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閏土》教學反思(精選15篇)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少年閏土》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精選15篇)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 篇1

之所以選擇《少年閏土》這篇經典文章作爲三級教研活動的教材,是因爲以前也上過這篇課文。當然,專家們也經常在上這篇課文,而且各顯神通。但作爲教材,我們無法逃避,每一課都是教學的內容,而我喜歡挑戰自己,所以還是選擇經典課文上。

以前每次上都留下很多的遺憾。雖然每次都進行了預設,對教材設計做了較長時間的思考,也參考了不少的教案設計,但到實際上課了,依然會出現這樣那樣預想不到的情況,這次也不例外。

第一課時我按如下的內容進行教學:

1、課前談話,導入新課;

2、出示課題,創設情景(出示文中插圖),讓學生看圖說話;再讓他們找出與圖片相關的內容。朗讀,初步感受閏土形象;

3、再找出文中具體敘述“看瓜刺猹”(圖片)的內容,深入閱讀,感受閏土的機智勇敢,知識豐富,聰明能幹。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我立足於讓學生會講這個故事,從正確(讀準生字)到流利,從流利到領會作者情感(有感情地講),循序漸進。先是師生合作,再生生合作,激發學生講故事的興趣;

4、由這個故事延伸到其他三個故事。因爲講述第一件事落實比較到位,學生的興趣比較濃厚,因此,第二、三、四件事,大部分學生都興致勃勃地講述着,連平時從不舉手的學生(後進學生)都高高地舉起了手。儘管事情比較簡單,但我覺得課堂教學的成功因素之一應該是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吧?這也是我本節課的意圖所在——學生都會講四件希奇事,爲第二課時打下基礎。這部分的學習也是第一課時的重點內容,認識閏土,感受“我”對閏土的佩服之情。

5、由此及彼,閏土的見多識廣反襯“我”的孤陋寡聞。於是我又設下問題:“我”不知道什麼?“我”素不知道什麼?“我”並不知道什麼?三個問題的設計,對學生來講有點難(問題的提出有點突然)。但我的意圖是讓學生回顧所學的四件希奇事,或者文中講到的相關內容(“我”不知道閏土講的希奇事,“我”並不知道所謂的猹是怎麼一件東西……“我”素不知道天下有這許多新鮮事:海邊有如許五色的貝殼……)答案是寬泛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我”對閏土的敬佩,對農村豐富多彩生活的嚮往,爲學習“啊!閏土的心裏有無窮無盡的希奇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作鋪墊。

但因爲我在指導上的不明確而讓學生無從回答,儘管有幾位學生講到了上面的內容,但有點底氣不足。所以“啊”字的朗讀,學生還是沒能讀到預想中的效果(“我”這一嘆,嘆出的是什麼?羨慕、敬佩、不滿、嚮往……)6、結課:再次回顧“我”印象最深的畫面——文中插圖,朗讀文字、背誦。

總之,回顧一節課的教學,感覺基本目標達成了,但在具體指導學生學習上還是漏洞百出,有點手足無措,特別是各個環節的銜接上,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還是不夠紮實,有時甚至忘記下個環節的內容。原因還是平時疏於對教材的鑽研,對教材認識膚淺,教案設計過於簡單。

回想平時每一節課都是匆匆忙忙地應對,僅僅是出於完成教學任務而已。就像媒體的運用也感到陌生無比,雖然只是幾張幻燈片,但因爲平時不用,所以難得用一次也是無法與課堂教學進程協調好。如果平時也能經常運用,效果應該還要好許多。一切有待自己再努力了,因爲我相信,只要努力總會有進步——這也是我經常對學生講的話,也適合用來鼓勵自己吧!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 篇2

在教學《少年閏土》時,我參考使用了下面這段教學設計:

師:同學們,雪地捕鳥這一段請你們自己來學習,要求象老師平時那樣設計好板書,並能說明理由。

(生默讀課文,靜靜思考,陸續完成。)

生:我的板書是支縛拉罩。

師:你爲什麼這樣板書?

生:這些是捕鳥的動詞,連起來就是捕鳥的經過。

師:抓住主要動詞來板書,是個好辦法。

生:我板書的是匾縛秕穀鵓鴣。

師:你能說說理由嗎?

生:這是同學們容易讀錯和寫錯的字,我板書出來,提醒大家,就不會錯了。

師:很有必要。通過板書讓同學們學記易錯字。

生:我的板書是大雪竹匾遠遠什麼都有師(很納悶,看不懂他板書的理由):你爲什麼這樣板書?

