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學反思(集合15篇)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背影》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背影》教學反思(集合15篇)

《背影》教學反思1

《背影》選自《朱自清散文集》,是朱自清早期散文代表作,是一篇敘事性散文。此文通過描寫父親的“背影”來歌頌父親,把父親對兒子的關愛之情展現得淋漓盡致。同時,《背影》是一篇傳統科目,要讓學生掌握的內容很多。師就要抓住重點,如果抓不住重點,就會給人一種撿了芝麻扔了西瓜的感覺,。另一方面能否抓住重點,還是對教師教材挖掘,支配課堂能力的一種考驗。如何讓文章震撼學生的心靈,達到“以人爲本,教文育人”的目的,還要學會刻畫既熟悉又陌生的父親,避免出現父親形象“千人一面”,對於初中的學生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師在處理教材時必須要精心設計,想方設法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將個體體驗、思考與文本聯繫起來,讓他們的心與文本產生共鳴。

文章的標題是“背影”,我的這堂課就抓“背影”這一角度。,父親給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背影,背影在文中多次出現,可以視作貫穿文章的主線。“背影的表現角度能集中反映出描寫對象的內在精神”,分析課文時,抓住背影,也就抓住了理解本文的關鍵。

古人云:“男兒有淚不輕彈”,可細心的讀者不難發現,文中竟然出現四次流淚,是什麼原因使得堂堂男兒朱自清先生數次淚流滿面呢?從這一角度引導學生把握課文,易引起學生興趣,使學生帶着疑問開始對文本的解讀。

第一次流淚,“父親賦閒,家道衰落”,“滿院狼藉”的景象引起作者的感傷,再加上失去親人的傷痛,百感交集,“不禁簌簌的流下眼淚”。

當作者看到父親爲自己買橘子時的艱難身影,流下了第二次眼淚。父親的艱難與父愛的偉大,使得作者的淚“很快地流了下來”。

分別後,不知何時才能相見,慢慢混入人羣中的父親,從此又要走上風雨飄搖的人生之路。不難看出,離別的傷感與對父親的牽掛,是作者第三次流淚的原因。

“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讀着父親的來信,買橘子的蹣跚身影,離別時漸行漸遠、混入人羣的背影,衣着樸素、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又浮現在作者眼前。淚光晶瑩中分明透露出作者對年邁父親的記掛與惦念。

現實生活中,好多人可能並沒有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因爲這種基於血緣關係之上的感情不是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它蘊含在平凡和瑣碎之中,如果不用心去感受的話,很容易被我們忽略掉。作者從埋怨父親“說話不大漂亮”,並“暗笑他的迂”,到數次淚流滿面,可以看出,在不斷反省中作者體悟到了父愛的珍貴,並接受了這珍貴的愛,將其傾訴於筆端,我們今天才讀到了這感人至深的文字。

在教學中我抓住“背影”這一角度,注重發展學生個體,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精神,尊重他們,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在和諧、向上的氛圍中得到發展。通過展示課件教師的引導,通過讀文本深深理解父子的深情不僅體現在特寫鏡頭“背影”上,還體現在父親的語言上。通過教師反覆引導學生研讀,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父子深情。

《背影》教學反思2

知識目標

1.準確認讀課文中的生字詞語,並掌握它們的意思。

2.理解關鍵詞語在表達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標

1.學習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個特徵——“背影”,在特定的環境下進行細緻描寫的特點。

2.體會本文選擇最佳角度命題立意、精選材料、詳略得當、謀篇佈局的寫作方法。 情感目標

1.感受父子情深,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體會自己父愛的深沉與偉大,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學會關愛他人。 重點難點

1.體會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影”進行細緻描寫的特點,感受理解父親的愛子之情。

2.體會樸實的語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教學設想

1.用音樂烘托氣氛感染學生:誦讀—感知—設疑—對話

2.朗讀教學法、研討點撥法。重點研讀文中父親說的“四句話兒”,出現的“四次背影”,“四次流淚”

教學課時:兩課時(本課爲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情景導入:

1.朗讀《兒子眼中的父親》

兒子眼中的父親

7歲:“爸爸真了不起,什麼都懂!”

14歲:“好像有時候覺得也不對??”

20歲:“爸爸有點落伍了,他的理論和時代格格不入。”

25歲:“老頭子一無所知,毫無疑問,他已陳腐不堪。”

35歲:“如果爸爸當年像我這樣老練,他今天肯定是個百萬富翁了。”

45歲:“我不知道是否該和‘老頭子’商量商量,或許他能幫我出出主意”

55歲:“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說實話,他的看法相當高明。”

60歲:“可憐的爸爸,您簡直是位無所不知的學者,遺憾的是我瞭解您太晚了!”

聽了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麼?雖親近如父子,但有些東西,只有在時過境遷以後,纔看得更明白,懂得更深刻。今天我們學習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看他是如何理解父親、領悟父愛的。

二、檢查預習

1、讓學生介紹作者及背景。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江蘇省揚州市人,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創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代表作有詩文集《蹤跡》、《歐旅雜記》,以及一些文藝論著,收在《朱自清文集》裏。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寫於1925年10月,課文追憶了作者在八年前,父親朱鴻均(任徐州菸酒公司局長)被解職,朱家“禍不單行”,祖母又去世,作者當時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唸書,得知祖母去世,從北京趕到徐州與父親一道回揚州奔喪,借錢辦完事後,又變賣典質還債。喪事完畢,父親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唸書,父子在浦口車站惜別。

2、字詞檢查

(1).給加點的字注音,識記字詞寫法。

交(jiāo)卸(xiè)奔(bēn)喪(sāng)狼(láng)藉(jí)簌(sù)簌(sù)典(diǎn)質(zhì)賦(fù)閒(xián)頹(tuí)唐(táng)瑣(suǒ)屑(xiè)差(chāi)使(shi)虧(kuī)空(kong)

勾(gōu)留(liú)揀(jiǎn)攙(chān)蹣(pán)跚(shān)

(2)、看意思說出詞語

1.亂七八糟的樣子()2.紛紛落下的樣子()3.悽慘暗淡,不景氣()

4.失業在家()5.短時間停留()6.言行守舊,不合時宜()

7.衰頹敗落()8.看到某種情況,心裏感到悲傷()

9.感情積在心裏不得發泄()10.細小而繁多(的事)()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語速、語調、節奏和感情)

質疑探究

1、“背影”在文中出現了幾次?分別是在什麼情況下出現的?

