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四季》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四季》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四季》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四季》教學反思1

本班幼兒對四季變化有一些生活經驗,但比較貧乏,特設此活動,讓幼兒對四季的特徵和交替順序有初步的認識。 這節活動我是逐段講述、一個一個分析的,四個不同的季節採用不同的方法,先聽再講,本班幼兒對四季變化有一些生活經驗,但比較貧乏,特設此活動,讓幼兒對四季的特徵和交替順序有初步的認識。

這節活動我是逐段講述、一個一個分析的,四個不同的季節採用不同的方法,先聽再講,先猜再講,邊看邊講。

活動中,我結合圖片分段講故事內容,通過生動描述將四季更替這一較爲抽象的現象以擬人化的方法加以講述,把四季描述爲四個娃娃,我每講到一個娃娃出去玩時,注重引導幼兒說出他和誰一起玩?玩的時候出現了什麼變化?主要是讓幼兒根據故事的內容來講述四季變化的特徵。爲了讓幼兒將四季特徵和更替順序這一較抽象的現象進一步的認識,我讓幼兒上臺戴上頭飾分別扮演春、夏、秋、冬角色來進行表演,其餘的幼兒做小朋友。當我說到“春天娃娃出來玩時”,扮春天娃娃的幼兒邊做動作邊走邊說“春天來了、春天來了”。再喊來了春天姐姐、春雨妹妹一起玩。有的表演出了春風吹在身上覺得很舒服的樣子,有的表演出了下雨的情景。這樣的設計,讓幼兒沉浸到四季的情景之中。幼兒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通過角色表演結合起來,產生情感共鳴和豐富聯想。

把角色扮演遊戲貫穿於此活動中,寓教於娛樂中,讓幼兒邊聽講邊表達邊表演,使得此活動不單調乏味,幼兒個自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很輕鬆地掌握知識本領。尤其是夏天娃娃出來時的情景表演,孩子們的興趣非常濃厚,創編的動作也很豐富:夏天娃娃領着火辣辣的太陽公公出來,一邊走一邊說“夏天來了、夏天來了”。小朋友們有的表演熱的擦汗動作,有的表演游泳的動作,還有的表演扇扇子的動作,非常逼真。

這樣一來,小朋友都學得開心,學得快樂,並解決了他們的一些疑惑,達到了一定的效果。

小學語文《四季》教學反思2

週四上午第三節劉荷英校長在二年級二班上了一節識字類課文《田家四季歌》,針對我們班兩極分化的情況,劉校長在“核心素養”理念下展現了一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習慣,全面發展每一位學生的高效課堂。課後教研中劉校長結合本節課爲我們明確指出課堂教學發展的方向,並鼓勵我們在覈心素養理論下創設跨學科式的新型課堂。

什麼是“核心素養”?包括三大方面六個方面,總的來說就是面向全體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作爲一名青年教師,我們要在這樣的理念中開展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根據我校的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要大量融入與本節課息息相關的文化知識,開拓學生的眼界,滲透學習的方法。

本節課中劉校長首先針對學情進行了農家生活耕田勞動知識的普及、拓展,通過圖文並茂引導學生了解什麼是“插秧、採桑、割麥、打穀、積肥”,雖然本課是識字課文,但在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國家認同感,劉校長通過對農民伯伯辛苦勞作的場景教育孩子要珍惜我們的糧食熱愛我們的祖國更要向農民伯伯一樣勤勤懇懇的努力學習。

在這樣的文化基礎上劉校長引導孩子們自主識字,運用合體字、形聲字、多音字的特點對生字進行分類認識,時刻培養學生多種識字的方法。例如:通過合體字的學習,你一下子就能認識到三個生字了。只有多閱讀你才能認識更多的生字。

仔細觀察,大膽通過形聲字的特點來說說你的理解。這樣的語句不但激勵着學生認識生字的興趣,更能引導他們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小學語文《四季》教學反思3

這是一節難度較大的課,主要表現在:

1、學生受前概念的影響較深,糾正起來並不容易。

2、涉及的新概念新知識較多,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

3、本課學習需要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對五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難度。

4、本課是地球運動單元第四課,需要前幾節課的基礎。而前幾課時的學習被我借班上課給打亂了。

在教學中我採取了以下措施來幫助學生理解四季的形成:

1、以事實否定四季氣溫的變化是由於地球離太陽遠近造成的。爲了幫助學生理解古人通過測量影子長短來研究四季變化。採取圖示講解、回憶五上光與熱單元的知識、結合實際的生活經驗,來幫助學生建立太陽直射與斜射的科學概念,理解地球氣溫變化是由於太陽高度變化形成的。

2、模擬實驗看似簡單,實則較難。爲了便於理解和操作,我在教學中作了適當的改動和強調。比如教材的要求是在模擬地球公轉的過程中測量影子的長短來理解古人靠影子變化來研究四季的科學道理,我則把實驗的要求改作在地球公轉過程中觀察地球上太陽直射點的位置變化。這樣能更好地理解四季變化的成因,且更直觀更易於操作。另外實驗指導時強調地球公轉的方向、四個觀測位置、、地軸的傾斜情況。分析蠟燭的高度、觀察者的位置和高度。這些都是關係到實驗成敗的因素。

3、本節課涉及的概念多,有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中大量使用圖示、實物演示、多媒體動畫等方式幫助學生解決理解方面的困難。

本人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很多。特別是教學時講解過多,造成教學時間比較緊張——拖堂了。緊接着又犯了一個錯誤,匆匆結束教學,沒有留足學生討論總結歸納的時間。當然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就不一一表述了。

小學語文《四季》教學反思4

核心提示:《四季童趣》是一首曲調歡快活潑充滿童趣的歌曲,把孩子們在春風中放飛風箏和秋天打棗、摘蘋果的情景,描繪得栩栩如生。因爲歌曲中出現了大量的休止符,而且在後半拍,難度相當大。於是,我採用了“聽唱法”,讓學生……

《四季童趣》是一首曲調歡快活潑充滿童趣的歌曲,把孩子們在春風中放飛風箏和秋天打棗、摘蘋果的情景,描繪得栩栩如生。

因爲歌曲中出現了大量的休止符,而且在後半拍,難度相當大。於是,我採用了“聽唱法”,讓學生在每一次聆聽中帶着不同的問題聽。幾遍下來,我開始用琴帶唱了。在教唱這兩小節時,問題出現了。

2202321|5———|

笑聲呀飛上天

接下來的情景可想而知了,爲了學會這2小節,一直在糾纏着。我這樣教,學生這樣唱。最後心裏窩火了,真是笨及了!這節課就這樣結束了。這堂課上得非常失敗,課後心情很糟糕,哪還談得上工作着,美麗着?

事後想,如果是公開課,不是完蛋了嗎?怎麼聽唱、帶唱都不起作用呢?按照學生的唱法,不是解決了,爲什麼作曲家一定要這樣處理呢?

再次翻看教參、分析:歌曲第1—4小節與第5—8小節旋律的變化重複,使得曲調富於跳躍感。那麼,造成跳躍效果的,就是帶有休止符的切分節奏了。也就是說,把休止符去掉的話,這種跳躍的感覺就沒有,沒有這種跳躍的感覺,孩子的童真、童趣就不能很好的表現出來。

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就看解決的方法了。於是,自己自彈自唱,一節課下來,我愛不釋手了。很好聽的一首歌呀,爲什麼讓自己教得這樣糟糕呢?

那麼,我是如何解決了這個難點呢?

1)聽——感受歌曲的整體情緒。

2)跟琴唱——熟悉全曲,讓學生有一個完整的感覺,對錯的地方不及時解決。

3)對比唱——解決難點

4)動作代替00——點頭、吸氣

難點就這樣被我們學生輕易地解決了。

小學語文《四季》教學反思5

本課設計在教學中以“四季”爲主線,讓學生通過聽、想、看、說、唱、舞、動等綜合活動,多方位地感受和體驗音樂表現的四季之美。在各種音樂活動中,注重學生的實踐參與,注重情感體驗,讓學生在音樂課上真正的欣賞美、感受美、體驗美、創造美。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學會歌曲《捉迷藏》,啓發學生用稍快、愉悅的歌聲表達對四季的讚美;《捉迷藏》表演,在歡樂的氣氛中表達對四季的熱愛之情;欣賞德彪西的《雪花飛舞》,感受不同民族對四季的歌頌。

這節課上完後的教學效果:

1、學生學習興趣很高,課堂氣氛活躍。

2、聽唱結合,動靜結合,突出了學科特點,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

3、學生對本課的內容基本瞭解,但還不夠深刻。

通過今天的借班上課有以下幾點認識:

1、教師不僅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才能因材施教,真正從學生的需要入手,讓學生學有所用,樂在其中。

2、在音樂教學中,必須突出音樂聽覺體驗。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聽覺體驗是音樂學習的基礎。在課堂中通過聽音遊戲、欣賞等形式加強聽覺體驗。

3、提供有利於促進學生智能互補的合作式學習機會。合作學習不僅能培養學生的交往意識和能力,開發學生的人際潛能,而且可以幫助、促進弱勢羣體,從而達到智能互補的效果。在音樂教育中,我們要充分給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機會。重視使學生之間在情境中產生互動,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補充、相互幫助的良好氣氛。

4、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活他們的思維。將提問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發現並提出問題進而解決問題。教師應更多的關注學生自身的表達、溝通、合作、探究和創新意識的發展。

5、音樂教學應重視學生的藝術實踐,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將其作爲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在課中學生最喜歡的就是我爲歌曲創作的小遊戲,在歌曲中邊玩邊學。

小學語文《四季》教學反思6

《四季》是新教材中一篇有趣的課文,它以兒歌的形式,通過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文章語言親切生動、文字優美,並且四幅插圖色彩豔麗,適合朗讀且能很好地體現新課標理念。

一、實施教學時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着手設計

1、以學生有層次的讀課文,代替教師的講解:

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一系列有層次的讀。初讀正音──再讀認字──熟讀理解──選讀朗誦,通過變換各種形式進行朗讀,幫助學生儘快地熟悉課文,理解和運用語言。

2、在情境中識字,提高生字的復現率:

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引導孩子去讀:讀圖上的字、讀詞組、讀句子、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漢字不斷地自然復現,每次的出現又有一定的層次──從有拼音到無拼音,無意中使漢字得到鞏固。

3、以情帶學,自然地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引導孩子去欣賞四季優美的圖片,接着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哪個季節和喜歡的理由,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情感體驗拉近與課文之間的距離;然後設置如下情境: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季節中的一處景觀或其它事物自己編兒歌進行擴展練習,使學生體驗大自然的美麗和奇妙。

二、經過了一節課的教學效果卻並沒有想象中的好,存在着不足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吸取教訓

1、過分注重朗讀教學:

本次教學中的較大失誤,是上《四季》之前就高估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對學生的朗讀水平沒有做到真正的心中有數。以至教學時沒有真正讓學生通過有層次的讀課文來理解課文,運用語言。

2、課堂環節不緊湊,未能真正做到抓住學生的興趣教學:

學生對讀的不感興趣,再加上本節課的其它環節不能及時跟上輔助,使得教學節奏過慢,不能真正激發學生學習語文語言的興趣,更談不上讓學生在情境中識字。

在今後的教學中,應注意一年級教學的年齡特點與教材特點,在課堂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實效的結合上下更多的功夫。

小學語文《四季》教學反思7

活動中我是逐段講述、分析的,四個不同的季節採用不同的方法,先聽再講,先猜再講,邊看邊講。

結合圖片分段講故事內容,故事的生動描述將四季更替這一較爲抽象的現象以擬人化的方法加以講述,把四季描述爲四個娃娃,我每講到一個娃娃出去玩時,注重引導幼兒說出他和誰一起玩?玩的時候出現了什麼變化?主要是讓幼兒根據故事的內容來講述四季變化的特徵。爲了讓幼兒將四季特徵和更替順序這一較抽象的現象進一步的認識,我讓幼兒上臺戴上頭飾分別扮演春、夏、秋、冬角色來進行表演,其餘的幼兒做小朋友。當我說到“春天娃娃出來玩時”,扮春天娃娃的幼兒邊做動作邊走邊說“春天來了、春天來了”。再喊來了春天姐姐、春雨妹妹一起玩。小朋友們有的表演出了春天來了,春天吹在身上覺得很舒服的樣子,有的表演出了下雨的情景。夏天娃娃領着火辣辣的太陽公公出來,一邊走一邊說“夏天來了、夏天來了”。小朋友們有的表演熱的擦汗動作。