生:這捕鳥必須在大雪天,用大竹匾容易罩住,人必須遠遠地藏起來,不然會被鳥兒發現。這些是捉鳥的條件,結果是什麼鳥都有。

師:你考慮問題很周到,確實缺一不可。接下來教師根據生的板書指導複述,根據一生的板書指導寫字,根據另一生的板書提醒學生寫作時要考慮全面。

這一教學片段充分體現了以生爲本的教學理念,教師通過開放板書,巧妙地引領全員進入文本,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了學生。在學生眼裏板書是教師的專權,而現在權力下放,就積極調動了他們的情感,激活了他們的思維,促使他們萌生強烈的探究慾望。在這種自主意識的驅動下,學生在具體的語言探究時,已不再是單調乏味的操練,而是充分喚醒了他們的學習潛能,去饒有興趣地朗讀、發現、思辨、歸納,寫出符合自己認知能力的板書,結果自然就多元化、個性化了。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 篇3

本課是一課經典老課文,爲了體現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和自己教學理念。整個教學設計力圖體現教材特點和語言目標的“積累運用”的指向。突現課文第一自然段在重要作用。以第一節導入,教學過程中,再次呈現第一節的情景,再後遷移運用第一節寫法,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美好設想,在面對五年級的學生,出現了不少的問題:

1、環節與環節之間的跳躍性太高,對於學生來說顯得有點唐突。

2、整堂課的容量安排顯得有點大,因爲容量過大,導致教學氣候不到位。

3、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感知不夠到位,導致以後的教學出現不必須的分歧。

專家徐曉鳴老師聽了課以後,發表許多精闢的教學觀點,很值得包括和在內的許多教師借鑑。

1、要牢牢記住語文的本體,那就是語言,不能“得意忘言”。組織閱讀教學一定要緊扣文本。

2、目前我們學校的語文教學的狀況是大目標有了,就是實現目標方法不多,很多時候是運用的不太合理。

3、好課必定的明確的年段目標。脫離年級目標的課肯定要出問題。

實際教學過程中一些思考?

1、面對上課時候有學生髮言很長,不着邊際怎麼辦?

2、老師已經講了,但學生不一定能夠體會得到?

3、識字教學不能脫離語境,字不離詞,詞不離句。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 篇4

這次上課,我對課文整體把握之後,接下來就進行“教學流程”的設計。第一課時抓住了一個教學重點四件稀奇事;第二課時抓住了教學上的難點:重點句子的理解,人物特點的深層感悟。其次,備學生。我設計的每一個教學環節,都考慮了學生對此會有什麼反應。在上課以前,對課上所會發生的問題都有所預測。學生會回答些什麼?會說出些什麼?課堂語言的設計,我注意到了一些引導性、過渡性、小結性的語言設計,並且努力地使這些語言簡明、優美,而又起到點睛的作用。但是,我卻疏忽瞭如何讓學生接受這些語言。

例如,我講到了“分貝”一詞,學生沒有一下子能醒悟過來。“質疑討論”的把握處理。

問題的產生:

在上《少年閏土》第一課時,首先讓學生通過課前的預習來質疑。這一步的設計是失敗的。因爲預習的質疑,學生更多是停留在對詞語的理解上,而並非課文所要研究的重點問題。只有當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初讀,對課文的內容有所瞭解之後,才能更好的質疑,同時,質疑的過程也需要對學生進行適時的指導、點撥。在上這一課後,我又思考着一個問題:課堂上應該有誰來質疑?討論的問題應該從何而來?問題可以來自老師,但更多的應當來自學生。學生在自讀時,會有獨創,會產生不同的看法,也會有一些困惑,這些創見、不同的意見、困惑,應當是討論的問題。另外,學生在討論和回答問題時,也會反饋出問題,這些問題,正是老師應當引導學生繼續深入學習的地方。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 篇5

11月初,我給六(3)的學生講授了《少年閏土》這一篇課文。《少年閏土》是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第五單元的主題是“初識魯迅”,共選取了四篇課文,其中《少年閏土》是魯迅自己的作品,其餘三篇都是不同的作者寫魯迅的作品。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可以初步認識、瞭解魯迅,感受魯迅先生的崇高精神,學習描寫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等。

