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錦集8篇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計劃吧。可是到底什麼樣的計劃纔是適合自己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錦集8篇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1

一年級有學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一年級上學期的學生是在經過一年的學前教育後進入小學的,成爲一名正式的小學生,當然也還處於啓蒙階段,學生在學前教育的基礎以及個人的接受能力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接觸和了解,所以在數學教學中主要要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使學生對數學學習感興趣,這就是關鍵,再就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有了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和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也就使學生邁向了數學學習成功的第一步。

二、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一年級上學期數學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1。準備課;2。位置;3.1~5的認識和加減法;4.認識圖形(一);5.6~10各數的認識和加減;6.11~20各數的認識;*。數學樂園;7.認識鐘錶;8.20以內的進位加法;9.總複習

2、教學目標

①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②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③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④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⑤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⑥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本文由方案範文庫爲您蒐集.整理,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⑦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⑧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方案範-文庫_爲您蒐集整理學習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⑨培養學生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⑩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繫。

3、教學重點

①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及10以內各數的組成。

②知道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加法和減法的關係。

③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④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

⑤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⑥會進行比一比,直觀認識簡單的幾何圖形,初步認識鐘錶。

4、教學難點

①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②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

③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④瞭解分類方法進行簡單的分類。

⑤認識鐘錶。

5、教具準備

①實物(動物、水果圖畫卡片、數字卡片、符號等號、大於號、小於號)、圖形卡片;

②口算練習卡片;③20以內加法和10以內減法的計算圓盤;④數的組成練習卡片;⑤計數器;⑥絨板;⑦鐘面;⑧方木塊;⑨小棒;⑩數位表。

三、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刻苦鑽研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方法:本文由方案範文庫爲您蒐集.整理,認真上課批改作業,用教師的言行來影響學生,教育學生,使學生願學、樂學。

2、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和網絡等現代化教育資源,提高方案範-文庫_爲您蒐集整理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在課堂上多用兒童化的語言,多給學生微笑和鼓勵,努力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從而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

4、抓好單元檢測,把好單元教學關。

5、加大培優輔差的力度,對後進生給予更多的關心,做到課堂上多提問,課下多關心,作業做到面批面改,使他們進一步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力爭做到數學學習起步階段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6、注重培養學生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和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爲學生學習數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課時安排:略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2

一、班級情況。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剛從幼兒園跨入小學的學生生活,他們對小學生活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適應,但他們天真、活潑、好學,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少數同學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慾,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所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本冊教學工作的重要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的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與合,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本冊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爲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通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並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通過認位置,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體的位置是相對的;通過分與合的教學,爲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正確進行加減法口算作準備。這裏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後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置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於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於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

三、本冊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方面:

1、使學生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和“=”,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二)過程與方法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做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生活中的簡單現象。

2、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5、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使學生從小養成認真學習、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四、滲透教育。

1、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2、結合有關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集體、愛大自然的教育。

五、各單元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和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柱、球、長方體、正方體、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六、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本冊的重點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

教學難點:10以內數的加減法,及數概念的建立。

七、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加強直觀演示和實踐操作,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成功的體驗。

3、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繫,探索規律。

4、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注重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5、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創新意識。

6、注重讓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

7、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數學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8、加強導優輔差工作,特別是差生的輔導,努力使他們迎頭趕上。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3

第一單元

(準備課)

1、通過幾個數數,初步瞭解數數的情況,學會數數的方法。

2、瞭解學校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3、通過操作,初步瞭解“同樣多”“多”“少”的含義,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4、掌握數數的方法,按一定順序指導數數。

5、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6、掌握數數的方法

7、初步瞭解“同樣多”“多”“少”的含義,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不能有序地進行數數。

8、不能熟練地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去比較物體的多少。數字歌瞭解學校生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實踐操作法多媒體課件

第二單元

(位置)

1、通過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的基本含義,初步感覺它們的相對性。

2、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正確辨別“上、下”“前、後”“左、右”的位置及其相對性。正確辨別“上、下”“前、後”“左、右”的位置及其相對性正確辨別“左”“右“及其相對性數學常識“菲爾茲獎“——數學界的諾貝爾獎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實際體驗法多媒體課件

第三單元

(1--——5的認識和加減法)

1、認、讀、寫1——5各數,認識“>”“<”和“=”,用“>”“<”和“=”正確比較1——5各數的大小。

2、自然數的基數含義和序數含義。

3、5以內數的組成。

4、把兩個數合併成一個數的運算用加法計算。從一個數裏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運算用減法計算。根據數的組成計算5以內的加減法。