在分段講述故事時注意精簡環節,對於已經理解掌握的語句不再提問重複講述,使各環節更緊湊,夏天娃娃出來時的情景分角色表演,孩子們的興趣非常濃厚,創編的動作也很豐富;完整聽故事前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喜歡的季節娃娃分組座,仔細聽這個娃娃出來時的情景,可以怎樣表演?這個要求使完整欣賞故事孩子們更專心。

我加強了每一段的學習,從中讓幼兒更好地理解了內容,知道了找朋友都不能夠完成了心願了,也發現了他們在一起發生的變化,小朋友對於這些自然的變化是非常感興趣。從這次的活動中讓幼兒仔細去欣賞,瞭解內容,從中小朋友都能夠發現一些密祕所在,也是他們想要了解的內容,通過活動讓自己發現關注孩子所需要的也是自己活動的落腳點,這也是根據發展能力所確定的,這樣一來小朋友都學得開心,學得快樂,並解決了他們的一些疑惑,達到了一定的效果。

小學語文《四季》教學反思8

《四季童趣》這是一首歡快、活潑的少兒歌曲。歌曲以一年四季中孩子們玩耍的場景爲題材,刻畫了一副副生動有趣的生活畫面,表現了孩子們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懷。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情境教學爲主線,通過多種聽音樂、對唱的形式來完成歌曲和音樂知識的教學,努力建構一個讓學生快樂的學習主題。這首歌較難的是歌曲中帶有休止符的切分節奏.唱時要求聲斷氣連,唱得既跳躍又甜美抒情,這個是比較難的,在教學之前心裏也沒底,不知道學生們能不能掌握,然而這個又是歌曲的韻味所在,不得不唱好。

在與學生對一年四季各個季節的交流時,我就把歌曲的伴奏音樂輕輕的放着,讓學生欣賞了歌曲的範唱,然後請學生非常輕的跟着範唱唱一遍,問學生是不是吸氣的節奏不太跟得上,再提出要求讓學生注意觀察休止符,跟着錄音把吸氣吸好.然後再靜心聆聽歌曲的範唱。這節課沒有大量的用學生跟琴唱的方法,而是提要求,跟唱,提注意點,培養了學生的聆聽能力。

雖然學生的興致很高,參與意識強。但我在上課時過於側重歌曲難點的突破,到後面的表演時間倉促,給人有點頭重腳輕的感覺。而且只有小部分學生表演了,大部分同學都在伴唱,使很多同學失去展示自我的機會,應該使每個同學都能參與其中,發揮不同的想象力,展示不同的.自己。因而使課堂不夠完整,教學拓展也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

通過本課的教學,使我發現了很多問題,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斷在課堂設計等方面加強學習,尋找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使音樂課堂真正的快樂起來,在快樂中感受音樂帶給學生的無窮魅力。

小學語文《四季》教學反思9

上完課後,效果感覺良好,也有許多的感受、體會。回顧整堂課的教學,這堂課在教學中主要體現出以下一些教學思想:

一、學生爲主體的意識體現得十分清楚,比較充分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體現了以人爲本;

二、整堂課充分重視朗讀和背誦積累的訓練和指導,注重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實施並落實語文五好目標,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

三、恰當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總之,從整堂課的教學可以看到,學生通過充分讀,學生實現了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讀中展示;通過自己領悟,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通過自由評,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讀中感悟,議中深入”,學生不僅讀懂了課文,而且體會到祖國山河的壯麗,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之美。學生在通過聽力訓練時明白了按順序、抓特點的寫作方法,這一難點也得到突破。

總的來講,本課教學目標基本達到,不足的是在前面的讀、悟、品的環節中耗時過多,積累語言這一練的環節因時間把握不夠,如句子比較、背文方法的指導、成語積累的訓練就稍嫌不足了。我想可能是我教學設計安排的容量是否過多,因時間的問題我在教學時就臨時作了一些調整或縮簡,以後在設計和教學中還需注意到這些因素,畢竟設計時可能總想到要盡善盡美,但實施起來還是會有很多的變數。另外略顯不足的是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氣氛跟平時的課堂相比還顯得不夠活躍,除了客觀的原因外,我想我的教學感染力還有待於提高。