《少年閏土》節選自魯迅先生的小說《故鄉》,主要刻畫了一個活潑可愛、聰明能幹的農村少年的形象。課文先是描繪了“我”腦海裏看瓜刺猹的閏土,接着寫了我與閏土相識相知的過程,主要寫了閏土給“我”講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看瓜刺猹和看跳魚兒四件事。最後寫了我們兩人的分別和友誼。

講授這篇課文時,我首先出示了一張魯迅的照片,讓學生猜一猜照片上的人物是誰,學生非常感興趣,紛紛說出自己心中的答案,有學生說是魯迅,我給予肯定,接着讓學生說一說看到這張照片,感受最深的是什麼?試着用自己的話來描述魯迅的外貌(能說多少算多少),之後一起翻開書本第75頁,看看書本是怎樣描寫魯迅的,全班一起讀一讀,再讓學生將文字與魯迅的照片進行比照,加深學生的印象,我相機引導學生描寫人物外貌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徵。接着一起畫出本單元的學習要求。因爲大部分學生都是初識魯迅,對魯迅不太瞭解,所以我讓學生翻到書本第80頁,一起讀一讀“資料袋”,畫出相關語句,讓學生對魯迅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接着過渡到課文的學習(魯迅先生的身份之一是一位文學家,那麼他的文章究竟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寫的《少年閏土》),展示課題,齊讀課題。提醒學生,這篇課文節選自魯迅的小說《故鄉》。

這是《少年閏土》的導入部分,我的想法是學生對魯迅先生了解很少,因此在學習課文之前設計了一些環節,通過這些環節,學生先對魯迅有一個初步的瞭解,這樣有利於學生學習理解課文。上完課以後,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了反思,課堂氛圍挺活躍的,教學目標也有落實,就是覺得這個導入花的時間有點多,是不是要簡短一點呢?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 篇6

我在教學《少年閏土》一課即將結束時,給學生出示了一段閏土長大後的外貌描寫,並問他們閏土爲什麼會變成這樣?他們都沒答出來,我也沒給他們解答,只是告訴他們答案都在《故鄉》那本書中。

今天我仔細翻閱學生交上來的日記,有一篇給了我不小的驚喜。這是張福桐寫的。她寫的是去新華書店買書的情景。當時是她媽媽陪她去的。到了書店,她翻看起了幼兒書籍,尋找自己要買的書。媽媽提醒她去看文學類的書籍,因爲那裏才能找到她要的魯迅先生的《故鄉》一書。開始她沒有找到,後來在媽xxx幫助下,在《魯迅小說集》裏找到了,便買下了。張福桐說她那一天很高興,其實她哪裏知道比她高興的還有我------她的老師,確切地說應該是驚喜。沒想到,我提過的書,張福桐利用週末真的去買了。這讓我想起了我們教師常說的:“教師的每一次微笑、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會在不經意間給學生巨大的影響。”,所以我們當老師的也要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不斷地利用機會去影響學生,去感化學生,去教育學生,使他們能做“真人”。我想,“有其教師,也必有其學生。”!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 篇7

一節公開課結束了,但關於這節課的反思卻開始了,而且縈繞着,揮之不去。“爲什麼無法上出自己預計的效果?這樣也不錯,能夠以學情爲歸依。”“當時的課堂機智怎麼會如此的缺乏,錯過了一些很好的教育契機。這就是真實的我。”……諸多的“遺憾”與“不錯”在心裏交織。靜下心來理出幾點作爲自己今後教學的借鑑。

一、學會用教材教。

教材只是教學的一個憑藉。學生通過對教材的學習,達到其中所蘊含的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就應該認真鑽研教材,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從學生學情分析,學生已經有四年多的學習經歷,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具備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本課我用朋友作爲切入點,很容易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因此,對本課的教學,可以從“悟”字出發,着眼於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感悟。《少年閏土》一文節選自魯迅的《故鄉》。這個特定階段的閏土有着鮮明的個性特點。讀魯迅的文章有時我們必須聯繫全文,深入理解纔會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與感悟,使我們的精神境界得到昇華。因此我在本課中設計了這樣的環節,“中年的閏土又是怎樣的呢?”提出這個問題後,我出示了摘自《故鄉》中的一段話讓學生進行理解。目的是激發學生深入讀讀《故鄉》或是魯迅另外的文章的興趣。