5、0可以表示什麼也沒有,還可以表示起點。

6、0加幾,仍等於幾;0減幾,仍等於幾;0加0等於0,0減0等於0;相同的兩個數相減,結果還是0。

7、1——5的基數含義和寫法。

8、認識符號“>”“<”和“=”,會正確地比較5以內數的大小。

9、會區分“幾個”和“第幾”。掌握5以內各數的組成。

10、知道加減法的含義,能正確的市場計算5以內的加減法。

11、初步知道0的含義,會正確地計算有關0的加減法。1、1——5的基數含義和寫法。

12、認識符號“>”“<”和“=”,會正確地比較5以內數的大小。

13、會區分“幾個”和“第幾”。掌握5以內各數的組成。

14、知道加減法的含義,能正確的市場計算5以內的加減法。

15、初步知道0的含義,會正確地計算有關0的加減法。1、“>”和<”

記住比較大小的時候開口對準大數。

16、“幾個”和“第幾”含義的混淆。加號的來歷

“0“的來源瞭解數學的用處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比較法

直觀演示多媒體課件

第四單元

(認識圖形(一))

1、能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能夠辨認和區別這些圖形。

2、通過觀察、操作、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係。

3、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4、初步立體圖形之間的關係。

5、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6、初步建立圖形之間的關係。圓柱的判斷。趣味知識:聰明的小猴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養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觀察法

動手操作多媒體課件

 第五單元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1、能熟練地數出6---10各數,會正確地讀、寫這些數,並會用這些數表示物體的個數和事物的順序的位置。

2、掌握6---10各數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

3、進一步認識“>”“<”和“=”的含義,知道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4、比較熟練地口算10以內數的加減法。

5、比較熟練地進行10以內數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

6、會用10以內數的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7、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熱愛家鄉、熱愛自然、保護環境、講究衛生等方面的教育,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等方面的健康發展。

8、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9、正確書寫6—10,掌握6——10的計算方法。

10、能正確、迅速的口算,培養數感。

11、使學生會正確地口述題意並列式計算。

12、使學生能熟練掌握6——10的組成。

13、進一步提高口算6_10的加減法的正確率和速度。

14、使學生掌握運算的順序和計算方法,能正確地計算。

15、正確、熟練地進行口算。

16、正確書寫6—10,掌握6——10的計算方法。

17、能正確、迅速的口算,培養數感。

18、使學生會正確地口述題意並列式計算。

19、使學生能熟練掌握6——10的組成。

20、進一步提高口算6_10的加減法的正確率和速度。

21、使學生掌握運算的順序和計算方法,能正確地計算。

22、正確、熟練地進行口算。

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趣味知識:蹺蹺板上的數學培養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比較法

第六單元

(11—20各數的認識)

1、能夠正確地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的物體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

2、初步認識“個位”“十位”,初步瞭解十進制;能夠正確、迅速地讀寫11——20各數。

3、能夠熟練地口算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

4、正確數出圖中人和物的數量。

5、掌握數的組成及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6、正確書寫11——20各數。

7、熟練地口算10加幾、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

8、熟練解決兩數中間間隔問題。

9、正確數出圖中人和物的數量。

10、掌握數的組成及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11、正確書寫11——20各數。

12、熟練地口算10加幾、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

13、熟練解決兩數中間間隔問題。

14、10加幾、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

趣味知識:奇妙的數字“2”初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演示法

討論法多媒體課件

第七單元

(認識鐘錶)

1、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學會看整時。

2、培養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3、培養學生的觀察和辨析能力。

4、使學生掌握看整時的方法,學會看整時。

5、使學生養成遵守時間,珍惜是將的良好生活習慣。

6、使學生掌握看整時的方法,學會看整時。

7、養成遵守時間,珍惜是將的良好生活習慣。區分時針和分針鐘錶的由來養成守時、惜時的好習慣。觀察法

第八單元

(20以內的進位加法)

