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不封陽臺》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對於促進教師個人的成長變化是有相當大的作用的。下面是小編爲你整理了《明天不封陽臺》教學反思,希望能幫助到您。

《明天不封陽臺》教學反思

《明天不封陽臺》教學反思(1)

對課堂教學的反思是每一位語文教師進行反思的主要途徑。通過對新課程理念的學習、感悟以及對語文課堂教學“元素”的系統梳理,我設計了語文課堂教學“五步反思法”,並運用它對自己上的一節優質課《明天不封陽臺》進行反思,感到這種“反思步驟”較爲清晰、合理,符合語文學科特點。我確信:如能經常性地進行工步反思,必定會大大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與水平。

“五步反思法”有一個核心指導思想貫穿始末,即“以生爲本”。每節課後,語文教師應該經常自我發問:每一個教學流程是否促進了每一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的教學設計更好地貼近課程理念,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滿足社會對語文教學的高要求。

第一步:反思教學語言:自然、有文采。

爲了保持語文課堂教學的“語文味兒”,教師首先應該反思自己的教學語言做了到自然、有文采。唯其自然,才能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唯其“有文采”,才能展現祖國語言的魅力,使學生感受到語文的美,進而熱愛語文。語文教師講課不自然,必是平庸的說教者;語言沒有文采,必是濫竽充數的“南郭處士”。

反思自己這堂課的語言,我對優質課標準的認識又深了一層。我覺得,語文課是美的教學,老師本身的語言也應是美的,但更要上出語文課的味道。語文教師應該結合具體語境自然流暢地講解,娓娓道來,不生硬,不冠冕堂皇,不講或少講“水話”,在優美與自然之間尋找最佳結合點。在這堂課中,我的語言自然,語音語貌貼近實際,而且語言富有感染力。這些努力,拉近了我和學生的距離,調動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學生也對這堂課充滿信心,配合較爲默契。但在這堂課中,前半部分賞析與鴿子有關的語句時語言不夠精煉,出現了些許語言不連貫的現象。

第二步:反思預設與生成效果:再假設、縮小偏差。

預設與生成永遠存在偏差。所以教師應該對教學流程進行全程反思,思考預設與塵成效果爲什麼出現偏差,找到預設時忽略的細節,然後進行“再假設”,即第二次假設,並對效果進行預測,條件具備的情況廠還可以再試上一次。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自己預設的水平和駕馭課堂的能力,加深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

在課前,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思路:首先,從介紹29屆奧運會吉柞物激趣導入。

第二,初讀課文,完成兩個閱讀任務:疏通、積累字詞與整體感知課文。

第三,對文章簡潔而傳神的描寫語句進行多角度分析,並從人類對自然的破壞行爲以及自然對人類的“敘說”兩個方面進行對比,深入思考人與自然關係。第四,情感體驗,開展語文活動,抒寫感受。第五,反思學習情況,進行有效質疑。第六,“功夫在課外”,佈置作業,延展思維。就這六個步驟的教學效果來看,貼近文本,層次分明。但有些繁瑣,不夠簡潔,第二步考慮不足,佔用時間過多,第三步有重複,因前面佔時過多,造成第四、五步時間過緊,活動不充分,流於草草。通過預設與生成效果的比較,我假設了簡化了其中的設計:從奧運會吉祥物導入,再通過題目疏通重點字詞。然後通過一個半命題“這是一隻——的鴿子”發散學生的思維,並串連起對描寫語句、場景的賞析。又通過一個問題“假如鴿子傷好了,飛走了,還要不要封陽臺呢?”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人與自然問題,爲下一步積累認知。接着,通過圖片、歌曲設置情境,獲取情感體驗,抒寫感受,互動交流,最後質疑,佈置作業。這樣安排既簡潔又重點突出,有水到渠成之效。

這樣的假設,促使我今後的教學設計更趨簡潔、合理,有效。

第三步:反思教師主導對學生主體行爲的作用:激趣、突顯學生個性。

在語文課上,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爲執教者,我們應該着重思考自己在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情況。而要發揮學士的主體地位,重要的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且在課堂上充分展現當代中學塵鮮明的個性。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必須與學生保持平等、民主的關係,認識到師生都是課堂行爲的同伴。其次要激發興趣,方法很多,關鍵看教師如何靈活運用,如設置情境、問題引導等。第三要通過各種途徑,讓學生展示自我,自然地突顯個性。

在這堂課中,我堅持與學生平等劉待,不居高臨下,與舉生一起思考、討論,師生之間建立了一定的友誼。我積極組織學塵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來學習這篇文章,從吉祥物導入、揣摩鴿子心理、點評學生的表現、參與討論現實中的做法、課堂上傳出的輕鬆笑聲等,可以看出師生之間建立了和諧的關係。我儘可能地做到自己的教態、語言、教學設計自然,不居高臨下,沒有權威的架勢,讓學生在課堂上盡情發揮。從課堂上學生表現情況來看,前半段時間學塵自主學習的效果較好,因爲在“記錄卡”中完成任務以及下午學生精神狀態不佳等緣故,氣氛略顯沉悶;後半段時間學生合作討論積極,而且。學生的發言有許多精彩之處,學生主體性發揮得較好,氣氛熱烈。

