些學習準備,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教師備課時胸中要有全局,創造性地設計教學,創造性地進行教學,做到既符合教材編寫意圖,又不拘泥於教材,使教學充滿活力。

1、採用多種形式的見面活動,增加學生與生字的接觸機會,提高學生的識字水平。

2、在寫字教學中力求做到指導要細,大面積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同時應把培養興趣與提高書寫有機地結合起來。

3、樹立大語文觀,把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4、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努力開發、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四、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50人。大部分同學有責任心,在學習過程中能努力向上,認真完成作業。經過一年的學習,有一定的識字基礎和閱讀能力,但也有一些學生識字能力欠佳,有待加強,有個別學生的學習習慣欠佳,有待改進。班裏郭昱均、方雅琪、錢柳挺等同學學習認真,成績優良,酈柯妤朗讀較好。

五、教學進度

周 次


日 期


教 學 內 容 和 時 間


備 注


1


92——98


始業教育(2)識字1(2)秋天的圖畫(2)黃山奇石(2)



2


99——915


植物媽媽有辦法(2)古詩兩首(2)語文園地一(2)單元複習(2)



3


916——922


識字2(2)一株紫丁香(2)我選我(2)一分鐘(2)



4


923——929


難忘的一天(2) 語文園地二(2)單元複習(2)機動



5


930——106


識字三(2)


國慶


6


107——1013


歡慶(2)北京(2)我們成功了(2)看雪(2)



7


1014——1020


園地三(2)單元複習(2)識字4(2)坐井觀天(2)



8


1021——1027


我要的是葫蘆(2)小柳樹和小棗樹(3)風娃娃(3)



9


1028——113


酸的和甜的(2)園地四(2)單元複習(2)期中複習



10


114——1110


識字5(2)稱讚(2)藍色的樹葉(2)紙船和風箏(2)



11


1111——1117


從現在開始(2)園地五(2)單元複習(2)識字六(2)



12


1118——1124


窗前的氣球(2)假如(2)日記兩則(2)機動(2)



13


1125——121


古詩兩首(2)園地六(2)單元複習(2)識字七(2)



14


122——128


“紅領巾”真好(2)清澈的湖水(2)淺水裏的小魚(2)父親和鳥(2)



15


129——1215


園地七(2)單元複習(2)識字八(2)我是什麼(2)



16


1216——1222


回聲(2)太空生活趣事多(2)活化石(2)



17


1223——1229


農業的變化真大(2)園地八(2)單元複習(2)



18


1230——15


識字考查(4)語文活動(4)



19


16——112


複習,語文活動



20


113——119


複習,語文活動



21


120——126


期末考查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由“識字”、“課文”和“語文園地”組成。各部分相互聯繫,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課文”安排了8個單元,每單元4~5課,共34課。每單元安排1個綜合練習,共8個。

本冊繼續採用“識寫分流”的辦法安排生字。全冊共安排生字450個,其中要求會寫的350個。

本冊教材安排課文34篇,其中韻文8篇。大體上按內容分爲8個單元:1~4課爲“秋光篇”,課文內容大都與秋天的物候有關;5~8課爲“生活篇”,意在反映兒童的生活樂趣;9~12課爲“祖國篇”,意在培植學生愛祖國、愛首都、愛中華民族的情感;13~17課爲“人生篇”,意在讓學生認識社會,明辨是非,學會在故事中感悟生活;18~21課爲“團結篇”目的是引導學生與人要友好相處,團結合作;22~25課爲“情感篇”意在讓學生學習用真情獲得真情,培養愛心;26~29課爲“環保篇”,主要教育學生熱愛自然,保護環境;30~34課爲“科學篇”,意在讓學生關注科學,從而愛科學,學科學。

本冊教材仍然堅持“多編少搬”的原則,所編選的課文,仍然體現內容豐富、充滿情趣的特點。本冊課文語言規範,淺顯易懂,便於對學生進行朗讀、背誦、複述、口語交際等訓練。插圖精美,富有童趣,便於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其形象思維能力。

二、班級情況分析

202班大部分學生學習認真,上課能認真聽講,積極舉手發言,課後按時完成作業,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明確的學習目的性。但課程的開放意識不夠,把學語文簡化成“讀讀記記抄抄寫寫”,屬於“信息儲存”的較多,能“享受學習樂趣”的較少。所以本學期在學生已經有良好的識記習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感受學習語文的情趣上要加大措施,應時地開展較多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三、教學目標:

1、學習習慣。

(1)繼續掌握正確的讀寫姿勢,並養成習慣。

(2)繼續培養專心傾聽的習慣,養成認真寫鉛筆字的習慣。

(3)培養勤於朗讀背誦,樂於課外閱讀的習慣。

2、漢語拼音

(1)繼續鞏固漢語拼音,利用漢語拼音幫助識字、閱讀、學習普通話。

(2)認識大寫字母,能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3、識字寫字

(1)準確認讀 450個生字。會默寫出350個生字。

(2)能按筆順正確書寫、默寫生字。能按字的結構把字寫端正、勻稱。

4、口語交際

(1)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聽懂別人說的一段話和一件簡單的事。

(2)能在看圖或觀察事物後,用普通話說幾句意思完整、連貫的話。

(3)能當衆說話,做到口齒清楚,語句完整,有禮貌。

5、閱讀

(1)繼續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能複述課文。會分角色朗讀課文。

(2)能聯繫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理解常用的詞語的意思。

(3)能借助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想像課文所描繪的情境,知道課文的大意。

6、寫話

(1)能運用學過的詞語寫句子,能理順次序錯亂的句子。

(2)學習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畫和簡單的事物,寫幾句連貫的話。

(3)學會“祝賀”、“購物”、“待客”等方面的言語交際的本領,能用幾句連貫的話把有關的內容寫下來。

(4)學習使用逗號、句好、問好和感嘆號。

四、教學措施

1、識字教學與語言積累相結合,儘量體現開放課程理念。

2、心情日記繼續寫,緊密聯繫生活實際,爲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習作源泉。

3、加強課外閱讀,每月進行閱讀展示,通過“閱讀小明星”評比,引導學生對所讀之內容有自己簡單的看法和評價。

五、教學進度

第一週 識字1(秋的四字語)、1、秋天的圖畫、2、黃山奇石;

第二週 3、植物媽媽有辦法、4、古詩兩首、語文園地一;

第三週 識字2(校園生活三字文)、5、一株紫丁香、6、我選我;

第四周 7、一分鐘、8、難忘的一天、語文園地二;

第五週 秋假

第六週 識字3(華夏文化三字經)、9、歡慶、10、北京;

第七週 11、我們成功了、12、看雪、 語文園地三;

第八週 識字4(哲理成語)、13坐井觀天、14、我要的是葫蘆;

第九周 15、小柳樹和小棗樹、16風娃娃、17、酸的和甜的、語文園地四;

第十週 期中檢測

第十一週 識字5(處世爲人的諺語)、18、稱讚、19、藍色的樹葉;

第十二週 20、紙船和風箏、21、從現在開始、語文園地五;

第十三週 識字6(關愛他人的對文)、22、窗前的氣球、23、假如;

第十四周 24、日記兩則 25、古詩兩首 語文園地六;

第十五週 識字7(人與自然的拍手歌)、26、“紅領巾”真好、27、清澈的湖水;

第十六週 28、淺水窪裏的小魚、29、父親和鳥、語文園地七;

第十七週 識字8(科學四字語)、30、我是什麼、 31、回聲;

第十八週 32、太空生活趣事多、33、活化石、34、農業的變化真大;

第十九周 語文園地八、期末總複習;

第二十週 期末總複習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 篇4

一、教材分析:

該教材構建了開放、動態的教材體系,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模式,注重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和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材設計了八個專題,圍繞專題綜合組織了八組教材。它們是:美麗的秋天,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熱愛祖國,如何看待和思考問題,友好相處,團結合作,關心他人,保護環境,熱愛動物,熱愛科學。每個主題涵蓋的範圍很廣,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內容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徵,具有一定的德育價值。

每組教材包括導論、一節“識字”課、四五篇課文和“中國園林”。各部分相互聯繫,形成一個有機整體。識字的形式多種多樣,有文字、成語、諺語、三字經、對聯、兒歌等等。全書共34篇,內容豐富,體裁多樣,語言生動,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全文沒有全文注音,但複音詞與正文注音,新詞列在當前頁面下,有漢語拼音和賞心悅目的背景圖,以引起學生注意。“中國花園”包括四個欄目:我的發現、積累、口頭交流和展覽臺。八組課文後,安排六篇精選課文,供學生課後閱讀。最後是兩個詞表。第一個詞表是全卷需要知道的450個單詞;需要350個字符才能寫。除了“識字”和課文外,“中華園”裏還安排了少量需要知道的單詞。

二、教學目標:

1、複習鞏固漢語拼音,能夠用漢語拼音閱讀發音。

2、認識450字,寫350字。要求識別出的單詞能準確讀出發音,結合單詞和句子理解意思,不做字體分析,不寫。要求能寫的字能準確讀音,認字體,理解意思,寫對,練習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的應用。有主動閱讀的慾望,在生活中獨立閱讀。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書寫規範、正確、整潔。