1、在理解?理的基礎上,較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

2、初步學會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

3、通過學習數學,初步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正確計算9加幾。

5、理解“湊十法”。掌握用“想大數加小數”的方法口算小數加大數。

6、正確熟練地計算5、4、3、2加幾的題目。

7、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8、對同一個問題尋求不同的解決方法。

9、能夠利用20以內的進位加法解決實際問題。

10、正確計算9加幾。

11、理解“湊十法”。掌握用“想大數加小數”的方法口算小數加大數。

12、正確熟練地計算5、4、3、2加幾的題目。

13、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14、對同一個問題尋求不同的解決方法。

能夠利用20以內的進位加法解決實際問題。

15、數位對齊

16、進位的方法及熟練掌握。

趣味知識:聰明的高斯培養合作意識和方法,激發求知慾,體驗成功的喜悅。實際操作法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4

一、班級情況。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剛從幼兒園跨入小學的學生生活,他們對小學生活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適應,但他們天真、活潑、好學,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樂於參加各種數學學習活動,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對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也有一部分學生學習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對數學有着一定的求知慾,所以在本學期的數學課上,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善於思考,樂於思考,不怕錯誤,具有問題意識,鍛鍊他們的思維、口頭敘述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培養學生快樂學數學的心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少數同學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慾,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所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本冊教學工作的重要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的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與合,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本冊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通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並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通過認位置,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體的位置是相對的;通過分與合的教學,為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正確進行加減法口算作準備。這裏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後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置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於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於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

三、教學目標(包括知識、智能、情意)

1、知識與技能方面。

(1)結合現實場景,經歷數數並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聯繫實際問題認識加法和減法,探索10以內的加、減法以及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相應的加、減計算;能應用所學的計算解決簡單的'求和與求剩餘(或另一部分)的實際問題。(2)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長短、高矮;聯繫生活經驗初步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等方位;通過觀察、比較,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3)能根據物體的數量、形狀、顏色或其他標準,對熟悉的物體進行簡單分類。

2、數學思考方面。

(1)在認數過程中建立初步的數感,發展初步的思維能力。在數物體個數的活動中,認識數的含義,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簡單的事物;在操作學具的活動中感受數的組成,具有初步的“分”與“合”的思想,發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較兩種物體個數、比較兩個數大小的活動中體會初步的對應思想,掌握簡單的比較方法,具有用語言或符號描述數的大小關係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減法含義以及探索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通過分析實際問題中的簡單數量關係,選用恰當的方法進行計算,初步學會有根據地思考;通過對10以內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計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嘗試解釋自己的思考過程,初步感受思維活動的條理性;通過在多樣化算法中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體會思維過程的靈活性。

(3)在認識常見幾何形體的活動中,感知物體的形狀、大小等特徵,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4)在把不同物體分類、整理的過程中,初步培養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識。

(5)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實際情境和問題,初步感受數學抽象和簡單推理的意義。

3、解決問題方面。

(1)能用20以內的數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簡單事物。

(2)初步學會從實際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並聯系已經掌握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的一些不同方法。

(3)能與同學交流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方法,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4、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教師的幫助與鼓勵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好奇與興趣,有喜歡數學學習的情感體驗。

(2)在數學探索活動中,體會數學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數學思考的價值。

(3)能在教師與同學的幫助下,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一些困難,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初步具有學好數學的信心,初步具有獨立思考並獲得數學知識的體驗。

(4)在觀察、操作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知道數學能解決生活中的有關問題。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本冊的重點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

教學難點:10以內數的加減法,及數概念的建立。

五、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加強直觀演示和實踐操作,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成功的體驗。

3、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繫,探索規律。

4、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注重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5、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創新意識。

6、注重讓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

7、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數學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8、加強導優輔差工作,特別是後進生的輔導,努力使他們迎頭趕上。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5

一、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教學重點

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

四、教學措施

1、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

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認爲,學習不是簡單地把知識傳遞給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是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應該以原有的知識經驗爲基礎,主動地建構知識的意義。爲了讓學生從已有經驗出發,主動建構、理解數學概念,獲得數學方法,發展用數學進行交流、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時應該:

(1)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爲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構建有關的數學知識。

(2)儘量選擇、設計現實的、開放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積極思考、相互交流,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

(3)安排了“生活中的數”等聯繫實際的內容,爲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用數學的樂趣提供了素材

(4)設計了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與動機。

(5)聯繫兒童實際、根據學生特點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2、認數與計算相結合,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數和計算的知識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步發展起來的,是緊密聯繫着的。認數是計算的前提,計算又有助於加深對數的認識。對初入學的兒童來說,採取逐步擴大數的範圍,同時結合數的認識學習一些基本的計算,比較容易理解,也有利於鞏固所學的計算。

