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學計劃集合6篇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老師們的教學工作又將有新的目標,是不是需要好好寫一份教學計劃呢?如何把教學計劃寫出新花樣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舞蹈教學計劃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舞蹈教學計劃集合6篇

舞蹈教學計劃 篇1

一、教學任務:

1、增強對舞蹈的興趣,提高學員對音樂的節奏。 通過舞蹈表演培訓使學員認識、瞭解舞蹈

2、掌握舞蹈方位、力度、感覺。

3、發展學員的柔韌性和協調性,樹立學員大膽表現的個性。

4、增進學員的靈活的形體,培養學員羣體的合作精神。

5、培養學員舞臺表現能力,增進他們的表現欲。

6、 使學員們對舞蹈表演產生濃厚的興趣,善於用肢體語言表現自己最美麗的一面。

3、 通過舞蹈特長培訓使孩子們的形體得到良好的發展,使學員們在舞蹈訓練中感受舞蹈的樂趣,提高學員們的審美能力。

4、 瞭解我國不同民族舞蹈和外國個別特色舞蹈,在基本功訓練的基礎上感受舞臺表演使孩子們的特長得到充分展示。通過各種民族音樂學習表演各種民族舞蹈。

二、基訓:

1、練習:壓腿(前、旁、後),踢腿(前、旁、後),控腿,腰的訓練

2、中間動作:大踢腿(前旁後)、大跳,倒踢紫金冠,轉的技巧,舞姿訓練。

3、舞蹈技巧訓練:身、跳、翻、轉等訓練。

三、民族民間舞、成品舞蹈

1、學習廣場舞、漢族舞、等。

教學內容

第一階段:基本內容

1、 認識舞蹈

2、 舞蹈的基本功訓練

第二階段:興趣培養、分類舞蹈的基本動作體驗。

民族舞部分:漢民間舞蹈

第三階段:完整舞蹈小組合的學習

1、 民族舞蹈

2、 形體舞蹈

第四階段:展示

四、教學計劃

九月份:基本內容:

認識舞蹈、瞭解舞蹈、站立的姿勢、優美的體態

正、旁、後壓腿、行進中的正、旁踢腿

把杆上的後踢腿、地面上的踢腿組合

把杆上的開肩練習、下叉(豎叉、橫叉)

跪立的空腰、跪立的下小腰

平躺的反手撐腰、直立的涮腰練習

十月份:興趣培養、分類舞蹈的基本動作和組合

漢民間舞蹈的基本動作。一年級小學員學習舞蹈(歡聚一堂)

十一月份:完整舞蹈的學習(小蘋果)(火火中國風 )

分解舞蹈動作的學習

編排舞蹈動作的順序進行訓練

完整舞蹈的訓練, 配樂舞蹈訓練

體能的練習、舞蹈的鞏固

十二月份----一月份:舞蹈的展示

鞏固舞蹈,進行展示。

舞蹈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舞蹈是以經過提煉,組織和藝術加工的人體動作爲主要表現手段,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舞蹈的基本要素是動作的姿態、節奏和表情。舞蹈作爲教育的內容和手段,不僅可以培養教育對象具有健美的身體姿態,培養動作的協調性、節奏感,而且可以抒發和表達感情,加強相互交往,美化生活,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

二、教學任務:

通過舞蹈基本知識的講授和教學,使學生初步瞭解舞蹈基本理論,常用俗語,並能在舞蹈學習實踐中應用。

舞蹈基訓部分,即對學生進行基本能力的訓練,如:發展身體各部分肌肉的能力,訓練關節的柔軟性,控制身體活動的能力、靈活性和穩定性,以及跳、轉、翻等各種技巧。本學期舞蹈基訓主要是兒童舞腳型、受位、腳位以及手臂的基本姿態。

1、地面練習:勾繃腳、壓腿、開胯

2、繞手腕組合

3、舞蹈組合:雙手位組合

4、地面練習:豎叉、橫叉、抱花籃、地面壓腿

5、民族舞手位組合

6、舞蹈組合練習

7、熱身練習:跳跳步組合

8、熱身舞蹈:我愛洗澡

9、地面練習:下腰、頭勾腳

舞蹈教學計劃 篇3

一. 情況分析

由於本次開辦的是我園的轉盤特色課程,所以每次上課的人數大概在十五人左右,本學期的所有“小演員”都是小班的孩子,而且他們從來沒有受過舞蹈訓練,甚至沒有欣賞音樂基礎。所以,基訓、節奏感、音樂表現能力基本上是一片未被開墾的土壤。不過,小班的孩子由於模仿性強,而且年齡小,可塑性比較強,另外,大部分孩子性格活潑、開朗,樂觀好學,有很強的表現欲。只要 “因材施教”相信在期末節日演出時,會達到預期效果!

