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師的教學反思

作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生物教師的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生物教師的教學反思

生物教師的教學反思1

新課改下的生物教學反思不僅僅是對教學活動一般性的回顧或重複,更應該是教師置身於整體的生物教學情境中,從社會實踐、情感價值觀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對新課改下的生物教學反思,我覺得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必考,對於實驗必須專題複習。目前來講還未發現原原本本的課本實驗作爲高考試題,而且高考是考試驗不是動手做實驗,因此,根據我們目前條件,對課本實驗有條件儘量做,沒條件看來可以不做,但必須讀和講,講清原理和設計,講清技能的要點,講清方法和結果。對於沒有條件做的實驗,我藉助錄像片、照片。比如,我們生物教研組曾去錦繡大地參觀,用數碼相機留下不少影像資料。比如,二氧化碳發生器、組培設備及流程,課堂上都能發揮不小的作用。複習中更重要的是總結中學生物實驗的技能和方法。我精選了不同類型的高考實驗題,讓學生分析知識點,考的形式、角度,從而對高考試題沒有陌生感和恐懼感。

由於時間的原因,在最後階段對一些城區的考卷的利用上還不夠充分,選題也不夠精練,顯得過多、過雜,使學生茫然。我覺得最後應做一套難度適中,比較基本的試題,有利於學生增強自信,對考生考試的心態會有幫助,這是我們今後要注意的。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加強積、總結、反思,是教學水平和教學成績上一新臺階。

一、教學觀念的反思。

以前,教師的教育觀念往往是在非主動條件下形成的,沒有教師的實踐反思,往往只是簡單的重複或照抄,其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師應進行新課程理念學習,積極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反思,在深層次上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並以此指導教學實踐。

如:“人類對自然資源不合理的開發利用”。筆者先輕鬆愉快地說:“同學們,據史學家考證,六千年前,陝西、甘蕭一帶是個風景優美,充滿生機的地方,那裏山清水秀,林木參天,遍地綠草如茵,處處鳥語花香”。講到這兒,學生因受老師情感的感染,內心充滿喜悅,那種對美好大自然的嚮往熱愛之情油然而生。接着心情沉重地說:“由於人們濫伐森林、濫墾草原、圍湖造田、環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後果,使生態系統受到了破壞,同學們,我們要有環保意識,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講到這裏,師生情感產生共鳴,近而產生共振,教學的效果得到優化。生物新課標不僅對生物知識的教學提出了具體的、符合實際的要求,同時也對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力和方法的培養、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提出了具體可操作的目標。“培養學生必備的生物素養”是高中生物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更加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必須有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生物觀。

二、教學設計的反思。

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適合,不斷思考教學目的、教具準備、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並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例如學習“應激性”概念時,我先做一個簡單的小實驗:用黑板擦敲打講臺桌發出聲響,結果學生循聲觀望,這一情景引入後,我分析實驗現象,學生很容易得出應激性概念,“聲響”是刺激,“觀望”是反應,生物對刺激作出反應的現象就是應激性。事實證明,這種教學學生很感興趣,而且能將抽象內容轉化爲直觀、形象的東西,比一味灌輸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教學方法的反思。

第一、班級授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照顧絕大多數同學,課後不僅要對學習成績好的同學輔導,更重要的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記得有人說過“教師對好學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養的”,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有意無意地將太多的精力、時間花在成績好的學生身上,教學、輔導的重心自然向成績好的學生傾斜,將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視爲差生,缺乏對他們的鼓勵和幫助,好像他們不存在似的,從而造成好的學生越學越好,差的學生越來越差,直接導致整體成績兩級分化。所以,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注意不要讓所謂的差生成爲被“遺忘的羣體”。

第二、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有充足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真正的鍛鍊,體現出學生的主體角色。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改變那種以講解知識爲主的傳授者的角色,努力成爲一個善於傾聽學生想法的聆聽者。

第三,教學方式多樣化。恰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爲新時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學平臺,爲“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加墨水”的傳統教學模式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老師除了採用對學生提問、分組討論、要求學生查資料、寫小論文等等傳統的教學方式之外,還可以適當的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投影儀、錄音錄像、多媒體課件,特別是製作複雜生命現象演示動畫等視聽設備和手段。它除了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視覺上的衝擊外,更重要的是爲學生提供大量而豐富的感性材料,突破傳統教學手段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能將傳統教學手段不能表現的許多現象和過程生動地表現出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教學過程的反思。

