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語文教學反思

身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師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師語文教學反思

教師語文教學反思1

長久以來,語文課堂充斥着淺薄,低級,呆板,濫情。給人的感覺是語文課堂就是思想品德課,說到基礎知識,就是字詞句;語文老師猶如豆腐娘、猶如皰丁大劫八塊,作文教學就是樣板戲;語文課改,如同“腦筋急轉彎”;語文要審美性,那就朗讀一下,最好再來點眼淚,到處是濫情……

說實話,在語文教學崗位上也已經有7個年頭了。見識了太多的墨守成規,見識了太多的矯情造作,見識了太多的陳詞濫情。有同行問我,你是怎麼樣上語文課的?其實語文課就是靠“忽悠”。

語文一節課能達到多少教學目標?僅一節課下來,學生就有了愛的衝動了?有愛的感覺了?絕對是扯淡,更有甚者某些專家還要刻意強調語文課堂的目標性,真不知道應該怎樣評價學生的情感感受。其實語文的教學目標決不是一節課,幾節課所能達成的,就算字詞目標,也是不可能在一節課中達成的,學生通過不停的運用,才慢慢理解掌握的,有時雖然你在上課時講過一下,帶過一下,難道學生就可以初步達成思想目標了?不可能吧!有些目標一個學期,幾個學期,甚至幾年,也是達不成的,有些目標根本就是虛的。一種價值觀,一種情感,一種能力,不是靠某一課堂上的某一環節來完成,但我們必須在潛意識裏不斷的滲透,而後才能達到一種自然而然的效果。

一節課不過四十分鐘,根本就來不及講幾個笑話,根本就講不了一個精彩故事,,根本就來不急一次精彩的辯論,根本就來不及一次朗讀比賽,也根本就來不及一次口語比賽。所以以每節課爲單位備課上課,是不太科學的。真搞不清楚大語文到底是什麼?

課本上自認美文的幾篇文章上完以後,向學生推薦一些美文,一起來學,學生興趣昂然,羣情激奮,人人陶醉。或和學生談談國內外的大事啊等等,開闊開闊眼界,課堂內外到處都是語文,講着講着,常常會發現正講在興頭上,學生聽的正高興,下課時間卻到了我個人認爲這纔算語文課。

教師語文教學反思2

靜下心來,細細地思考一翻,於是有了對這些抄襲作業同學調查的念頭。經過調查,發現學生抄襲作業原因有三:

一是這部分同學上課大多不喜歡聽課或者說聽不懂老師講的課,激不起他們的聽課的興趣,因而學不到知識,不懂得做就產生抄襲;

二是初中學生正處於好玩的年齡,而部分學生往往迷於玩電腦遊戲或者上網聊天,爲了應付教師佈置的作業,騰出更多的時間玩,他們就選擇了複製;

三是由於各科的作業太多,學生爲了按時完成,就想到了節省時間的“copy”。

如有時語文一個晚上佈置一篇作文;數學分發了一張提綱;英語除了一些書面作業要交外,還要背誦單詞,還有其他學科佈置的作業等,這些作業加起來,你說學生累不累?這也就難怪部分自覺性不高的同學要“copy”。調查完後,我突然覺得學生有太多的“苦衷”,學習也夠辛苦的,同時也讓我對教學進行了反思:

反思一:在目前新課程的環境下,在實施“減負”的今天,爲什麼學生的學習還會如此辛苦?這固然有學生本身自己的原因,如學習態度、自覺性等,但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是否也要有所反思呢?學生不喜歡聽課,激不起聽課的興趣,教師是否要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呢?爲什麼學生會不愛聽課,老師的教學方法是否得當,老師的促進者、合作者、參與者、指導者的角色是否到位等都需要教師好好反思,有些教師對教材研究得很透徹,語言點講得很仔細,可是對學生的學情分析得不夠,心中沒“裝”有學生,因而就形成教與學的脫節,學生學不到知識,不懂得做作業,也就難怪學生會想到“複製”了。

反思二:反思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些學生的自覺性不高,自主合作學習不到位,他們往往迷上電子遊戲等,出現這種情形,老師就有必要對學生加以學習方式的指導,對那些自主合作學習不強的學生,正確地引導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這樣他們也就不會“複製”作業了。

反思三:新課程強調教師之間的合作,要求教師之間要互相溝通、協調發展,因此教師在佈置作業時,要講究實效性,要求質不求量。教師之間在佈置作業時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使學生的學習不會感到壓力很大,教師佈置的作業不一定都是書面作業,也可以是學生喜愛的一些動手製作、繪畫、上網蒐集材料等作業,這樣也就可避免某些學生“複製”作業了。

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學習,努力改變教學方法,創造讓學生樂於學習的氣氛,要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加以學法指導,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使學生能自主合作學習,同時教師之間要加強協作,各學科之間要協調發展,只有這樣,學生抄襲作業的現象才能得到遏制,也就不會再出現部分學生“複製”作業了。

教師語文教學反思3

期末考試終於結束了,這也意味着一學期的緊張而有序的教學也順利落下了帷幕,而期末考試正是對這一學期的教學成果進行了驗收。

縱觀我校一到六年級的語文考試成績,發現本次期末考試,除了一年級,其他五個年級的考試成績都不太好。達到各個年級段的良好以上的班級屈指可數,由此也可以發現,我校的語文教學成績與數學教學成績相比起來較差,與其他三所學校的語文教學成績也有很大的差距,這也給我們全體的語文教師敲響了警鐘:要尋根溯源,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解決問題,提高語文的教學成績。

查看一至六年級的試卷及卷面分析,發現這六個年級的試卷普遍注重對於基礎知識及積累的考察,試卷內容涵蓋豐富,字詞句段篇都有涉獵。對於積累部分的考察,減少了以往的死記硬背,更多的是以拓展運用的形式出現,切合現今所提倡的以人爲本的新課程理念,注重實用性。

此外,從六位任課教師的卷面分析來看,發現不注重字形的正確書寫以及不認真審題、盲目答題的現象在六個年級中普遍存在,學生做完題後不注重檢查,背誦積累的內容識記清楚,但書寫時錯別字較多。

這也提醒了所有的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時時注意提醒學生認真觀察字的間架結構,注意字形,切忌寫四不像的字,避免寫字時的隨意性,這一點教師在黑板上寫字時也要注意。此外,對於要求識記的內容,不能僅僅只限於讓學生背會,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也應當利用默寫本,注重對識記內容書寫的考察,使學生由理解到識記到正確書寫,三個步驟,缺一不可。