二、以學生爲主體。

在本課的教學中,放手於學生,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領會人物特點。在學習課文第一段時,結合圖畫,讓學生領略語言文字的美妙,感受當時寧靜的環境。

給學生以想象的空間,學生各抒己見,想象豐富,閏土的形象赫然浮現於我們眼前。學生對閏土形象的理解是潛移默化的。我能注重讓學生自讀,對語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整節課都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他們的思維情感在課堂中交互流淌;而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是學生的合作者,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

三、以讀促趣,發展想象。

朗讀是最好的學習手段,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幾處讓學生在充分想象的基礎上,通過朗讀加深理解文章內容。

四、尊重文本和超越文本相結合。

“超文本”在我們現在的教學中顯得非常重要了,學了一篇課文,延伸的、可挖掘的東西,我們要重視。

本課的遺憾之處是學生自由讀,結合體會讀比較多,但感情朗讀指導被忽略了。學生在發言過程中思維火花的瞬間迸發教師沒有及時抓住。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 篇8

《少年閏土》節選自魯迅的小說《故鄉》,是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經典名篇,課文通過“我”的回憶,刻畫了一個見識豐富而又活潑可愛、聰明能幹的農村少年——閏土的形象,反映了“我”與他兒時短暫而又真摯的友誼以及對少年閏土的懷念之情。課文先寫“我”記憶中的閏土,接着寫與閏土相識、相處的過程。重點寫了閏土給我講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看瓜刺猹和沙地觀魚四件事,最後寫兩人的分別和友誼,較難的是學生對當時背景的理解。由於是第二課時的教學,所以在第一課時已經梳理課文主要內容的教學基礎上,我重點放在講解四件趣事上以及對難點段落的理解。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始終遵循“讓學生真正做課堂的主人”這一理念,改變了以往閱讀教學面面俱到、串講串問的傳統做法,以學生研讀爲主,以學生主動探究、發現爲手段,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

一、圖片串聯,情境教學

當我認真地把整篇課文讀完後,自己合上書本,腦子裏存留印象最深的是課文的那幅看瓜刺猹的畫面。由此我想,就由圖片把整堂課串聯起來。把與課文相關的圖片資料蒐集起來,用一張張圖片來創設每個教學情境。

直接明瞭的導課後,我就創設了第一個情境:從“看瓜刺猹”這一學生極少經歷過的事件入手,首先用形象的.看瓜刺猹圖片把學生帶入情境當中,配樂深情地誦讀第一自然段。然後引導學生感受句子所描繪的情境,知道時間、地點、人物、環境、故事情節是事件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爲後面的擴寫環節做好鋪墊。這個少年所做的事情引起學生的興趣,想去聽聽到底閏土是怎麼個看瓜刺猹的?由圖到說,引出看瓜刺猹的對話。於是,我又創設了第二個情境:讓學生據圖想象,擴散思維。對話過程中出示兩個小夥伴談論時的圖片,又入到談話的情境中,說話的兩個人各自的神情是怎樣的?心情是怎樣的?當學生了解了看瓜刺猹的趣味在何處之後,我又返回到第一自然段的月下刺猹畫面,這時,學生再讀“深藍的”這麼美的句子時會特別有感覺。緊接着的其他三件趣事,我都是用圖片一個個創造這樣的畫面感,將學生帶入情境中感受“趣在何處?”講解“院子裏高牆上的四角天空”時,怕學生都沒見過那時的四合院構造,所以出示一張圖,讓他們大致明白什麼是“四角的天空”,通過圖片,體會到“我”的這樣一個狹窄的生活空間。當講到兩個小夥伴要分別的場景,我沒有直接讓學生讀分別的段落,而是用一張分別時的圖片創設一個氛圍,學生自主地說,編對話。創設的第三個情境便是據圖說話,“我”在臨別前會對閏土說些什麼。

二、朗讀訓練,讀出感悟

語文教學中,聽說讀寫一樣都不能少。在《少年閏土》這篇課文中,“我”和閏土相處,最多的交流方式便是對話,所以,讀出感悟很重要。

在閱讀教學中,加強朗讀的訓練,激發學生的情感,對於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作文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下面就結合我在教學《少年閏土》這課時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的一些做法來談談我的體會:

