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1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是學生學習了表內除法後進行學習的,教學後進行反思,我有以下幾方面的體會:

成功之處:

1.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首先在探索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時,由於部分學生已能應用已有知識計算出結果,爲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進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過讓學生擺小棒來理解。使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在操作過程中探討出新知。因爲動手操作是一種主動學習活動,它具有具體形象,易於促進興趣,便於建立表象,有利於理解知識等特點。所以,通過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學習新知識,正是適應這一認知特點,學生只有在一些實際操作中才能逐步體會、理解“形”和“數”之間的聯繫,從而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愉快氛圍中獲取知識。其次是練習中的撲克牌和買獎品,引導學生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體現計算的意義,使學生感到數學是有用的。

2.口算、筆算相結合,鼓勵算法多樣化。

在解決分小棒的問題時,強調解決問題的方法多樣化。可以利用學具直接操作得出結論,也可以用除法計算出來。計算又可以分爲口算和筆算,我重點引導學生掌握筆算的方法。最後還可以用估算來驗證自己的筆算結果。這樣就使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但也要從中選擇更爲方便實用的一種。

不足之處:

課堂節奏較慢,遇到例題較多的課節,探究新知花費的時間過多,課上練習的時間較少。

改進措施:

1.教學語言和設計影響課堂節奏。每個教學環節應當更加有挑戰性,比如說每個小組第一輪的練習比賽正確率看哪個組對的最多,第二輪比賽比賽速度,看哪個組做的又對又快,老師計時兩分鐘。這也是一個形成習慣養成的過程。並且活躍了課堂,節奏緊湊讓孩子們有性質。

2.在紮實教學內容上。課上多次進行了集體運算,讓孩子們自主練習的時間變少了,應該合理安排練習時間,減少在黑板上演示的過程,多多利用展臺,將孩子們的練習及時呈現和反饋,通過在展臺上學生自己的講解,也是一個練習表達和算理的一個過程。

3.課上多一些鼓勵性的語言。孩子們被動的做題成爲習慣,少了對數學探索的激情。應該多多注意自己每個環節的導入語,並時刻運用激勵法調動孩子們學習興趣。比如說:新的知識,你會嗎?老師不信。

4.學會有效的小結。才能讓孩子們真正的懂得,數學是如此的簡單和有樂趣,真正的理解數學常常運用舊的知識解決了新的問題,對孩子提問要直指算理,培養學生的遷移思想。

今後會更加努力,多多反思。讓自己的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熱情。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2

這部分內容是建立在學生掌握了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學會了除法算式的寫法,並且學習了口算除法的基礎上的。它是學習除數是兩位數、除數是多位數除法的重要基礎。其內容是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筆算。打開教材,根據學生對二年級口訣求商的掌握情況,一開始我以爲這部分的內容比較簡單,認爲只要學生背得乘法口訣,就能夠掌握這部分內容,其實不然。通過教學下來感覺很糟糕。多數學生能正確進行確不能進行筆算。總結一下,主要存在的原因有二:

一、照本宣科,忽視教具的輔助作用,豎式的算理對於學生還比較模糊

數學源於生活,教學時不能脫離實際,要想方設法的創設數學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理解算理。如:計算42/2時,讓學生用42根小棒10根1捆,捆成4捆就是4個十,餘下2根就是2個一。先讓學生將4個十平均分成2成,每份是2個十就是20,再將2個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再把分得的結果合起來就是21。隨即根據分小棒的順序完成相應豎式的書寫。這樣學生就比較容易掌握豎式了。

二、沒有將新舊知識進行對比

二年級時學的筆算是直接應用表內除法計算的,商都是一位數,而現在所學的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能整除)的除法則商是兩位數,不能直接應用表內除法進行計算,而要從十位開始算起。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能整除與不能整除在算理、算法上也不盡相同,找出它們的共同點總結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方法,找出它們的不同點,講清豎式的寫法,這樣才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由於沒有讓學生進行新舊知識的對比,導致很多學生在筆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時,和以前的知識產生混淆,沒有突破豎式計算這個難點。在以後教學中要注意溫故而知新,將前面的舊知識與現在的新知識聯繫起來,這樣便於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3