此外,還有部分教師在卷面分析中提到,學生在習作時審題不清,抓不住習作主題,導致跑題丟分。針對此種情況,建議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引導學生對各種文體進行歸納、總結,引導學生認真審題,抓住共同點與不同點,及時歸納方法,儘量避免丟分。 總之,此次語文的期末考試,整體上不太樂觀,要求我們全體語文教師在今後的工作中要再接再厲,及時總結經驗和教訓,尋求更好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成績。

教師語文教學反思4

先說說值得高興的事。有一部分學生開始喜歡上了語文,他們願意去看課外的文學書籍,背誦老師推薦的經典篇目,並且從中獲得了樂趣。他們中的少數人已經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在輕鬆快樂中學習收穫,我相信他們在以後的學習中完全可以和好班的學生比一比誰的語文學習更輕鬆並且更優秀。

也有需要繼續努力的地方。比如說喜歡語文的學生九班的就比十班的多,十班的語文較好的很多還只是停留在認真聽課、認真完成作業上,上升到喜歡熱愛程度的的同學人數明顯比九班少。而害怕語文的學生十班的明顯比九班多,尤其是害怕作文,喜歡看書的人生也比九班少,這一切都有待我在以後的工作中繼續改進。我計劃下學期要在十班加大鼓動的力度,力爭使更多的學生熱愛看書。

讓學生熱愛語文的途徑是讓學生熱愛文學,向學生展示文學的魅力,這個工作需要老師做好引導工作。老師除了要向學生推薦好的文學作品以外還要帶着他們一起賞析,在賞析中幫助學生領略文學的魅力。下學期計劃壓縮課文教學的時間,加大優秀文學作品的品讀時間。

這學期第二個心得是教學重心的調整。課時上是閱讀教學的時間多,作文教學的時間少,但從教學的難度上是閱讀能力容易提高,作文能力提高難。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常想着作文,見縫插針地給作文時間。

教師語文教學反思5

《禮記·學記》中說: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困說的就是對教學反思,這是教師專業成長不可缺少的途徑。在新課程教師培訓中,也特別強調自修——反思的校本培訓方式,讓教師在自我進修、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爲思考對象,對自己所作出的行爲、決策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具體來說,教學反思應該包括4個部分。

一思:教材重點難點。認真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教師在備課時,都應認真分析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哪、與前面的知識有怎樣的聯繫、與後面的知識又有怎樣的關係?教學難點難在哪?是難在所要學的知識比較抽象,還是學生缺乏這方面的感性認識?在教學認識幾分之一的數學課時,筆者作了這樣的思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從整數到分數的過渡,對學生來說是認識上的一個飛躍,認識幾分之一是進一步學習幾分之幾及分數的其他知識的基礎。這部分知識比較抽象、枯燥,學生尚無基礎,學習起來自然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正確理解平均分、幾分之一的含義,初步滲透單位1的認識。教學的難點是正確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從而對教材有較準確的把握。

二思:已有實踐經驗。在對教材有較準確的把握後,教者應思考自己、他人已有的實踐經驗,即自己在以往教學這部分知識時,是怎樣組織教學活動的,有哪些成功和不足之處,需要怎樣改進;別人在執教這節課時有哪些精彩之處,哪些方法可以直接借用,哪些方法需改進從而,逐步篩選出本節課的教學方法。同樣是講授認識幾分之一,特級教師吳正憲從孩子們所熟悉的生活中單刀直入:有4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得到幾個蘋果呢?啪、啪。學生用兩下整齊的掌聲回答了問題。有2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得幾個?啪。吳老師不緊不慢地說:只有1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得幾個?同學們面面相覷。突然,有個學生用右手指尖在左手掌心點了一下,表示半個。還有的同學兩手心相對但並不合上,表示半個。吳老師繼續說:對,半個,誰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在黑板上表示出半個?教室裏立刻熱鬧起來,有的同學畫圖、寫漢字,也有同學寫2/1、l/2。接着,吳老師請這些同學一一介紹自己的方法,逐步引出二分之一,後面的教學活動自然是水到渠成。三思:教學實施方案。在分析了教材,思考了自己、他人已有的教學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再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教學方法,便可撰寫教學方案。在教學認識幾分之一時,我通過分析、思考,確定自己的教學方案。

最後是方案實施情況。在每一節課教學之後,教者都應認真反思教學方案的實施情況。通過本節課教學,教學的目標是否達成,教學的效果如何,哪些地方處理得較好,哪些地方需進一步改進教師在反思教學方案實施情況之後,還應反思這樣評價、改進的理論依據,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讓學生在思考、交流、傾聽、爭論和發現中學習數學知識,逐步完成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這是符合《數學課程標準》理念的。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少提示,多讓學生探索、交流,即便說錯了也無妨,某種程度上錯誤也是資源,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師語文教學反思6

一、提高對教學反思的重視程度

在新課改的環境下,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見識、拓寬視野,不管是在理論知識方面還是在學科方面,都需要及時充電,讓自己成爲新課程教學的領軍人物[1]。

(一)書寫教學後記

教學後記的特點是簡易性與靈活性。教學後記看起來比較瑣碎,但其是教師通過思考,總結出的教學體會,故而比較寶貴。書寫教學後記不僅可以豐富教師的教學經驗,還能夠爲後面的教學提供資料。教學後記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課堂教學成功的地方,課堂中存在的不足,本節課的創新點,學生學習的難點、疑點,寫教學感悟。

(二)撰寫教育敘事與教學案例

撰寫教育敘事與教學案例是能夠有效提高教師自身教學反思實效的方法。教師一定要意識到教育敘事在反思過程中的獨特作用,並根據相關要求認真撰寫教育敘事,及時記錄教學過程中發生的點滴事件,尤其是突發事件的起因,以及最後解決的詳細過程。其次,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該養成撰寫教學案例的習慣,以便對教學進行分析,及時發現教學中的優缺點,併爲以後的教學提供基礎。