1、朗讀訓練要把握好朗讀的形式。

選擇什麼樣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與課文的內容至關重要。如在教學《少年閏土》這課時,我根據這篇課文前後的不同內容採用了自由讀、分角色朗讀這兩種形式,就收到了較好的效果。課文開頭寫少年閏土月下看刺猹,景色寫得較美,表現了少年閏土的機敏和勇敢,在指導學生讀這一段時,我首先讓學生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又讓學生自由讀書感悟,最後指導學生抓住這段中的重點詞去朗讀,並給學生配上優美的音樂,結果學生在讀中體會到了閏土的機敏和勇敢,同時也體會到了作者所描寫的美麗景色。在指導學生讀“閏土講月下看瓜”這一部分內容時,我讓學生同桌之間分角色朗讀練習,學生通過讀書理解了課文的內容。還讓學生分角色表演朗讀對話。由這課的教學我體會到,在閱讀教學中,不管採取哪一種朗讀形式,都應符合課文的內容特點,都應力求讓學生在讀的實踐中提高理解和朗讀的能力,這纔是最主要的。

2、朗讀訓練要把握好讀的分寸。

在閱讀教學中怎樣把握讀的分寸,通過這課的教學我深有體會。這篇課文篇幅較長,指導學生朗讀時如果平均用力,學生學完肯定不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安排朗讀時,應在課文的精彩處讓學生多讀多品,這樣學生學完,纔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指導這一句“月亮地下,你聽,啦啦地響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輕輕地走去”着重指導學生用虛聲輕讀,慢節奏,讀出當時的感覺和氛圍來。在這篇課文教學時,我抓住學生感受非常深刻的地方指導學生進行朗讀,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學生學完,也對課文描寫的內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不難看出,一篇課文安排朗讀的時間和數量應視文章的內容和學生的學情而定,不能平均用力,既不能讀得太多,也不能讀得太少,應在文章的精彩之處,讓學生多讀,這樣,學生學完一篇課文,纔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讀說結合,訓練表達

從我的教學設計中不難看出,我特別注意訓練學生的思維擴散和語言表達能力。多次設計了讀、說結合的教學環節:

一是說說月下刺猹這段對話中哪裏讓你覺得很有意思,讓學生通過讀書後說說有意思在哪?理由是什麼?這就是一個說話訓練,培養他們的表達能力。

二是四件趣事後,聯繫自己的實際生活,講講自己的一些童年趣事或是新鮮的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從文本回歸生活,讓語文的距離與生活拉近。

三是在講解“四角的天空”這一難點句時,我還特別設計了一個想象說話。“當閏土在 時,“我”可能只是望着高牆上的四角天空,“我” 可能不知道 。” 既化解了 “院子裏高牆的四角的天空”含義的難點理解,又進行了說話拓展訓練,達到了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

總之,整節課都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他們的思維情感在課堂中交互流淌;而我作爲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是學生的合作者,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這堂課受到了聽課老師的高度讚賞,但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對學生的讚賞和肯定不夠多,在教學過程中,評價語言較單調。有時隨機應變能力不強,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有時候不是特別高。這方面有待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加強鍛鍊。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不斷學習,不斷的進取,不斷的完善自己,努力創新,力爭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 篇9

《少年閏土》是寫人的文章。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是表現人物的基本方法,作品抓住了這些特點,將人物刻畫得十分成功。我們的教學過程也要體現這樣的特點。“教案設計一”在如下幾方面做了嘗試:

1、由扶到放:

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經過提問直接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看瓜刺猹”這件趣事上,以人物的動作描述爲突破口,引導學生接近閏土,認識閏土,瞭解閏土的特點。悟出方法後,自我學習理解捕鳥、拾貝殼、看跳魚兒三件事,在讀、想、評、議的主動學習實踐中領悟並得到語文知識、學習方法和思想資料,體現“教是爲了到達用不着教”的訓練過程。

2、啓發想象:

閏土看瓜刺猹這幅畫面給作者和讀者都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啓發學生想象畫面,再現語言文字所反應的客觀事物,讓閏土這個人物在畫面中鮮明地樹立起來,深入人心,從而利於學生掌握人物的特點。

3、體會感情:

課文中閏土的四件事都是採用對話的形式描述的,教學中引導學生緊緊抓住閏土的語言來體會他勇敢、聰明、能幹、活潑可愛的特點,同時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熱愛農村生活,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4、讀寫結合:

課文對閏土的外貌描述簡潔而精彩。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人物外貌上最有特徵的方面去體會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點。這樣既貼合認知規律,又貼合寫人文章的寫作規律。並帶動思考·練習4的指導,做到讀寫結合。