請你在“背影”前加上一個動詞,以便理解四處“背影”的不同含義

第一次點背影開篇點題

第二次繪背影突出主題

第三次別背影深化感情

第四次念背影深化主題

2、四次出現“背影”,作者重點刻畫的是哪一次?

重點賞讀第六段。圈點勾畫出對父親進行描寫的語句。分析樸實的語言中所包含的深摯感情。 注意父親穿着、動作、語言以及背後的深厚感情。也可以不限制讓學生品讀,談自己的感受。 教師與學生展開對話,

a、父親的穿戴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憂傷

b、走路的姿勢蹣跚年齡大,腿腳不便

c、爬月臺時的動作探、攀、縮、傾行動不便,艱難

3、《背影》中作者流了幾次淚?體會幾次流淚包含的感情。

“到徐州見到父親??。不禁簌簌地流下淚”(傷心難過的淚)

看見父親爬月臺??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感激的淚)

父親背影消失時??我的眼淚又來了。(依依惜別的淚)

讀到父親來信時??晶瑩的淚光(相思的淚、飽含辛酸的淚)

4、理解本文樸實簡練的語言表達方式:請找出父親送兒子上車的過程說的四句話,並體會它所含的意思。

<1>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3>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四、再讀首尾,領悟深情,把握主旨。

再讀首尾段,引導學生談自己感受,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課文所飽含的真摯的父子之情。

五、真情告白,理解父親

青春年少,我們也曾對摯愛我們的父親任性過,誤解過.請以“爸爸,我想對您說”爲開頭給你的父親寫一段話,來表達你對他的愛。然後同學之間互相交流。

六、小結

以歌曲《父親》作爲本節課結束,去深深體會那偉大的親情。

板書設計:

背影

朱自清

父親的背影我的淚

點背影開篇點題傷心難過

繪背影突出主題感激

別背影深化感情依依惜別

念背影深化主題思念辛酸

中心父疼子,子愛父,父子情深

教學反思: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以其感情真摯自然見長。“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哪些角度易於學生領悟文中滲透的父慈子孝的真情呢?筆者試從以下三個方面淺談看法。

(一)抓住背影

文章的標題是“背影”,父親給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背影,背影在文中多次出現,可以視作貫穿文章的主線。“背影的表現角度能集中反映出描寫對象的內在精神”(凌煥新),分析課文時,抓住背影,也就抓住了理解本文的關鍵。

(二)分析流淚

古人云:“男兒有淚不輕彈”,可細心的讀者不難發現,文中竟然出現四次流淚,是什麼原因使得堂堂男兒的朱自清先生數次淚流滿面呢?從這一角度引導學生把握課文,易引起學生興趣,使學生帶着疑問開始對文本的解讀。

(三)培養語感

語感對於引導學生進入作品的世界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開課時導入、播放錄音、學生的自由朗讀,都有意識對學生進行了語感培養,但在學生探究問題及分析課文時卻忽略了。這一點在今後的教學中應注意。

《背影》教學反思3

今年的全縣新上崗老師的培訓中,我執教《背影》一文,在備課的過程中,我採取板塊教學,設計的板塊依次爲:淚光點點讀深情、寒冬瑟瑟父子別、思念綿綿憶背影、濃濃深情寫背影。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以其感情真摯自然見長。“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哪些角度易於學生領悟文中滲透的父慈子孝的真情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讓學生走進深深的父愛,學會感恩身邊給予我們關愛的每一個人。

父親穿着很樸素,“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布料廉價,顏色普通。祖母去世,父親賦閒,在這禍不單行的日子,就連給腳伕的小費,父親也要講價,家境慘淡可見一斑。然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外出讀書的朱自清先生,穿的是皮大衣,父親爲兒子做的是紫毛大衣,很貴重,也很時髦。通過父子服裝的對比,不言自明:父親對兒子的關愛遠遠勝過自己。從父子服裝對比這一角度來分析課文,學生可以直觀地感受到父親對兒子的關愛。

古人云:“男兒有淚不輕彈”,可細心的讀者不難發現,文中竟然出現四次流淚,是什麼原因使得堂堂男兒的朱自清先生數次淚流滿面呢?從這一角度引導學生把握課文,易引起學生興趣,使學生帶着疑問開始對文本的解讀。

文章的標題是“背影”,父親給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背影,在文中多次出現,可以視作貫穿文章的主線。在【思念綿綿憶背影】中進行細緻的刻畫和描寫。“背影的表現角度能集中反映出描寫對象的內在精神”,分析課文時,抓住背影,也就抓住了理解本文的關鍵。平時教學中,我通過反覆朗讀、圈劃,欣賞歌曲,引導學生體會了父親無微不至的愛,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

現實生活中,好多人可能並沒有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因爲這種愛它蘊含在平凡和瑣碎之中,如果不用心去感受的話,很容易被我們忽略掉。從四次流淚入手來解讀課文,抓住了文章的感情線索,便於學生更好地體會字裏行間滲透的父子真情。不同的父親,愛的方式各有不同,學了文本後,我讓學生暢談心聲,說說在自己的經歷中,父親的哪些細節令人難忘。通過小組討論,推選1—2人上臺演講,全班交流,預期使全課達到高潮。

情感的體會是散文教學的重點,而將情感的體會轉化爲學生內在的成長的體悟,轉化爲學生生命意識的覺醒和對生活的獨特感悟進而促進生命的成長,這又是教師在進行散文教學時所追求的最高目標。散文的味道就在於串聯了一個個精彩的瞬間而氤氳成一種樸素而又特別的情感,最終是這種情感的美成爲一種生命的永恆。《背影》就是這樣一篇化瞬間爲永恆的文章。

《背影》教學反思4

一、《背影》

1、通過此文去引導學生關注家庭生活,關注父母的生活與情感。教材編輯的.意圖是要示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認識和反映家庭成員之間的美好的情感。