網上上課已經一個多月了,每天和孩子們一起上課,才發現優秀的老師和自己的差距的是那麼大,學生們在網上已經學習了好幾個單元的知識,現在明天上午上直播課,下午各科老師答疑,從數學課上來看,學生在家學生學習效果一般。但有一部分學生有明顯的進步,我想這應該是離不開家長們在背後付出的努力。

從本週開始數學已經進入複習階段,從學生作業來看,明顯比之前剛開始學習《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在計算上有了提高,但是還有個別同學在書寫格式上不過關,線上教學就打的弊端就是不能實時糾正學生的錯誤,不能準確迅速的瞭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最嚴重的一種情況,現在大部分家長已經開始上班,多數孩子是自己在家學習,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差,不能保證在上課過程中認真聽講,甚至不進直播間聽課也是可能的。

所以,疫情快點結束,不僅僅是老師,孩子們,家長們的心願,更是現在全球面臨的問題,在這特別的時期,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爲奮戰在防控一線的戰士減輕負擔,減緩壓力。希望在這個春天,學校的校門爲我們敞開。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4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主要有有: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口算和估算,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筆算,總結計算規律,解決實際問題。本章內容建立在表內除乘法、表內除法、100以內減法和一位數乘多位數的基礎之上,對整數除法的學習承上啓下,爲後面多位數除法奠定知識和思維基礎。

1、學生已有的與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相關聯的口算經驗有:表內除法,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的口算。這些口算是學生解答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激活學生已有的經驗,喚起學生對舊知識的回憶,將它靈活運用在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這樣一個新的情境中。由於本班學生之前的表內除法掌握不好,在口算教學完成之後,我發現部分學生在計算諸如20xx÷4,800÷4之類題目時得數“0”的個數出錯,究其原因,還是算理沒有理解。所以,不管是計算還是解決問題的教學,都重在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重在理解。

2、加強估算的教學。估算對學生數感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我班學生對除法估算的學習掌握不好。去年冬季的期末檢測中,一些優生在除法的估算中都有丟分。因此,在本期除法口算教學中,我安排了比較多的時間放手讓學生學習交流,引導學生歸納除法估算與加、減、乘法估算的異同,探尋找被除數的近似數原則:一是接近被除數,二是結合除數便於口算。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體會估算的意義和作用,從而培養了學生的估算意識。

3、筆算除法的教學中,豎式的寫法是一個難點,學生已有的經驗在此時已經不夠用了。筆算除法的第一堂課,儘管我很仔細地板書講解豎式除法的書寫過程,當時覺得大部分學生能夠掌握,但是在後面學生的獨立練習中,我發現一些學生豎式出錯,他的商是正確的(因爲被除數小,學生根據已有經驗能夠口算出商),但是過程卻是錯的。所以在教學當中,大部分時間都放在解決除的順序和豎式的寫法上,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表述筆算除法的過程。讓他們自言自語、輕聲地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最後總結出每一步除的基本步驟:一商二乘三減。一商,指試商,二乘,是指將上面的商與除數相乘,積寫在被除數的下面;三減,是將被除數與積相減,所得的差就是本步的餘數。記得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經過反覆練習,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列豎式計算除數是一位數商是多位數的除法。計算是數學學習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不容馬虎。現在數學的計算難度已經適當降低,我們在教學中更要注重算理的教學,不僅要學生會算,算得正確,還要知道算理,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5

1.第一課時的失誤從何而來?

在沒有教學之前,我認爲我自己是很有準備的,也認爲自己爲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充分的預測。所以我爲學生準備了學具,也強調了除法豎式的步驟及每一個步驟的意義。但是當我看到學生仍然在:答案口算,豎式照樣填空“後問自己,爲什麼學生不領情?其實很清楚,第一課時的情景根本就體現不出爲什麼要高位先除,使用乘法和減法的迫切性也不明顯。學生只是在老師的“教誨”下依次除,乘,減,沒有對豎式必要性的體驗,就不會認同這一方法,沒有認同,學生當然就挑自己方便的“答案口算,豎式照樣填空”來寫豎式了。

2.學具操作的目的是什麼?

在這次的教學中,我認識到,一定要讓學生充分操作學具,深刻體驗兩位數怎麼分,才能對後面的豎式教學產生正遷移效果。不到火候,等於白操作,後面的豎式仍然很難讓學生接受。第二課時的學具操作花去了20幾分鐘,看似費時但後面的豎式教學卻非常流暢,學生在前面深刻體驗的基礎上,對豎式的認可度就大大提高了。所以我認爲學具操作時間要以學生的體驗爲尺度,而不是僅僅以教師的教學時間爲尺度,要讓操作起到輔助學習的作用,而不是唱花腔。

3.豎式抽象的基礎在哪裏?