5、課後拓展:

課後閱讀《故鄉》原文。運用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瞭解人物內心的方法來體會長大後的“我”和閏土的內心活動,然後同學之間交流中年閏土是怎樣一個人。將課內的學習方法用於課外的閱讀實踐當中,到達課內外的有機結合。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的設計點都得以落實,教學重點完成得很好;教學難點也得到很好的突破。但整堂課存在以下不足:

1、顧及教學目標是否如願完成,對朗讀的指導不夠到位,學生也讀得不夠精彩。

2、教學過程中略平鋪直敘,精彩地方不夠精彩,正如小說中得高潮部分還未能呈現出來一樣。這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力求突破的。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 篇10

週二上午,我們高段語文組的三位老師,選擇了17課少年閏土,同一內容,集體備課,同一教案分別執教,進行了嘗試。

我是第一堂課,課前佈置了學生預習課文,讀通課文,藉助工具書學習生字新詞。整堂課下來,內心忐忑不安。課上暴露出來的問題很多,在課後與其他老師的交流中,也使自己獲益非淺。

首先,整堂課的流程設計先天不足,在第一課時中安排了教學四件稀奇事和理解重點句子,容量偏大,尤其是在課上我只是重點教學了“看瓜刺猹”一件事情,其餘三件事情時間太緊,事先安排的自讀根本就沒有展開。使得學生對重點句子中的“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理解不夠深刻。這樣就造成了學生對閏土這個人物的特點“見多識廣”的理解浮於表面。

其次,教師對課堂地調控缺乏靈活性,只是生搬硬套課前的設計,從整體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到具體事例的分析,感知人物特點,最後再在重點句子的理解上對人物特點作提煉。對課堂上學生的生成欠缺應變。比如在“看瓜刺猹”的段落教學中,有學生說出了閏土機智勇敢,見多識廣的特點,一學生說到了“這*生很伶俐,倒向你奔來,反從胯下竄了。”這裏寫出了猹的“伶俐”,由於我急於想讓學生說出閏土善良的特點,所以在“伶俐”的理解上我作了曲解。我問學生“伶俐”是什麼意思?學生說是聰明靈活。我追問了一句,閏土認爲猹伶俐,你看出他對猹是什麼態度?閏土討厭猹嗎?閏土想真的刺死猹嗎?學生回答說不是想真的刺死猹,想嚇跑猹而已。我繼續問,從這裏你看出閏土怎麼樣?讓學生得出善良!這個環節中,充分暴露了教師引得過死,對學生思維造成了嚴重的束縛,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缺乏信心。其實這裏只要讓學生多讀,就能從中得知寫猹的伶俐是反襯閏土的機智勇敢。課後,我也在想,課堂上怎麼會出現這麼嚴重的教學事故?對“伶俐”的理解上,我誤入了歧途。從詞性上,我認爲這是個褒義詞,從而得出一個錯誤的結論。使得學生對閏土“勇敢”的理解有了偏差。這是多麼不應該啊!

缺乏對教學細節地關注。朗讀中學生讀錯的多音字沒有及時糾正,如正月,奔 看瓜 。自己課前對教材的鑽研還是十分膚淺,教學基本功還有待提高。

整堂下來,從速讀課文,默讀課文整體感知,到重點教學“看瓜刺猹”,自由讀,個別感悟讀,到分角色讀。最後對重點句的整體朗讀,看似不少,但整堂課還是少了點讀書聲。缺少了讀,學生的感悟就不深刻!

知不足才能進步,反思自己課堂中的問題,找出解決的辦法,才能爲今後的教學夯實基礎!我想哪裏跌倒,就從哪裏起來!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 篇11

在學習《少年閏土》時,因爲本文對閏土的外貌描述很有典範性,在授課時我抓住其中人物描述的示範點,讓學生進行仿寫,收效很好。首先,我讓學生找出課文中描述少年閏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廚房裏,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讀一讀,然後進行討論:“你覺得這段對少年閏土的外貌描述中,能夠看出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學生都能從這些外貌中看出少年閏土是一個十分健康、可愛的農村孩子,在教師的引導學生體會到:從“戴小氈帽”中看出閏土是一個住在江南一帶農村的孩子;從“紫色的圓臉”可看出閏土是一個經常被太陽曬,海風吹的孩子;還能夠看出他經常勞動,是一個能幹的人,說明外貌描述得傳神能讓讀者準確地認識人物。