2、訓練學生整體上學習與運用語文的能力,編者將此文的訓練重點之一定爲“中心與段落的關係”,意在訓練學生理解作者如何根據中心去安排段落的能力。

3、我班乃至我校的學生語文基礎差,特別體現在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與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背影》這篇文章反映的畢竟是成年人尤而且是一個知識分子的情感,因而較爲深沉,其中最大的特點“淡淡的憂愁”是很難讓這些剛上初一的學生真正的領會。根據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對這樣一些內容進行大膽的捨棄,在課堂上不做要求。

4、“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葉聖陶語),但教材又是一個很特殊的例子,它與數理化的例子不同,首先,它是一個綜合性的複雜性的例子,從不同的方面可以有不同的用途;其次,這個例子本身也很重要。因此,一方面,我將這一例子用好用足用得其所,另一方面,我還不能得意而忘言,得魚而忘荃,可以說,“言”“荃”更爲重要。

“整體閱讀,以語言訓練爲主”是我上這節課的指導思想,在教學方法的選用上主要體現這一點,在處理教材時,先讓學生通過聽讀、朗讀等方式從整體上進行充分的感知,並對重要的字詞進行訓練;再對文章的大致內容進行梳理,在此基礎之上,進行重點文段的閱讀訓練,着重訓練詞語的運用和關鍵語句的理解。最後對“中心與段落的關係”進行領會與分析。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採用圈點批註、朗讀、討論、質疑、課堂練習等方式使學生動腦動手。

二、《甜甜的泥土》

1、本文我上了兩次。第一次我以朗誦入題,學生沒有被感染,這樣,在情境創設不夠的情況下,學生難以理解一個離異的媽媽對孩子的那種牽腸掛肚,欲哭無淚的悲情。所以朗讀時讀不出母親的悲哀與痛苦。而第二節課我在導語設置上注意創設情境,用了一個故事來導入,學生的情緒被調動,課堂的氛圍就遠遠超越第一節課。

2、課堂是教師、學生和文本三者之間的交流,一味地注重討論分析,往往會使課堂表面熱熱鬧鬧實際上卻收穫甚微。因爲學生的交流失去了導向,出現了漫無節制的空談散講。我想學生的討論應該在情感的體驗中自然完成,讓文章的情打動他們進入作者的心靈。

3、備課不僅要備文本更要備學生,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與體驗應該建立在他們的品讀與感悟的基礎之上,只有讓學生把文本讀深讀透,才能讓他們的心扉與讀者的心靈相通,課堂的高潮在這個時候纔會水到渠成的出現。爲了完成教學環節而脫離學生的教學設計是一定要失敗的。

三、《父母的心》

1、轉變學生學習方式

充分體現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統一。課堂的主宰者不是教師

而是學生以主人公的身份去感受、品味。以學生自主學習爲基礎,品味感悟爲主導,盡展學生的心聲。是我們今後教學的一個發展趨勢。

2、開發教育資源,激發課堂

本課在設計的時候,把整篇文章從結構到主題以及語言特色、美好的祝願融爲一體。便於學生把握主脈,透析內容。要求學生在感悟親情的基礎上,表達親情,傳遞親情,並生通過三節課關於親情的學習,已經對愛並不陌生,也對通過各種文體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有了一定的瞭解,已具備了一些自主分析和理解的能力。學生的思維也由感知向感悟過度,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積極引導學生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通過情感昇華來來獲得新的感悟。當然在此過程中,以一些感性知識作爲依託,藉助多媒體電教手段加強情感的感染,便於學生理解。且使學生在品讀文本方面有所收穫。基於此,本節課按照“層層剖析、梯級感悟、情感昇華”來設計。達到工具性教學和人文性薰陶的雙重目的。

《背影》教學反思5

《背影》是一篇傳統寫父子親情的文章,那濃重的背影凝聚着撼人的力量,也曾感動過一代又一代的人。但現在的孩子,因時代、家庭等等原因,很難融入這篇文章,爲此我設計了以情導學的幾個環節。同時,一反傳統教學中以“背影”爲切入點的規律,而是從品味語言入手,從字裏行間去感受那力透紙背的父子親情。讓學生學會品味語言,從而體悟情感,並學會運用語言之法。

新課程理念要求以人爲本,以學生爲本。按初中語文課標的要求:學生在閱讀中要有自己獨特發現,有自己個性見解,品析感悟語言特點。因此,整個教學程序的展開都是圍繞這一目標進行的,通過學習、體悟文章語言所飽含的父子親情,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這樣,讓語文課堂真正變成學生樂學、會學、學會的快樂天堂。

調動學生的思維與興趣,成了本節課重中之重。引入情境後,只以“文章表達什麼思想感情”爲牽動點,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讓我驚喜的是,這些孩子,思維竟如此敏捷、開闊,他們能從點滴語言中感悟到子對父的思念、牽掛等情感,這是我預設中所沒想到的。這也激發了我與他們一起去探究質疑的興致,讓我真切地感受到,“教學相長”的深刻寓意。這一預設的探究過程,使我與孩子們一起回讀文本,更加深刻地體味出文字間所蘊含的綿綿不盡之意。

本文語言質樸無華,而情感卻力透紙背。因此,在重點環節中,我設計了品味語言,體悟情感這一環節。從品詞入手,可從中悟到“知微見著”的效果。此環節設計爲糾正教師的錯誤,讓生感受到“困後之妙”。人物是情感的凝聚點,而品味人物描寫也是初中階段應掌握的一種方法。讓學生品析人物描寫,挖掘其內在的感情色彩。在這兩個環節中他們極盡能力,品出詞語含義,具體再現情感,也融入了文章的情感中。拓展練習中學生受文章濃情的感染,動情地描述生活中無痕的真愛,沐浴在無疆的親情中,將文字化成真正的情感體驗。

但課堂是遺憾的藝術。對於某些詞語的理解,因我缺乏靈活的引導而趨於膚淺。以此爲基點,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更上層樓。

《背影》教學反思6

《背影》是父愛名篇,如何讓“情動於中而形於言”的文章,來震撼學生的心靈,達到“以人爲本,教文育人”的目的,還要學會真實刻畫既熟悉又陌生的父親,避免出現父親形象“千人一面”,對於初二的學生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師在處理教材時必須要精心設計,想方設法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將個體體驗、思考與文本聯繫起來,讓他們的心與文本產生共鳴。

