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範文彙編10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爲了今後更好的工作發展,請一起努力,寫一份計劃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計劃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四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範文彙編10篇

四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以義務教育小學音樂課標爲依據,提高全民族的思想素質,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教材編排難易適度,思想性強,題材廣,兒童易接受,既能開拓學生的視野,又能豐富學生的知識。教材以着重培養學生具有高尚、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較高音樂鑑賞能力,使學生掌握一定音樂技能爲目的。有計劃地編排了一系列中外民歌、風格不同歌曲對比欣賞,通過聽、辨、唱等多項內容幫助學生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 通過音樂教育,使學生懂得什麼是美、什麼是醜、什麼是高尚、什麼是低級等。在幼小的心靈中,逐步樹立共產主義理想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人生觀,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年級時期的學習非常重要,它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在本學期,學生將鞏固並自己應用曾經學過的知識,而且本學期學習的知識又爲今後兩年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本學期教材在樂理方面又加深了難度,如一個升號的調,升記號和還原記號,理解3/8、6/8拍號的含義,懂得六拍子的強弱規律,學習其指揮圖式,學習三連音,切

分音;認識速度標記;認識保持音記號等。在唱歌方面要學習16首歌曲,每首都有各自的特色及特定的意義。

二、學生分析:

四年級大部分學生,對音樂課有着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四年級學生生活範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發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對音樂學習的渴求與期望也進一步增強了,但音樂欣賞課還是缺乏耐心的傾聽,學生最喜歡律動與音樂活動,在這兩方面表現非常好,樂譜知識的學習部分學生仍不是很感興趣。

由於學生心理及生理的發展特點,在教學中要運用各種手段,採取多種方式策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和掌握所學知識。

1、聲樂方面:能用緩呼緩吸的呼吸方法,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

2、器樂方面:能掌握所學樂器的名稱、外型、特點、演奏姿勢、音色。

3、欣賞方面:能根據音樂的基本要素,理解音樂所表達的情感,感受音樂所描述的意境。

4、視唱、節奏練習方面:基本掌握所學知識。

5、表演方面:能根據要求編排動作,正確表達歌曲內容。

6、存在問題:

(1)音準不夠正確。

(2)視唱能力有待加強。

三、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技能:

1、音樂基礎知識:

(1)、認識變音記號:升記號、還原記號,知道其作用。

(2)、學習一個升號的調,熟悉G自然大調各音在高音譜表及鍵盤上的位置(不講調式、音階的概念)。

(3)、理解3/8、6/8拍號的含義。懂得六拍子的強弱規律,學習其指揮圖式。

(4)、學習三連音,切分音;認識速度標記;認識保持音記號。

2、音樂基本技能:

(1)、在氣息的控制下,逐步擴展高音。

(2)、運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現歌曲的情感。

(3)、唱保持音時,聲音要飽滿。

(4)、學習二聲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協調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音樂學習,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薰陶,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與追求。

2、在親身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喜愛音樂,掌握音樂基本知識和初步技能,逐步養成鑑賞音樂的良好習慣。

3、通過對音樂作品情緒、格調、思想傾向、人文內涵的感受和理解,培養音樂鑑賞和評價的能力,使學生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通過音樂作品中對祖國山河、人民、歷史、文化的讚美和歌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5、通過學習不同國家、民族、時代的音樂作品,熱愛中華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樂。

(三)、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充分展開想象,保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到見解。

2、從音樂基本要素入手,通過模仿,積累感性經驗,爲音樂表現和創造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

3、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重視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探究過程。

4、利用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羣體中的協調能力。

5、通過以音樂爲主線的綜合藝術實踐,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音樂在人類藝術活動中的價值。

學生情況分析:

四、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認真備課,做好前備、複習工作,爲能使學生上好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備課時注意與新課標結合,並注意備學生。

2、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注意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法,多給學生自我表現的機會,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3、設計好每堂課的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

5、以活動爲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

6、在課堂上採取學生喜歡的形式,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用,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保證學生音樂學習的可持續性發展。

 

;7、完成教材任務的同時,爲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活動能力,且配合學校社會的中心工作,豐富校園生活,認真組織銅管樂隊進行活動。

[ 內 容 結 束 ]