分析完後,我便趁熱打鐵,要求學生根據課文中寫作方法,仿寫一位熟悉的同學的外貌,寫完後,站起來讀,讓同學猜測寫得是誰,這樣不僅僅鍛鍊了學生寫作的本事,更激發了學生的熱情,課堂上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並且寫出了很多精彩的文章。張旭寫到:“我有一個同學,他長了一張‘甲’字形臉,臉上有些麻子,一張大嘴巴喋喋不休,兩隻小眼睛東瞅西望的,像個偵探,笑起來滿臉的肉好象都在顫抖,經常逗得我們哈哈大笑。”像這樣的文章還有很多很多。

仿寫確實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個途徑,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應根據課文特點,選擇讀寫結合點,給學生供給有效借鑑的對象,及時讓學生模仿,使語言運用練習成爲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 篇12

《少年閏土》一文,作者採用倒敘的方法,一開始就把所要介紹的人物介紹出來,然後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的特點,逐步回憶、依次敘述,一步一步地刻劃出了一個知識豐富、聰明能幹、活潑可愛的海邊農村少年的形象。

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少年閏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廚房裏,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讀一讀,然後進行討論:“你覺得這段對少年閏土的外貌描寫中,看出少年閏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學生通過理解體會到:從“戴小氈帽”中看出閏土是一個住在?南一帶農村的孩子;從“紫色的圓臉”可看出閏土是一個?常被太陽曬,海風吹的孩子;還可以看出他?常勞動,是一個能幹的人;從這些外貌中可看出少年閏土是一個十分健康、可愛的農村孩子。這時,我小結說外貌描寫能讓讀者準確地認識人物。我們對少年閏土的形象身份的認識和概括都是從少年閏土外貌描寫中體會出來。

這時我拋出一問:“課文中沒有寫出我的外貌,那麼你能根據“我”當時的年齡和身份想象出我的外貌嗎?”學生想象的積極性高漲。大家七嘴八舌地描繪出我的外貌說:“我頭戴皮帽子,腳穿小氈靴,臉又白又紅潤,口齒伶俐?”這時我再要求根據剛纔的討論,有條理地口述出“我”的外貌特徵。然後,我讓學生觀察班裏的同學,抓住特點進行描寫,把同學的外貌寫出來。讓沒有見到我班同學的人,也能通過同學的描寫認識他!在本文的教學中,我把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既完成了教學要求,又使學生動口動手,養成了讀寫的習慣,真可謂一舉兩得。只要通過平時的讀寫訓練,以點帶面,因小見大,讀寫結合,我想,學生的寫作興趣就能得到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便能得到提高。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 篇13

一、開拓文本 深化情趣

師:從你們的讀書中,我發現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已陶醉在閏土那充滿情趣的生活中了。但是,還有許多人並沒有讀到這篇文章。所以也不瞭解閏土的生活,那我們該怎樣把這麼富有情趣的生活介紹給他們呢?

生:我們可以聲情並茂地朗讀給他們聽。

生:可以編課本劇演給他們看。

生:把這些場景畫下來,給他們看。

生:可以把閏土的經歷編成歌詞,唱一唱。

生:可以編成兒歌或繞口令。

師:這些方法都不錯。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種方式,準備準備吧!

(生獨立或小組合作準備,師巡視並幫助、輔導。)

師生彙報交流。(略)

二、教學反思

在以上片斷的教學中,我着力引導學生反覆觸摸文本語言,力求體現以下兩點:

1、朗讀與想象並行,感悟語言情誼。

閏土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的,是令人嚮往的,是充滿情趣的。而這種卻是文中“我”所未經歷過的,也是我們的學生未經歷過。如何把這種充滿情趣的生活用朗讀展示出來呢?這就需憑藉想象來實現。引導學生反覆地讀,忘情地讀,帶上表情、加上動作讀。邊讀邊想邊品味。學生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領悟,在領悟中實踐,因而當指名讀,小組讀或是全班讀時,都能達到“情動而辭發”的效果。

2、創造與積澱兼顧,激活文本源泉。

教學的生命力在於創造。在積澱語言的過程中,學生總是力求尋找已感知與把握的文字對象,這是自我本位層面上的原始積累。爲了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引發學生與作者情感的共鳴,我鼓勵學生放飛思維,“襲故彌新”,用自己喜歡的形式進行有創意的表達。學生通過合作、探究所創作出的語言是多元的,是鮮活的,是有生命力的!我以爲這正是我們所期望看到的。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 篇14

