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水族館》及教學反思大全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水族館》及教學反思大全,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水族館》及教學反思大全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水族館》及教學反思大全1

一、活動目標

感受樂曲的歡快氣氛,能隨着樂曲的節奏愉悅地、大膽地表現情緒,喜歡參加音樂活動。

二、重點和難點

感受樂曲的歡快,能隨着樂曲的節奏愉悅地、大膽地表現情緒。

幼兒在表現樂曲中嘗試和同伴共同感受歡快、愉悅的氣氛,體會和同伴相玩的樂趣。

三、材料準備

“潑水歌”錄音磁帶

四、設計思路

這首樂曲表現的是一種歡快的情緒,給中班的幼兒聽賞,它的節奏感很強,並且具有很高的感染力,同時結合幼兒經過二個月暑假生活再次回到集體中彼此之間存在着一種陌生的情緒特點,通過感受樂曲,表現樂曲,再次體會和同伴相玩的樂趣。

五、教育流程

1.表演角活動,自由欣賞樂曲、感受樂曲——集體活動,感受樂曲、表現樂曲、體會和同伴相玩樂趣——表演角活動,進一步感受樂曲、體會樂曲

(1)表現角活動:自由欣賞樂曲、感受樂曲

告訴幼兒有一首很好聽的歌,要想跟着音樂拍手、跳舞都可以,激發幼兒興趣。

①幼兒在老師的激發下會出現許多情況,如有的幼兒聽着音樂會有節奏地拍手,有的幼兒還會跟着音樂跳跳舞,這些都是允許的。

②幼兒自由探索可以有2—3次,老師儘可能在這2—3次活動中吸收多的幼兒參加活動感受樂曲,在表演角活動結束後的講評中發揚幼兒大膽學習新本領。

(2)和幼兒共同參與表演角活動,引導幼兒感受樂曲,表現樂曲。

老師引導幼兒回憶生活中“兒童樂園”的遊戲經驗,如老師說愛玩“翹翹板”,老師就把它變成雙手插腰、下蹲的動作隨音樂曲跳起來,(跟着就音樂節奏拍二下手,再做“翹翹板”動作二次,同時大聲地說出“翹—翹—板”,還可以請幼兒說說再玩玩。

說明

①老師以平等身份和孩子一起玩,幼兒提出什麼遊戲就可能在樂曲的伴奏下玩起來,如幼兒提出玩“小飛機”,大家就可以隨着音樂節奏拍二下手,再作“小飛機”動作(兩臂側平,身體左右側擺)各一次,同時大聲地說出“小飛機”。

②老師以平等身份遊戲可有3—4次,同樣是儘可能在這3—4次活動中吸收孩子一起玩,在講評的過程中可以師生同臺表演,以此更進一步激發幼兒興趣。

2.集體活動:感受樂曲、表現樂曲體會和同伴相玩的樂趣。

(1)觀看老師的演出。

①老師定期地爲幼兒表演一些文藝作品,搞一些文藝作品專場,對幼兒會有很大的影響。讓幼兒觀看老師表演的“歡樂園”,體會二個人相玩的樂趣能夠激發幼兒強烈的興趣和模仿欲。

②老師在表演之前可以引導幼兒觀察體會老師在樂曲中的情緒、老師在樂曲中的樂趣。

(2)集體活動師生共同感受、表現樂曲。

①老師以“你們想到‘兒童樂園’去玩嗎?你們最喜歡玩些什麼呢?”引出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同時引導幼兒大膽地提出玩些什麼遊戲,幼兒講到玩什麼,老師就和大家一起跟音樂做動作,邊做邊說。

這一環節中有許多幼兒會大膽地說了玩諸如“小飛機”“翹翹板”“小轉椅”等等,這些內容很多來源於角落遊戲,老師應鼓勵他們提出玩什麼,還要用動作表示出來,再讓大家聽着音樂學一學。

②以“滾雪球”的方式和幼兒共同遊戲。

老師以“你們講了這麼多好玩的遊戲,我也想去玩一玩,我要帶一個小朋友一起玩,誰願意和我去‘兒童樂園’呢?”請出一名幼兒跟老師一起舞蹈;第二遍由老師和這個小朋友去請另外二名幼兒,以此類推直至請出全班幼兒。