身爲語文教師,我寫了下水作文,用自己的體驗來激勵、喚醒、鼓舞學生。尤其是在第二課時我問學生:“父親在文中講了五句話兒,那麼‘我’講了幾句話?”這個問題一針見血,使學生感到震驚與羞愧!原來“我”對父親說:“爸爸,你走吧。”有學生恍然大悟:“原來如此,‘我’的自作聰明,不理解父親,才體會不出老爸的愛子情深。生活中的我又何嘗不是如此,老爸個頭比較矮,比較胖,我要求他儘量不要到學校裏來看我,我甚至不願同學知道他是我父親。我……”說着他哭了,一切已盡在不言之中。在這樣的情境中教學,完全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後,很多學生寫出了自己的讀後感,高質量完成了習作《_______的父親》。學生有感而發,一篇篇雖稚嫩但充滿感念與激情的習作,打消了我原先擔心部分學生可能會出現的爲湊字數而作文亦或是虛構爲文的顧慮。

語文與生活同在,把學生關在教室裏,侷限在課本中,必然遠離實踐。因此本文的教與學,則應以“父愛”爲主題,要求學生在深入瞭解父愛的含蓄、深沉與博大的基礎上,以教材《背影》爲範例,開展《父愛如山》的閱讀活動實踐課,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以讀促寫,自主表達,多讀多寫。千萬不可越俎代庖,削弱學生的語文實踐。把“破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相結合,讓“有字書”與“無字書”相參照,使“閱讀生活”與“人性完善”一體化,不斷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激活他們的生活積澱,參悟生活真諦,進而內化,充實和優化他們的精神世界,形成強烈的表達欲,寫出有血有肉親情洋溢的作文。讀寫是語文的雙翅,讀得少,讀得不得法,無疑是對語文教學的釜底抽薪。一定要打開學生課外生活的大門,讓學生在豐富的社會實踐中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定教,是現代教學思想的重要體現。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人。教師只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學生有着巨大的發展潛能,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意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逐漸形成獨立學習、自主發展的能力。在《背影》的教學中,我和學生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相互交流,真正感受到了在自主空間中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能力。從學生積極探究的實踐中,我也感受到了他們自主學習探究獲得的愉快,也感受到了作爲引導者的自豪和快樂。

“以人爲本,教文育人”必須滲透在語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要引導得法,學生可以隨時吸取和得到不斷滋養。但同時也要認識到現實生活的複雜性,各種語文信息中的美與醜、善與惡、健康與腐朽經常錯綜交織,對學生的個性心理品質的發展都會產生一定影響。所以教師要幫助學生分清良萎,辨別精華與糟粕,在“分析”上多下功夫,並對學生在語文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健康的個性心理品質及時加以診治,促使其轉化。當然,這種轉化工作也必須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進行,而不是訓斥或簡單說教所能奏效的。也願每一位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堅持“以人爲本”,爲“教書育人”而不遺餘力。

《背影》教學反思7

這是一篇很煽情的文章,這是一篇很具教育意義的文章,這是一篇很親情的文章。所以,我的教學目標設定在情感的引導上,在對學生的人性化教育上。

依稀記得在上一屆上這篇課文時,學生飽含熱淚的感動和意味深長的沉默、依稀還記得這堂課上得我自己頗爲得意,頗受好評。但,今日卻事與願違。

早上第一節在一班,我從《父愛的高度》這首詩引入,配了音樂,找了朗誦好的學生,但因爲音樂聲音過大、朗誦聲音過小,所以這個導入很失敗。然後在聽課文朗讀過程中,我選擇的視頻沒有配文字,學生看書看屏幕很麻煩,這個過程是頗爲失敗。因爲我的情緒沒奠定到位,所以當我分析文字的時候,語言顯得尤爲乾癟,當我的父子生嫌隙的過程時尤爲慘白,當我的《父親》一歌響起時,尤爲無力。學生根本沒在我關注的點上。我知道在一班,我的《背影》失敗了。

我迅速地調整PPT的邏輯關係,更換新的導入。

二班時,是下午第三節課。此時的學生經歷了一天的疲勞,已經毫無新鮮感。課前我做了一個小小的實驗:在一張紙上寫上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五個人(很多孩子寫了自己的爸爸媽媽兄弟姐妹朋友),然後再一個劃掉你認爲不那麼重要的一個,直至最後一個。在第三個的時候,有點孩子就淚光閃閃了,第四個時,直接有孩子呼喊能不能保留兩個!而在這時,我再觀孩子最後的“愛”,多數是父母。從而引入文章,再播放《父親》一歌,孩子們就很好地將自己對親人的不捨和愛意融入歌詞和MV。

就這樣,我將這篇的感情基調奠定得很好啦,在沒正式進入文本之前,學生就能夠將自己對父母的感情融入文章,那麼再分析朱自清的文字時,就顯得輕而易舉啦。

經過這堂課,我更加明白了導入在授課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抒情散文中,未成曲調先有情是多麼重要。

《背影》教學反思8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以其感情真摯自然見長。我在這堂課的教學上主要圍繞“父疼子”“子愛父”這兩方面展開教學。分析課文時,抓住背影,也就抓住了理解本文的關鍵。所以,我通過反覆朗讀、圈劃,引導學生體會了父親無微不至的愛,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

講課時,我花費了大量時間,從不同的角度,讓學生細細品味四次寫背影的文字,同時,讓學生體會課文中自我反省的文字,瞭解作者的心理是前後不同的,起初對父親的不理解,相反覺得父親說話不大漂亮,甚至暗笑他的迂,及到看見他的背影,這才良心發現,作爲兒子,在父親面前自以爲是是不對的。引導學生注意調整心態,體會家庭親情,然後讓學生用心去體會自己的父親舉手投足間的父愛。對於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談談自己父親的哪些細節令人難忘。學生表現較好,參與度較高,也真實可感地表述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父親的故事。

我也在想,只要觸動了學生情感的心絃,即便是寡言的學生也是能說出自己內心的故事的,關鍵在於老師如何觸動學生的心絃。

《背影》教學反思9

電影導演張藝謀在拍完《千里走單騎》後說,高倉健(日本名演員)是“惟一一個能用“背身”演戲的人”,即高倉健的背影都極具表演力和震撼力,《背影》教學反思。而他的表演又非常內斂,即使是“哭戲”,在高倉健那裏,都變成了不掉眼淚的“心在哭泣”,震撼人心。朱自清和他的父親分別用“哭泣”和“背身”演繹了人間至情,這不是演戲,但更感人。

