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片段及反思

補充例:李叔叔想用18根1米長的柵欄圍成一個長方形羊圈,他該怎麼圍呢?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片段及反思

師:猜想一下,他會怎麼圍?

生:用6根柵欄作長,3根柵欄作寬。

生:用8根柵欄作長,1根柵欄作寬。

生:用7根柵欄作長,2根柵欄作寬。

師:但現在李叔叔思考的問題卻是怎樣圍面積最大。

學生有爭論。

師:到底怎樣圍面積最大呢?光靠這樣的猜想和無謂的爭論是不行的。你們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生:我覺得應該把周長爲18米的各種情況的長方形都算一算,就知道哪種圍法面積最大了。

通過列表發現:長5米,寬4米的長方形面積最大。

師:現在大家再次觀察表格,你們有什麼新的發現?在小組內相互交流。

結論:當長方形的長越長、寬越小時,圍成的長方形就越扁,它的面積就越小。如果長爲9米,寬爲0米,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就爲零了。

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無論是什麼樣的解決問題策略的產生,都必須以“觀察、思考、猜測、交流、推理”等富有思維成分的活動過程爲其載體。本課例中教者緊緊扣住“數學思維發展過程”這一核心,適時引領學生不斷提升策略選擇的思維品質。如出示問題後,教者提出:“猜想一下,他會怎樣圍呢?”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分析問題並形成策略。當學生對各種圍法進行爭議時,教師提出:“光靠這樣猜想、爭議可不行,你們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學生另闢蹊徑,進行策略改向。在學生以爲順利解決問題後,教師又提出:“可能有的同學猜想正確,有的猜想錯誤,但這些都不重要,關鍵是我們要通過對這個問題的探究得到一些啓發。”引導學生開展交流與評價,進行策略與反思。這樣,教師一步步地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發展學生思維,達到優化策略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