我們的課堂上,在學具操作時常常很熱鬧,可是操作結束了,學具一收,學具的作用似乎也一收,教師把操作的意義仍在一邊不在理會,轉而開始抽象。結果教師常常發現,自己已經注意了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學生卻仍然不理解。其實我們常常忽略的就是這麼一點點撥。學生因爲其心裏特點,註定不可能像成人一樣會“由此及彼”抽象過程中如果不與具體事物緊密聯繫,就不容易引起共鳴,學具操作的作用那個也失去了。就像我自己這節課講到豎式中“十位上的餘數怎麼辦”時,全班只有幾個人舉手。如果我此時注意聯繫前面學具操作時的場景,相信還會有更多人舉手。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6

一、運用已知,探求新知。

以動手操作爲手段,以探究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和計算順序爲線索,以達到自主理解算理爲核心。引導學生運用操作的方法和口算方法進行計算,並藉助這兩種方法自行探究筆算除法中每一步的計算含義,從而掌握新的知識,“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這個單元的例7。在此之前,學生對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的方法、格式都比較熟了。所以在教學中,主要讓學生採用嘗試、探究、討論的方法自己學習計算方法,通過交流、討論明白當除到被除數的某一位上不夠商1就商0。同時在用豎式書寫時,這個過程可以省略。力圖繼續滲透可以利用舊知引入新知的遷移能力,培養學生“會學”的能力。

二、勤于思考,有效學習。

思考是學生學習數學認知的本質特點,是數學學習的本質特徵。在教學中注重將思考貫穿於教學全過程,將操作、觀察、敘述、思考有機的結合,讓學生在操作、觀察、敘述中思考,在思考中體驗、領悟。教師在適當的時間僅僅在關鍵處給予點撥。從而促進學生思考,提高學習的效率。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7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是在學生掌握了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學會了除法算式的寫法,並且學習了口算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教學的實踐中難免會有一些錯漏,爲了彌補教學中的許多不足,數學網整理最新的數學《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僅供大家參考學習。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

1、 運用已知,探求新知。

以動手操作爲手段,以探究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和計算順序爲線索,以達到自主理解算理爲核心。如:教學“42÷ 2”時,引導學生運用操作的方法和口算方法進行計算,並藉助這兩種方法自行探究筆算除法中每一步的計算含義,從而掌握新的知識,所以在教學中,我主要讓學生採用嘗試、探究、討論的方法自己學習計算方法。力圖繼續滲透可以利用舊知學新知的遷移能力,培養學生“會學”的能力。

2、 勤于思考,有效學習。

思考是學生學習數學認知的本質特點,是數學學習的本質特徵。在教學中我注重將思考貫穿於教學全過程,將操作、觀察、敘述、思考有機的結合,讓學生在操作、觀察、敘述中思考,在思考中體驗、領悟。教師在適當的時間僅僅在關鍵處給予點撥:說說,“5”爲什麼寫在商的十位上?“算式中6減4餘2,這個2表示什麼?接下去該怎麼計算?”“比較這兩個算式,有什麼區別與聯繫?”……..從而促進學生思考,提高學習的效率。

3、 合理有效地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興趣,體會數學在生活中作用。

課標實驗教材的特點儘量使所學的數學知識緊密地聯繫生活實際,使學生覺得所學的知識就在身邊,很有用,但有些數學知識點並不容易“生活化”。所以就需要教師創設一個生活的情境。教材中創設的情境是一個蔬菜批發市場,學生對蔬菜批發市場的情境並不是很熟悉,但對自己喜歡吃的蔬菜非常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設計一個問題:“這些蔬菜你都喜歡嗎?”使學生較快地進入本節課的主題,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並在解決問題中自然引入新課。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8

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筆算,是重點內容,也是難點內容。它是四年級學習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基礎。其實,筆算除法學生在三年級上半學期的時候已經有了初步的接觸,但是上半學期學習的筆算除法涉及的只是在乘法口訣表裏面的。