(三)學校制定教學反思標準

學校應該根據本校學生的特點、地域差異及經濟條件的不同設計相應的教師教學反思的標準,以供教師參考,幫助教師理清哪些內容需要反思,應採取什麼樣的方式進行反思。這樣有利於提高教師反思的水平及反思的質量。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日常的教學活動當中,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多與其他學科教師進行溝通。教師可以通過互相溝通,瞭解彼此之間的教學內容,然後根據本學科的教學需要、學校的特點及學生的因素,合理地選擇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

二、提高自身教育理論素養

具有較高教育理論素養的教師,在看待問題時會比較深入,因爲他們可以通過自身豐富的理論基礎對問題進行分析與反思,反思的深度與廣度與其他教師相比會比較深。

(一)文獻閱讀

閱讀相關文獻不僅可以補充教師匱乏的理論知識,還能夠指導教師進行教學反思。但是,對於農村小學語文教師來說,他們最缺乏的是對理論知識的儲備。因此,爲了更好地增強知識儲備,農村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閱讀與教學相關的教育資料,還應增加對教學反思、教育研究等書籍的閱讀,及時學習最新的教學方法,並運用到教學過程當中,從而爲教師進行教學反思提供理論指導與理論依據。

(二)藉助網絡平臺

很多農村教師都忽略了網絡對教學的作用。通過對各教育網站的瀏覽,能夠了解最前沿的教育方法,教師可以根據自身所處的環境,從這些教育網站中選擇合適的方法,並對自己的方法進行反思。這不僅有助於農村教師積累一定的理論知識,還能彌補其教學方法的不足。

(三)增強對本學科的研討交流

增強研討交流,讓本學科的教師發表各自的想法,互相交流,將智慧放到一個筐裏,提出問題,共同探討解決方法。教師從其他人的角度來審視自己,能夠讓自己對問題有更明確的認識。其他教師的經歷能夠更加讓自己清楚問題形成的動力機制及原因。

三、提高對教師教學反思方法的指導

目前,很多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所採用的教學方法都很單一,因此,學校應提高對教師教學反思方法的指導,豐富他們的反思方法。常用的教學反思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自我提問法,教師通過對自己教學過程的回顧,從中發現問題,並將這些問題整理到本子上,以便進行教學反思;行動研究法,該方法有助於實現提高教師教學水平與教學能力的目的;交流探討法,教師之間通過互相交流,彼此吸取對方的優秀之處,對教學方法、課堂組織等多個環節進行分析總結,共同提煉可行之處,以便用於今後的教學中,這種方法也是教師之間實現共同發展的一種方式;教學分析法,教師通過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科學有效的分析,能夠有效減少在以後教學中的失誤。

四、結語

教學反思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最迅速、最有效的方法,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增強對教學過程反思的水平,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與時俱進,讓自己的學生能夠受到高質量的教育。

教師語文教學反思7

作爲一名要強、上進的語文教師,打造成功的語文教學應該是她努力追求的目標,我也不例外。多年的一線教學生涯,讓我擁有了數不清的教學驚喜和遺憾,回顧每一個鮮活的教學場景,反思每一個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讓我很自然地爲“參加優秀教學科研成果參賽作品”擬下“力求完美,打造成功教學“的題目。在實踐打造成功教學的過程中,讓我一次次感悟到成功教學的靈魂所在——力求完美。現在,我將以文字爲載體,再次回顧一下我的教學歷程,對自己教學中呈現的一個個成功和驚喜做一下深入反思。

一、備課環節力求完美

在備課時我不僅僅憑藉教科書,而且藉助網絡這一平臺,查找相關資料,認真觀摩網絡上的優秀課例、優秀視頻,注重借鑑他們的教學方法,但不會照搬,我會依據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編寫出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設計。如在教學《沁園春長沙》時,在借鑑名師名家的教學過程的同時,我結合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習基礎差,缺乏耐性,課上注意力不集等現狀,我精心設計導入,努力用優美的語言感染學生,同時截取了一段‘恰同學少年“電視劇片段讓學生欣賞,鮮活的人物情節及環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結果課堂效應超出我的預期,驚喜之程度讓我至今記憶猶新,正所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般”。是的,聯繫學生已有經驗,立足於學生能力的發展,就可在最短的時間創造出最高的價值來。

二、精心打造每個教學細節

教學細節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正是這一顆顆明珠串成了一個教學過程。教學細節也是課堂教學理念的集中體現,它是爲課堂教學目標的有效落實、學生能力的培養與發展服務的,正是如此,在實際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去關注打造每一個教學細節,以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指導自己的課堂教育行爲,並不斷完善。

如教學《荊軻刺秦王》課時,我特意打造了朗讀和賞析人物這兩個環節。朗讀環節讓學生從身份、事件本身角度去揣摩朗讀語氣,還以小組形式採用分角色朗讀競賽法,讓學生讀出感情甚至讀出感悟進而認知文中人物,以此達到把握文章、正確理解文章的目的。在探究人物形象的過程中,着重選取了三個畫面:樊噲會面、易水訣別、秦廷行刺來品析。結果課堂呈現出不常有的熱鬧氛圍。有些學生的毛遂自薦更讓我刮目相看,教學目標不僅達成,還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在賞析人物環節的打造上,注重讓學生從語言、動作、服飾、神態、場景等角度分析人物形象,還特意組織學生表演了課本劇,致使教學能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也更好地發揮了學生的個性。教學中的驚喜讓我又一次體味到作爲一名教師的甘甜。

三、教學環節注重學生的自立、合作學習

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已學定教,因人施教,要增加課堂教學的靈活度,要把課堂還給學生。爲此,我在實際教學中注重學生的自主性學習,但不是放任自流;注重學生的合作性學習,但也不忽視獨立思考,只所以注重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而不放任自流,是因爲教師如不能及時發揮主導作用,課堂就會變成一盤散沙,適時的地引導學生,才能真正成爲學生學習道路的引航人。而合作學習則是課堂教學中學生智慧火花的碰撞,是點綴課堂教學的一種方法,能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如在教學《故都的秋》一文時,在學生自主學習文本後,我適時引導學生:你從文中讀出了什麼?作者爲何說:“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呢?執教《祝福》時,我向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爲什麼有人說祥林嫂是個沒有春天的女人?請留意這一問題,讀完文本後,你是否同意這一觀點?請說明理由。通過問題設計,可以讓學生指導讀什麼,這樣纔不至於讓自主學習流於形式。在執教《荊軻刺秦王》一課時,在探究人物形象之後,讓學生思考:這樣一個有勇有謀的荊軻,行刺結果爲什麼會失敗?通過問題探討,不僅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還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協作精神,但這一環節最關鍵的是時間的把握和學生的主動參與。只有把握好這兩個方面,教師才能真正瞭解自主、合作學習的含義,而不是把語文課堂變成華而不實的泡沫課堂。