本課聚焦“背影”和“背影的背後”,引導學生體驗和感受,理解和反思,基本做到了理性與人性的完美結合,經驗和體驗的美妙和諧,知識、價值、情感的高度統一。

《背影》是文學名篇,也是百教不厭的老課文;《背影》的教例豐富多彩,可以說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

教學本文最大的難點在於學生。由於本文是作者在當了父親以後,對八年前情景的回憶,感情變化複雜,但學生年齡尚小,社會閱歷太淺,大多也沒經歷大喜大悲之類的家庭變故,文章所呈現的情形離學生很遙遠,因而,學生不易進入角色,教學反思《《背影》教學反思》。如何在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和學生的心靈情感之間搭建一座橋樑,使他們作出自己的體驗與評價?這是擺在教者面前的難題。本課基本解決了這個難題。

本課的最大特點是緊抓“情感”主線,環節設計精巧。簡練而深情的導入,用“吟讀”來體驗“低迴婉轉、情抑於中”的情感基調,然後以“怎樣的背影”和“背影的背後”爲抓手,深度體驗和理解作者落淚的表層和深層原因,中間適時地介入背景,一步步將學生的理解引向深入,情感引向高潮,直至最後“發短信”,讓學生積蓄已久的情感得以宣泄,真是水到渠來。可謂是步步鋪設,環環相扣,層層深入。

《背影》教學反思10

本節課我通過閱讀中分析的方法,展現了一節父愛的課堂。在教授的過程中,學生讀的非常富有感情,對於父子之情的感悟也有深深的體會,但是在語句品析方面,因爲我所設計的題型不夠靈活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今後一定改正。

同時,在新課標要求下的高效課堂,我在本節課中展示的不到位,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的沒有設想的好。尤其是在談文中的“我”的情感變化時,對學生的啓發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背影》教學反思11

在認真學習了王榮生老師的講座之後,再回頭看自己的教學設計,既看到了一點點優點,同時也看到了很多不足。下面我將介紹我的設計初衷,並就得與失兩個方面做一個分析,然後拿出自己的改進措施,請老師指正。

一、本課設計思路及反思

本課設計的主要出發點有兩個,一是情,二是法。情就是父子之情和愧疚之情。法就是文章採取新穎的寫作角度的方法。爲了達到這一目的,我是通過緊扣文章人物描寫語段的分析來預設教學思路的。全篇設計主體部分包含三大板塊:認識寫作角度的妙處,分析父親人物形象,全面把握文章主旨。輔助性板塊包括開頭的家庭情況小調查和結尾部分的寫作角度創新練習。

結合對學生的詢問調查,我感覺從教學實際來看,主體部分第一板塊任務預設的很不好,主要原因在於把第二個出發點的落實與對文本的深度解析分離了,不是有機的生成知識,只是帶着學生對這一重點做了一般性的瞭解。並沒有讓學生真正理解文章的寫作角度是由文章的核心事件的側重點決定的。剪裁創新不是隨心所欲的。如果把這一板塊放在人物形象分析後面會更好。而第二第三板塊的落實我感覺基本上達到了預設的目的。

說是達到了預設目的,可能是我這一課講的不錯吧,但我覺得從課堂的生成性來看,我的預設還是存在極大地缺陷,這也讓我的看似紮實的課堂掩蓋或者說暴露了一些問題,具體在後面展開論述。

二、教學內容和措施的得與失

首先說說學生反應好的一些做法

1、課堂引入設計較爲親切。學生通過發言認識到了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的重要性,並對如何較好的處理這一關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期待,爲教學準備了條件。

2、人物形象分析環節的問題設計難度有梯度,角度全,信息量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

3、對文章主旨的補充挖掘,給學生很多的啓發,幫助他們認識到抓住作者身份分析文章內容對認識文章主旨的重要性。

從實際效果看,教學預設中的學生因素我是給與了應有的重視。 然後詳細說說不足的方面。

1、對教材內容與教學內容的主次矛盾認識的得很不夠。我想教什麼和學生實際學到了什麼還沒有有效重合。如何把教材內容有機轉化爲鮮活的教學內容,這一直是我的思考重點。《背影》這篇文章反映的是一箇中年人對當年的自己年幼無知的懺悔。這是通過對父親的四次背影的描寫實現的。順理成章的教學思路好像就是抓住寫作角度和人物形象的分析,這個沒有錯,但重要的是如何通過獨特的視角來認識他的內心,如何來個性化的表述,並能把自己的情感融入進去。爲了完成這一任務,我設計了一組問題幫助學生從各個方面來認識人

物。雖然學生在這一環節的回答是較爲豐富的。但我總感覺是一些老套路,像公式定理一樣。學生就像調頻開關,你問哪一類問題,他都能給你一大堆堂而皇之的答案。我經過這幾天的學習和思考,形成一個判斷:是我的教學預設太機械了,沒有給學生深入的體會感悟的機會,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引導還不夠深入。學生當然就滿足於一般性的類型化的表達。在這裏,我的教學內容太依賴教材內容。教學方法也太依賴教材本身的特性了。

2、對教學預設中設置生成性空間的問題重視不夠。這也就是我說的機械化設計。一篇好的教學設計當然要儘可能的考慮學生的反應,但因爲人自身的侷限性的問題,教師還是要有意識的保留一些彈性。同時,教學的對話性,也要求教師重視學生平等的參與權。教師應該作爲“平等的首席”出現在教學過程中。這體現在教學預設中,就是教師要把自己的觀點和做法作爲一個等待學生參與和批評和共建的未完成的動態文本,而不是作爲“聖旨”讓學生去高呼萬歲。從這個角度來說,我的教學預設對學生的參與權重視不夠。在我的下意識想象裏,學生還是作爲被動的一方,等待着老師的引領。教案裏的三大板塊尤其是第一板塊的問題設計尤其暴露了這一傾向。所以在課堂上,就出現了學生機械化的反應。這說明,先進的新課程理念還沒有真正的融化在我的教學觀念裏,還沒有切實的指導我的教學實踐。錢夢龍先生的《死海不死》一課,就鮮明的映射出我的不足。