四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 篇2

音樂教育是小學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它能夠陶冶學生情操、讓健康、優美、活潑和具有現代生活氣息去激發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和熱愛生活的感情。通過音樂教育,使學生懂得什麼是美、什麼是醜、什麼是高尚、什麼是低級等。在幼小的心靈中,逐步樹立共產主義理想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人生觀,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和對祖國音樂藝術的感情、引導和培養學生參加音樂社會實踐活動。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審美情操、啓迪智慧、和合作意識樂觀向上的生活意識。

2、本學期教學內容的基本要求: 唱歌、唱遊、欣賞 、器樂、識譜、等。

唱歌:

(1)本學期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發聲、演唱方法 ,防止喊歌;讓學生學習正確的唱歌姿勢、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和氣息方法。

(2)教學中抓住重難點,演唱時要注意音準、節奏和正確的情緒。唱歌的技能技巧、培養學生學唱二聲部合唱、輪唱、獨唱、小組唱等。

3、唱遊:

(1) 根據每課時的要求讓學生結合歌曲適當的做些律動遊戲、音樂表演、歌舞表演、卡片傳遞、集體舞等。不斷地培養學生韻律感、節奏感、和從小養成團結友愛的集體生活習慣。

(2) 提高音樂素質教學,在動的教學中培養學生對各種音樂要素,如;音的長短,音的高低、音的強弱、音色、節奏、節拍、速度等的感知能力和對音樂語言的理解能力,掌握一些淺顯的音樂知識和初步的音樂表現技能。

(3)採取課堂學唱歌曲,編排歌表演、音樂遊戲,結合讀譜知識的學習安排相關的唱遊活動,反覆訓練,反覆感受,這樣有利於加深對歌曲的理解和感受,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4、欣賞:

(1)不斷的給學生接觸國內外優秀的音樂作品,學習我國優秀的民族音樂來擴大音樂視野,掌握淺顯的音樂基礎知識和簡單的音樂技能。重視學習我國的民間音樂。把描寫的情景展開想象、聯想、分析樂曲的藝術處理等。

(2)瞭解人聲分類和演唱形式,常見樂器和演奏形式及音樂的基本表現手法,根據歌曲介紹中外音樂家。

5、器樂:

(1)根據一些歌曲,利用打擊樂器進入課堂教學。並注意引導,傳授演奏姿勢與方法。每學期要求學生積累兩首短樂曲。

(2)注意同唱歌、欣賞、識譜有機結合。

(3)培養學生初步的齊奏、合奏、獨奏和伴奏能力。

5、識譜:

(1)要求學生必須掌握教師所教的的樂理知識如:中、低、高音階排列的順序,掌握的音符、附點、休止符、及其組成的簡單節奏、旋律、感受並認識節拍的強弱規律,力度記號及不同的要求唱法,並進行節奏和旋律短句編寫、練習聽音記譜等。

二.課程安排

<一> 《國歌》 3課時

<二> 《迎紅軍》 3課時

<三> 《山谷》 3課時

<四> 《多快樂》 3課時

<五> 《我們的田野》 3課時

<六> 《盪鞦韆》 3課時

<七> 《摘草莓》 3課時

<八> 《美麗的朝霞 》 3課時

四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從教育理念上,強調了“以學生髮展爲本”,既要面對全體學生,也要注意學生個性的發展。以審美爲中心,以音樂文化爲主線,以音樂學科爲基點,加強實踐與創造,加強綜合與滲透,把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貫穿於始終。全書共12課,30課時,複習考試4教時。教材配有相應的光盤磁帶。

二、教學目的要求:

1、以音樂的美感感染學生,豐富的情感陶冶學生,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觀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樂審美能力。

2、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逐步獲得學習音樂必須掌握的淺顯音樂基礎知識預技能:從“一拍”到各種音符時值,從單拍子到複拍子,從舞步到動作組合等等。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與創造,開發學生的形象能力、創造性思維潛質。始終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三、學生情況分析:

從這班級看,大多數學生對音樂很感興趣,而且課堂氣氛十分的活躍,上課紀律好,舉手發言膽子比較大。特別是在歌曲演唱這一塊上,識譜能力較強,能夠按照音樂的旋律歌唱,富有感情尤其是一些女生,這一羣力量比較龐大,很有實力去帶動幾個樂感較差的學生。

四、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和鑽研《大綱》及教材,掌握樂理、聽音、練唱之間的聯繫,使之相互密切配合。