①舞蹈的動作有許多已在表演角里玩過,因此對幼兒來說並不陌生,同時由於舞蹈的時候幼兒會大聲地說出玩的內容如“小飛機”“小轉椅”等,因此幼兒會很容易地跟上節奏,表現出動作。

②要引導幼兒感受樂曲,表現樂曲,體會和同伴相玩的樂趣。老師在“滾雪球”的過程中要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動作大膽、表情誇張、大聲朗誦的幼兒),這其間也可以請出個別幼兒表演,以激發其他幼兒的興趣。

4.表演角:延伸活動。

(1)繼續引導幼兒大膽表現情緒、感受樂曲歡快的氣氛,體會和同伴相玩的樂趣。

(2)引導幼兒在表演角中學習交換舞伴。

(3)在此基礎上可以讓幼兒創編其他舞蹈動作。

可以通過表演角講評設制一個小舞臺,讓幼兒有表演機會。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水族館》及教學反思大全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知樂曲的AB結構及樂曲優美輕快地特點。

2、嘗試用優美的肢體動作表現音樂的變化。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活動

1、師:親愛的小朋友們,你們好!你們看,今天我們來到了一個這麼美的地方,在這裏我們將一起欣賞一首非常美妙,非常動聽的音樂,你們想不想聽?現在我們一起來聽一下!

二、理解、感受音樂

1、播放音樂,教師做優美的動作

2、播放視頻

3、幼兒模仿小魚遊,音樂舒緩時候小魚怎麼遊,音樂輕快的時候,小魚怎麼遊。

4、提問:

(1)聽到緩慢的音樂時,水草會怎麼動呢?

(2)隨音樂的變化,音樂變快水草怎麼動?

5、小結:這段音樂有時很慢,聽上去很優美,有時很快,聽上去輕鬆愉悅。優美的音樂表現的是水草慢慢生長的畫面,而輕快的音樂則是各種海底生物游來游去的畫面。

三、播放音樂,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本節活動之前,我給孩子們豐富了關於海底世界的一些經驗,比如海中有什麼,海里的生物怎樣“游泳”等。當孩子們和我一起進入了神奇的水底世界,和水草小魚玩起了快樂的遊戲時,大部分的孩子都能不錯的模仿,有的化身“水草”在那自由擺動,有的變成“小魚”來回穿梭,還會不時的冒出幾個小泡泡。但是在活動中,我也發現,雖然孩子們能夠說出很多種海底的生物,但是在模仿上面還是有一定的困難,比如我們班模仿大鯊魚的亮亮,他的大鯊魚就和小魚一樣,沒有可怕的樣子,也沒有鋒利的牙齒,整個一呆萌狀。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水族館》及教學反思大全3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水族館”樂曲旋律,通過圖譜、肢體動作、樂器來感應樂曲的曲式。(重難點)

2、使幼兒能愉快地參與到活動當中來。

3、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4、願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活動準備】

1、海底背景圖一幅(貼有各種海底動物)。

2、語詞圖卡一套、CD音樂。

【活動過程】

一、幼兒跟隨音樂跳各種舞步進場。

二、出示海底圖介紹,引起幼兒興趣。

“水族館就像海底世界一樣,很神奇。”

1、提問:小朋友見過水族館嗎?水族館裏會有些什麼動物?

2、出示背景圖,介紹海底動物。

“看看,都有些什麼海底動物?”

三、幼兒欣賞第一遍音樂。

1、介紹音樂名稱及作者。

“水族館這麼神奇,這麼美!讓我們也來聽一首很優美的音樂,名字叫《水族館》。這首音樂是法國音樂家聖桑寫的。

2、“在聽音樂之前,老師有個要求,請小朋友一邊仔細聽音樂,一邊想想,在音樂中你會看到什麼?”幼兒欣賞音樂。

3、讓幼兒談談聽完音樂後的感受。

“這是一首非常優美的音樂,剛纔你們聽音樂的時候,好象又看到了什麼呢?