二,培養目標

舞蹈教學是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舞蹈教育形象、生動活潑、感染力強,是幼兒十分喜愛、易於接受的一種藝術形式。舞蹈教育不僅促進幼兒的發育成長、塑造優美形體,而且它還是一種創造性的肢體語言,使幼兒在音樂的引導下有表情的表達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本學期的具體培養目標如下:

1、通過對身體各個部位,如:頭、頸、背、腰、腿、腳的訓練,發展幼兒身體的柔軟性與靈活性。

2、喜歡跟着音樂做動作,培養節奏感。

3、通過學習培養幼兒對舞蹈的興趣,同時發揮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三、指導措施

音樂舞蹈本身是生動形象的,它能起到吸引幼兒注意力,但是小班幼兒的特點是注意力容易轉移,不穩定。要提高幼兒學舞蹈的興趣,注意力很重要。所以,在教學活動中,首先讓幼兒聽懂音樂,聽着音樂做一些簡單的舞蹈動作,如:拍手、擺動身體、勾繃腳等;然後培養幼兒音樂素質,引導啓發孩子們學會用肢體動作去模仿大自然的各種動物、人物,如:小兔子、小花貓等,讓她們自信的、快樂的、在音樂裏跳屬於自己的開心舞蹈;最後,可以讓幼兒跳一些簡單的集體舞動作,以備後來節日演出。在教學中多采用“融合式教學”,把趣味性、規範化、專業化融合在一起。初學舞蹈時,孩子們可能因爲首次接觸並且耐力不夠,往往學了一會就會到累或者厭煩。針對這一問題,所以此時多以“興趣式教學”爲主,在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學前提下,讓孩子們易於吸收,不會感到枯燥乏味。另外,舞蹈老師在教學中不光是傳授知識,訓練技藝、強健體魄,同時還應該注意培養孩子的思想道德品質和健全、完美的品格。

舞蹈教學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舞蹈作爲一種以人體動作爲物質材料的表現性的藝術活動,是人類審美活動較集中的表現,是培養人們審美興趣,提高人們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和有力手段。它既可以陶冶孩子的心靈,又能讓他們在表現的過程中獲得自我滿足。希望通過活動,使孩子們不僅能發展身體,得到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的訓練,而且還能發展思維和情感,促進身心愉快的發展。

二、訓練目標

1、本學期系統而嚴格的訓練,進一步增強隊員們的節奏感,增強他們對舞蹈的表現力和感受力,特別強調舞蹈時的面部表情,做到用“心”舞蹈,使隊員們的整體素質和表演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

2、教會孩子用舞蹈語彙來表現舞蹈的情緒和意境,注重舞蹈的神韻、感覺。

3、嚴格要求,精心排練。

三、訓練內容及要求

1、基本功方面

由於孩子水平上的差異,本學期針對他們的基礎和特點突出了不同訓練內容和的要求。有的孩子要繼續加強基本功的訓練,加大訓練力度和難度,重視訓練質量,提高身體的柔韌性。還有些孩子則要從基本功入手,進行系統的訓練,如:基訓地面練習和基訓把杆練習,幫助孩子提高自身素質,增強自身氣質,爲以後的舞蹈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舞蹈學習方面

本學期計劃學習一塊成品舞蹈:民族舞蹈對隊員的素質要求較高,要求隊員要有良好的身體協調性和柔韌性,並要求隊員節奏感強、動作規範,特別強調眼神和表情以及舞感,讓孩子學會用心舞蹈。這首舞蹈是本學期訓練的重點,我們要加強訓練,從齊、快、準上下功夫,爭取以高質量的演出迎接今年的文藝匯演。