第四步:反思教學亮點:生動、彰顯語文特色與教師風格。

我一直認爲,我們語文課必須是“生動”的,這可以作爲一條恆久不變的標準,所有的設計都可以圍繞這兩個字展開。而課堂上的亮點理應是最生動的、最具活力的表現。同時還應該體現我們“語文”特色以及教師個人獨特的風格。而這些也是最具生命力的東西,也最值得人們去品味。

從課堂效果、學生活動方面來看,我自認爲這節課的亮點有以下幾點:一是激趣導入,先聲奪人,營造了良好的氛圍:二是多角度揣摩重點語句,學生髮言思路清晰,富有文采。三是通過對比,聽歌曲看圖片,先讓學生感受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獲得審美享受,積累情感體驗,最後通過寫作小練筆鞏固這份珍貴的體驗。四是在幻燈展示中增加了一些提示語,如“合作是一種精神”,“合作是—種力量”,“質疑是一種品質”,“功夫中‘課外”’等,引導學生討論,自我評價,反思總結,重視課外閱讀與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策略。

第五步:反思教學機智:對話、深度挖掘思維潛力。

語文教師應該努力通過開放式的對話,調動學生的認知,“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竭力挖掘學塵的思維潛力,這樣既貼近文本,加深對文本的理解與領悟,又可以激起學塵思維的火花,閃現學生的“智慧”。

這節課,我沒有根據“預設”來死搬硬套,而是根據學塵的“生成”情況機動處理上課流程,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如根據學生的閱讀情況機動引入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主題:根據學生對我“爲什麼還穿皮衣?”的“質問”,我能從人類應該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質地是進口革的說明以及“保證”,多方位與學生“對話”;利用第一節課的時間找出學生作文中可供利用的素材,進行現場引導,將話題帶入高潮,而且與語文課聯繫緊密,避免“環境課教學”之嫌。

綜上所述,從這“五步反思法”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更加清晰地發現自身的不足,反思過去教學中的誤區或不足,大幅度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更重要的是,通過對課堂教學的反思,從不同的角度對一節課進行“分解”,可以使我們對課程理念的理解更深刻,對我們今後設計出貼近課程理念的教學程序、領悟語文教學的真諦發揮重要的作用。

《明天不封陽臺》教學反思(2)

教學基本功競賽雖然已經告一段落,但是,從頭至尾,還是有很多可以細數和思考的地方,因爲過程往往更值得體會,人,也因此學會了成長。

不必說上一堂公開課,就是一堂普普通通的常態課,課前也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說白了,就是要“做足功課”,這是上課的底氣。

一、分析教材

選定要上的課文是《明天不封陽臺》之後,自己要通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從學生的角度去揣摩哪些字詞學生在閱讀,書寫,理解方面會產生障礙,從而整理出字詞預習檢測的點。讀課文還有一點顯而易見的好處就是明白課文的大意,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現”,所以不管是對於學生還是教師,讀書這個環節是不可缺少的。在此基礎上,利用教學參考書,吃透教材,體會文本的中心思想,不要放過任何一處細節的分析,哪怕它很簡單,因爲,教學的整個面是有很多知識點構成的,考慮周到了,纔可以融會貫通。

二、完成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一名教師上課流程和構思的體現。教學設計不僅要表現教師的思想,還要切合學生的學情。現在是一個信息暢通的時代,鍵盤一敲,很多自己想查閱的資料悉數盡顯,方便快捷,所以,現在我們除了手頭的教學參考書之外,可以學習、借鑑的教案、課件有很多。但是,事物都是雙面的,學習的東西多了,限制自己思維的東西就多了,自己受到的影響也就多了,就會出現“博採衆長”的同時,缺失了自我這樣一種局面。如何最大限度的化解這種矛盾,就是在參考資料之前一定要自己先設定教學目標和重點,想方設法要在課堂上體現自己的觀點和風格,讓那些資料是爲自己“服務”,而不是被他們牽着鼻子走。所以之前,我給這堂課設計的目標是分析鴿子描寫,和體會人和自然要和諧相處這個主題,後來我也是這樣實施的。

同時問題的設計要嘗試變通,一個問題可以這樣提,也可以那樣提,怎樣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又爲學生打開了一個適合的切入口,這是值得思考的。比如我在課堂上設計了一個情感體驗活動“假如我是那隻鴿子”,這個題目的原型是書後探究練習中的一道題目,是要學生分析鴿子的眼神,來體會鴿子的心理活動,而《補充習題》上有一條類似的題目,但是多了一個續寫鴿子眼神的要求,爲什麼不把這兩者合一呢?讓學生站在鴿子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去理解鴿子的想法,讓學生自己在分析問題的時候找到答題的關鍵——眼神,這比我直截了當的告訴學生要深刻一些吧。這篇課文本身內容很簡單,但是“人與自然”這個內涵是相當大的,所以,可以設計的拓展就很多,但是目的'只有一個,讓學生作爲主體,去搜集資料,在全班進行交流,從而自己得出結論——人,只能和自然和諧發展。

