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找規律》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數學《找規律》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數學《找規律》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

數學《找規律》的教學反思1

本課是一年級下冊教材中的《找規律》一課的延伸,與之相比,不同之處是圖形排列規律複雜一些,呈現出形狀和顏色的循環變化。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計爲:目標一是: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活動,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圖形的排列規律,目標一基本達成,大部分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說出圖形的排列規律,但還有一少部分學生不能用語言說出圖形的排列規律。目標二是:能找出生活中循環排列的規律圖形。這一目標達成效果不好,由於時間問題,只讓學生欣賞了一些有規律的圖片,沒有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出有規律的的圖形。

首先,我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讓學生觀察兩排圖形,發現第一排圖形比較容易記住,因爲第一排圖形有規律,讓學生複習舊知,發現規律就在我們身邊,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

在講解新授課時,我通過讓學生先觀察聰聰家的牆面設計,先讓學生找到牆面上都有什麼顏色,什麼圖形,剛開始學生只說出了圖形的形狀,而沒有說出顏色,後來,我就提醒同學們說。要說出生麼顏色的圖形,這時同學們能夠說完整。然後讓學生觀察牆面上的圖形排列有什麼規律時,我直接讓學生四個人一個小組根據老師的要求進行討論,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我深入到學生的小組,問學生找到了那些規律,我發現大部分學生能夠找到斜着看的規律,這是我及時提醒了他們,讓他們橫着看、豎着看有什麼樣的規律。在老師的提醒下,大部分學生能夠找到橫着看和豎着看的規律,但是在小組進行彙報的時候,我發現學生用語言描述起來不較困難,讓學生說的較少,針對循環規律應讓學生多說。講完牆面的規律之後,只是我應該總結出循環規律的概念,但由於課堂上比較緊張,這一點教師應該總結出循環規律的概念,結果放到了學生說出地面顏色的規律後面一塊總結了。

在設計練習時,第一題和第三題學生比較感興趣,效果也比較好。但是到第二個練習時,大部分學不能找到第四組圖形該畫什麼,因爲這一題是把最後面一個圖形放在了移到了最前面,而前面在講解牆面和地面的規律時,讓學生倒着看,會發現也是把最後面一個移到了前面,如果在講牆面和地面時給學生指出來,對於第二個練習就沒有難度了。然後讓學生生活中有規律欣賞圖片,本來欣賞完,準備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的規律,但由於時間,直接讓學生設計有規律的圖形了。到最後也沒有時間進行展示。

數學《找規律》的教學反思2

本週我上了一節一年級的《找規律》高效課堂展示課。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活動性和探究性比較強,在教學中力求引導學生通過認真觀察、獨立思考、主動探究和合作交流,讓學生經歷“發現規律”、“理解規律”、“運用規律”的過程,享受到成功的喜悅。爲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通過兒童喜歡的六一兒童節的話題談話導入,爲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提高興趣。爲他們創造一個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體現數學的價值。在本節課教學時,我讓學生自己去參與數學活動,在動態的過程中體驗規律、感悟規律、應用規律,同時獲得一些數學思想方法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因此,我改變了教材靜態呈現知識的方式,設計了“找、塗、擺”等一系列的學習活動,以活動爲主線搭建探究平臺,刺激學生多感官全方位參與。另外,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活潑愛動,好奇心強,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年齡特點,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作用,利用課件體現生動的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高效參與課堂活動。

這節課,我和同學們融爲一體,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但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在這節課中,對於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考慮不夠全面,數學學科的課堂同樣也肩負着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責任,培養學生數學語言也是一個重點。數學語言的表達應該嚴謹、完整。可是我卻因爲過多的關注活動的組織、調控,而忽略了對學生語言的訓練和培養。在尋找到規律後沒有教給孩子規範性的語言表達規律,以至於在後面的教學和練習中,孩子雖找到了規律,但表達不夠準確。另外一點就是教師本人的能力有待提升,對於課堂生成的資源要及時處理,學會利用資源。今後我將以課程改革和校本教研爲契機,加強學習研討,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踐中反思,反思後再實踐,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數學《找規律》的教學反思3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習方法,充分體現了以人爲本,着眼於學生全面發展的特點,怎樣把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爲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改變學習方式是關鍵。本節課預備給學生充分的探索和創新的空間,讓學生廣泛交流自己的發現,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嘗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事物的`變化。