以上只是我的一點膚淺見解。當然,影響打造成功課堂的因素還很多,如:教師的親和力、及時陽光的評價語、真誠的鼓勵等也是提升教師人格魅力,打造成功課堂不可或缺的因素。今後我會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總結反思,以彌補自己教學中不足,同時也會會一直朝着打造成功課堂這個方向努力,使語文課堂這一育人的舞臺充滿生機和活力。

教師語文教學反思8

“我的發現”,“讀讀想想”是語文第二冊語文園地四個欄目之一,旨在:

1、鼓勵學生探究發現兩種識字方法並運用識字。

2、初步發現並領悟漢字一詞多義的特點。本節課在教學時,總體感覺很順暢,學生思維活躍。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努力嘗試創造一種適宜兒童學習的愉悅氛圍,以兒童直接參與的喜聞樂見的教學活動爲主要形式,體現寓教於樂,整節課讓學生愉快、主動地學習。教學中我從複習“加一加”“換一換”的.識字方法到媒體出示漂,票,飄 等字體。這一部分的教學,我設計了“扶──輔──放”三步層次的教學,首先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減一減”識字方法,這是直接的方法的學習,滲透“發現”的意識,如觀察偏旁、主要部首、字音等。接着讓學生運用方法識字,達到鞏固識字方法的目的。最後,放手讓學生自我發現方法,並運用方法,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新授後我又拓展了學習內容:以“你還有哪些認字寶寶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識字方法的積累和運用。而在“讀讀想想”這一題型中,初步體會到“一詞多義”再通過“打”字的延伸教學,學生通過”找朋友”的形式進一步感知漢字“一詞多義”的特點,因沒有掌握好時間,整節課前鬆後緊,以至於有點拖堂。

教師語文教學反思9

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進取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

我認爲,對於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教師應千方百計地營造寬鬆的教學環境,給學生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在深入閱讀時,要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調動各種感官,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學生在良好的個性化閱讀氛圍中,會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覺,於是才能進取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賞析課文,使閱讀成爲個人化的行爲,僅有學生主動、自由地個性化閱讀,才能在其中構成自我獨特的閱讀感受。而個性化閱讀是建立在學生很多閱讀的基礎上的。然而,在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異常強調對課本上文章的精講精讀,結果是學生的閱讀視野狹窄對閱讀失去活力。所以,教師要千方百計把學生的閱讀視野引向課外,引向一個更廣闊的空間,加大課外閱讀量,鼓勵學生讀有益的書和各種報刊雜誌,鼓勵學生在網上閱讀,學生從中獲取豐富的精神養料,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的啓迪,享受審美的樂趣,從而提高語文的素養。

教師語文教學反思10

自己教學語文30年,聽課也有幾百節了吧,總之,對中學語文的教學有一種說不出的感情。我覺得教語文,學養是第一位的,技術是第二位的。只從“術”的方面去研究,不從“學”的方面去積澱,是捨本逐末。你要教學生讀,你首先要會讀、多讀,有深刻的讀書感悟;你要教學生寫,你首先要愛寫、能寫,有獨到的寫作體驗;你要教學生說,你首先要勤說、善說,有高超的口語表達才能;你要教學生成長爲一個大寫的人,你首先要是一個大寫的人。因爲教語文說到底是教做人。

我們教師不是詩人,但要有詩人的氣質;教師不是演員,但要有演員的才能;教師不是哲人,但要有哲人的思考;教師不是將軍,但要有指揮千軍的氣概。語文教師尤其應當如此。一筆好字,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一腔與學生融爲一體的熱情,一顆真摯而善良的心,所有這些,才能構成一位語文教師的神韻。

有的老師上課,心裏想的是教學流程、步驟、環節,先幹什麼,再幹什麼,後幹什麼,甚至幾分幾秒都有“科學”的設定。我覺得這樣做就缺失了教學的靈氣,教學的本真。我上課心中有路數,但全力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生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笑,一仰一俯,一眨眼一皺眉,都是他們心聲的反映。我就根據學生當時的狀態因勢利導,教爲學服務,而不是師生被教案牽着走。上課時要做到:眼裏有學生,心裏有學生,心裏裝着每一位學生的心。

另外與時俱進,莫被“傳統”束縛頭腦;科學發展,不爲時尚放棄永恆。古人提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還重視“讀萬卷書,交萬名友”。古代有“遊學”之舉,當代有“留學”之風,我還主張廣泛交流。子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詩云:爲切爲磋爲琢爲磨。都是講交流的重要與樂趣。霍懋徵老師年逾八旬還去西北講學,傳播經驗;魏書生老師做了局長還不放棄教學,他們是真正的事業家。

還要在備課上下苦功夫。把過多的時間用在製作課件上,而不用在鑽研教材與研究學生上,是得不償失。把功夫用在實處,而不要做虛功。

我在教學實踐中,總結了語文教學的六個要素。這就是:一、以情勵學;二、以趣激學;三、調動參與;四、啓迪創造;五、注重內化;六、求精求活。

語文課堂要充滿詩情,要讓兒童享受語文學習,教師享受語文教學。讓課堂充滿文化氣息,文而不野,雅而不俗,活而不亂,情趣盎然。課堂要有書卷氣,要有翰墨香,因爲語文教學,說到底是一種文化現象,是浸潤在文化積澱中的社會行爲。

課程改革的關鍵在教師自身素養的提高。沒有優秀的教師,什麼理念、教材、教法、評價都可能會被扭曲、變形、異化。課程改革的主力軍是教師,教學研究的生力軍也是教師,從這個意義上說,課改的成敗在於教師。

教師語文教學反思11

時代在變,教材在變,人的觀念也在變。語文新課標的頒佈實施,對語文教研者而言,既是一種機遇,更是一種挑戰,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不僅是課程改革的熱點,更是課程改革的難點。新一輪的語文教學改革,正悄然而起。我們教師努力學習新課標,同時又進行了有力的探索。

