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頌教學反思

紅旗頌教學反思1

通過這節課,使學生接受愛國教育的同時調動和感染他們的愛國熱情。同時我想以這一節“紅旗頌”爲主題的音樂課,這節課後,我針對這節課中課堂教學的互動作了分析與研究,進行了總結與反思

紅旗頌教學反思

1、學習感受中的談話式互動

課堂教學的互動往往就是源於問題,爲了解決問題而開展的活動。沒有問題的互動就像不能工作的發動機,最多隻是形式上的互動,而並不是實質互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以“問題”帶動學生思維,開展互動。在簡單介紹管絃樂曲《紅旗頌》作者及創作背

景後請同學們先聆聽樂曲的引子部分,通過問題的思考與回答進行談話時的互動,請同學們來說說引子旋律塑造的音樂形象,以及音樂中融入了哪首歌曲的音樂元素。同學們在這裏暢所欲言,並且回答問題的表述非常準確,通過思考與對話式的互動,初次有效地感受了《紅旗頌》所展示的龐恢氣勢。

2、欣賞體驗中的歌唱式互動

爲了使學生們熟悉“紅旗”主題旋律,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真摯情感,教師設計了用歌聲表現音樂的教學過程。同學們看譜可以完成樂曲的視唱,但是唱譜僅能使同學們熟悉旋律,並不能達到理解音樂、用真摯情感歌唱樂曲的有效性,所以老師在第二遍視唱中加入了鋼琴的不同伴奏音型,賦予樂曲生命力,更具歌唱性了,同學們在聽賞與歌唱的同時體驗了樂曲的旋律起伏變化,復唱時再通過教師的引導及問題的思考與談話式雙向互動,同學們對樂曲的理解更深入了,並且能更形象地用語言來描述他們所理解的“紅旗”主題,也能更好地的用真摯情感去歌唱主題旋律。

3、對比欣賞中的節奏體驗式互動對比欣賞中,通過一遍的聆聽,同學們就能非常精

準的感受到樂曲在第二主題出現時,速度發生了變化,他們說變快了,但是樂曲爲什麼發生變化,作曲者巧妙的加入了哪些變化,而最終通過音樂本身又在表現什麼就含糊不清了。爲了更好地達到有效教學,教師請同學們先對比主題一與主題二的曲譜,同學們很快就發現了,其實主題的曲調非常的相似,但是節奏密集了,並且加入了小附點,這一代表性的節奏型更具音樂的推動力。有的同學形象地形容這段樂曲是表現了革命戰士不斷地向前奮勇殺敵的情景,這一表述也是非常的貼切,同時說明了教學環節的有效。這時再請同學們在教師的提示下復聽樂曲,感受三連音,這也是樂曲中非常典型的一個節奏型,很多老師會忽略這些幫助學生理解音樂的細節。我認爲一定要請同學們用節奏拍擊的形式來表現音樂,這種非言語的活動形式也是有效互動的重要手段,通過這些互動不但鞏固了學生們的節奏、速度等樂理知識,還引導了學生從多角度分析、鑑賞樂曲,從而增強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4、合作性的創造表演互動

合作是教學互動的主要表現形式,這一環節的設置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它是實踐的延伸,是主題情感的昇華。首先,要創設利於有效互動的環境,互動理論強調互動是人與環境的作用。因此,教師通過白板、紅旗、多媒體等環境的佈置,爲實施有效互動提供了重要的基礎。同學們通過‘紅旗頌”主題,在國旗、黨旗、隊旗下用不同的音樂形式表達了對紅旗的歌頌,對祖國的.熱愛。在這種環境中,學生會有一種歸屬感和愉悅感,能激發學生的潛能,有效地開展各種教學互動。

在對這節課優點的歸納的同時,我也在深思不足之處,其中有幾處細節,我覺得還需要改進。

第一,語言可以更“美”。課堂教學中的互動是以對話爲主要互動渠道的學習過程。“問題”的疏導,“情景”創設的銜接,都需要教師更‘美”的語言。但是在課堂上也會互動不起來,很多情況下,問題就是出在對話上。通過這節課的課後反思,讓我更強烈地認識到實現真實有效的對話的重要性。

第二,教學可以更“細”.教師應深入鑽研教材,領會吃透教材的編寫意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考慮得更全面、更深入、更細化,而不是走馬觀花,流於形式,要將更“細”,細緻到教學環節的銜接,教師及時的啓發與引導,互動時學生的反應與作答,合作互動後的評價歸納與提升等等。

第三,表現可以更“自信”。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需要自信。教師自信的課堂教學過程就是給學生們傳遞正能量的過程;學生自信的作答表演過程就是充分地展示自我實現自身價值的過程。這節課學生在課堂互動中的表現機會很多,但部分同學卻有不夠自信的表現,希望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適當的鼓勵與正確的引導,充分地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讓同學們能夠更好地展現自我,展現陽光少年的一面。

紅旗頌教學反思2

整堂課以“頌國旗”這條音樂線索貫穿始終,思路清晰。學生通過一條主線的貫穿引導、多首音樂作品的比較分析,在課堂上充分的瞭解了相關的音樂知識並及時解決問題,極大的激發了民族情感。通過這節課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過程,使我受益非淺,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在教學中及時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具體感受如下:

本節課通過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引導學生逐步走進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從感受、品悟到暢談、回味,學習逐步深入,最終實現教學目標。

教學設計上我注重了教育理念的變化,教學方式的變化,教學情景的變化。教學過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健全人格。所以在本節課的一開始就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把江姐和戰友們在獄中繡紅旗、迎解放的感人場面展現在同學們面前,讓學生完全置身於教學情境中,給學生以心靈的震撼,創造一種容易接受的氣氛,在接下來的幾首曲子中,我也是充分應用了信息技術,將升旗、歌曲、歷史情景有機的結合起來。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改變了學生學習的方式,文本、音樂、圖像、影視、動畫構成的有機整體,多樣地呈現出內容及主題。學生被動式、灌輸式的學習變爲主動式、探究式學習。學生在這一環節中,學習熱情十分高漲。在欣賞與感悟、理解與表達中,認知得到發展,情感得到陶冶,能力得到訓練。

音樂欣賞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音樂興趣,擴大音樂視野,提高音樂感受、理解、鑑賞能力以及發展想象力,豐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徑與手段。音樂欣賞的能力不僅是一個人的審美修養的重要標誌之一,也是文化素質水平的標誌之一。音樂欣賞對學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學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音樂欣賞教學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經過一個由表及裏,由淺入深的發展過程我們的音樂前輩黃自先生認爲在音樂欣賞時,欣賞者要經過這麼一個心理反應過程:感知外部音響→開展想象聯想→得到情感共鳴→理解認識。所以欣賞教學時必須遵循這一心理反映過程,引導學生逐漸由低層次的直覺欣賞向高層次的情感欣賞,理智欣賞方面發展。這樣既符合心理反映過程,也有利於欣賞教學。

整節課堂上,我利用多媒體教學、情境教學、音樂渲染等手法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引導,並仔細尋找學生們的閃光點,適當地給予讚揚、耐心細緻的和學生一起進行音樂分析,充分體現了情與美在音樂學科中的重要性。當然,整堂課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課堂容量較大、某些細節處理還不太精確、課堂用語不夠精煉等。在接下來的音樂課上,我會多加註意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