2.分析兒童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

3.分析教材,突出重點,通過音樂表現手段的分析,進一步理解歌曲的感情。 4.採用多種方法及時瞭解學生學習情況,激發興趣:故事導入,聲情並茂的範唱,音樂遊戲,舞蹈,調動榮譽感和競爭意識。

5.組織形式多樣的興趣小組,有計劃開展活動。

五、教學進度表

周次 教學內容 課時備註 第一週第一單元林中的鳥聲 第1、2課時 第二週第一單元林中的鳥聲 第3課時 第二單元綠水江南 第1課時 第三週第二單元綠水江南 第2、3課時 第四周第三單元五十六朵花 第1、2課時 第五週第三單元五十六朵花 第3課時 第六週第四單元學戲曲第1、2課時 第七週第四單元學戲曲第3、4課時 第八週第四單元學戲曲第5、6課時 第九周第五單元環球採風 第1、2課時 第十週期中考試

第十一週 第五單元環球採風 第3、4課時 第十二週 第六單元中國功夫 第1、2課時 第十三週 第六單元中國功夫 第3課時 第七單元小小音樂劇 第1課時

第十四周 第七單元小小音樂劇 第2、3課時 第十五週 第七單元小小音樂劇 第4、5課時 第十七週 第八單元花的旋律 第1、2課時 第十八週 第八單元花的旋律 第3、4課時 第十九周 期末考試

四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使學生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展。音樂課是美育教育的一部分,要着重培養學生在歌唱和感受音樂的能力,通過音樂的藝術形象,培養學生的遠大理想,陶冶情操,啓迪智慧,促進孩子們身心健康的發展,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爲選就一代社會主義新人發揮重要作用。

二、學情分析

1、四年級之前的歌曲都是單聲部歌曲,八冊出現了三首二聲部歌曲,唱二聲部歌曲比較困難,兩個聲部分別唱效果都不錯,而合在一起難協調統一,因此,要加強練習。

2、在唱歌、視唱和聽音練習方面,大部分同學都有了一定的基礎,但還有的後進生—五音不全,我們要多給這些同學一些關心和愛心,使他們儘快地喜歡起音樂來,讓他們高興地唱起來,儘快脫掉"樂盲"的帽子。

3、在欣賞方面,大多數學生圖個熱鬧,而對曲目的主旋律不熟悉或知之甚少,學生不知道音樂美在哪,就很難激發學生欣賞音樂的情緒,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因此,需要學生先熟旋律,再作欣賞。

4、創作旋律對於學生來說是一大難題,要對學生循循善誘,多鼓勵、多表揚,對學生的作品多看優點,少說缺點,更不要批評,先讓學生敢想敢寫,再講述一些創作方法和發展旋律的方法,引導學生走上正確的軌道。

三、教學目標

1、學會課本上的八首歌曲,通過歌曲的演唱,使學生更加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學習、愛科學、愛大自然、愛生活。

2、學會如下讀譜知識:弱起小節、速度記號、跨小節的切分音。

3、認真完成課後的綜合訓練,通過練習逐漸提高學生的創作旋律、填寫旋律的能力,並逐漸學會辨別三和絃的和諧與否。

4、上好欣賞課,通過欣賞,擴大學生的視野,以音樂的藝術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學生。在上好欣賞課的同時,認真介紹民族樂器的"吹管樂器"和"打擊樂器",提高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還要介紹世界著名音樂家莫所特和洗星海的生平事蹟,學習他們頑強拼搏的奮鬥精神。

5。在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四、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認真學習音樂教學大綱,全面瞭解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

2、認真上課,課堂是老師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陣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手段,課堂教學力求思路清晰,結構嚴謹,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教學生動形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聽起來津津有味,學而不厭。

3、積極參加組裏的教研活動,多聽同行老師的課,吸取他們的長處,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和教學能力。

4、積極大膽地使用現代化的電教設備,加大教學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5、密切聯繫學生,經常徵求學生對老師的意見,不斷改進教法,提高教學效果,爭取大面積的豐收。

四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 篇5

一、教材分析:

四年級時期的學習非常重要,它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在本學期,學生將鞏固並自己應用曾經學過的知識,而且,本學期學習的知識又爲今後兩年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本學期教材在樂理方面又加深了難度,如一個升號的調,升記號和還原記號,理解3/8、6/8拍號的含義,懂得六拍子的強弱規律,學習其指揮圖式,學習三連音,切分音;認識速度標記;認識保持音記號等。在唱歌方面要學習16首歌曲,每首都有各自的特色及特定的意義。