一、對新課標新教材的理解

面對新課標,面對新教材,面對新的教學目標和評價體系,我們就有必要重新學習,甘當一名小學生。要認真領悟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區別新課程標準與以往教學大綱的不同,吃透新教材的特點,重構新的教學體系。而不能自以爲是,要不然在教學實踐中只會“新瓶裝舊酒”,或是“換湯不換藥”而已。作爲語文教師,不但要成爲課堂教學中的主要載體,還有必要在新一輪的教學改革中充當教研的先鋒。邊教學,邊研究,成爲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同時在具體的語文教學中,還要注意充當不同的角色。既要當學生的教練員,又要當學生的陪練員,有時還是學生學習中的夥伴。應當說,在新課程標準下,對語文教師的要求是越來越高了。若是把握不好課改中的位置,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那隻會失去向,無所適從。

對於新課標,新理念,我們也要理性的對待。語文教學需要改革,這是必然的,於此我們就不能拘泥於傳統,而裹足不前;但是,我們又不能急於冒進,要結合舊教材,結合傳統教學法,構建“在實踐中嘗試,在反思中研究”的教學新模式。在每一天的具體教學實踐中,不斷的總結,不斷的反思,從而得到不斷的進步。教材資源的整合主要表現爲語文教材內在知識結構的縱橫交錯,以及與其它學科、社會生活的聯繫。多年來,我們語文老師教學上習慣於“滿堂灌”,用理性肢解人文性很強的文學作品,用理性肢解禁錮學生的審美評價想象;將一篇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將一個個互爲聯繫的知識點,肢解得零離破碎,學習新課標以後,在教科書的使用上,就要具備一種開放的理念。打破原來的照本宣科,提倡“用教科書教”,而不是“教教科書”,這是教學中的基本任務。再說語文課,也不一定就是侷限於語文教材,應結合其它學習內容,拓寬學習資源。並且要結合生活,用於生活,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學習資源的整合是一個極爲廣泛的概念,它包括學習的方式、內容等方面。就學習的方式而言,有整體學習,合作學習,個人學習三種。傳統的語文課堂是教師一言堂,是教師的獨白,是一對多的單一交流,而忽視了其他幾種學習方式。語文新課標就是提倡研究性、探討性、自主性的一種學習方式,主張師生、生生、人機等多種互動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僅有的學習資源中獲取最大限度的教學效益。教學資源的整合問題,是一篇大文章。在此,限於篇幅,就不多言了。

對於新課標,新教材,應當說大部分教師都尚處於學習階段,並無多少實際的經驗可言。也許正因此而增加了它的誘惑力。自然,我們爲之研究的空間也是極爲廣闊的。當然,課程改革是漫長和艱鉅的。“路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學習新課標,不能形而上學,不能斷章取義,更不能歪曲曲解。對於傳統的一套,我們要懷疑,要創新,但又不能完全摒棄。畢竟教有法,而又無定法。不然,我們又會陷入某種教學模式的泥沼,再一次模式化了。我想這當不是新課程改革的初衷。

鑑於語文讀寫的實踐性決定了 “工夫在課外”的特色,如以徹底分塊如大學課堂管講不管學生的分法,必然導致學生能力訓練失控而最終將以犧牲教學質量爲代價;鑑於作文主要側重實踐而非理論;所有教學內容分爲分塊與不分塊兩大類。即將欣賞示例類的課文(含文言文)進行分塊教學;而作文,配套練習,課外自讀教材及指導,複習等體現能力訓練的內容不分塊,由原任教師教學並起總體銜接連貫作用。保證教學主題訓練的延續性。

鑑於課文事實上在教學中所處的作用有限,已不適宜將其作爲教學主要目標,而知識點訓練以及課外大語文讀寫以及傳統大作文等更爲重要的內容顯然應該用一定課時加以指導;所以我們把課時相應安排爲:每週分塊與非分塊內容各佔 2個課時,在時間上對能力訓練給予充分重視。對課文處理,立足重點中學層次,重點課文用2課時;非重點1課時,每單元6課時,即用三週時間。

鑑於講授課文同一內容要有合理的間隔重複次數;且爲了中段期末考統一進度方便,教師半學期內教學同一內容連續三輪共六個班爲宜。最後一輪在自己班教學以方便調節且方便段考複習。在原任老師繼續熟悉所有課文的基礎上,分模塊授課老師應爲原任老師提供教案供複習銜接參考。

體現能力訓練不分塊的內容,可依考點(或知識點)爲序,有的放矢根據需要逐一訓練;首先是有內容、有計劃統籌安排好高三能力點,在高三複習之前完成一輪充實的訓練,從而切實爲高三複習打好基礎。同時廣泛而深入地全面進行注重潛移默化的課外大語文讀寫指導。

注意:課時嚴格依計劃執行、結束,還可用減少非基本篇目及增加自瀆篇目以調劑,如文言如果較長可只上三課;單元考試無法統一問題不大;通過科代表以及交流教案銜接相關進度,內容等問題,形成有機教學整體。

二、關於開展分模塊語文教改實驗的嘗試

最大的特點是根據高中語文教學的現在體系有的放矢,成功的解決了模塊教學與教學責任歸屬的矛盾,對教學質量反而有一種積極的促進效應;在全社會還受高考指揮棒制約的前提下,矛盾的解決將是教改的必須具備的安全閥門,也是諸多學校心有餘而力不足,望而卻步的根本原因所在。其次是面對不是以內容爲模塊而是以融豐富內容於一體的單元模塊,大膽變通極富創意,使看似不可能進行的模塊教改得以順利進行。雖然沒有從內容上真正體現模塊,但專人負責其中部分內容,本質上與今後改革方向一致;這不僅是對現在體系的變通,也爲今後模塊教改無疑提供了一種建設性的思路。

有利於教師發揚自身優勢,精心備課、講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且連續三輪可以使單元課文反聵改進以達到最佳效果(類似公開課之收穫,無論怎樣精心的備課都不能與在實踐中的不斷完善相比,而這正是一人負責所有課程的傳統教學所不能達到的境界),儘可能充分的體現新課程對課堂教學的高標準要求。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精雕細刻出精品,即對教材及教學方法理解得更加深刻完善,進而逐步昇華到教學藝術的境界。尤其現在大力提倡多媒體現代教學手段以提高教學效率之機,更需要時間去努力探索,讓多媒體廣泛滲入教學的各個環節。現在我們參與實驗的老師幾乎每堂課都在不同程度上運用了多媒體教學,徹底改變了以前只停留在極少數公開場合才使用多媒體的尷尬狀況。這種“充分備課,反覆反饋提高”的優勢特別適應新課程“注重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思考,積極討論交流,氣氛活躍生動”的課堂教學高標準要求;應當知道,符合新課程教改特點的課文教學的難度要遠比傳統方式教學大得多;一學期演示一兩次,就很不錯了,但我們卻可以貫穿於全部教學過程,全方位的體現新課改的教學意圖。

