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學反思(精選5篇)

作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學反思(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學反思(精選5篇)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學反思1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緊扣“認準目標,不懈努力”這一主題。《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是培養學生善於分析、敢於破除迷信、勇於實踐的科學態度的好教材。然而,要使17世紀意大利偉大的科學家伽利略的精神,爲生活在今日中國的兒童所深深感動和理解,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根據本文的特點和重、難點,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和生活實際,我這樣安排兩課時的教學

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通過自學使學生認識了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也初步瞭解了課文的結構和主要內容,並通過課前預習和蒐集的資料對文中人物的生平事蹟有了一定的瞭解。

第二課時中,我通過複習導入讓學生課後思考題題進行討論並彙報,完成教學目標。通過細讀文本,瞭解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抓住描寫兩個人物的語句,還有比薩斜塔下的圍觀羣衆語言的描寫。讓學生感受到亞里士多德當時是絕對的權威,而伽利略在這種情況下就敢於挑戰權威,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呢。學生們從讀中深刻的體會到了人物身上的特點,並從中受到了啓示。

課堂是門缺憾的藝術。這一課的教學也存在着不少問題。首先在感受伽利略認真思考亞里士多德的結論的時候,學生還是沒有很清楚地理清楚推論的過程。課後,我在思考是自己操之過急了,這個推論對於學生來說,還是比較複雜,會給他們帶來一些思維上的混亂,教師期望學生能跟上自己上課的節奏,而不是去適應學生的程度。也許,多給學生點時間思考,多讓他們讀讀文本,這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學反思2

這一課的教學我的出發點就是重實效,簡簡單單從語言文字中去感知語言,理解語言,運用語言。

一、細讀文本,瞭解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

我設計的意圖是以瞭解人物形象爲教學載體。去品味語言、學習語言。例如瞭解亞里士多德時抓住“信奉”“責備”等字眼,引領學生深入領悟。教學伽利略時,重點品味“反覆、許多次”等。

二、這篇推理性較強的文章比較枯燥,學生可能不怎麼感興趣。

、但事實上,合理安排了教學步驟,學生積極性還是很高的。例如,對於伽利略的思考(課文的第三段),就採取學生自主探究的方式,讓他們通過說一說,畫一畫,做一做等形式,打開了學生的思路,激發了學生鑽研文本的興趣。

三、語言練習和課堂教學有機結合。我設計語言訓練題目是:

理解“反覆”,設計了三組語言訓練;伽利略做實驗之前和試驗成功後,人們會怎麼說呢?目的是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打開思路,比如,伽利略的學生會說什麼?那些如此信奉亞里士多德的人會說什麼?那些嘲笑過伽利略的人又會說什麼?這樣學生們富有創造性的回答就產生了。

四、讓讀書聲貫穿整個課堂,讓課堂充盈着濃濃的語文味。

對於文中的一些重點語句,反覆誦讀,帶着自己的感受去讀,讓學生在讀書中進一步的領悟文本。

課堂是沒有完美的。同樣,這一課的教學也存在着不少問題。希望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學反思3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是培養學生善於分析、敢於破除迷信、勇於實踐的科學態度的好教材。然而,要使17世紀意大利偉大的科學家伽利略的精神,爲生活在今日中國的兒童所深深感動和理解,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根據本文的特點和重、難點,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和生活實際,充分發揮了主導作用,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我覺得本科教學比較成功的地方是:

一是把握要求,設計教法。

學生在接受學習任務前,我就明確宣佈:學習21課,要了解伽利略通過哪些步驟成功地得出“兩個鐵球同時着地”這個結論。由於要求明確,學生就能有的放矢地進行學習。我又針對本文的特點,別出心裁地把“習題訓練法”和“情境提示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即以課後的習題爲綱,充分利用形象,創具體生動場景的方法,使其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二是激發興趣,調動積極性。