四、訓練時間

每週一、二、三、四、日課外活動時間。

五、活動地點:舞蹈教室

六、活動措施

1、引導孩子觀看舞蹈錄像帶,幫助孩子尋找舞蹈感覺。

2、逐段示範、講解動作,逐個輔導。

3、孩子個人練習和個別輔導相結合。

4、採用孩子互幫、好孩子示範的方法,進一步提高水平。

舞蹈教學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民族舞蹈是兒童喜歡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它既可以陶冶孩子的心靈,又能讓他們在表現的過程中獲得自我滿足,還能讓孩子們瞭解少數民族的風俗和文化。少兒民族舞蹈非常符合孩子們愛動、愛跳的特點,也很符合孩子通過感知和依靠表象來認識事物的心理特點。孩子們在動作、節奏、娛樂中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對於外界事物的認識和理解。舞蹈動作是無聲的語言,孩子們常常依靠豐富的想象和心靈的感悟去表現這些動作的內涵。而這些動作又能激發、啓迪他們產生豐富的聯想,開拓創造性的思路。

舞蹈通過調動人體動作、表情、姿態、情感內心體驗等多種心理和生理機能,爲孩子們提供和構築了童心的審美欣賞與審美創造空間。少兒民族舞蹈以它獨到的寓教於樂的方式,可以潛移默化,使孩子們習慣於熱愛世間一切美好的事物。可通過舞蹈的具體形象來認識繽紛的世界,認識真善美,從而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追求美的能力。爲了幫助孩子很好地藉助舞蹈表現自己,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促使他們身心和諧、健康的發展,我們開設民族舞蹈活動小組,並選取了一系列的內容,希望通過活動,調動學生對舞蹈的興趣,提高他們的表現技能,促進兒童身心愉快的發展。

二、 教學目的和任務:

1、舞蹈教學是促進少兒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之

一。舞蹈教育形象、生動活潑、感染力強,是孩子十分喜愛、易於接受的一種藝術形式。舞蹈教育適合少兒的發育成長,使之更好地掌握身體,便於有表情地、創造性地使用動作語言,以表達豐富的內心世界。

2、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舞蹈身體運動的一般規律,各種動作的名稱要領和實際感受。從整體上訓練學生,克服身體的自然狀態。發展舞姿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節奏感。訓練學生動作時所需的軟度,力度,開度。培養學生舞蹈動作與情感表達的.一致性。

三、活動形式:

1、教師採取示範講解動作,逐個輔導的方法。

2、學生個人練習和個別輔導相結合。

3、採用學生互幫,好學生示範的方法進一步提高水平。

4、活動間可加入小遊戲,寓教於樂,提高學習效率。

5、引導學生觀看舞蹈錄像帶,幫助學生尋找舞蹈感覺。

四、活動安排

第一階段

1、學習基本手位(包括手型)和腳位(勾繃腳地面練習)。

2、基本步伐、眼部訓練

第二階段 藏族舞蹈基礎知識與技能訓練

1、上肢基礎訓練。

2、下肢基礎訓練。

3、顫踏動律訓練。

第三階段 蒙族舞蹈基礎知識與技能訓練

1、手型訓練。

2、基本動作:硬腕、柔肩、硬肩聳肩等。

3、腳位訓練。

4、基本舞步:平步、踏踮步、馬步。

5、舞步組合創編。

6、學習《草原英雄小姐妹》。

第四階段 白族舞蹈基礎知識與技能訓練

1、基本舞步訓練。

2、學習白族舞蹈《啊咧咧》。

第五階段 民族舞創編

1、複習所學的各民族基本動作。

2、用《最炫民族風》來伴奏進行創編。

第六階段 彝族舞蹈基礎知識與技能訓練

1、基本舞步訓練。

2、教學《七月火把節》。

3、教學疊腳舞。(1—8腳)

舞蹈教學計劃 篇6

一、 教材簡析:

在整個教材的設置上,充分考慮到校學生的生理特性並結合他們的心理特點,把知識性、訓練性、娛樂性及表演的適用性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在訓練上強調了學生訓練舞蹈的科學性、系統性及多樣性,使之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得到了協調發展。本學期主要是針對一年級學生所能掌握的舞蹈基本能力和基本動作。主要練習校園集體舞的訓練,力求充分挖掘學生的天性,使學生的舞蹈動作能夠達到高一層次的協調流暢。從而啓發學生用肢體去表達情緒、抒發感情。增進學生的合作意識。

二、學生特點與基本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動作發展也不十分協調。所以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幼兒學習舞蹈的興趣,同時讓學生能在衆人面前大膽的表演,提高幼兒的自信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習正確的站立、壓腳背跪坐、盤腿坐、伸腿坐等基本姿勢。認識自己身體的各個部分,訓練學生動作的協調性,節奏感及樂感。