二、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1、2、3、班學生,由於學生心理及生理的發展特點,在教學中要運用各種手段,採取多種方式策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和掌握所學知識。

1、聲樂方面:能用緩呼緩吸的呼吸方法,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

2、器樂方面:能掌握所學樂器的名稱、外型、特點、演奏姿勢、音色。

3、欣賞方面:能根據音樂的基本要素,理解音樂所表達的情感,感受音樂所描述的意境。

4、視唱、節奏練習方面:基本掌握所學知識。

5、表演方面:能根據要求編排動作,正確表達歌曲內容。

6、存在問題:

(1)音準不夠正確。

(2)視唱能力有待加強。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音樂基礎知識:

(1)、認識變音記號:升記號、還原記號,知道其作用。

(2)、學習一個升號的調,熟悉G自然大調各音在高音譜表及鍵盤上的位置(不講調式、音階的概念)

(3)、理解3/8、6/8拍號的'含義。懂得六拍子的強弱規律,學習其指揮圖式。

(4)、學習三連音,切分音;認識速度標記;認識保持音記號。

音樂基本技能:

1、在氣息的控制下,逐步擴展高音。

2、運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現歌曲的情感。

3、唱保持音時,聲音要飽滿。

4、學習二聲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協調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音樂學習,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薰陶,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與追求。

2、在親身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喜愛音樂,掌握音樂基本知識和初步技能,逐步養成鑑賞音樂的良好習慣。

3、通過對音樂作品情緒、格調、思想傾向、人文內涵的感受和理解,培養音樂鑑賞和評價的能力,使學生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通過音樂作品中對祖國山河、人民、歷史、文化的讚美和歌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5、通過學習不同國家、民族、時代的音樂作品,熱愛中華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樂。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充分展開想象,保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到見解。

2、從音樂基本要素入手,通過模仿,積累感性經驗,爲音樂表現和創造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

3、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重視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探究過程。

4、利用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羣體中的協調能力。

5、通過以音樂爲主線的綜合藝術實踐,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音樂在人類藝術活動中的價值。

四、重點、難點:

重點:

1、培養學生的歌唱能力、提高音樂鑑賞能力。

2、認識瞭解京劇的歷史發展以及相關劇目和優秀演員。

3、能夠選擇正確的演唱方式表現“音樂劇”中規定的情景。

難點:

1、演唱二聲部合唱時,聲部準確,聲音和諧。

2、感受童聲合唱的聲音效果。

3、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創編“音樂劇”中不同場景中的對話、表演,根據劇情設計服裝、道具、佈景、化妝等。

五、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認真備課,做好前備、復備工作,爲能使學生上好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備課時注意與新課標結合,並注意備學生。

2、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3、設計好每堂課的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並注意在課堂上採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

5、積極和其他學科溝通,積極研究學科整合。響應新課標要求。

6、多看多聽其他學校的課程,在本校多實施,使學生開闊眼界

六、教學進度:(略)

四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 篇6

一、教材分析

課程教材研究所、音樂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根據教育部制定的《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的精神編寫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音樂實驗教科書》,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20xx年初審通過,從20xx年秋季起,在全國部分課程改革實驗區試用。

四年級的音樂教學內容包括唱歌、讀譜知識、欣賞、器樂、視唱、聽音等。教材選編注重思想性、藝術性的統一,科學性和可行性。教材、體裁、形式、風格的多樣化,突出民族藝術音樂的地位。

二、教學目的和要求

A、唱歌教學

1、提示歌曲的思想性、藝術性、啓發學生的音樂想象力,使其有感情地歌唱,受到歌曲藝術形象的感染教育。

2、學習正確的歌唱姿勢和呼吸方法,自然圓潤地發聲,清晰地咬字、吐字。重視中聲區的發聲練習。

1、注意音高、節奏準確;輪唱、二部合唱要求聲音和諧、均衡。

2、保護兒童嗓音,防止喊唱和過度用嗓。

B、欣賞

1、培養欣賞音樂的良好習慣。

2、欣賞我國優秀的民歌、說唱、戲曲音樂唱段,初步接觸外國優秀音樂。

3、介紹人聲分類和聲樂演唱形式,常見樂器和器樂演奏形式,及音樂的基本表現手段。

4、介紹中外著名音樂家。

C、識譜、視唱、聽音

1、學習簡譜的識譜知識。

2、通過模唱、聽辨、視唱和節奏練習,培養聽辨簡單節奏、音樂短句和視唱簡單樂譜的能力,並培養主音樂感、調式感。

三、教學重點

1、能夠準確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咬字、吐字清楚、保持正確的口形,能隨教師要求整齊地開始和結束。