3、重視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數概念的建立,對兒童學習數學是非常重要的,是進一步學習的重要基礎。大多數兒童入學時都已經會數甚至會讀、寫20以內的各數,但是對於數的概念未必清楚。因此在每一段認數教學中,都要教學數的基數含義、數的順序、數的大小比較、數的序數含義、數的組成等內容。同時注意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4、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爲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例題中呈現多種計算方法,允許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教師不急於評價各種算法的優劣,保護學生的自主發現的積極性,尊重學生自主的選擇。注意體現因題而異可以採用不同的算法。鼓勵學生自主探索、比較各種算法的特點,選擇適合於自己的計算方法。

5、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兒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觸的事物大都與圖形和空間有關,入學前已經有了一些關於物體形狀和圖形的感性經驗。小學低年級的幾何教學,主要目的在於幫助學生逐步發展起空間觀念。因此,教學時應該注意利用兒童已有的經驗,通過大量、豐富的觀察、操作、遊戲等活動,豐富學生對物體的形狀和圖形的感性認識,體驗圖形的一些特徵,激發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興趣。使學生在大量感知的過程中,逐步體會什麼是空間與圖形,利用這些知識我們能做什麼,逐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6、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數學是爲了能用它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數學教學最主要的目的之一。爲此,通過數學活動使學生了解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廣泛聯繫,初步學習用數學解決問題,逐步獲得數學的思想方法,形成初步的應用數學的意識。

7、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注重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當前數學課程改革的要點之一。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知識,培養數學能力,而且應該儘量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來源與用途。基於這一觀點,讓學生參與一定的含有數學

問題的實際活動,在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中應用數學,就成爲培養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有效措施。同時,從兒童認識的發生、發展規律來看,兒童是通過活動在其心理結構和周圍的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中構建知識的。積極主動的活動是兒童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重要途徑。

8、爲學生提供豐富的資源,努力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

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在設計教學過程中,要組織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給學生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主要表現在:

(1)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要組織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斷創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或數學活動,激勵每一個學生自己去探索數學,獨立思考,並會產生與同伴交流的願望,達到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目的。

(2)儘量注意使創設的情境爲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獲得信息,加深知識的理解。

(3)使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投影片等教學輔助手段創設生動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五、教學中需要準備的教具和學具

1.實物(動物、水果等)圖畫卡片、數字卡片、符號(等號、大於號、小於號)、圖形卡片這些都可以供學生認數、計算和分類等內容時操作用。

2.口算練習卡片

3.20以內加法和10以內減法的計算圓盤這是爲使學生達到計算熟練用的學具。

4.數的組成練習卡片這是爲使學生掌握數的組成的練習材料

5.計數器這是演示20以內的數和計算用的一種教具。

6.絨板這是用來演示數數、計算和分類等內容用的教具。

7.鐘面

8.方木塊可以用來數數和演示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9.小棒本學期每個學生要準備20根小棒。

10.數位表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時用。

六、課時安排

一年級上學期數學教學安排了61課時的教學內容,正課16周,總複習4課時。各部分教學內容教學課時大致安排如下:

一、數一數(1課時)

二、比一比(2課時)

三、1~5的認識和加減法(10課時)

1.1~5的認識……………………………………………………………………3課時

2.加減法的初步認識……………………………………………………………5課時

3.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2課時

四、認識物體和圖形(3課時)

五、分類(2課時)

六、6~10的認識和加減法(20課時)

1.6、7的認識和加減法…………………………………………………………5課時

2.8、9的認識和加減法…………………………………………………………5課時

3.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4課時

4.連加、連減、加減混合………………………………………………………4課時

整理和複習………………………………………………………………………2課時

實踐活動:數學樂園(1課時)

七、11~20各數的認識(4課時)

1.數11~20各數、讀數和寫數…………………………………………………2課時

2.10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2課時

八、認識鐘錶(2課時)

九、20以內的進位加法(11課時)

1.9加幾……………………………………………………………………………3課時

2.8、7、6加幾……………………………………………………………………4課時

3.5、4、3、2加幾………………………………………………………………3課時

整理和複習………………………………………………………………………1課時

實踐活動:我們的校園(1課時)