3、教學手段和措施還存在不足。一大不足是讀的少了,尤其是對父親四次背影和四次話語的描寫朗讀不夠。如果能做好這個工作,老

師再進一步知道,相信學生對父親這個人物的感觸會更深一些。第二大不足是說的太簡單了。教師應該引導學社深入體會人物心理,並較細緻的表述出來。

三、改進措施

針對以上不足,我打算從四個方面進行改進。

1、進一步深入學習教學理論知識,深入反思,在反覆的實踐中滲透先進的教學理念。並能把理論和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讓理論爲我所用。而不是讓理論牽着鼻子跑。

2、進一步瞭解認識新一代學生的心理特點,把自己的教學預設和生成同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讓學生得到他們應該得到的尊重。

3、進一步向優秀教師學習,吸收他們的先進方法,快速的豐富自己的教學資源。

4、對優質的預設和有效地生成性問題做深入的實踐和研究,讓預設成爲教學的有效前提,讓生成成爲課堂的主線。讓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並行不悖。

總之,這篇教學設計是一個契機,讓我更好的認識自己,瞭解他人。希望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能得到更多的學生的認可。我的課堂真正成爲學生成長的加油站。

《背影》教學反思12

《背影》是一篇寫父子親情的傳統文章,那濃重的背影凝聚着撼人的力量,也曾感動過一代又一代的人。本文感情真切、質樸自然,所以我將教學的重點自然放在了通過品讀“背影”來感悟文章蘊含情感上。文章的標題即是“背影”,父親給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背影,背影在文中多次出現,是貫穿文章的主線。抓住“背影”,也就抓住了理解本文的關鍵。

但現在的孩子,因時代、家庭等等原因,很難融入這篇文章。怎麼辦?《語文課程標準》閱讀要求中表述得極爲清楚:“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看來,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還是得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從品味語言入手,從字裏行間去感受那力透紙背的父子親情。因而我在教學中選取了易於學生領悟文中父子情深的角度設置瞭如下環節:

一、情境導入。

先是由一首《背影》歌曲導入,這首歌憂傷的旋律、傷感的歌詞,將孩子們初步帶入到離別的氛圍中去。

二、初讀感知。

通過這一環節的實施,學生對文章的內容能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找出文中提及背影的文字,抓住文章主線。

三、重點品讀。

一是引導學生品讀其中一幅最感人的“背影圖”。抓住這段話裏的動作描寫,如“蹣跚的走”、“攀”、“縮”等詞,讓學生們感受到父親買橘的艱難,從而感受到濃濃的父愛。然而僅僅是父親爲“我”費力買橘子這一畫面讓作者感動嗎?並不是。還得引導學生看背影之後的背景。這一環節,通過父親和兒子衣服的對比,父親穿的是“黑布小帽,穿着黑布棉袍,深青布馬褂。”而兒子卻有着“紫毛大衣”和“皮大衣”,更顯父愛深深。接着抓住衣服特有的顏色,再聯繫課文的前3自然段提到的家境,在廣闊的社會背景下,這一背影纔會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二是讓學生自由品讀,感悟至深父愛。這是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父親的言行,特別是父親送行時看似平常的話,都是那樣的樸實,細細讀來,卻蘊含着父親濃濃的愛。這一環節就是放手讓學生讀、品、議、說,進行探究性學習。

四、拓展延伸。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這一環節,讓學生以即興演講的形式,說說親人對自己的愛,捕捉生活中平凡的瞬間,從平凡中發現感動,從而讓學生學會感恩,關愛身邊愛着自己的人。

通過本次“磨”課,我收穫了很多。首先,是從皮校長的身上,看到了一名教研工作者的熱情和耐心,一遍又一遍的修改,甚至吃飯、走路的時候,都還在和我說着對這篇課文的理解。如果我們每一個爲人師者,都永遠保持着皮校長這樣的教研激情和嚴謹治學的態度的話,將是學生之幸,九澧之幸。其次,我懂得了一堂語文課,品味語言也是有方法的。品讀——通過有感情、有表情的朗讀來欣賞語文之美;品析——抓精彩的詞句、語段加以分析,進而體味作者的情感,人物的性格、作品的主旨;品寫——把所讀、所思、所感寫下來,進而欣賞語文之美。不管什麼方法,都離不開學生真正的把自己放進文本里去,讀出自己,從而引發共鳴。

當然,在實際的教學中,前後我試教了三次,但每一次都沒達到我想要的效果,現在的學生享受的父母之關愛已經視爲理所當然,要想他們與朱自清的心絃發生共震,還真的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這些遺憾,也成爲我今後語文教學中要努力的方向吧。

《背影》教學反思1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

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文章蘊含的思想感情。

②學習本文抓住人物特徵刻畫人物的方法。

③體會本文樸實的語言風格。

2.過程和方法目標:

提高學生品味語言的能力和從寫作中精選材料、謀篇佈局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體味文章所表現的父親的深深的愛子之情,培養學生“關愛他人”的優良品德。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樸實、飽含深情的語言,學習敘事中的選材方法——截取法。

難點:明確“背影”是課文的明線,“父子深情”是課文的暗線,二者和諧統一,體會文章情思綿綿的意蘊。

三、教學課時3課時

四、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營造氛圍。

播放《父親》這首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介紹。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蘇省揚州市人,散文家、詩人、學者。有詩文集《蹤跡》、《歐遊雜記》,散文集《背影》,都收在《朱自清文集》裏。

《背影》是我國現代文學的名篇。寫於1925年10月,是作者追憶8年前的事。1917年冬,作者的祖母死了,父親(朱鴻鈞)原任徐州菸酒公賣局局長,也被解聘了。父親沒有積蓄,還欠了五百元債。作者當時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唸書,得知祖母去世,便從北京趕到徐州與父親一道回家奔喪。回揚州後,父親將金銀首飾都拿出來,又當了一件狐皮袍,才還上欠債。又借錢辦了喪事。喪事完畢,父親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唸書,父子在浦口惜別。本文所寫的就是惜別的感人場面。

三、檢查預習

1、讀準下劃線的字的讀音。

差使()交卸()奔喪()狼藉()賦閒()簌簌()妥帖()頹唐()瑣屑()蹣跚()躊躇()惦記()舉箸()迂腐()

2、下列字詞的意思你掌握了嗎?