有利於學生調動學習興趣,吸收各家之長,豐富課堂內容。一是不同的教師,不同的擅長,不同的教學風格特點形成了精彩紛呈百花齊放,突破了語文千篇一律程式化;二是精心處理設計的教學內容顯然比常規有限的努力更能體現文章的豐富與魅力,具有更多的吸引力,學生對實驗普遍持歡迎態度主要原因之一也就在於此。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多年來疲於應付而不能不照本宣科的通常方式(少數教學高手例外),往往是讓語文課乏味之極的根源。

本學期我擔任了初二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與高年級教學相比,初二年級的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值得好好反思。初一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比如,從初一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閱讀應該逐步成爲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侷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初一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三、我的實踐反思。

(一)、鑽研教材、瞭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後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的瞭解、句式的訓練等。有了對教材較爲正確、清晰的瞭解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於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瞭解,知道什麼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纔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爲學習的主人。初一年級剛剛從小學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爲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爲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爲,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後及時反思、小結,在後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爲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生。

(三)、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否定中成長

課上到現在,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卻不斷地發現經常在教學中遇到“瓶頸”,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課文如果只用那麼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麼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後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瓶頸”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裏,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隻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希望能衝破瓶頸,的新天地

四、我的看法

(一)作文教學流於形式

雖然在此之前我們經常倡導創新作文,也強調作文在教學中的份量,但在實際行爲中,我們很多教師只在作文課堂上進行寫作教學,造成了學生爲學作而寫作,沒有對學生的寫作進行日常化系統化教學,使大部分同學的作文空洞而缺少感動,有的只是優美詞語的堆砌或是乾巴巴的敘事。

新課程強調“以人爲本”,我們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感悟生活,隨時寫,及時寫,讓學生情不自禁的、發自內心的、主動而積極地渴望去抒寫。日積月累的寫作,何愁作文課寫不出好作文?

(二)、評價方式過於簡單

教學中,我們往往用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好壞,忽略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以及情商在學生成長中的作用。例如某個勤奮的學生經過努力語文考了95分,沒有上優秀,我們則不會稱他爲好學生,也許會說他腦子慢再學也不行。這樣做的結果會讓他自卑而沮喪。新課程提倡尊重和讚賞學生,讓學生的閃光點在我們正確的評價中熠熠生輝。

(三)、德育滲透力度不夠

語文是綜合性最強的一門人文學科。通過教學不僅要求學生獲得語文知識,而且更要達到陶冶情操、淨化心靈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目的。但在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往往偏重於對語文知識的傳授,對句子的理解分析,修辭方式的運用等等,而忽視了語文的教育功能;文章所傳達的思想,精神、人生觀、心理狀態等,以及對於學生應該從中借鑑什麼,學習什麼、批判什麼……

新課程則提出了“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核心理念,爲教師的教學行爲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更強調“育人爲本”的教育觀念。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在成長中如何以健康的心態面對人生的種種挑戰。

誠然,教學行爲因師而異,因人而變,但無論怎樣的不同,只要遵循新課程中的新理念,語文課堂就會在我們教師的科學耕耘下,成爲學生成才的良田活土。

五、今後的打算

語文教學經過多年的改革,已經出現了可喜的局面,但是,以整體而言,語文教學效率偏低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面對學生不懂文體,不會謀篇,詞不達意,表達不清,錯別字連篇等諸多語文能力的缺漏,人們在思考,語文教學怎樣才能走出頹靡的困境?怎樣才能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以適應四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與需要? 首先:應擺脫操作上的簡單化。國家教育部門爲方便教師查找備課資料,編寫了教學參考書,其目的主要是讓教師在備課時,參考使用一些資料,因此在表達形式上並不那麼深入淺出和有條理性、邏輯性。而有些教師則不加思考的地將教參上的內容照搬到課堂上,不結合本地區,本班的學生情況,這樣的傳授知識,學生如何能接受?於是就形成了“千節一面”的情況,甚至包括有些優質課、觀摩課也是如出一轍,缺少新意。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就只能成爲一種良好的願望。

其次,升學考試導致了語文教學中的短期行爲,誘使教學中的簡單化。多年來,各級教育部門的領導,學生家長及至教師本人已經習慣和認同了成績就是效果,考分就是質量。於是教師爲考而考,學生爲考而學,領導以考視人。把繁紛複雜的、豐富厚實的語文世界收縮於考試說明之中,排斥了除考試說明之外的其它內容。教師將豐富多彩、優秀生動的課文,分解成支離破碎的骷髏,難怪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本來貼近學生生活,感情豐富,吸引學生的文章,學生會覺得學起來枯燥乏味。我們看到不少教師,爲了應付考試,把語文課上成了應考訓練課,題型分析,應考技巧,大量的時間被消耗了,這無疑大大限制了教師教學的創造性和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積極性,如果不擺脫爲應試而採取的簡單的短期行爲,那麼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路子會越走越窄。

第三,要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還應遵循語文學科自身的教學規律。語文教學中的簡單化,還表現爲排斥與不重視語文學習中的直覺,領悟等非理性現象的存在。近年來,不少地方把語文教學量化了,甚至把理科教學中的某些做法引進了語文教學領域。語文學習不像數、理、化那樣容易操作。認識若干生字、背誦一篇課文可以在一定時間完成,而要理解、體味一段或一篇文章則不一定能在一定時間完成或取得滿意效果。中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因此自覺與感知對於他們學習語文來說是十分可貴的潛能。所以我們的前人十分重視學生讀的功能,把入學學習稱之爲“讀書”。“讀”是我們教學中的優秀傳統。可我們現在大多數教師卻忽略了學生的讀,而特別重視學生的寫與對文章的分析。漢語言較之其他語言而言,更有許多不確定性,如果把晏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譯成白話,就會索然寡味。葉聖陶先生說:“課文無非幾個例子”如果不加強對語文教學規律的研究,不能把學習“例子”轉換成技能,則學生只能得到死的知識,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問題則無從談起。