隨着教學內容的深入、變化,我時而發問,時而實物演示,時而板演圖示,時而自讀課文,時而分角色表演,時而鞏固練習,教學方法新穎、多變,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在興趣盎然中愛學、樂學,情緒高昂,學習效率很高造具體生動場景的方法,使其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學反思4

本課中我根據教材的特點和教學目標、重難點,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和生活實際,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本課的.教學特色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把課堂歸還給孩子,這樣老師也會輕鬆很多。這節課,我看到了四年三班學生們的風采,原本以爲孩子的表達能力會有些欠缺,可是在這節課上,我發現了每個孩子的亮點,讓孩子們有話可說就是這節課的成功的地方。

2、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點燃的火把。”在本課教學中,我力爭做學生思維的激活者,情感的激發者,學習的引導者,以讀書訓練爲經,語言文字訓練爲緯,以學生讀、說、議、練、寫,去代替教師單一的講授,收到了比較滿意的效果。

3、品讀2自然段:“那時侯,研究科學的人都信奉亞里士多德,把這位兩千多年前的希臘哲學家的話當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誰要是懷疑亞里士多德,人們就會責備他:“你是什麼意思?難道要違揹人類的真理嗎?”知道亞里士多德那個時候在人們心中至高無上的地位,就會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我適時地引出布魯諾的故事,讓同學們對伽利略的行爲既同情又敬佩,在讀的過程中才會真情流露,情動辭發,

4、抓住第5自然段的兩句話:“這個青年真是膽大妄爲,竟想找亞里士多德的錯處!”和“等會兒他就固執不了啦,事實是無情的,會讓他丟盡了臉!”引導學生暢談自己聽到這樣的議論所產生的疑問或者感想,吧學生引入到當年的情境中,重點突出伽利略的膽大妄爲和固執己見,爲後面實驗成功後人們的反應做好鋪墊。

5、在本課的尾聲處我恰到好處地引用伽利略的另外一句名言:“追求科學需要特殊的勇敢,思考是人類最大的快樂。”這既是對學生心目中的伽利略形象的一次質的提升,又是對課始的一次呼應,還是激發學生再次學習的一股巨大的動力。

但是,課堂上,有些地方處理得還是欠妥當,如:在學生討論交流的過程中,由於我對學生了解不夠深,沒有放開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在小組合作討論的環節耽誤了時間,最後導致“壓堂”的現象發生。

由於教學經驗有限,很多不足之處還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慢慢發現並改正,我願意嘗試找到一種新的教學方法,讓老師和同學都在輕鬆的氛圍中感受學習的快樂。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學反思5

1、《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以學生實踐爲主,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爲了落實這一點,我對課文進行“重組”,以“喜歡誰”(伽利略、亞里多德)作爲學生思維和情感生活的主線,讓學生從書中或課外資料中去理解、感悟伽利略的善於思考、敢於質疑、不迷信權威、認真求實的科學態度。當學生談到這個問題時時,他們各抒己見,或從書中或從課外資料中據理力爭、旁徵博引地侃侃而談。

2、這篇課文的難點在於理解伽利略的想法,學習他善於思考的好品質。《新課標》強調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把這一難點拋給學生,讓他們以小組自由討論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他們在交流彙報時,把語數學科巧妙地結合,這樣的理解也讓我們再次證明學科間的知識是相通的。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真正的學校應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讓孩子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這纔是應當在學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的最美好的事物。”

3、一節精彩的有智慧的語文課,不在於教師講授無數個知識點,而在於學生提出更多的爲什麼;不在於教師運用什麼方法,而在於學生是否在學習過程中大量的參與和自由表達的機會;不在於設計的課堂有無基礎型、拓展型或研究型之分,而於於學生是否對所學的東西感興趣,通過學習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不在於學生從課本中接受了多少,而在於他們質疑和評判了多少,在於他們是否展開想象的翅膀,拓展廣闊的心靈,在於學生對自己的發展是否有足夠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