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教學反思

鄉愁是什麼?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鄉愁不就是懷念家鄉的憂傷心情嘛!下面是關於鄉愁教學反思的內容,歡迎閱讀!

鄉愁教學反思

鄉愁教學反思

《鄉愁》是一篇充滿人文,飽含感情的詩歌,《鄉愁》以獨創的意象,精巧的構思和近趨完美的形式抒發了濃郁的故鄉之思,懷親之情,盼望祖國早日統一的美好願望,具有強烈的現實感和鮮明的時代感,具有以往的鄉愁所不可比擬的廣度和深度.教師用心去創設情境感染學生,努力使師生的感情融入作者濃濃的鄉愁之中,產生心靈上的共鳴。也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及審美情趣。

在教學的環節上分爲:導入新課——作家身影——誦讀——品讀——賞讀

首先談談誦讀,聽說讀寫是語文的基本功,所以教師要大膽範讀,如果能配以舒緩憂傷的背景音樂,也許效果會更好。接下來,教師指導學生讀,重音、節奏、情感,一一都要把握。

品讀即走進詩人、走進文本。在余光中的《鄉愁》中,最能夠打動人心的就是那濃得化不開的情感,有人說,餘詩是用最狠心的別離成就最醇美的鄉愁。但是余光中只把鄉愁比喻成“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四樣東西,那麼剩下的他未曾用到的許多意象就是他餘留的想象的空間。這裏我讓學生們設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你走出家鄉,心中最惦記的是什麼?讓他們想象一下自己的鄉愁,大膽地進行比喻句的仿寫。學生們的仿寫就象是在填補空白。這種想象力的.調動,給學生們的理解又創造了許多新的元素,鄉愁也因此帶上了多元的個性色彩。當然,學生的創作畢竟是稚嫩的,但也一樣可以從中發現稚嫩的美。如有的學生寫鄉愁是一張泛黃的舊照片,鄉愁是故鄉庭院中枝繁葉茂的棗樹,鄉愁是一杯香濃的咖啡,都是很不錯的想法。也就是說,我們要培養學生自己的創造力,就要給予他們適宜創造力生長的課堂環境。相信這樣的仿寫一定可以深化學生對原詩感情的理解,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儘可能積極主動地發展自己的創新思維。

在這個環節中我十分注意內容前後的銜接,板書的設計,詩歌託物寄情的寫作技巧,我引導學生回憶了李清照的《武陵春》“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這樣既複習了舊知又讓知識前後連貫。但課後發現這個環節還存在很多不足,教師說得多了些,學生的活動少了些,教師講課的語言不夠精煉、詩意,而且板書的設計還應更合理。

賞讀環節就是鑑賞詩歌的環節,所以我把它也稱爲“尋美”過程,希望學生能從詩歌的整體結構、構思立意、詞語運用、思想感情等角度入手鑑賞詩歌,如:《鄉愁》詩美在長句短句的變化錯落上;《鄉愁》詩美在迴環往復、一唱三嘆的旋律上;美在數量詞與疊詞的運用上;美在託物寄情的寫作技巧上;美在那一幅幅悽美的畫面上……但由於時間控制不當,導致這個環節未能充分展開。

回顧這節課有得有失,我還應不斷總結、反思,讓自己不斷進步。

鄉愁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設身處地地體驗和理解作品”,“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作出自己的評價”,“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鄉愁》是一首抒寫鄉愁的名篇佳作,詩人以獨特的意象、嚴謹的結構、完美的形式抒發了濃厚強烈的思鄉情懷。借小小的郵票表達了對母親濃濃的思念,窄窄的船票寄託了與妻子之間長長的愛情,愛矮的墳墓代表的是我與母親悽悽的別情,而淺淺的海峽卻阻隔不了作者對大陸深深的思念。

本堂課主要藉助多媒體手段擴充課堂容量,激發學生的想象。因此我在授課時,把作者的簡介和詩歌示範朗讀都使用了多媒體,圖片、文字、音樂視聽結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針對學生對詩歌的朗讀能力較差的現狀,結合詩歌的特點,在課上我加強了對學生的朗讀指導,主要是讀出感情、節奏、重音,注意語速、語調等。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使詩中所抒發的情感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學生的共鳴,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情感。《鄉愁》就詩的每一節來看,句子有長有短,參差不齊,節奏感很強,很適合學生的朗讀。通過朗讀引導學生體會詩歌的音樂美。配樂範讀使學生能從整體上把握這首詩的感情基調、語速、節奏,對學生的朗讀起到了較強的指導作用。一是可以使學生增加讀詩的興趣,另外還可以依據一定的標準對他人的朗讀情況進行點評。在這裏,有感情地朗讀始終是放在首位的,事實上,我們在學習詩歌時,都是在誦讀中逐漸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情感。

課外延伸部分,學生的即興造句,是讓他們藉助這種詩歌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人生體驗,學生對生活的獨特感受是他們積累的學習語文的寶貴財富。當學生的生活體驗被引發時,學生的情感就會自然地抒發出來,而不是刻意地模仿。這個練習的目的不在於他們能說出多麼富有韻味的詩句,而是在於表達自己對人生的獨特的感受和真切的體驗。

在如今開放的課堂中,教師要時時認識到,對學生給予足夠的理解和尊重,這對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往往能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在新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已不單是知識的傳播者,更多時候是一名參與者、引導者、學生知識建構的促進者。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權和自主權,強調自主、合作、探究,這樣學生纔可以自主理解,感受詩歌的內容和情感,獲得自己的獨特體驗和發展,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豐富而充滿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