新課標提倡“探究式學習”。體現在加強對學生探究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應用知識能力的訓練;加強了對學生收集信息能力的要求;知識總量減少並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術的內容。這種探究式學習模式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有較高研究能力,有豐富的教學設計方案和知識儲備,能隨時調控學生的學習障礙,對學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確的評價。例如,在分析“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內容時,教材中並沒有指明細菌是如何轉化的,轉化的機制是什麼。因此,教師備課時,在指明“該實驗設計的原理,成功的關鍵之處”的基礎上,應設計下列探究問題:R型菌轉化爲S型菌,是R型菌使被“殺死”的S型菌復活了,還是被“殺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種活性物質使得R型菌轉變成S型菌呢如果是後者,該活性物質又是什麼呢該活性物質又是如何使R型菌轉化爲S型菌的呢教師在備課分析教材時,只有把這些探究問題設計出來,才能做到心中有數,運籌帷幄。

五、對教學技能的反思。

第一,語言優美。教師的語言應是科學的、優美的。語言是意識的外化形式,抑揚頓挫的語調,優美動聽的語言,既使學生享受美妙的語言,又對物理教學產生直接的影響。在課堂上,教師聲情並茂的描述,言簡意賅的講解,靈活多變的教法,再加上對語言的靈活操作,恰當地運用比喻、借代、比擬、誇張、排比、反問、等修辭手法,既增強了教學效果,又能使學生在心靈上產生愉悅的感受。

第二,板書精緻。一手工整漂亮的好字,讓學生感到教師就是美的化身。因此板書要佈局合理、提綱挈領、層次清楚、端莊大方。這樣學生就會受到激勵和鼓舞,學生會愛屋及烏,學好生物

第三,課件使用合理。要注意精選課件內容。發揮其優勢,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感染力。例如神經興奮的傳導,神經衝動以電流的形式傳導,雖然電流是真實存在的(生物電),但它卻看不見,摸不着,學生是觀察不到的。如果靠學生自己去想象,難度是較大的,而藉助多媒體課件用電影的形式展現,變抽象爲直觀、形象,從而有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神經衝動的傳導”這一知識點,突破本節的難點和重點。

六、教學課後的反思。

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注重學生的課堂學習,還要通過課後學生作業獲取教學反饋的信息。我們常常會發現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教學內容和習題,在考試時學生還是做不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知識的獲得不是學生自己學會的,而是老師教會的,所以我們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本身更重要。

教學反思是教師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爲了實現教學目標,進行的積極、持續、周密、深入的自我調節性思考。回顧多年來的的生物教學,經過教學反思,留自己之長,取他人之優,踢自己之短,豐富了自己的專業知識和開闊了理論視野,促成了個人特色教學風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斷成長,儘快從經驗的迷宮走向智慧的殿堂。

生物教師的教學反思2

我在本學年擔任高一年級6個班的生物教學工作。在工作當中我深刻地認識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新形勢下,我們每位教師都必須思索的現實問題。

反思一: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

在素質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學生纔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纔有可能被激活,纔可能敢於提出問題,敢於質疑。這樣,就爲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輕鬆愉悅、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願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藉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殷切地希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賴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生物的關鍵所在。

反思二:設計符合新課程標準的教案。

一學年我對照新課標的要求不斷地完善着教案的設計。教案的模式經歷了三次調整、充實,形成了現在的學習目標、提示與拓展、學習與思考、章節知識要點與要求、鞏固練習等五個版塊的內容。力求教案能真正成爲學生自主學習的藍本。其優勢在於方便學生自學、利於學生思考、記錄少量筆記,得到大量信息,方便預習、方便聽講,給了學生充分的活動空間。對強化班,我採用的是指導自學與課堂討論相結合的方法,對普通班我鼓勵學生讀書自學,留較多的時間讓他們提問,我把重點放在調動學習積極性上,熱情鼓勵自覺學習的行爲與同學,從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分析表達能力方面對他們進行訓練,爭取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使每一個想學習的同學都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績,努力作到讓每一個學生從我的生物課上受到終生的收益。

反思三:構建知識網絡體系。

單元知識以讀書與思考的形式展現給學生比較零亂。《單元知識要點》板塊則使學生學完每一單元后對知識內容有一個總體認識,利於在學生腦海中形成系統的知識網絡體系,利於他們的學習建構過程。

反思四:教師的角色也應改變。

即教師應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成爲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1)教師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合作者、與學生共同探究的對話者。傳統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現代教育理論認爲: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學、互教互學。教師不僅傳授知識,更是與學生一起分享對課程的理解。改變師生關係,通過交往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是新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教師應放下尊嚴的架子,應從講臺上走下來,應與學生成爲朋友,要使學生在與教師的溝通與合作中學習,要使學生在學生與學生間的研討中學習,使他們真正感到學習過程是一種愉悅的感受過程,這種變化的實現其實是很難的。