《新課程標準》確定了“人文教育”的目標,它倡導教學以“人”爲本,以學生爲主體,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讓每個學生都成長起來。以往的教學總是在自覺或不自覺中實施以教師爲中心的角色,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地位都得不到體現。而只有實現以學生爲中心的主體地位,才能促進學生的素質發展,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

作爲一名課改大潮中的新青年教師,面對《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工作中應該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爲課改貢獻出自己的微薄之力。現將教學過程中的幾點反思總結如下:

第四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語文教學必須營造主體發展的環境。我們在教學中總是怕學生答得不好或答得不全,以至於有時候不敢將課堂時間放給學生。殊不知,正因爲我們過於追求知識的終極結果,往往忽視學生作爲主體的思維探索過程。學生的思維得不到肯定,久而久之,學生就喪失了學習的信心,失去了學習的動力。事實上,語文教學有其本質的特點: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即有很強的主觀性。對同一問題不同人可能會有不同的見解和觀點。對事物的感悟因人而異,對文章的分析受生活的影響。但是,一個人的思維只要存在合理性,並在這個過程中得到發展,就已經達到了教學的目的,而不必像數學、物理那些理科的習題那樣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因此,我們在教學上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認識,並且鼓勵學生的自我認識。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營造學生主體發展的環境,就是要營造讓所有學生共同參與、全體發展的環境。教育面向的是全體學生,提倡的是讓學生全面發展。()在具體的操作中,我在教學設計、教材選擇、環境設置等方面都要努力創造讓學生全體參與的條件,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參與研究、討論。比如說,課堂上對於問題的設置,應當針對不同的學生,有層次的設置不同的難易程度的問題,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問題討論中來,只是做得還不夠,希望以後能做得更好,能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第五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科學家富蘭克林說過:一個人“停止了創新的思想,便是停止了生命"。中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最佳時期,而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只能在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因此語文教學活動必須以教材爲憑藉,但決不能侷限於教材,應把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體驗性能力寓於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在更爲廣闊的天空中翱翔。大班教師教學反思初中地理教師教學反思小學教師教學反思

教師語文教學反思12

教學的方法有很多種,我們應當針對自己所面對的特定學生羣體選擇最優的教學方法。

從入學以來進行了兩次聯考,我們的學生成績反饋出來一些信息,讓我思考:文言文和科論文的教學教過不佳!反倒是作文和現代文閱讀、語言應用卻不錯。爲什麼?

將這兩個方面的教學方式進行比較,就會發現,適度的練習和抓住學生興趣(或抓取學生注意力)對於知識與能力的掌握以及學習成績的提高至關重要!科論文和文言文知識相對比較枯燥,如果不能抓住學生注意力,課堂講授就無法達到效果;而此時若再疏忽練習,則問題很快就會在考試中反饋出來。

在之前的科論文教學中,我講得太多,學生做得太少,雖有討論但質量不佳。今天下午課後學生關於連考試卷科論文的問題卻讓我發現學生視角之獨特,而理解學生視角正該是教學的起點。我之前的教學卻較多從自己出發,忽略了學生可能會出現的諸多問題。從學生對知識或能力的問題出發,我們的教學必將事半功倍!而這一點,也正是教育的真正樂趣所在——千變萬化因人而異而非枯燥乏味。

明白了這一點,也就明白了教師在教學中並非僅僅上完課而已,還有佈置適量作業並批改(至少是審查)作業,發現作業中的問題,也就是發現課堂教學中可能存在的漏洞或學生可能存在的疑難。譬如,我講過了詩歌鑑賞的基本手法,但學生是否掌握是否聽懂還需要在作業中驗證。當準確無誤,我自然無需重複;當學生不明白虛實結合的手法內涵時,我必須再對學生不明白的地方再作講解。

然而,問題還有另一方面。當我們找到了問題,又在課堂上做出了講解,學生卻依然犯錯或無法理解時,很可能是我們的教學方式出了問題。這問題又包括我們是否考慮到學生當時的知識儲備以及學生課堂的情緒狀態。這時,爲了保證課堂效率,我們還需要了解學生的情緒狀態和學生之前的學習能力和知識儲備。要做到真正瞭解,卻又十分困難,這就是我們教育教學的真正困難之處。因爲教學不僅包括知識能力的教學還包括人格人性的教育。

即便以上問題都得到了解決,如何開展教育教學仍非易事。教育教學畢竟是人與人之間的活動,人所具備的種種情緒、理智、性格、心理等方面的複雜都會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體現出來。

我想,如果學生在課堂或課外積極提問、質疑,那麼我們瞭解學情和學生這一難題大概可以很便捷順利地解決。人與人之間的難題仍然有賴於和諧的人際關係與人際交流來解決。如果教師能包容學生那些在老師看來可能“稀奇古怪”的問題,能以開放的心態接受學生的建議或意見,能認真傾聽學生可能並不完美的發言,能在一定限度內對每一個敢於發言的學生的發言耐心指導;如果每一個學生都能提問同時傾聽,那麼很多問題就不再是問題。最關鍵的是,在此探討過程中,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增強,許多以前存在的問題以後都能獨立解決。難怪某些十分活躍的班級總是在平常學習和考試中總是表現優異。

當然除了課堂課外的學生主動外,我們教師是否也應該主動一些呢?主動觀察瞭解學生,主動在某些合適的活動上與學生打成一片,主動向家長了解學生情況……

也許雙方主動之下,教學的難題就解決了呢?

對於我而言,瞭解到本班學生的某些弱項問題,然後針對性地講解、練習、反饋、總結,再能適當對某些同學加以點撥,問題就一定能得到解決!

教師語文教學反思13

書本從開始的第一頁,漸漸的變成了現在的最後一頁了,在這個過程中,可能也是辛酸的,開始是一種迷茫的狀態,不瞭解孩子們,只是一味的上着自己的課。在這學期裏,。總結了一下我的語文教學,或許是得到了許多吧!