“簡單圖形和數字的排列規律”這一節課,活動性和探究性比較強,因此教師應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體驗,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畫一畫”這一活動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體驗規律,進一步提高找規律的能力,同時能夠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此外,學生通過“擺一擺”,自己創造規律這一環節,使學生對規律的認識得到了昇華,同時,也開闊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在小組活動中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造意識。

數學《找規律》的教學反思4

《找規律》這部分內容的活動性、生活性和探究性比較強,於是我本着“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爲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學生體會到教學產生的興趣,教學中要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爲他們創造一個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體現數學的價值。”這一理念來設計、實施教學。回顧整節課,學生時時閃爍着創新思維的火花。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爲教學成功主要有以下幾點:

1、激趣導入,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快樂遊戲貫穿於課堂始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先是全班學生合唱一首兒歌《小星星》,輕快的歌聲引入,再用同學們非常想得到的獎品智慧花入手,從動作、圖形顏色的重複排列,引出課題找規律。接着圍繞“裝扮聯歡會的現場”這一主題,將學生置身於一個真實的現實場景中,將數學與學生進行零距離接觸。在這美麗的“節日世界”裏,學生用獨具個性化的思維方式、審美方式,以積極的心態去創造、去享受,以激發他們愛數學、發現美的情感,增強數學應用意識、創新意識。課堂設計了塗一塗、畫一畫、猜一猜等教學環節,讓每個孩子都動起來,潛移默化中加深了對規律的認識,還有讓學生創造規律,孩子們都爭先恐後的要表演規律,課堂學習氛圍空前高漲。玩中學,學中玩,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讓孩子們的學習輕鬆又快樂。

2、探究性、活動化是本節課教學成功的關鍵和保障。

《標準》指出: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自主創造出不同層次的規律,有圖形的規律,聲音的規律,動作的規律……本節課中學生經歷了探索規律的過程,學生在動手、動眼、動口、動腦中學會創新,切身感受到數學的美和作用,享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只要設計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活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便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時,一直在擔當着主人翁的角色,主動地探索規律、創造規律,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理念。

3、聯繫生活,感悟規律的美,融品德教育於數學課堂中。

生活中處處存在規律,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尋找規律,感受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又讓學生暢所欲言,表述規律,孩子們的思維得到了昇華,並從孩子們的回答中適時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如:學生找到了紅綠燈、斑馬線都是有規律的,適時教育學生過馬路時要遵守交通規則;學生在欣賞規律美時,當課件播放到軍人叔叔齊步走的圖片時,適時教育學生要向軍人叔叔學習。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也收穫了精神食糧。

本節課密切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在趣味中觀察、猜想、欣賞,在美的感受中學習有趣的數學,更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

數學《找規律》的教學反思5

一個個生動而有趣的數學情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材中選取了學生感興趣的場景,主要是想通過讓學生對手帕與夾子、蘑菇和小兔、籬笆和木樁的觀察,明確每行中物體都是間隔排列的特點。

但是實際教學時,由於教師的提問過於寬泛,沒有指向性,干擾了學生,造成了學生觀察時無從下手。其實教師可以這樣提問:大家從小兔樂園裏,看到了三列排列得整整齊齊的物體:手帕與夾子、蘑菇和小兔、籬笆和木樁,每行的排列有什麼特點?你發現了什麼規律?這樣一來,學生觀察時有了目標,就能從具體情境的觀察和分析中探索並發現隱含的數學規律,避免無效的探究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