(2)教師是學生課堂學習和發展的激勵者。要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的學習個性,幫助學生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3)教師是生物課堂育人資源、學習資源的開發者。教師要善於發現、抓住、挖掘課堂中的教育資源,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學習習慣、探究能力、創新能力、生物實踐能力的培養。

只有教師的角色發生了這些轉換,課堂纔會真正成爲師生共有的課堂、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陣地,學生纔會真正成爲生物課堂的主人。

生物教師的教學反思3

改變一生的五句話(教師必看)

第一句話是:優秀是一種習慣。

這句話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的。如果說優秀是一種習慣,那麼懶惰也是一種習慣。人出生的時候,除了脾氣會因爲天性而有所不同,其他的東西基本都是後天形成的,是家庭影響和教育的結果。所以,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積月累養成的習慣。我們有的人形成了很好的習慣,有的人形成了很壞的習慣。所以我們從現在起就要把優秀變成一種習慣,使我們的優秀行爲習以爲常,變成我們的第二天性。讓我們習慣性地去創造性思考,習慣性地去認真做事情,習慣性地對別人友好,習慣性地欣賞大自然。

註解:要會“裝”,要持續的、不間斷的“裝”,裝久了就成了真的了,就成了習慣了,比如準時到會,每次都按時到會,你裝裝看,你裝30年看看,裝的時間長了就形成了習慣。

第二句話是:生命是一種過程。

事情的結果儘管重要,但是做事情的過程更加重要,因爲結果好了我們會更加快樂,但過程使我們的生命充實。人的生命最後的結果一定是死亡,我們不能因此說我們的生命沒有意義。世界上很少有永恆。大學生談戀愛,每天都在信誓旦旦地說我會愛你一輩子,這實際上是不真實的。統計數據表明,大學生談戀愛的100對裏有90對最後會分手,最後結婚了的還有一半會離婚。你說愛情能永恆嗎?所以最真實的說法是:“我今天,此時此刻正在真心地愛着你。”明天也許你會失戀,失戀後我們會體驗到失戀的痛苦。這種體驗也是豐富你生命的一個過程。

註解:生命本身其實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只是你自己賦予你的生命一種你希望實現的意義,因此享受生命的過程就是一種意義所在。

第三句話是: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並不一定是直線。

在人與人的關係以及做事情的過程中,我們很難直截了當就把事情做好。我們有時需要等待,有時需要合作,有時需要技巧。我們做事情會碰到很多困難和障礙,有時候我們並不一定要硬挺、硬衝,我們可以選擇有困難繞過去,有障礙繞過去,也許這樣做事情更加順利。大家想一想,我們和別人說話還得想想哪句話更好聽呢。尤其在中國這個比較複雜的社會中,大家要學會想辦法諒解別人,要讓人覺得你這個人很成熟,很不錯,你才能把事情做成。

註解:如果你在考數學試題,一定要答兩點之間直線段最短,如果你在走路,從A到B,明明可以直接過去,但所以人都不走,你最好別走,因爲有陷阱。在中國辦事情,直線性思維在很多地方要碰壁,這是中國特色的中國處事智慧。

第四句話是: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

我在滑雪的時候,最大的體會就是停不下來。我剛開始學滑雪時沒有請教練,看着別人滑雪,覺得很容易,不就是從山頂滑到山下嗎?於是我穿上滑雪板,哧溜一下就滑下去了,結果我從山頂滑到山下,實際上是滾到山下,摔了很多個跟斗。我發現根本就不知道怎麼停止、怎麼保持平衡。最後我反覆練習怎麼在雪地上、斜坡上停下來。練了一個星期,

生物教師的教學反思4

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育採用的最先進的教學手段。對於傳統教學中,難以表達、學生難以理解的抽象內容、複雜的變化過程、細微的結構等,多媒體通過動畫模擬、局部放大、過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決,它打破了“粉筆加黑板,教師一言堂”的傳統教學方法,不但在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和質量。以下,我以初中生物第一冊《種子植物》一節爲例,談談運用多媒體在優化教學的幾點體會。

1、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思考。

多媒體可以創設出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化無聲爲有聲,化靜爲動,使學生進入一種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它能變靜爲動,克服了傳統教學中學生面向靜態呆板的課文和板書的缺陷。例如:在介紹《種子植物》一課的課前2分鐘。可以播放種子植物的一段影視片段,悅耳的音樂、美麗的畫面、優美動聽的解說,學生猶如親臨其境,一方面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有可以把學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課堂來,一段影視用來導入新課,讓學生覺得既輕鬆又新穎。