一句句、一行行地讀着,讀着,彷彿我就是學生,正興趣盎然、躍躍欲試;彷彿一位天真、樸實、勇敢、機靈的農村少年就在我身邊;彷彿閏土那逼真生動的話語就響在我耳旁

儘管我讀着的只是用文字記錄下來的一節語文課的片斷,而且還是摘要,並不詳盡,然而它畫了。足以顯示出續梅英老師教學藝術的魅力來。

這節課中,續老師教學思路清晰,步步突出重點。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以哪幾件事重點描寫閏土的動作,其中哪件事對你印象最深,爲什麼三個問題引路,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看瓜刺猹這件趣事上來,以人物的動作描寫爲突破口,引導學生接近閏土,認識閏土,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去感知文章中的中心人物。充分體現了引得得法,怪不得把我也引到閏土身邊。

教學中,續老師親切地啓發學生想象畫面,再現語言文字所反映的客觀事物,晚上,深藍的天空,金黃的圓月,碧綠的西瓜地,明晃晃的銀項圈,捏了胡叉,輕輕走去,用力刺去難怪閏土英俊、勇敢、機靈的形象給學生留下那麼深的印象!原來閏土這個農村少年的特點已在畫面中鮮明地樹立起來,深入人心!

教學中,續老師很注意在聯繫中理解內容,體會感情,使學生對閏土的認識逐步完善、深刻、整體化。教學中,續老師很注意字、詞、句、篇的聯繫,在聯繫中理解詞句的意思;很注意把理解語言文字和思想教育融爲一體,恰如其分地滲透了由現象到本質的認識方法的訓練;還很注意文章的內容和形式的和諧統一。使學生達到形象完美、情境交融、事理合情的整體認識的境界。怪不得,讀着,讀着,我看見了,我聽見了,我希奇,我興奮

教學中,續老師激發指點學生讀、想、說、評,主動學習。語文知識、思想內容都是學生自己在讀、想、說、評的學習實踐活動中自己領悟得到的。捕鳥、撿貝殼、看跳魚兒這三件事都是學生從看瓜刺猹的學習中,掌握了學習的方法自己學習理解的。僅僅一節課的一個片斷,就已經顯示出教是爲了達到用不着教的訓練過程,不然,我怎麼會也變成學生,正把手臂高高舉起,搶着回答老師的提問?

這大概就是藝術享受的樂趣吧!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 篇15

《少年閏土》的人物描寫極富典範性,在授課時我抓住其中人物描寫對學生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十分有效。

首先,教師讓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少年閏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廚房裏,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讀一讀,然後進行討論:“你覺得這段對少年閏土的外貌描寫中,看出少年閏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學生通過理解體會到:從“戴小氈帽”中看出閏土是一個住在江南一帶農村的孩子;從“紫色的圓臉”可看出閏土是一個經常被太陽曬,海風吹的孩子;還可以看出他經常勞動,是一個能幹的人;從這些外貌中可看出少年閏土是一個十分健康、可愛的農村孩子。這時,教師再點撥學生懂得我們對少年閏土的形象身份的認識和概括都是從少年閏土外貌描寫中體會出來。說明外貌描寫能讓讀者準確地認識人物。

這時我問:“課文中沒有寫出我的外貌,那麼你能根據“我”當時的年齡和身份想象出我的外貌嗎?”學生想象的積極性自然高漲。大家七嘴八舌地說:“我頭戴皮帽子,腳穿小氈靴,臉又白又紅潤,口齒伶俐……”這時再要求根據剛纔的討論,有條理地口述出“我”的外貌特徵。在臨下課時,要求學生根據課文中寫作方法,以老師爲模特,把老師的外貌寫出來。要求抓住特點進行描寫,沒有見到老師的人,也能通過你的描寫認識,此時學生便饒有興趣地接受這一課外作業。並且有的同學還寫了班級中的小夥伴,爲此我們還舉行的一個“認人大行動”呢!

把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既完成了教學要求,又使學生動口動手,養成了讀寫的習慣,真可謂一舉兩得,只要通過平時的讀寫訓練,以點帶面,因小見大,讀寫融合,我想,學生的寫作興趣就能得到培養。學生的寫作素質便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