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教學反思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泊秦淮》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泊秦淮》教學反思

《泊秦淮》教學反思1

近期,我們教授八年級第二單元的《古詩四首》,是處在以“愛國”爲主要感情的單元裏面的四首古詩。講解《春望》後,雖然感覺自己講解的十分透徹,逐句、逐聯給學生都分析得相當透徹、到位。但是,通過檢測,才知道,學生對詩歌的內容和主旨的把握還不是很到位。

下課後,我便及時反思。終於,我找到了原因。原來,是我忽略了作者和背景知識的介紹,沒把文學常識當成重點。於是,我在準備《泊秦淮》時,查找了關於杜牧寫此詩歌的背景知識。在課上,我把與《泊秦淮》有關係的背景知識和相關一系列的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鏈接都夾雜到學生“精學”“精練”和自己的“精講”中。結果,練習檢測的時候,多數學生明顯對詩歌的內容和主旨的把握就比《春望》要好得多。所以講授詩歌的時候,“知人論世”尤爲重要。

“知人論世”是說要讀懂前人的作品,就應該知曉作者的身份、思想、經歷、家世,應該瞭解作者所處的時代、社會環境及作品產生的具體背景,被認爲是一種要理解文本必須先了解作者的爲人以及他所處的時代的論文研究方法。

現在的學生,學習那麼久遠的古詩,他們對幾位古詩的'作者瞭解的不多,對當時時代的特點和情況知道的也少,再加上學生的年齡特點,理解幾位大詩人的詩歌所表達的情感,肯定難度很大。所以,講解作者的身份、思想、經歷、家事,對理解詩歌的內容和主旨就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知人論世”對於古詩文教學和文學作品欣賞,對於更深刻、更透徹的全面瞭解作家的創作本意和思想情感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

《泊秦淮》教學反思2

問題:本次公開課教學流程基本符合了本來的設計方向,但是在具體執行的過程中出現了諸多問題,如:首先,導入設計本來想以歷史背景導入,讓學生深刻的理解晚唐的社會、歷史背景,在此基礎上學習本詩,才能更好地理解詩歌,但是在執行的過程中由於語言引導不到位,沒有達到預想效果,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完全投入其中,理解詩歌的意境和情感;其次,在講授詩歌的過程中,作爲絕句,應該注意體裁,要把握住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抒情的特點要求,但是我在講授詩歌的過程中忽略了這一點,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意。

在論語講解過程中,沒有更好地關注學生思考、表達,對於簡單的論語內容,可以讓學生結合已有知識進行理解,感知,以後要注意改進。

課外的一些思考:公開課結束後,我想了很多,爲什麼這些問題靜下來的.時候,自己都能找出來,而在講課之前卻沒能及時糾正呢?在找周校長評課時,周校長問我,“你覺得自己的課講得怎麼樣”,我說“感覺不痛不癢,平淡”,問“爲什麼?”我反覆思考“是外出招生,沒時間試教?是寫六一串詞沒時間改稿?是自己身體不舒服,沒發揮出來?”我沒有說話,低下了頭。因爲當我走下講臺的那一刻,我已經清醒的認識到,這些都不是理由,認真備課,抓緊一切時間,儘可能做好本職工作,纔是硬道理,纔不會給自己留下遺憾。公開課如此,生活亦如此。加油!

《泊秦淮》教學反思3

本課的教學,學生基本上能夠完成教學目標,特別是在“我也評一評”這一環節中,每人都寫下了自己的感觸,並且有個別學生文情結合出色。不過,過程中也有值得思考和修改之處。在剖析詩人的深層情感的過程中,爲了讓學生有更深刻地、近距離地瞭解、貼近詩人那晚的內心世界,我準備了三則材料,一則是詩人的仕途資料,第二則是《過華清宮》,第三則是《將赴吳興登樂遊原》,這兩則詩歌都是杜牧本人的作品。希望學生能從詩人的詩歌中體會“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該句的複雜情感,除了鞭笞、抨擊上層人物之外,還有無法遇到明君的無奈、愁苦。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於這兩則材料理解上有些困難,難度較高。所以,設想可以只選取其中一則,材料的選擇應該少而精,不能多而糙。也許多一些時間讓學生品析《泊秦淮》詩歌本身,可能學生的情感體驗會更深刻一些。

由此可見,課堂教學中的材料使用應該緊緊圍繞文本,爲挖掘文本做鋪墊,不能主客易位,讓課堂成爲鋪天蓋地的材料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