4、理解下行間奏。

“剛纔在音樂裏你們有沒有聽到一段“鐺……”的`聲音?(我們來聽聽看)聽到這段音樂你們想到什麼?開始時聲音是怎麼樣的?(由高變低)

5、讓幼兒用動作表示下行音樂。

“我們該用什麼動作來表現這段由高到低的音樂呢?

四、幼兒欣賞第二遍音樂。

1、“你們想的動作真多!我要把你們這些動作都編到音樂裏面去,但是我有個要求哦,請你們猜猜我聽到音樂的時候,我想到什麼動物,我在做什麼?

2、教師根據旋律表演,鼓勵幼兒爲老師鼓掌。

五、感應曲式。

1、按圖譜順序感應曲式。

(1)“剛纔你們都看到我表演了,這曲子裏我想到什麼?”

(2)“讓我們看看,音樂裏都出現些什麼動物?”

教師根據音樂按順序出示圖譜。邊唱歌邊出示。

(3)認識反覆記號。

(4)幼兒根據圖譜聽音樂感應樂曲曲式。

2、肢體感應曲式。

(1)“剛纔我想到的是金魚在水裏唱歌,吹泡泡,那你們想到自己是一隻什麼動物呢?”(讓幼兒自由說)

(2)創編各種海底動物動作。

“現在我們跟着音樂一起來,你想到是什麼動物在水裏唱歌,你就用動作表示出來,看看誰的動作最美,想的動物是跟別人不一樣的!”

3、碰鈴感應。

(1)“你們做的真棒!表揚表揚自己,你們看,老師還爲你們準備了碰鈴。”

(2)“誰能讓碰鈴發出好聽的聲音?”引導幼兒探索各種敲法。

(3)讓幼兒爲下行音樂配上音色。“聽聽剛纔的下行音樂我們用哪種方法演奏更好聽?”

(4)“好,我們把這些配到音樂裏面去,讓我們聽着音樂試試看吧!”(聽音樂演奏樂器)

六、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結合音樂本身的要素,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音樂形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兒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實踐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通過成功的音樂活動,會提升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較爲弱的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自信心。

本文擴展閱讀:水族館(指公衆水族館,public aquarium),水族館是水生生物飼養展示和科普教育的場所,同時也是水生生物資源保護和科學研究的場所。水族館可專養海洋生物或淡水生物,也可兼養;既有供觀賞或普及科學知識的公共水族館,也有供科研及教學專用的水族館。包括所謂的"海底世界"、"極地海洋世界"也屬於水族館。"水族館"這一名稱也時常用於一些水族類商店。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水族館》及教學反思大全4

活動目標

1、通過語詞與律動感應曲式。

2、初步學習看曲式圖譜,運用樂器敲奏。

3、運用塑料袋進行音色探索。

4、能根據音樂的速度,變換動作速度。

5、在對唱的過程中注意傾聽同伴的聲音,及時接唱。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感應曲式

活動難點:音效探索活動

活動準備

奧爾夫音樂VCD碟一張、掛圖P2、鼓和吊鑔各一個、水中生物圖卡若干、銅碰鐘、飄帶、啦啦彩

球、紗巾、水袖、塑料袋(均與幼兒人數相等)。

音樂分析:

這首樂曲選自《動物狂歡節》中的<水族館> 。整首樂曲優美愜意,曲式爲A間A間B尾。在主奏樂器——鋼片琴晶瑩剔透如流水般的音色中,猶如許多海洋生物在游泳、嬉戲。間奏是一組漸漸下行的音階,猶如魚兒在吐着泡泡玩耍。