二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年的舞蹈學習基礎,所以這學期的舞蹈學習會增加難度,校園集體舞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一種羣體舞蹈,它是通過一些基本的舞蹈動作、跑跳組合以及通過隊形的變化,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的一種韻律活動。

三、學期教學目標:

1、 認識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學習正確的坐立基本姿勢。

2、 培養學生喜歡跳舞和做音樂遊戲。

3、 能按音樂節拍做動作,培養節奏感。

4、 學會幾種簡單的基本舞步,及多個小律動、組合、能在衆人面前自由地、愉快地表演。

5、 培養學生模仿動作能夠獨立跳舞。

6、 掌握隊形的變化,體會學舞蹈的樂趣。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掌握《校園集體舞》的風格特點;

2.通過集體舞的學習,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基本技術;

3.舞蹈步伐和音樂韻律感的掌握;

4.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集體舞學習實踐過程培養身體的協調性及團隊精神,還要結合教學教法作業,進行專題研究、討論。

教學難點:1.校園集體舞的舞蹈動作要注重手、腳、頭的協調;

2.要注意舞伴的舞步流動、身體配合。

五、教學措施:

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對舞蹈這門課程有了很大興趣,通過學習校園舞蹈,我認爲在以後的課堂上應多讓孩子們分組學習,這樣能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心,也能夠更好的控制課堂紀律和課堂氣氛,在起初舞蹈的動作外,穿插一些遊戲舞蹈,在遊戲中學習舞蹈,在舞蹈中快樂學習。

六、一學期一年級教學進度計劃按周次列表:(本學期授課時間按16周安排)

周次

內容

要求

第一週

一年級:上課隊形,基本站姿;掌握站姿的基本要求;

第二週

一年級:第一個動作;

掌握吸跳步的要領,動作規範

第三週

一年級:第二個動作(手的動作);動作到位統一;

第四周

一年級:第二個動作(腳的動作)並複習所學內容。

熟練掌握;

第五週

一年級:兩人配合第二個動作;

動作協調統一;

第六週

一年級:合音樂;

卡好節奏;

第七週

一年級:第三個動作(手的動作)

要求動作標準;

第八週

一年級:第三個動作(腳的動作)

注意開步的大小;

第九周

一年級:兩人配合第三個動作;

動作協調統一;

第十週

一年級:合音樂;

卡好節奏;

第十一週

一年級:第四個動作(手的動作);

動作標準;

第十二週

一年級:第四個動作(腳的動作);

注意拍子,步伐統一;

第十三週

一年級:兩人配合併合音樂;

配合默契,音樂要卡好節奏;

第十四周

一年級:第五個動作(手和腳的動作)

動作要求標準;

第十五週

一年級:兩人配合合音樂;

配合默契,音樂要卡好節奏;

第十六週

一年級:複習所學內容;

熟練掌握動作並有感情的去跳舞;

一學期二年級教學進度計劃按周次列表:(本學期授課時間按16

周安排)

周次

內容

要求

第一週

二年級:上課隊形,基本站姿;

掌握站姿的基本要求; 第二週

二年級:準備動作,講解舞蹈的風格特點

瞭解舞蹈的風格特點;

第三週

動作到位統一;

第四周

二年級:第一個動作(腳的動作)並複習所學內容。 注意雙跳步和分腿的的重心;

第五週

二年級:兩人配合第一個動作;

動作協調統一;

第六週

二年級:合音樂;

卡好節奏;

第七週

二年級:第二個動作(手的動作)

要求動作標準;

第八週

二年級:第二個動作(腳的動作)

注意開步的大小;

第九周

二年級:兩人配合第二個動作並學第三個動作; 動作協調統一;

第十週

二年級:合音樂;

卡好節奏;

第十一週

二年級:第四個動作(手的動作);

動作標準;

第十二週

步伐大小和重心的轉移;

第十三週

二年級:兩人配合併合音樂;

配合默契,音樂要卡好節奏;

第十四周

二年級:第五個動作(手和腳的動作) 動作要求標準;

第十五週

二年級:兩人配合合音樂;

配合默契,音樂要卡好節奏;

第十六週

二年級:複習所學內容;

熟練掌握動作並有感情的去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