俗話說,玉有瑕疵,人無完人。通過了這次教學,有滿意之處,也有不足的地方,但它們都將是我的收穫,我的所得。

小學語文《四季》教學反思10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四季》教學反思。”語文課程的這一性質將語文課程的目標和內容聚焦於“學習語言文字運用”。這就要求我們樹立“語言文字運用”的教學觀,把“語言文字運用”作爲語文課程的一切教學活動與教學設計的出發點。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會語言文字運用,首先應引領學生通過閱讀理解,領悟和挖掘出語言表達的方法,再重點訓練語言運用能力,然後進行方法遷移運用,學生可逐步學會表達。下面結合《四季》一課談談我的做法:

一、積累詞彙,學以致用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學習《四季》一課的“我會認”的生字的時候,先讓學生在小組裏合作學習生字,再運用老師交給的方法識記字形,然後全班交流總結方法。如編兒(春:三人看日出),加一加(對、圓、就),換一換(說-悅),生活識字(秋、夏、雪是學生的姓和名中的字),歸類識字(肚、腰、腿、胳、膊)等方法。爲了讓學生真正記住這些生字,我設計了一環節讓學生選擇喜歡的生字組詞或說一句話。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激發,人人都參與了課堂學習,大大增強了學生識字的興趣,促進了語言文字訓練的效率。

、讀中品悟,積累語言

在語言文字訓練過程中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內容就是積累語言,而積累語言材料,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多讀,尤其是要通過抑揚頓挫的朗讀,使優美的祖國語言文字在學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學反思《《四季》教學反思》。在教學過程中,我除了引導學生用各種形式進行朗讀以外,還注意對學生進行具體有效的朗讀指導,加深學生的感受。例如:在進行朗讀訓練時,問:同學們,你認爲“草芽尖尖”應該怎麼讀更好呢?讓學生展開討論,交流自己的看法,使他們體會到草芽很輕、很嫩的感覺,所以讀起來就知道聲音要輕細一些。再比如:雪人大肚子一挺,你認爲應該怎麼做、怎麼讀呢?讓學生上臺表演動作,表現雪人頑皮的樣子。經過這樣多方式、多層面的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就有聲有色了,還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彎彎、鞠躬、挺”等詞語的意思。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讓學生感知語言,從理解中感受語言,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使語言文字訓練落到實處,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三、聯繫生活,積累運用

新課標強調:“要聯繫生活教語文,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在教學《四季》時,我注重安排遷移練習:“,他對說:‘。’”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仿照課文中的詩句,當一回小詩人。由於學生在這方面有較多的生活積累,通過啓發,生活中許多景物很快在學生腦中再現。“柳樹綠了,他對小鳥說:‘我是春天’。”“荷花朵朵,他對小魚說:‘我是夏天’。” “紅葉飄飄,他對大樹說:‘我是秋天’。” “雪花飛飛,他對大樹說:‘我是冬天’。”……在學生表述時,我適當點撥,幫助學生恰當運用語言,使語言更加規範,學生通過不斷的語言實踐,逐步內化語言、豐富語言,進而正確、熟練、靈活地運用語言文字。正因爲有了前面語言的積累,情感的體驗,學生纔有了這些精彩的創新和運用。

總之,閱讀教學作爲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定要遵循語文知識的建構規律和兒童的認知規律,以語言實踐爲爲平臺,在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感悟、積累、運用,才能實現閱讀教學的目標,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

小學語文《四季》教學反思11

在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用各種形式進行朗讀。在學習第二小節兒歌時,我引導學生觀察插圖中圓圓的荷葉,這時有位同學舉手站起來,說:“老師,能不能說還有別的東西在對青蛙說話?”我意識到這個孩子肯定發現了問題,於是就對這個孩子說:“可以啊,你認爲還有誰對青蛙說話?”這個孩子說:“圖上還有荷花的花苞,也可以說荷花對青蛙說話。”我當場表揚了這位同學,肯定他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問題。其他的孩子都看着他,教室裏靜悄悄的,所有孩子好像都若有所思。但是至於荷花怎麼樣,這個學生一時不知道該用什麼詞語來表達,全班都陷入沉默中。我在此時給學生提示:“你們仔細觀察一下荷花是什麼顏色的?可以怎麼說?”教室裏的孩子們頓時活躍起來,很多孩子都把手舉得高高的,馬上根據顏色說出:荷花紅紅,他對青蛙說:“我是夏天。”看着一個個因爲動腦思考、急於表達而舉得高高的小手,看着一雙雙閃着智慧火花的明亮的眼睛,我由衷地感到高興。