2、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傳統的生物教學中,主要教具是掛圖,課本插圖和一些投影,由於不能看到事物的運動變化,學生便難於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識,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可以通過動畫模擬、過程演示,使靜止圖成爲動態圖,從中觀察到整個變化過程,學生邊觀察、邊思考討論,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也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學生能動作用,使教與學成爲有機的整體。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思維向縱深發展。

3、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讀圖能力。

生物教學中,讀圖能力的培養是學生貫於始終的基本技能。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記憶知識,而且能幫助學生建立形象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會學生通過讀圖進行分析、綜合、概括、判斷、推理,也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在多媒體教學中,它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全面的讀圖、用圖乃至製圖的重要本領。

生物教師的教學反思5

要善於發現問題,並不斷在反思中提高自己……

這兩天,給學生做第一章“人的由來”檢測試卷,發現了一些自身的問題。

一是關於“青春期男孩女孩身高的生長速度曲線圖”,講這個內容的時候,只是對課本上的討論題做了分析,並總結:在青春期,男孩女孩的身高生長速度都加快,而且女孩一般比男孩早兩年!考試題目是:分析圖,進入青春期後,男孩的生長速度——?學生們的答案基本都是“快”或“加快”,我自己做的答案也是“加快”,但給出的答案是“先上升再下降”, 這個答案我沒有想到,更別說是我教的學生了,他們沒做出來,不是他們的問題,是我這個老師的問題,我的分析圖的能力由此看來是有限的,對知識點的把握也沒有經驗,這些都是我要加強的,所幸的是,我及時發現了這個問題,還可以在講評試卷的時候再給學生補充:“女孩男孩在青春期的生長速度都是加快的,從曲線圖我們可以看出,女孩男孩在這個時期的生長速度同時也呈現出‘先上升後下降’的趨勢的”!

二是“始兒能有一定的免疫力是因爲?”這個知識點,我在上新課的時候也沒有提到,所以學生們多數沒做出來。因爲答案上正好把這個答案給漏了,所以我對答案文字的組織能力又出現不自信,不知道表達“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得”可否準確?

可能因爲年輕,對生物課本還不熟悉,對整個初中的生物知識還串聯不起來,對知識點、考點的把握還有待提高,希望在通過自己的不斷學習後能儘可能做得完美!

生物教師的.教學反思6

通過一個多月的生物的教學和學習,我感觸頗多。

這一冊生物書是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版本,裏面寫出了詳細的每節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明確目標,有助於自主學習時進行自我評價,並且還有精要的文字闡述,並配以精美的圖和圖羣,使知識簡約化,生動化,有助於學生把握知識的重點,理解複雜的概念和理論。在系統的學完每一節後,每一節後面還有評價系統——自我評價,利於學生在學完後進行自我評價。同時還有思維拓展部分是供學有餘力的學生做的。有興趣的學生可在教師的指導下選做這部分習題。

同時,在每節中還有相應的活動系統,讓學生主動去參與探究,觀察,實驗,調查,討論,論壇和遊戲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有助於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拓展系統的課外探究是供學有餘力的學生在課後完成的。課外閱讀是供有興趣的學生課後閱讀的。通過課外閱讀,可以瞭解更多的知識,拓展學生的視野。

總之,這本書在編寫上具有幾大塊組成,有這許許多多的優點,供學生學習利用,同時還有許多實驗可以供學生學習,和動手操作。

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具有正確蒐集,處理,利用信息的能力,遠比掌握具體的知識更重要。因此,此教科書中的每節課不是急於把結論告訴我們,而是通過一定的活動讓學生自主的學習。教科書提倡的學習方法是先了解有關的基礎知識,再開展探究、實驗、觀察,討論閱讀遊戲等活動,並通過協作和交流,最後得出結論。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就會不斷提高,這是讓學生終身受益的事情。同時,這本書參考了世界許多國家最新的中學生物教科書,汲取了其中的精華,版式更加新潁,欄目更加活潑,圖片更加精美,而文字簡潔精練,淺顯易懂,這一定能激發他們對生物學的濃厚興趣。久而久之,當他們忘情的暢遊在生物學知識的海洋中時,他們就會逐步的汲取到作爲未來社會公民應該掌握的生物學知識。

