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鯨》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三組課文的第1篇。《鯨》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三組的第一篇精讀課文。這是一篇常識性說明文。文章條理清晰、行文規範。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作者運用了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打比方等說明方法,通俗、生動、準確地對鯨的特點加以說明,融知識性與趣味性與一體,富有可讀性。

《鯨》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在檢查預習環節,我先出示帶有生字和易錯字的句子,讓學生先讀句子,再讀生字詞語,引導學生在語境中讀書,理解詞語意思。對於四個帶有月字旁的字,引導學生歸納發現它們的共同之處。對於表示身體部位的“鰭”,直接出示圖片,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到它的所在。

在整體感知環節,我先讓學生默讀課文第一段,勾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畫上“?”,在讀懂的詞語或句子旁邊作批註。在學生理解詞語和句子的基礎上,進一步讀懂段落的主要內容。再通過讀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第二、三段,採用同樣的'方式處理。而4——6段,放手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交流,合作學習,達成了教學目標。

整節課,結構緊湊,既發揮了老師的主導作用,也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只是,如果像趙林莉主任提出的那樣,把讀懂每一段的內容和學習表達方法融合到一起,就可以節省出更多的時間,使課堂效率更高。這也是以後我在教學中應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