我抓住這一契機,繼續引導:“夏天裏還有那些景物?還有誰會對青蛙說?”孩子們的思維一下被打開了。此時,讓學生聯繫自己平時見到的夏天的景物,學生馬上想到:蝌蚪黑黑,他對青蛙說:“我是夏天”;睡蓮粉粉,他對小鳥說:“我是夏天”;蜻蜓飛飛,他對青蛙說:“我是夏天。”……我繼續引導:“誰能把書中的‘青蛙’也換掉?”然後讓孩子們四人小組進行交流,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答,互相啓發思維,充分展現自我。

美麗的大自然是豐富多彩、五顏六色的。讓學生透過書本,緊密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獨立思考,開拓思維,充分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和見解,這是一個多麼不簡單的過程啊!

小學語文《四季》教學反思12

本課依據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所設計,通過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活動爲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於音樂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爲音樂所表達的境界所吸引,與之產生共鳴,以利於學生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1、學生通過聽唱和教師分句的教唱,基本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節奏,以及歌曲演唱時的情感處理、歌曲所表現的生活情趣。再加入笛子伴奏則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開闊學生的音樂知識面。

2、進一步加深對歌曲和四季的印象,通過自己的想象和對一年四季的印象,讓學生自己編創一組動作,可以根據歌曲的內容或自己的生活體驗,在歡快的旋律聲中即興的表演和創作,既活躍課堂氣氛,又提高學生的興趣和豐富的想象力。

3、通過編創歌詞,讓學生體會音樂的樂趣。能夠在一堂課裏自己參與動手動腦,活躍和啓發學生的思維與想象力,也能夠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掌握歌曲,讓音樂與我們的生活更接近。

二、課堂教學反思

本課是一節音樂綜合課,教學內容是“四季的歌”。我並沒有把教學重點放在單一的歌曲教學上,而是結合一年四季不同的生活情趣,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拓寬學生的知識範圍和學習空間。由於教學內容比較豐富,所以本課教學目標定位在:營造寬鬆自由、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熱情表現,通過師生、生生的相互交流,感受優美的音樂旋律,享受快樂的幸福生活。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基本上掌握了歌曲的演唱技能。在學習歌曲的時,通過遊戲互動和歌詞的編創活動,深刻的體會到了音樂與生活的美,瞭解了四季變化的一些常識,表達了他們對生活的情趣與熱愛。我想,如果在課件的設計上再豐富一些,如加一些與四季有關的圖片或動畫之類的音像資料的話,在課堂裏學生就能夠更加深刻的感受四季的情趣了。

小學語文《四季》教學反思13

《田家四季歌》是一首融兒童情趣與科普知識爲一體的兒歌,它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描繪了農民一年的農事活動,讚美了農家人的辛勤勞動,抒發了他們收穫的喜悅。全文共四小節,每節配有一幅田園風景畫,圖文相融。 二年級上學期,學校有一項常規活動,那就是二年級語文亮相課。所謂“亮相”,是指一個班級的師生第一次在全校進行公開課的展示。讓老師們看到,二年級每個班級的語文課堂經過一年的學習,現在能呈現什麼樣的整體素養,包括課堂禮儀、個體發言水平、朗讀能力、初步的合作學習能力等。 《田家四季歌》是一首兒歌,它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描繪了農民一年的農事活動,讚美了農家人的辛勤勞動,抒發了他們收穫的喜悅。課型是“主題閱讀”中的“以文帶文”課型,以“一主”教材中的課文《田家四季歌》,帶出兩翼教材中的《鄉村四月》《四季兒歌》,讓學生在讀一讀、批一批、說一說、背一背的環節中體會農家人的辛勞,感受勞動的快樂,同時瞭解四季不同景物的特點。