2、認識課本中各種音樂記號,並能夠運用。

四、課時分配計劃

第一單元:3課時

第二單元:4課時

第三單元:4課時

第四單元:5課時

第五單元:2課時

第六單元: 4課時

第七單元: 3課時

第八單元 :2課時

四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 篇7

一、學情分析:

本班現有學生11人,都很喜歡音樂。大部分學生對音樂課比較感興趣,上課也較認真,在學歌中,女生的對音樂中的音準與節奏及動作的模仿能力普遍比男生要好;欣賞中,學生們根據音樂展開想象的能力還不夠好;但是欣賞簡短的歌曲時他們還是饒有興趣的。這學期,應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

二、教材分析:

本冊音樂教材的內容強調了音樂與人、音樂與社會、音樂與民族、音樂與大自然的聯繫,把音樂置身於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題組織教材。共有八課,分別是《跳起來》、《少年的歌》、《水鄉》、《童年的音樂》、《風景如畫》、《搖籃曲》、《回聲》、《嚮往》。以審美爲核心,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觀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樂必要的審美能力。

三、教學目標:

1、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音響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或樂器進行模仿。能隨着熟悉的歌曲或樂曲哼唱,或在體態上作出反應。

2、能聽辨不同的女聲和男聲。知道常見的中國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並能聽辨不同類型其音色。

3、聆聽不同體裁和類別的器樂曲,能夠通過律動或打擊樂對所聽音樂作出反應。

4、能夠感知音樂主題、樂句和段落的變化,並能夠運用體態或線條、色彩作出相應的反應。

5、聆聽少年兒童歌曲、頌歌、抒情歌曲、敘事歌曲、藝術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種體裁和類別的歌曲,能夠隨着歌曲輕聲哼唱或默唱。

6、聆聽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區和民族的民歌、民間歌舞、民間器樂曲和戲曲、曲藝音樂等,瞭解其不同的風格。

7、聆聽世界各國民族民間音樂,感受一些國家和民族音樂的不同風格。

8、樂於參與各種演唱活動。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及呼吸方法,並能在唱歌實踐中逐步掌握和運用。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恰當的反應。

9、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合唱。

10、能夠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簡單評價。

四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 篇8

一、情況分析:

本學期的四年級共有四個班,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素質各方面也不一樣,其中有的班級插入了少量的新生,新生和老生之間也存在差異,如,樂理知識和音樂欣賞方面。從開學初,我們要從開始就對學生進行知識系統的音樂學習,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使學生能愛學、好學。由於學生的整體情況參差不齊,根據情況,教師要能制定合理的教學幾乎,做好課前的充分準備工作,使學生在各個方面都能有所提高。

二、教學簡析:

本學期四年級的教學以演唱教學、樂理知識、器樂教學爲主。讓學生能用正確的口型演唱歌曲,注意咬字、吐字,學會正確的呼吸及連音、斷音的演唱。在欣賞方面,要讓學生初步瞭解速度、力度、節奏、節拍、音色、音區等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在教材中,樂理知識也佔有重要部分,要讓學生能感受並認識到二四拍、三四拍、四四拍以及強弱規律。學習連線、換氣、延長、反覆、頓音、力度、速度等常見記號,並對學生進行節奏和旋律短句的編寫練習。

四年級的學生在各個方面比起低年級的學生相對較好,但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教師要對不同的學生應有不同的教法,從而更好的培養學生對學習音樂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一)、演唱部分

1、認識附點以及其唱法。

2、認識換氣符號,遇到換氣符號時能正確運用。

3、能夠運用感情來演唱歌曲。

(二)、欣賞部分

1、培養學生學習對音樂欣賞的興趣,在欣賞的過程中感受音樂的美感。

2、在音樂欣賞的同時,要給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能感受音樂作品中輕快、活潑等情感。

3、要讓學生學習欣賞不同風格,不同國家的音樂,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瞭解不同的曲風。

(三)、器樂教學繼續學習豎笛演奏,並能學會演奏3~~4首樂曲。

教學措施:

1、根據學生的特點,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認真做好課前的各項準備工作,認真備好每節課,爲上課做好充分準備工作。