奔喪狼藉賦閒頹唐蹣跚瑣屑

禍不單行慘淡變賣典質躊躇

四、聽讀課文錄音,感知課文內容。

1、這是一篇散文,它以背影爲線索,表現父親的愛子之情。

2、本文幾次寫到“背影”?各在什麼地方?哪一次“背影”寫得最具體、最感人?(四次背影。第一次在開頭,“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第二次在浦口車站送別時,父親去買橘子的背影。這次寫得最具體、最感人。第三次在車門話別,望着父親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羣裏”。第四次在結尾,“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

3、文章寫了作者的幾次流淚?爲什麼流淚?(①第二段,是因爲悲傷:祖母死了;父親失業了。②第六段父親爬月臺買橘子時,流下了感動之淚。③第六段,父親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羣中,流下了依戀之淚。④第七段,讀父親來信時,流下懷念之淚。)

4、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

(◎第一部分(1)開篇點題。思念父親,最難忘懷的是父親的背影。

◎第二部分(2—6)回憶往事。追憶車站離別的情景,表現父親愛子之情。其中:2、3段,交代家境,爲寫背影渲染悲涼的氣氛。4、5段,敘述父親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愛護,爲寫背影作鋪墊。6段,描寫父親爬鐵道買橘子的背影,抒發父子情深。

◎第三部分(7)別後思念。淚光中再現“背影”。喟然長嘆,抒發懷念父親之情。)

五、歸納小結,完成板書(展示)。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六、初步感受父子之情。

(一)初步感受一:父疼子

1、在送行過程中,父親爲兒子做了哪些事?(親自送行,照看行李,講定價錢,送子上車,揀定座位,叮囑兒子,囑咐茶房,爲子買橘。體現:細心關照,周到入微)

2、其中哪一件事最讓你感動?爲什麼?(望父買橘見背影)

3、父親對兒子的關懷,除了爲兒子做了這麼多繁瑣細小的小事以外,還以什麼方式表達這種關愛?{父親的語言:①不要緊,他們去不好!②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③我走了,到那邊來信!④進去吧,裏面沒人.

體現:憐惜體貼,依依不捨(樸實而簡潔的語言,表現出父親無微不至的關心,深摯的關愛,憐惜體貼兒子,依依不捨,語言樸實,感情深沉。)}

4、朗讀,分析“望父買橘”。

①父親的穿戴: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憂傷(黑色給人壓抑沉重的感覺,這是一個沉重的背影!)

②走路的姿勢:蹣跚——年紀較大,腿腳不便,(這是一個蹣跚的背影!)

③爬月臺動作:探攀縮傾——行動不便,步履艱難(動作描寫,“探”,體胖動作不靈便,下鐵道小心翼翼;“攀”,既寫出月臺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親爬月臺的吃力;“縮”,兩腳無處可蹬,把怎樣爬寫得更細緻;“傾”,爬上月臺雖然十分艱難,但又十分努力的樣子。——這是一個艱難的背影!)

(二)初步感受二:子愛父

5、作者先說“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又說“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瞭。”這裏“聰明”是什麼意思?這兩句話是針對什麼而言的?表現了我怎樣的感情?(這裏的“聰明”都是糊塗的意思。這是針對父親和腳伕講價錢,我總覺得他說話不太漂亮,父親囑咐茶房好好照顧我,我心裏暗笑他“迂”,認爲自己已經長大,完全能料理自己,父親大可不必過分小心。表現我對自己當時不理解父親的深情而自責。)

6、兒子理解了父親的深情嗎?爲什麼?談談你的看法。

{理解。三次流淚,兩次自責:A.望父買橘,艱難背影——感動之淚;B.父子離別,惜別背影——惆悵之淚;C.含淚讀信,再現背影——思念之淚;D.太聰明瞭,聰明過分——後悔自責。

兒子對父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兒子從不理解到理解、體諒、感動、思念。兒子真切地理解了父愛,真誠地感激父愛!}

七、精讀品析“買橘子”這一段。感受父子之情。

聽讀課文錄音,思考討論以下問題:

1、這一段動詞運用準確精當,請找出來體會其內涵。

2、哪些語句描寫了父親的外貌?(“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他肥胖的身子??”)

3、哪個詞表現了父親身材的特點?(肥胖)

4、哪個詞表現了父親步履的特點?(蹣跚)

5、“蹣跚”什麼意思?請你學一學“蹣跚”的樣子。(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

6、哪些語句具體地寫出父親“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

7、這一段主要運用了哪兩種描寫方法?(外貌描寫、動作描寫。)

8、“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兩個“怕”,各怕什麼?(怕父

親見了傷心;怕別人見了難爲情。)

9、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裏很輕鬆似的。父親真的“很輕鬆”嗎?(其實不僅不輕鬆,還很吃力。只是因爲愛兒子,吃苦也心甘情願,所以心裏感到“很輕鬆”。“??似的”表示“看似??,其實不是”。也許是故意裝出輕鬆的樣子,以免兒子心裏難受。這也表現了父親深摯的愛。)

10、父親送兒子上車,前後只說了四句話,請把這四句話找出來。這四句話都很簡短,意思也很平常。這樣簡短平常的話是否缺乏感情?

{①“不要緊,他們去不好。”(父親當時急於謀事,在生存的巨大壓力之下,憂心如焚,但是兒子在他心目中高於一切,惟恐兒子路上有什麼閃失,所以最後決定還是由自己親自送。)

②“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父親已經把兒子送上車,已經關照得無微不至,兒子也勸父親可以走了,而父親還覺得沒有儘夠心意,看見站上有賣橘子的,便要去給兒子買橘子。過鐵道不容易,自己受點累,能讓兒子受用,他是心甘情願的。他還生怕兒子跟着出來,忘了行李。父親的關懷真是無微不至。)

③“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兒子回到北京來信報平安,才能放心。)

④“進去吧,裏邊沒人。”(走了幾步就回頭,可見心裏還是惦記着兒子,依依不捨。又想到兒子所帶的行李,叫兒子小心,什麼都爲兒子着想。)

