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手課後教學反思

在家休了一年多,回來教的又是自己不在行的高年級語文,真是不知道教什麼也不知道怎麼教,已經是愁緒萬千,還沒學到點什麼,又接到講示範課的任務,本想聽完幾位老師的示範課之後學習學習再講,結果學校安排第一個講,像捱了一頭悶棍,我真有點傻眼了。沒辦法,課還是要上的,整理整理心情,我投入了艱難的痛苦的準備過程。

一雙手課後教學反思

首先是對教學理念的準備。離開課堂一年多時間,不知道教學理念又有了怎樣的變化,每天晚上我都要翻閱兩三本《山東教育》,尋找對語文閱讀教學指導建議的文章以及一些名家大家的課堂實錄,反覆閱讀,反覆體會,尋找有價值的內容。經過對一些課堂實錄的研究,我覺得閱讀教學仍然是以讀爲主,按照這個理念我開始了對這節課的設計。

其次是對課文的準備。我覺得自己的語文底子很差,所以首先將課文出聲地讀了好幾遍,這好幾遍只是處理了生字的問題,確信自己能將課文讀準確讀熟練,但課文的條理一直沒有理清,又讀了很多遍(真的是很多遍,記不清是否有20多遍),並反覆對照參考書才理清了課文條理,掌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最後就是備課了。課文的條理理清之後,我才找到了這節課的切入點和情感點:就是通過對張迎善的手的特點的研究,發現這雙手形成的原因,感受張迎善的美好心靈。由於現在的課堂是生成的課堂,所以當導入設計好之後我就無法進行下面的備課,因爲不知道學生會回答什麼。於是就將這節課的目標、重點、難點反覆琢磨,做到了然於胸。

課後我覺得這節課教學效果不錯,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優點:一、這節課的設計線索清楚。抓住張迎善的手的特點將課文穿起來。着重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張迎善的.手是什麼樣的,二是張迎善的手爲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在研究的過程中,昇華學生的情感。二、朗讀指導有點有面。在講讀課文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抓住細節理解人物。在朗讀的指導過程中我沒有過形式,而是抓住重點句子,重點詞語讓學生體會人物的心情,通過個人自讀自悟、齊讀、指名讀等各種方式讓學生進行更有效的朗讀。當然由於水平有限這節課還有很多漏洞比如數字計算錯誤,每月手往土裏插十萬多次,而我算成一萬多次,使學生的感受大打折扣,板書中也存在錯誤,一個重要的環節在學生明白張迎善的手形成原因之後讓學生再找詞語形容他的手也遺漏了,影響了學生感情的昇華。總之我需要努力的地方還很多,今後我將繼續進行教學研究,讓自己的教學水平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