2、教師要注意在課堂的教學形式,針對不同的學生要採取不同的形式,從而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3、教師在教好本門學科的同時,還要注重積極的和其他學科的溝通,教師要能積極的研究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配合,讓音樂課堂變得更生動、活潑,從而更好的響應新課標的標準。

四、教材重點難點

重點

1、歌唱中旋律的概念。

2、識譜知識的學習。

難點:通過適當的方式在快樂輕鬆的課堂中進行理論知識學習。不僅可以避免學習理論的枯燥乏味性激發學生興趣,還可以真正學到知識。

教學進度:

第一課《手挽手》——4課時

第二課《跳起來》——4課時

第三課《家鄉美》——4課時

第四課《水上的歌》——4課時

第五課《童年的回憶》——4課時

第六課《風景如畫》——4課時

第七課《校園裏》——4課時

第八課《理想》——4課時

第九課《音樂宮》——4課時

四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 篇9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使學生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展。音樂課是美育教育的一部分,要着重培養學生歌唱和感受音樂的能力,通過音樂的藝術形象,培養學生的遠大理想,陶冶情操,啓迪智慧,促進孩子們身心健康的發展,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爲造就一代社會主義新人發揮重要作用。

二、教學任務:

1、學會課本上的12首歌曲,通過歌曲的演唱,使學生更加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學習、愛科學、愛大自然、愛生活。

2、上好欣賞課,通過欣賞,擴大學生的視野,以音樂的藝術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學生。在上好欣賞課的同時,認真介紹民族樂器的“吹管樂器”和“打擊樂器”,提高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還要介紹世界著名音樂家莫所特和洗星海的生平事蹟,學習他們頑強拼搏的奮鬥精神。

三、學情分析:

1、在唱歌、視唱和聽音練習方面,大部分同學都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每班還有四五個音樂上的後進生,我們要多給這些同學一些關心和愛心,使他們儘快地喜歡起音樂來,讓他們高興地唱起來,儘快脫掉“樂盲”的帽子。

2、在欣賞方面,大多數學生圖個熱鬧,而對曲目的主旋律不熟悉或知之甚少,學生不知道音樂美在哪,就很難激發學生欣賞音樂的情緒,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因此,需要學生先熟悉旋律,再作欣賞。

3、創作旋律對於學生來說是一大難題,要對學生循循善誘,多鼓勵、多表揚,對學生的作品多看優點,少說缺點,更不要批評,先讓學生敢想敢寫,再講述一些創作方法和發展旋律的方法,引導學生走上正確的軌道。

四、工作措施:

1、認真備課,認真學習音樂教學大綱,全面瞭解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

2、認真上課,課堂是老師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陣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手段,課堂教學力求思路清晰,結構嚴謹,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教學生動形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聽起來津津有味,學而不厭。

3、積極參加組裏的教研活動,多聽同行老師的課,吸取他們的長處,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和教學能力。

4、積極大膽地使用現代化的電教設備,加大教學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5、密切聯繫學生,經常徵求學生對老師的意見,不斷改進教法,提高教學效果,爭取大面積的豐收。

五、教學進度表:

周次

時間

教學內容

02.08-02.12

組織開學,制訂教學計劃

02.13-02.19

唱歌《小鳥請到這裏來》

02.20-02.26

欣賞《林中的鳥聲》《百鳥朝鳳》

02.27-03.04

唱歌《少先隊員採茶歌》

03.05-03.11

欣賞《西湖春曉》《江南好》

03.12-03.18

唱歌《唱山歌》 欣賞《小山羊》《天山之春》

03.19-03.25

唱歌《久不唱歌忘記歌》

03.26-04.01

欣賞《生、旦、淨、醜薈精粹 唱歌《甘灑熱血寫春秋》

04.02-04.08

欣賞《京調》《急急風》

04.09-04.15

欣賞《唱臉譜》

十一

04.16-04.22

期中檢測

十二

04.23-04.29

唱歌《木瓜恰恰恰》 欣賞《尼羅河主題歌》

十三

04.30-05.06

唱歌《紅蜻蜓》 欣賞《火車咔咔咔》

十四

05.07-05.13

欣賞《少林 少林》《男兒當自強》

十五

05.14-05.20

唱歌《中國功夫》 欣賞《武術》

十六

05.21-05.27

活動《東郭先生》(一)

十七

05.28-06.03

活動《東郭先生》(二)