不是缺乏感情,樸素的言語中往往含有深摯的愛;平淡的話語裏往往有不平靜的心情。溫馨提示:送你一句名言:真理是樸素的。寫作,要善於用樸素的語言寫出深摯的感情;選材,也要善於選擇那些平常而又飽含深情的素材。}

11、歸納:寫父親的背影的目的是什麼?歸納段意。(寫父親的背影的目的是爲了表現父親的愛子之情。買桔送別。)

12、寫父親的4次背影中,過鐵道買橘子的背影寫得最詳細,爲什麼?{這個“背影”在全部故事情節中是重中之重,是全文的“主腦”(葉聖陶語),最能體現父親的愛心,所以得最詳細。}

八、誦讀“買橘子”這一段。深入感受父子之情。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

九、擴展遷移。

◎導入:有一句話,值得你銘記一生: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父母對兒女的恩情!(播放歌曲《兒行千里》)

1、有人認爲,父親年紀大了,身體“肥胖”而又步履“蹣跚”,買橘子讓兒子自己去不是更好嗎?但他卻非自己去不可,這不是一種溺愛嗎?對此你怎樣認爲?(這種說法是不理解父親的愛;爲了愛,自己甘願吃苦,這正表現了父親對兒子愛得深切,愛得無私。)

2、有人說:“一個20歲的大男孩面臨離別,是不是會這麼容易流淚,我很懷疑。”你的看法呢?請與大家討論。(須結合文中交待的特定的背景來理解。當時祖母去世了,父親也失業了,這雙重的打擊使全家光景暗淡,大家的心情都很不好受。所以,“我”的言行可以理解。)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背影》教學反思14

材分析 本課是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記敘文,第二單元的主題是關於“人物刻畫”,主要通過學習寫人的文章,對生活有更豐富的解讀,對人生有更深刻的領悟,同時使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所提高。瞭解人物的記敘、記敘的詳略和中心的表達,以期提高寫作能力。

學情分析 我的教學對象是八年級的學生,學生的語文基礎不太好好。閱讀能力較差,學習習慣也欠缺,因而我立足基礎,讓學生多讀,在閱讀中領會文章主旨,多一點個性化閱讀的激勵,先讓學生喜歡。而後,在指引學生步步深入,領會其中的情感和思想。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充分利用他們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意境,培養學生欣賞文學作品,從中獲得有益啓示。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學習抓住人物特徵細緻描寫的方法。

(2)品味樸實簡潔的語言。 (3)初步學會欣賞敘事散文。

2.方法與過程:合作探究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深切的父愛,淨化自身,淨化靈魂。

4.德育目標:

教育心存愛意,理解自己的父母,感恩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關心他人。

學生重點 1.四次背影、四次流淚的描寫作用。

2.感受深切的父愛,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難點 文中父愛的體會及主旨的體現

課前準備課件 、電腦、投影儀

教學方法 導讀法:在老師引導知文意

研討法:個體思考,小組討論,共同交流。

教法設計 1.學生自己走進文本。

2.以學生爲學習的主體,教師做必要的提示點撥。

3.以寫促讀。

教學流程

一、導入:

(一)入題:(課件)

(二)文學知識課件)

(三)學習目標:

二、檢查預習投影)

2.指學生導讀準字音理解詞語

三、整體感知課文

(一)朗讀課文

(二)思考問題討論問題:

1.本文寫的主要事件是什麼?

2.全文共寫到父親幾次背影的?課文的結構是怎樣的?

3.爲什麼要多次描父親的背影呢?

4.本段運用了哪些方法來描寫父親?爲什麼寫得這樣詳細呢?

四、小結:

五、作業的佈置

六、板書設計:

七、教學反思

《背影》教學反思15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以其情緒誠摯自然見長。“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哪些角度易於學生領悟文中滲透的父慈子孝的真情呢?公開課中,我從以下三個方面嘗試讓學生走進深深的父愛,學會感恩身邊給予我們關愛的每一個人:

(一)抓住背影、朗讀圈劃

文章的標題是“背影”,父親給作者留下深入印象的也是背影,在文中多次涌現,可以視作貫穿文章的主線。“背影的表現角度能集中反映出描寫對象的內在精力”,剖析課文時,抓住背影,也就抓住了理解本文的癥結。所以,我通過重複朗讀、圈劃,欣賞歌曲,引導學生體會了父親無微不至的愛,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

(二)課外拓展、體會寫法

“細微之處見真情,抓住人物的某一細節,多次展開描寫”,這是這篇散文最大的特色。我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爲什麼選擇"背影"這樣的角度來命題立意,並用它來組織材料呢?然後小結:抓住細節描寫能達到藝術視角的創新,可以給讀者以自由想象的廣闊天地,並且最能體現父親對兒子的愛。隨後,我發了一片課外閱讀《父親的巴掌》,此文與《背影》有異曲同工之妙。它是抓住“父親巴掌”這一細節來體現父親對我的愛。在課堂中,我緊緊抓住細節描寫這一主線,貫穿全部教學,教學思路非常清晰。課內學習、課外拓展,學習的容量增加了,所學的知識也及時得到了鞏固。

關注基礎教育改革,探索最佳學習之方法,交流個人教學之心得,廣交天下朋友!讓我們相會在這塊土壤上,爲營造出濃郁的學習氛圍暢談我們的思想吧!-

(三)連接生活、暢談心聲

不同的父親,愛的方式各有不同。最後一環節,我讓學生暢談心聲,說說在自己的經歷中,父親的哪些細節令人難忘。通過小組討論,推薦1-2人上臺演講,全班交換,預期使全課達到高潮。但可惜,下課的鈴聲已響起,只能把這一精彩的環節放在第二節課,繼續討論。最後,我告訴大家:

至愛親情是我們擁有的無上的財富。一桌籌備好的飯菜,一件放在牀頭的衣服,一個激勵的微笑,一句體貼的話語,都凝聚着親人對我們的期望和關懷。正像父親的背影一樣,永遠感動着我們。請大家回到家裏,用自己奇特的方式,向父母、親人表示你對他們理解,對他們給予你的無微不至的關懷的感激。給父母夾一次菜,給他們寫一張紙條,爲他們倒一杯水,向他們道一聲辛勞……

學會理解,學會感恩,是現在的學生所缺少的。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同時也要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我以爲這堂課的成功之處就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