主題閱讀課型,一讀解千愁,以讀代講,以讀帶講,“讀”佔鰲頭。課堂上,我採用了集體誦讀、男女生合作讀、譯詩解文讀、填空背誦讀、創設情境讀、重點詞語強調讀、小組合作對對讀、拍手讀等多種朗讀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農家人的辛勞,在讀中感受勞動的快樂。 孩子們還是剛剛升入二年級,在公開課上是否具備良好的傾聽習慣、發言習慣,是否具有良好的禮儀,這都是值得考驗的。我心裏還真沒有底兒。沒想到,整堂課上,孩子們都能認真傾聽、積極參與,踊躍發言,課堂氣氛活躍而熱烈,達到了我一直所追求的“活而不亂”的課堂境界。孩子們活潑可愛,課中在欣賞兒童歌曲《勞動最光榮》時,竟隨着音樂舞動了起來。他們一邊欣賞着音樂,一邊搖擺着頭,拍着手打着節奏,就像一個個可愛的小天使。可愛的孩子們啊!你們的表現真是棒極了!

小學語文《四季》教學反思14

《四季》是人教版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中課文的第二課,它以兒歌的形式,通過對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詩採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琅琅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和想象。在教學時,一定要“巧用教材,活用教材”,引導學生通過入情入境地讀,積極主動地說,有個性創造地演,把課標中“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這一理念落到實處。

一、在情境中學文,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開課伊始充分利用媒體的效果創設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了一個有圖、有聲、有色的教學場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接着讓學生讀準讀通兒歌,然後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哪個季節和喜歡的理由,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情感體驗拉近與課文之間的距離;最後學文時讓學生學會了兩種朗讀方法,想象讀和表演讀,這樣能讓學生很有興趣的讀,在讀中又能掌握了朗讀的方法。

二、在情境中識字,提高生字的復現率。

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孩子去讀:帶着拼音讀、去掉拼音讀、生字躲到動物的後面,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來讀。在讀的過程中漢字不斷地自然復現,每次的出現又有一定的層次隨語言環境整體自然復現,無意中使漢字得到鞏固。

三、重視學法,學以致用。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們注重在小學一年級起,就着手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經過識記、練讀、體會的過程,學生已經對課文琅琅上口了,怎樣使他們對課文印象更深刻呢?於是,我打破一貫從頭到尾按順序、一成不變的教學傳統,讓學生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季節來讀,學生們很主動、很樂意去選擇,把要我讀變成了我要讀、我想讀、我愛讀,提高了閱讀質量。

小學語文《四季》教學反思15

這一課看似簡單,內容清晰,重難點也很明確,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發現,這節課不僅需要教師較好的組織能力,幫助、指導學生整理清晰自己再課堂上應該做些什麼,還需要教師對教學材料有一個很好的認識。做模擬實驗,實屬不易,缺乏必要的演示材料,效果不明顯。書本文字不多,但裏面所包含的知識卻很豐富,學生接受起來不易。

此課最困難的地方還是模擬實驗,在設計時。在腦子中構思着這是怎樣的一個實驗,我首先選擇了四個觀測點,用手電筒做光源,然後在四個地球儀的同一點上管子,然後學生模擬古人測影的方法進行實驗。但是,第一節課,可以說是一堂相當失敗的課,課中進行模擬實驗時,才發現原來ABCD四個方位學生不會找,這樣學生觀察到了四個方位不同的長短也不能對號入座的填寫,即使費盡周折調整好位置,但由於實驗條件限制,屋子太亮,手電筒光顯得比較弱,導致效果不明顯。

之後,我不得不對教材進行了認真的研讀,主要就是抓住本課的要領,讓學生明確是由於地球的公轉和地軸的傾斜使得太陽照射到地球的每個地方角度不同,這就是四季的成因。在課的安排上也進行了改變,讓學生抓住古人的立杆測影,在模擬的時候重點介紹好:地軸如何控制,正午如何控制,手電筒如何放置。同時把上課地點改成學校的錄播室,在模擬實驗的時候把窗簾都拉上。學生馬上得到有利的證據,結合分析的得出結論,

然後引入思考,1、如果地軸不是傾斜的,還能看到一年四季中影子長短的變化嗎?2、南半球的季節變化和北半球一樣嗎?深入分析影子長短、陽光直射、斜射,氣溫高低之間的關係。最後引導學生理解:由於地球的公轉和地軸的傾斜,導致太陽照射到地球上的角度不同,從而形成四季。

這節課,給我的感受最深的是,教師要努力爲學生排除一些學習之外的一些困難,包括實驗材料和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