十八

06.04-06.10

唱歌《茉莉花》 欣賞《櫻花》

十九

06.11-06.17

唱歌《雪絨花》 活動《百花園》

二十

06.118-06.24

期末考試

四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 篇10

教材分析

本冊音樂教材的內容強調了音樂與人、音樂與社會、音樂與民族、音樂與大自然的聯繫,把音樂置身於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題組織教材。共有八課,分別是《東海漁歌》、《我們的田野》、《民族的節日》、《山鄉牧童》、《故鄉的橋》、《音樂中的故事》、《民族的舞步》、《八音盒》。其中歌曲有《趕海小姑娘》、《小螺號》、《我們的田野》、《田野在召喚》、《快樂的潑水節》、《那達慕之歌》、《牧童》、《在阿維翁大橋上》、《老鼠和大象》、《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鈴兒響叮噹》讓學生接觸並瞭解中國的幾首優秀的兒童節歌曲和外國出色的歌曲,並配以羣體的音樂活動,如齊唱、合唱等。它有助與學生養成共同參與的羣體意識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以審美爲核心,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觀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樂必要的審美能力。另外本教材的編創與活動中,編有大量的實踐要求,讓學生在編創與活動中去體驗音樂的美感,提高他們的音樂感受、表現、創造的能力。

教學目標

(一)感受與鑑賞

1、音樂表現要素

(1)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音響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或樂器進行模仿。能隨着熟悉的歌曲或樂曲哼唱,或在體態上作出反應。

(2)能聽辨不同的女聲和男聲。知道常見的中國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並能聽辨不同類型其音色。

(3)在感知音樂節奏和旋律的過程中,能夠初步辨別節拍的不同,能夠聽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強弱。

(4)能夠感知音樂主題、樂句和段落的變化,並能夠運用體態或線條、色彩作出相應的反應。

2、音樂情緒與情感

(1)聽辨不同情緒的音樂,能用語言作簡單描述。

(2)能夠體驗並簡述音樂情緒的變化。

3、音樂體裁與形式

(1)聆聽少年兒童歌曲、頌歌、抒情歌曲、敘事歌曲、藝術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種體裁和類別的歌曲,能夠隨着歌曲輕聲哼唱或默唱。

(2)聆聽不同體裁和類別的器樂曲,能夠通過律動或打擊樂對所聽音樂作出反應。

(3)能夠區別齊唱和合唱、齊奏和合奏。

(4)能夠初步分辨小型的音樂體裁與形式,能夠聆聽音樂主題說出曲名,每學年2—4首。

4、音樂風格與流派

(1)聆聽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區和民族的民歌、民間歌舞、民間器樂曲和戲曲、曲藝音樂等,瞭解其不同的風格。

(2)聆聽世界各國民族民間音樂,感受一些國家和民族音樂的不同風格。

(二)表現

1、演唱

(1)樂於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2)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及呼吸方法,並能在唱歌實踐中逐步掌握和運用。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恰當的反應。

(3)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合唱。

(4)能夠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簡單評價。

(5)每學年能夠被唱歌曲4—6首。

2、演奏

(1)樂於參與各種演奏活動。

(2)學習課堂樂器的演奏方法,參與歌曲、樂曲的表現。

(3)能夠選擇適當的演奏方法表現樂曲的情緒,並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奏進行簡單評論。

(4)每學年能夠演奏樂曲2—3首。

3、綜合性藝術表演

(1)能夠主動地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並從中享有樂趣。

(2)在有情節的音樂表演活動中擔當一個角色。

(3)能夠對自己、他人的表演進行簡單的評論。

4、識讀樂譜

(1)用已經學會的歌曲學唱樂譜。

(2)結合所學歌曲認識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記號。

(3)能夠識讀簡單樂譜。

教學重點

1、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他們的音樂欣賞水平

2、進一步加強基礎樂理知識的學習,特別是對音符的認識能力

3、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改善學生的歌唱習慣,減少喊唱現象

4、能參與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創編活動

教學措施

本學期我將針對四年級各班級學生學習的情況,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進行教學,強調以音樂爲本、注重情感體驗,在注重審美體驗的同時加強學生的基礎樂理知識的學習。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是溝通學生與音樂的橋樑。教學中要正確處理自己和學生的關係,提倡民主教學,使學生的心情愉快、想象力豐富,使學生以充滿自信的態度迎接每一次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