三、課件製作

課件展示,這是現在一個爭議比較多的話題,好與不好,各執一詞。不過,既然用,就儘量用好它,不求花哨,但求實用。在網上查資料的時候,被一些動物滅絕的事實震撼了,突發奇想,爲什麼不用大學裏學的“繪聲繪影”做一個動態展示呢,配上音樂,學生更容易動情,更會爲人類自私的行爲反省。從課堂反饋來看,效果是有的。不過,通過這次課件操作,我深深地感到自己在課件製作這方面的技巧太少了,以前學的那些“皮毛”總有一天會用完的,所以,學習,不僅要學專業知識,還要學一些外延,那些能爲專業知識服務的外延。日後,我還要多加強這方面技能的鑽研,要不然就不能適應當今的教學發展,只能是一個目光短淺的人。

四、把握每一次試講的機會,多聽意見

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一點都不假,上課之前,姚老師首先對我的教學設計進行了指導和修改,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改動意見。

第一次試講,竇老師給我提出的意見是要緊扣文本,可適當刪減拓展內容,於是我把“保護環境,具體如何做呢?”這個問題刪了,因爲我也認爲這個問題的設計離課文太遠了,不是說這個問題和課文完全沒有關係,但是有沒有必要在語文課上解決就有待商榷。

第二次試講之後,徐老師給我提出的意見是要多注重學生活動,我講的東西太多了,所以第三次試講,我必須要注意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

第三次試講之後,王老師對我提問的一些句子進行了斟酌,而完老師則對我字詞教學提出了他的參考意見,因爲這是能體現語文味的一個重要部分,可以適當的追問學生對於詞語的理解,並通過造句來檢測。

那麼我把這些意見都作好記錄,並在正式上課之前做了修整。通過一遍又一遍的試講和修改,不僅使我授課內容條理更加清晰,重點更加明確,而且我也在這一過程之中熟悉了上課流程,瞭解了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也鍛鍊了自己的心理素質。

五、反思課堂

上公開課,心裏或多或少是慌的,不過,既然已經定下來,就沒有後路可退,因爲總是要面對的。不求這堂課上的有多麼的出色,但求體現自己的自信,這也是一種舒緩壓力的心理暗示。

總體來說,這堂課上下來,是在自己掌握範圍之內,按照流程走下來的,沒有出什麼太大的意外,自己設置的教學目標基本達成,倒是學生在回答“請你舉出大自然向人類報復的一個具體事例?”這個問題時,學生的反應不夠熱烈,因爲在試講的時候,其它班級學生的活動還是很多的,暢所欲言,正式上課的時候爲什麼會出現“冷”的狀況,難道是我要求課前蒐集資料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而接下來的圖片展示,學生還是有話可說的,說明學生對這個問題不存在認知上的障礙。我想這個問題還是要和學生交流之後才能得出答案。由於時間關係,課堂的收尾倉促了一點,技巧性的收尾也是一門要學習的藝術。

《明天不封陽臺》教學反思(3)

成功的課堂裏不僅僅只有讀書聲,而且不乏掌聲和笑聲。在成功的課堂裏,師生之間不再是控制與被控制的關係,取而代之的是師生間的平等對話和協商,友愛的交流與合作;在成功的課堂裏,師生之間心相印、情相通。就其自主、活動、民主這個意義上說《明天不封陽臺》這節課是成功的。

一節課,無論教師採取何種手段,一支粉筆也好,多媒體技術也罷,都必須將學生置於主體地位。本節課筆者採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學生自己在原有知識基礎之上進行自我建構的過程,這是任何外在手段不能替代的。教師的教必須轉化爲學生的學,教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教師通過組織、引導和激勵,努力推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

而活動課堂是自主課堂的必然要求,沒有學生的活動,就沒有自主可言。學生在活動中去經歷、去探索、去發現,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和創造的歡樂。有經驗的教師從不陶醉於個人的表演,而是一環扣一環地引導學生說一說、寫一寫、聽一聽、議一議、試一試、練一練、想一想、演一演……根據課堂需要和學生水平不斷變換活動內容和活動方式,用活動貫穿整個課堂,使學生興趣盎然,樂在其中。

當然,成功的課堂裏總是處處閃耀着藝術的火花——引人入勝的開頭,漸至佳境的層次,貫穿全課的主線,跌宕起伏的情節,餘音嫋嫋的結尾……在成功的課堂裏,老師娓娓道來的講解、親切從容的教態、恰到好處的點撥,無不給人以藝術的享受,我覺得自己在這方面還是欠缺的。成功的課堂基於教材卻不爲之所困,而是對教材進行適當的改造與創新,而教者往往還侷限於課本,拓展不夠。就這些方面來說,還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