21世紀是一個生物學更加迅猛發展的和更加深刻影響人類的社會的各個領域的世紀。20世紀末,一隻還在媽媽身邊吃奶的小羊多利忽然成爲科學家,政治家和平民百姓關注的焦點。他們可能會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一隻小羊爲什麼會引起這麼大的反響?諸如此類的問題,學生會感到新奇和神祕迷惑,本教科書將會引導他們面對這些生物學及其與社會關係方面的,激發他們饒有興趣的參與討論與實踐。久而久之,他們將會逐漸學會如何參與社會決策,形成作爲未來公民應該具有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長期的傳統教學模式,已使學生形成一個觀點:“提問”是教師的事,學生的事只是跟着都是的問題“答”,因此要培養學生提問的能力,首先要使其轉變觀念,“提問”不僅僅是教師的事,更是學生自己的事,學生可以問教師、問課本、還可以問專家、問教授、問權威,可以當面問,可以寫信問,還可以打電話甚至上網問。教師在課堂上也要轉變觀念,要營造平等、民主的教學氣氛,鼓勵學生提問,不要怕被問住,對課堂內外學生提出的有價值、有創意的問題予以表揚鼓勵,對過簡單的問題不要取笑,進行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提出更有價值的問題,對過難的、過深的問題也予以肯定和尊重,幫助學生查找答案或詢問專家儘量解決。轉變觀念,營造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是激發學生髮現和提出問題的動機,能引發學生努力思考,發現並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逐步強化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展現學生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激勵學生廣開思路,探索求異,通過啓發式教學,精心設置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強烈意識,引發積極的思維活動。剛開始時要積極引導,提供思路,讓學生在教師的因勢利導下,掌握“提問”的思路和方向,提出思考性問題。可以在生產和生活中找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如爲什麼靠近路燈的樹葉秋天比遠離路燈處的晚變黃、晚落?而在有路燈的道路旁邊種植的水稻反而減產甚至顆粒無收呢?運動會上,同樣進行1500米長跑,經常鍛鍛鍊的運動員和不經常鍛鍊的感受一樣嗎?爲什麼會感到肌肉痠痛?這類問題學生在生活上都有體驗,既可以培養學生對周圍生活觀察思考的能力,又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認識了學習的重要性以及生物科學的實用價值。

讓學生親自參與一些簡單的研究性學習課題,如學校校園綠化及改進、校園白色污染的調查及防治,讓學生從實際出發,根據本地具體情況,依據所學知識,自己設置問題,帶着這些問題去體驗生物學知識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價值,這樣既可以培養和強化學生對生物知識的學習興趣,又可以使他們感受到生物世界的無窮奧祕和課題的樂趣,還能增強學生學習的慾望,強化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精神。

綜上所述,學生“提問”意識的培養,首先要求我們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變革教育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培養學生“提問”意識的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促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和發展,培養出新型的創新人才。

生物教師的教學反思7

1.對教學模式的思考

我們在本學期積極開展了“團隊合作,互學共進”的教學模式的探討。我們也在積極地進行嘗試。這種模式很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學生學習習慣、動手能力、語言的表達能力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實際的教學模式的探討過程中也有疑惑。這些都需要我們不斷地實踐,才能總結出適合自己本校的高效的教學模式。

2.自我反思:

自己在執教本節課的過程中,反覆地出現在自己腦海中的問題是,課設計的很好,卻總是上不出預想的效果。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自己也有這樣的感覺,卻總也找不到出路。自己也思考了很多,但通過讀於漪老師的《歲月如歌》,自己豁然開朗。於漪老師說:教師要學會用語言“粘”住學生。讓我很受啓發。這是我今後自己一直努力奮鬥的目標和方向。想要做到這一點,自己首先努力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要有發現學生有點的眼睛。從點滴做起。

(2)學會評價學生。先學習優秀教師的評價語言,之後找適當的場合用於自己的課堂。相信習慣成自然。

(3)用語言“粘”住學生。自己儘自己的努力,組織好課堂的語言,達到語言的高效。

3.對教材的重新思考

在講課的過程中,讓學生總結呼吸作用的過程中,學生出現了困難,迫使我重新審視自己對課的設計。爲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驗能力,學生自己選擇實驗的材料,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選材的過程中,三個實驗的材料不一致,學生不能很好的將這三個實驗聯繫在一起進行總結。

於是,我重新思考:教材爲什麼在三個實驗中會選擇萌發的種子?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用萌發的種子,是告訴學生,種子的萌發的過程,是一項生理活動。對理解生命活動起到很好的作用。其次,三個實驗爲什麼均用,是充分地考慮了初一學生的特點,便於他們歸納總結規律。

如果我們想對教材中的實驗進行改進。那麼,首先就應做到三個實驗的選材應該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