十、總複習(4課時)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6

一、 學情分析

今年我教一年級兩個班級的數學教學工作,一個普通班級和寄宿部的工作,分別是55人和45人。因爲一年級的學生剛踏入學校,學生的行爲習慣都沒有成行。同時還有繁重的教學任務,可以說是要兩面都要俱到。(1)班的女孩子人數比較多,管理起來相對方便一些。(3)班的男孩子和女孩子只相差1個人,半托佔了三分之二,全託佔了三分之一。針對這種情況,我認爲要注意加強學生在校寫完作業的效率。

二、全冊教學要求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認識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8、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9、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全冊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認數和計算,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使學生獲得數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四、全冊教學重點、難點

1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識數的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事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五、改進教法提高教學質量的設想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過程。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益。

(一)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在本學段的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着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爲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

爲了使學生更好地進行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師應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敢於質疑,樂於交流與合作。要防止學生的合作流於形式,強調在個人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以及通過合作與交流來開拓思路。

(三)加強估算,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着十分廣泛的應用,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

教學中應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徵,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是因材施教、促進每一個學生充分發展的有效途徑。例如,在學習兩位數乘法時,可以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背景,探求計算結果,而不宜教師首先示範,講解豎式筆算的法則和算理,限制學生的思維。

(四)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本學段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和態度都處在淺顯的階段,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綜合應用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與合作學習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通過下面案例的教學過程,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注重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

在評價學習的過程時,要關注學生的參與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識與情感、態度的發展。同時,也要重視考察學生的數學思維過程。對參與程度的評價,應從學生能否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等方面進行考察。對學生合作交流意識的評價,應從學生是否主動地與同學合作、是否認識到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是否願意與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等方面考察。對學生情感與態度的評價,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過程和問題情境,隨時瞭解每一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對數學的興趣。對數學思維過程的評價,通過平時觀察瞭解學生思維的合理性和靈活性,考察學生是否能夠清晰地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等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7

一年級學生由於剛進校,因此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大多數學生思維活躍,對學習數學有着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各種數學學習活動,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對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也有一部分學生學習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對數學有着一定的求知慾,所以在本學期的數學課上,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善於思考,樂於思考,不怕錯誤,具有問題意識,鍛鍊他們的思維、口頭敘述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培養學生快樂學數學的心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本冊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點、難點)

本冊教材除了教學20以內的數和最基礎的加、減法口算外,還適當選擇常見的幾何形體、等內容教學,具體內容如下: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認識10以內的數、認識圖形

(一)、分與合、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認數(二)、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另外還單獨安排了兩次實踐活動。

數與代數領域。首先聯繫實際情境認識10以內的數,感受加法和減法的含義,學習10以內的加、減法。在此基礎上,認識11—20各數,理解它們的實際意義,並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除此之外,還安排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認識鐘面上的整時和接近整時的時刻,初步建立時間觀念;二是把求和、求剩餘的實際問題與計算學習相結合,使學生感受數學問題來源於現實生活,學習數學可以解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問題。

圖形與幾何領域。一方面利用生活經驗,認識長短、高矮,初步建立長度觀念;另一方面,通過實物、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初步感知這些幾何體的基本特徵;再一方面,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等位置關係。

統計與概率領域。通過“分一分”初步學習把物體按某種標準分類。

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教材注意結合上述三個領域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在活動中加深對有關教學內容的體驗,聯繫現實情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應用所學知識加以解決。全冊教科書安排了兩次實踐活動:結合認識物體安排了《有趣的拼搭》,結合10以內數的認識和計算安排了《豐收的果園》。教材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爲主線安排教學內容。 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在教學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物體的個數需要用數來描述,數和物體之間存在某種對應關係;通過比長短、比高矮、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方法;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並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通過認位置,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體的位置是相對的;通過數的分與合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分合思想。這裏所體現的對應思想、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是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探索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重要基礎,也是進一步學習數的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材注意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同時注意各部分內容的有機融合。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於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於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會讀寫20以內的數。

2.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

3.理解20以內各數的組成,初步領會“個位”和“十位”的含義。

4.10以內的加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

這些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另外,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長短、高矮、輕重,簡單的分類等,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本學期教學目標(包括知識、智能、情意)

1.知識與技能方面。

(1)結合現實場景,經歷數數並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聯繫實際問題認識加法和減法,探索10以內的加、減法以及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相應的加、減計算;能應用所學的計算解決簡單的求和與求剩餘(或另一部分)的實際問題。(2)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長短、高矮;聯繫生活經驗初步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等方位;通過觀察、比較,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3)能根據物體的數量、形狀、顏色或其他標準,對熟悉的物體進行簡單分類。