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導:正當玩得開心時,滋滋小蜜蜂飛來了,他也想玩泡泡。

(二)肢體造型:泡泡造型

幼兒發表各種泡泡的造型,老師伴奏幼兒隨音樂做泡泡造型的律動。

1、鼓聲:泡泡造型律動/泡泡房子、泡泡車、泡泡蝴蝶、泡泡魚……

2、吊鑔:變換泡泡造型。

(三)故事引入:水族館裏,魚兒也吐着泡泡玩遊戲……

(四)語詞與律動:水底世界

1、水底生物律動模仿扮演。

全班分四組,以各式道具裝扮。如:飄帶章魚、啦啦球水草、沙巾水母、水袖金魚……

2、語詞與律動

(1)各組隨音樂扮演水中生物練習。

(2)配詞律動:學水中生物游泳、吹泡泡。

①A段語詞:我是一條金魚,我是一條金魚,水中世界多麼美麗實在真有趣

②間奏:下行律動/由上而下滾轉雙手。

③B段語詞:泡泡吹得好高~,泡泡吹得好高~吸~吹~,吸~吹~,拍拍拍拍×2次。

④最後一句:下行律動/由上而下,站起轉圈,拍泡泡結束。

(五)圖形感應曲式:A———間奏—A———間奏———B———尾奏

1、老師畫出曲式圖譜,並教唱語詞。

(1)A段:畫樂句/隨音樂唱詞畫出短、短、長線條。

(2)間奏:下行泡泡。

(3)B段:旋律高低泡泡。

(4)尾奏:下行泡泡。

2、依序排列圖卡出現順序。

3、銅碰鐘

(1)A段語詞:唱詞並用銅碰鐘敲奏語詞節奏。

(2)B段語詞:同上。

(3)間奏和尾奏:銅碰鐘隨音樂強弱演奏拍子。

(六)音色探索:小魚吹泡泡

1、塑料袋音色探索。如:揉、捏、抓、拍……

2、塑料袋氣球

(1)音樂A段:以塑料袋當魚,舞動游泳。

(2)音樂B段:轉緊封口,以泡泡魚做律動。

(3)間奏和尾奏:模仿小魚游泳律動,感應高低旋律。

教學反思

在暖身部分的泡泡造型環節中,我利用故事引導來激發孩子的創造欲。故事情節設計故事引導:出示掛圖P1、 P2,引導孩子們講述—:“寶寶吹了泡泡耳環、泡泡水晶牀送給了蝴蝶小姐,蝴蝶小姐很開心。小蜜蜂滋滋聽說了這事兒,讓也想擁有一件泡泡禮物。你們猜,小蜜蜂滋滋喜歡怎樣的泡泡禮物呢?”

本次活動,我設置了懸念,引導孩子們由猜測過度到表演,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隨着老師的琴聲做各種泡泡造型的律動。這樣一來,活動氣氛熱烈了,孩子們進入了玩音樂的狀態。(引導語:寶寶吹了許多會變魔術的泡泡,有的變成泡泡房子、泡泡蝴蝶……)在聽鼓聲和吊鑔聲玩泡泡造型時,孩子的經驗就第一個環節來說,有所提升。孩子的造型變換無窮,創造慾望被充分激發。

暖身活動的泡泡造型讓孩子們在熱身的同時,也爲“水底生物律動模仿”環節做鋪墊。律動模仿讓孩子們又掀起一個創造的小高潮,(第一遍音樂)海星、海馬、鯊魚、螃蟹、金魚、海蛇、水母等海洋生物在海底開舞會,孩子們都用肢體動作表演自己喜歡的海底生物。

配詞律動環節(幼兒圍圈坐)

第一小組按備課環節進行:三遍音樂完成。第一遍音樂,老師邊做律動邊默唱;第二遍音樂,幼兒起立隨音樂邊唱語詞邊做律動;第三遍音樂,是加強第二遍音樂的內容。出現情況:默唱時,老師誇張的表情和嘴型十分吸引幼兒,可是第二遍音樂就讓孩子們邊唱邊玩有點牽強,因爲孩子們還沒有掌握語詞,使得孩子們只顧做律動而不注意語詞了。與我設想的效果有所出入。第二小組活動時,我在第二遍音樂的形式上做了調整:幼兒坐着,隨音樂跟着老師邊唱語詞邊做律動。這樣一來,孩子們有了第一遍音樂的仔細傾聽、觀察和第二遍音樂的配詞、律動,幼兒對整首樂曲的曲式有了大概的瞭解。第三遍音樂的律動表演就順手多了。

由於配詞律動環節孩子已經初步熟悉語詞,所以在圖形感應曲式環節,孩子們邊跟老師唱邊看老師畫圖譜,對曲式的掌握上就事半功倍了。

本文擴展閱讀:水族館水族館是水生生物飼養展示和科普教育的場所,同時也是水生生物資源保護和科學研究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