首先在語文教學中,我發現了,不管自己用什麼方式上課,首先必須要的是瞭解學生,在瞭解學生的基礎上去教學,會讓你事半功倍!不要去企圖孩子會給你什麼,首先你要給孩子什麼!在明白這些的時候去上課,應該比在進了教室上自己的課要好的多,其次要學會在學生中找出他們的特徵,比如我們班級的周海寶,他上課的時候,思想比較活躍,你在上課的同時要多讓他發表自己的想法,這樣他跟你的配合會更好一些,而對於像沈同傑,千萬要給他足夠的自信,範紅雨要多誇獎,我們班級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特徵,在瞭解了他們的特徵之後,現在上課基本上屬於順利狀態,不會在上課的時候被他們氣的沒有話說了。

最後,在教學句子的時候,必須想方法讓他們懂得怎麼樣去看圖給孩子一個明確的上課方式,剛開始上課的時候,我上課的模式一直在變,孩子們抓不到我講的目標,。現在我講課基本分爲幾大塊,固定的模式,孩子比較容易接受知識,所以現在一節課相對來說比較輕鬆!

我現在上課不是很成熟,這也僅是不成熟的意見,記錄我的教師道路!

教師語文教學反思14

(一)因勢利導遷移應用

三年級學生在校園裏顯得更爲活躍,他們有熱情,也顯得任性、容易衝動。有時他們會在桌面上、廁所裏塗寫,幾句小詩、一行話語,好象像以此表達對學校的留念,更多的學生早在第一學期就忙着寫臨別贈言。教師如何因勢利導,抓住學生的情感契機,引導他們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呢?實踐證明:積極疏導,把他們的心語得以外化,由此激發他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是有效的路徑。恰逢學校歡慶百年的盛事,校園面貌有了大改觀,組織學生爲新砌的花壇寫溫馨的宣傳用語,爲新建的大樓內部選擇格言警句、寫凡人小語,爲校園電視臺積極撰稿。在練筆、討論、推敲中學生樂而不疲,尊師愛校、友愛同學的美好情操得到提升。例如,爲了給學校的百年紀念石碑起個悅耳的名稱。

(二)融會貫通,以一當十

三年級語文教學如果僅憑几十篇課文的精講深挖、設計無數的練習,由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習作水平,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提高。的確,課文只是個例子,應由一篇文章的閱讀觸及其餘,啓發學生把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高效地學,有趣有味地學。

(三)開發課程薰陶情感

在實際課堂中,特別是五年級語文教學中,難以聽到琅琅的讀書聲,如果我們基於以培養學生的讀寫興趣爲目的、以提高學生的語文

素養爲根本,必然會摒棄。學校廣播電視臺對五年級的這一活動進行了全場攝像在全校播出了。這一活動的開展激發了同學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豐富了學生們的校園生活:同學們覺得畢業前的學校生活是緊張有序的,也是豐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們的習作裏、日記中有生動的記錄;在他們的影集裏、校園網裏有珍貴的鏡頭;還有的以詩與畫的形式、書信的方式告訴自己的親朋好友,這是沒有預設的、水到渠成的語文學習活動。

我想,這是在問老師,又不僅僅是,我們該認真反思反思教學中的一些行爲了。《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探討實施決非上幾節公開課、寫幾篇文章、出幾份試卷所能含涵蓋的,我想,它的積極實施是體現在每個教學進程中的,五年級的師生同在新課標的背景下,應共享一片豔陽天。

實踐證明,在生動活潑、師生互動的課堂裏、在豐富有趣的活動中,五年級學生的知識、能力會喜獲“雙贏”,他們的情感會得到昇華,語文學科的魅力才足以得到展現。

教師語文教學反思15

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爲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活動中所做出的行爲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認爲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

當前的教學過程中存在不少問題,如時下不少教師片面地理解合作學習,追求所謂小組學習的形式,做無用功的甚多。把合作討論當作學生活動的唯一形式,一堂課下來,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師不管在公開課上還是平時教學動輒就安排四人小組討論,不管內容有無討論的必要。有些甚至一節課討論到底。也有的教師讓學生合作學習,但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看到一兩個小組有結果就匆匆收場,完成一次合作。以上種種的合作學習,未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實質上是流於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師沒能真正理解合作學習的含義,未處理好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的關係。再如,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的嘗試、體驗、實踐,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昇華認識,學會學習。課堂上探究性學習主要體現在探究性閱讀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文本的深層含義進行開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閱讀活動。語文的探究學習不同於科學探究,但在操作上也要講究科學性,隨意探究只會浪費時間。但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重視發散思維,不注重整合和優化,開放無度,天馬行空。還有有的語文課堂上特別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沒有提及,有的教師甚至認爲搞這些教學就顯得落後、過時,平時教學不重視了,上公開課更是不教這些不能“出彩”的“添頭”。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可就是聽不到朗朗讀書聲,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賞不到對優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獨到分析見解,沒有了必要的訓練,缺少了必要的積累,短短的課文學生讀起來結結巴巴。試想,如果一個學生連一些極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不會寫,一寫作文就是錯別字、病句連篇,那麼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很強,也是難以表達出 來的。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長期如此,少了聽說讀寫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那麼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動也都將成會空中樓閣。

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按教學的進程,教學反思分爲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在實際教學中,我通過在三個不同階段對教材的理解、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方法的設計等多方面進行不斷的思考和更新,在理論和實踐經驗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一.教學反思的過程:

1.教學前反思

在教學前進行反思,能使教學成爲一種自覺的實踐。在以往的教學經驗中,教師大多關注教學後的反思,忽視或不做教學前的反思。其實教師在教學前對自己的教案及設計思路進行反思,不僅是教師對自己教學設計的再次查缺補漏、吸收和內化的過程,更是教師關注學生,體現教學“以學生爲本”這一理念的過程。

上課前,我都認真地對教學思路、教學方法的設計、教學手段的應用及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課上可能有的反應做了充分的反思。

經過課前的反思與調整,教學內容及方法更適合學生,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

2.教學中反思

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達到的效果,捕捉教學中的靈感,及時調整設計思路和方法,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根據課堂上的具體情況,適時地調整、創新教學內容和方法,使學生能夠結合實際高頻率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的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3.教學後反思

教學後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後進行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在課堂教學實踐後及時反思,不僅能使教師直觀、具體地總結教學中的長處,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學生、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而且是將實踐經驗系統化、理論化的過程,有利於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師認識能上升到一個新的理論高度。

在教學過程中要善於處理好教學中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關係,巧妙地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活動及情境,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才能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創新精神,使每個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二.教學反思的方法:

1.寫成功之處  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2.寫不足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爲今後再教學上吸取教訓,更上一層樓。

3.寫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中,隨着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爲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