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古詩課《憫農》教學反思

《憫農》是我第一次給孩子們上的古詩課,因此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本次活動首先是視頻導入,完整欣賞古詩,接着出示農民的圖片學習“鋤禾日當午”,我的圖片準備的不夠詳細,選用的是古詩視頻裏種植禾苗的圖片,但現在的孩子大多沒有這樣的生活經驗,因此最好是將圖片換成農民伯伯在鋤草,這樣有利於加深幼兒對古詩的理解,另外我的.有一句提問是“太陽很大很熱”,但是太陽大不代表熱,提問不夠嚴謹。接着是第二句“汗滴禾下土”,這句的講解中與孩子的互動太少,沒有深入引導幼兒對古詩的理解,例如可以問一問“爲什麼農民伯伯那麼累呢?”需要和圖片相結合,引導孩子說一說。最後兩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最好是選擇班裏孩子吃飯的照片,從而更加貼近生活。

小班古詩課《憫農》教學反思

根據總結,本次活動的開展中我存在以下不足:1。圖片準備不充分,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來看,需要選擇貼近他們生活的內容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有利於他們的理解。《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到小班幼兒應該會看畫面,能根據畫面說出圖中有什麼,發生了什麼事等,所以需要準備好圖片幫助幼兒理解。2。教師引導不夠,由於孩子對古詩的興趣不濃厚,因此很少有孩子能回答出我的問題,這個時候需要我一步一步的引導、耐心的等候,讓孩子產生好奇來增添興趣,而且提問的時候要和相應的圖片結合,要顧及到所有的孩子,不能總是用“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這樣的字眼。整個活動進行時我太過於着急,很多問題都有存在於自問自答,還有的問題存在着缺少啓發性,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有的只是像是強加於幼兒,有的問題重複提問。

古詩的學習對小班幼兒而言是比較難的,因此在以後的學習中需要從孩子感興趣的的地方入手,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再逐句的引導他們學習,尊重他們的學習方式。還可以加入動作,通過表情、動作和抑揚頓挫的聲音傳達書中的情緒情感,讓幼兒體會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現力,進一步幫助其學習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