3、會用詞序搜索法,學會用偏旁搜索法查字典,培養獨立素養的能力。

4、喜歡閱讀,對閱讀感興趣,學會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動情地讀課文。能夠背誦指定的課文和喜歡的課文片段。

5、能夠通過聯繫語境和實際生活來理解文本中單詞和短語的含義,並在閱讀中積極積累單詞和短語。

6、能夠閱讀簡單的課外讀物,並與他人交流。養成愛書的習慣。

7、知道課文中常用的標點符號。學會用句號,問號,感嘆號。

8、逐步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和樂於與人交流的意識,能夠認真聽別人說話,理解主要內容,主動與人交談,講小故事和故事。說話自然禮貌。

9、對寫作感興趣,能夠寫下自己的所見所想。願意用閱讀中學到的單詞,用生活寫出來。瞭解日記的格式,學會寫日記。

三、教學策略:

(一)識字和寫作教學:

1、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藉助拼音和詞典學習新詞,找出新詞和熟悉詞之間的聯繫,用所學的識字方法和部首識別字形。

2、在素養要求上,不要“一刀切”,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確保底部有保證,頂部沒有封頂,讓個別學生髮展更多。

(二)閱讀教學

1、閱讀教學,首先要注意朗讀的引導,引導學生在正確流暢閱讀的基礎上讀出自己的感受。讓學生在充分閱讀和理解的基礎上,從啓蒙中走出來,用語感去閱讀。朗讀有多種形式,如小組朗讀、小組朗讀、男女生朗讀、優美音樂朗讀、不同角色表演朗讀等等。

2、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該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問和提問,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學習和交流閱讀。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不要拘泥於教材中的小技巧,只要合理就肯定學生的感受。

3、在課堂教學中,問題必須精心設計,既要有思維價值,又要引起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相互釋疑、相互合作,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勤於提問的習慣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口語交際教學

教材中的八大口語交際內容與這個羣體的話題息息相關,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有話可說。

1、在教學中,要注意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導,讓學生自由交流。

2、學生交流時,教師要注意傾聽,找出語言疾病,用適當的方法糾正,規範口語。教師還應善於發現學生充滿童趣的精彩語言,並給予及時肯定,使學生思維更加活躍,自由愉快地參與口語交際,使口語交際成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有目的、有層次的口語交際過程。

3、除了專門的口語交際課,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訓練學生。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以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加強現代教育理論的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轉變教育觀念,以教育科研爲先導,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推動實驗教材的實施,大力推進素質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構建了開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體系,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着眼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全冊課文共三十四篇,設計了八個專題,圍繞專題以整合的方式組織了八組教材內容。每組教材都包括導語、一課“識字”、四~五篇課文以及“語文園地”。“語文園地”包括四個欄目: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口語交際、展示臺。八組課文之後,安排了六篇選讀課文,供學生課外閱讀。

三、學生情況分析

二年級一班共有學生46人,經過一年級的努力,學生取得了一些進步,如學習習慣、學習品質等方面。但二年級學生學習成績兩極分化嚴重,後進生面大,在書寫、學習品質等方面還存在較大的缺陷。另外,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差,勢必會影響整體水平的發揮,所以,儘可能轉化後進,提高先進,發展後進是本學期重點。

四、本學期教學工作的主要目標

教學內容方面:

1、複習鞏固漢語拼音,能借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

2、認識450個漢字,會寫350個生字。認識的字能讀準字音,結合詞句瞭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書寫。要求會寫的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確書寫,練習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運用。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在生活中自主識字。養成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

3、會使用音序查字法,學習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

4、喜歡閱讀,對閱讀有興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和自己喜歡的課文片段。

5、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主動積累詞語。

6、能閱讀淺顯的課外讀物,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養成愛護圖書的習慣。

7、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學習使用句號、問號和歎號。

8、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和願意與人交流的意識,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聽懂主要內容,能主動與別人交談,講述簡短的故事和見聞。說話時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9、對寫話有興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寫下來。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瞭解日記的格式,學習寫日記。

學習習慣方面

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和學習興趣,培養認真的學習態度。

五、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分析

本冊教材從內容上看,主要任務是識字、寫字和課文的朗讀。從學生的長遠發展來看,詞語的積累運用、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髮現、探究、解決問題也是教學重點。難點是識字、寫字和課文的朗讀。

六、教學措施:

1、加強業務、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授課能力。

2、加強直觀教學,充分利用教具、學具,增強學生操作、觀察,調動多種感官進行學習。

3、加強多媒體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4、加強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主要培養學生的書寫,認真看書的習慣。同時注意學習態度的培養。

5、加強與生活實際聯繫,尋取生活的資源進行教學,使學習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