2.數學思考方面。

(1)在認數過程中建立初步的數感,發展初步的思維能力。在數物體個數的活動中,認識數的含義,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簡單的事物;在操作學具的活動中感受數的組成,具有初步的“分”與“合”的思想,發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較兩種物體個數、比較兩個數大小的活動中體會初步的對應思想,掌握簡單的比較方法,具有用語言或符號描述數的大小關係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減法含義以及探索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通過分析實際問題中的簡單數量關係,選用恰當的方法進行計算,初步學會有根據地思考;通過對10以內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計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嘗試解釋自己的思考過程,初步感受思維活動的條理性;通過在多樣化算法中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體會思維過程的靈活性。

(3)在認識常見幾何形體的活動中,感知物體的形狀、大小等特徵,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4)在把不同物體分類、整理的過程中,初步培養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識。

(5)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實際情境和問題,初步感受數學抽象和簡單推理的意義。

3.解決問題方面。

(1)能用20以內的數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簡單事物。

(2)初步學會從實際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並聯系已經掌握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的一些不同方法。

(3)能與同學交流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方法,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4.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教師的幫助與鼓勵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好奇與興趣,有喜歡數學學習的情感體驗。

(2)在數學探索活動中,體會數學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數學思考的價值。

(3)能在教師與同學的幫助下,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一些困難,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初步具有學好數學的信心,初步具有獨立思考並獲得數學知識的體驗。

(4)在觀察、操作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知道數學能解決生活中的有關問題。

教 學 措 施

1.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爲基礎,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2.努力創設和諧、寬鬆、民主的課堂學習氛圍,切實做到以學生爲中心,尊重、愛護每一位學生,因人因材施教,使每位學生都有收穫,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愉悅。

3.在教學中儘量體現學生學習數學的知識形成過程,讓學生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堅持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教育,使學生養成一絲不苟、認真作業,細心檢驗的學習習慣,養成整理錯題集,在班級中成立“一幫一”的學習小組,每天進行“錯題一掃清”的活動,幫助後進生每天都在進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4.利用每週一課的數學思維可以及中午的午間悅讀時間,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對於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鼓勵他們閱讀《小學生數學報》、《時代學習報》等,拓寬知識面,保護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

5. 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氛圍中學習。通過活動,讓學生感受和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 注重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問題的能力,從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6.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7.認真鑽研教材,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8.在教學中,注意與生活實踐相結合,讓學生感覺學習不再枯燥無味,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的能力,優化作業設計,不搞題海戰術,不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

9.藉助家校通這個平臺,積極主動地與家長多聯繫,全方位地瞭解學生,同時也讓家長了解自己的孩子。

10.充分利用各種教具、學具、電教圖片等教學手段,使學生腦、手、口、眼同時得到鍛鍊,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想象、表達等能力及創新意識。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8

一 、指導思想:

繼續深化“高效課堂教學,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課題研究,提倡高效課堂教學,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和數學課程標準的精神,加強數學課堂教學的研究,培養師生主動探究的精神。以課堂教學爲中心,提高教師教學質量。通過學生數學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樹立數學到處可見的觀念。

二、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20以內的數和最基礎的加、減法口算,幾何形體、簡單的統計、認鐘錶等教學內容。

本冊教科書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爲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通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並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通過認位置,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體的位置是相對的;通過分與合的教學,爲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正確進行加減法口算作準備。這裏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後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置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於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於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

三、班級情況簡析

一年級學生由於剛進校因此活潑好動,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少數同學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慾,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並學會讀寫;初步理解20以內數的組成,認識符號<、=、>的含義,會用符號或語言描述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瞭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經歷探索一位數加法和相應減法的口算方法的過程,能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初步學會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認識鐘面及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上、下、前、後、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觀念。通過具體物體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這些形體相應的圖形,通過實踐活動體會這些形體的一些特徵,能正確識別這些形體。感受並會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大小和輕重。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易統計表,通過實踐初步學會簡單的分類,經歷和體驗數據的收集和統計的過程,並完成相應的圖表。根據統計的數據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數學思想方面:

初步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如數出物體的個數,比較事物的多少,比較簡單的長短、大小、輕重等。在數的概念形成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如在認識20以內數時通過比較、排列發現這些數之間的聯繫,在學習“分與合”時發展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認鐘錶”時進行比較、綜合和判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