學生在學習了第一節的筆算除法課後,反饋的效果比較差。主要出現了以下幾種錯誤:

1)小部分學生是‘一頭霧水’,什麼也不懂。

2)小部分個別學生出現了先寫商,再寫筆算過程的現象。

3)小部分學生試商的速度超慢,而且會偏大或偏小。

現在,學生已經學好了筆算除法的全部內容,從他們的練習和作業來看,正確率已經達到90%以上。他們已經掌握了筆算一位數除法的方法,而且速度也比剛學的時候快了很多。針對學生出現的種種問題,在以後幾天的教學中,我採取了相應的措施:

1)熟背口訣。乘法口訣是試商的基礎。有的學生試商慢,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對乘法口訣已經有了一些遺忘。因此,我要求學生把乘法口訣背得滾瓜爛熟。對學生提高筆算的速度和正確率很有幫助。

2)重視口頭表達筆算的過程。在筆算的時候,我要求學生一邊筆算,一邊輕輕地說出筆算的過程,熟能生巧!

3)歸納筆算除法的四字口訣。一除,二乘,三減,四落。

4)增加練習的機會。每天,必做2道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筆算題目。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9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在小學數學教學體系中有承上啓下的作用:它是在表內乘法、表內除法、減法和一位數乘多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爲學生學習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以及除數是多位數的除法奠定了紮實的算理知識和思維基礎。

本單元主要教學內容有口算除法和筆算除法。在教學中發現兩個教學安排上的特點:一是本單元的例題與習題,真實、自然的體現了除法產生於解決一個個具體的現實生活問題。二是教材邏輯地設計了一個個逐級而上的知識臺階,便於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很經驗,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去主動獲取所學的知識內容和應用能力。

在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如下教學思想和教學措施:

一是運用已知,探求新知。以動手操作爲手段,以探究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和計算順序爲線索,以達到自主理解算理爲核心。如:教學“筆算除法”例1“三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時,根據題意列出算式:“42÷2=”時,引導學生運用操作的方法和口算方法進行計算,並藉助這兩種方法自行探究筆算除法中每一步的計算含義,從而掌握新的知識。教學“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例6時,考慮在此之前,學生對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的方法、格式都比較熟悉了,所以在教學中,我主要讓學生採用嘗試、探究、討論的方法自己學習計算方法,通過交流、討論明白當除到被除數的某一位上不夠商1就商0佔位。同時在用豎式書寫時,這個過程可以省略。課堂教學引導中繼續滲透利用舊知學新知的“遷移”能力,培養學生“會學數學”的能力和感悟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是勤于思考,有效學習。思考是學生學習數學認知的本質特點,是數學學習的本質特徵。在教學中我注重將思考貫穿於教學全過程,將操作、觀察、敘述、思考有機的結合,讓學生在操作、觀察、敘述中思考,在思考中體驗、領悟。教師在適當的時間僅僅在關鍵處給予提示:說說,“2”爲什麼寫在商的十位上?“算式中8減6餘2,這個2表示什麼?接下去該怎麼計算?”“比較這兩個算式,有什麼區別與聯繫?”……用問題促進學生思考,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三是合理有效地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興趣,體會數學在生活中作用。課標實驗教材的特點儘量使所學的數學知識緊密地聯繫生活實際,使學生覺得所學的知識就在身邊,很有用,但有些數學知識點並不容易“生活化”。所以就需要教師創設一個學生身邊的生活情境。因此在教學“筆算除法”例1時,我置換設計一個問題:“過新年時,家長把52元錢平均分給3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得多少元零花錢?”使學生根據自己真實的生活情境進入課題的主題,並在解決問題中自然引入新課。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10

根據教材的編寫特點,由具體的問題情境,引出教學的內容,精心組織學生根據問題情境,通過想一想、辯一辯、動手分一分、試一試等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理解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算理,掌握計算法則。同時通過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掌握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學數學、用數學,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新課標中,將學生數感的培養和估算提到一個很重要的位置。無論是哪種運算,教材中都十分注重學生的估算能力的培養。在估算中,除法的估算是最難把握的,也是學生最難掌握的。教學中,我努力給學生營造一種平等、合作的學習氣氛,鼓勵學生參與交往,引導學生一起去探索、去體驗、學生在課交往中將學習活動看作是自己主動參與、自我發展的活動,實現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相互促進。教學中,我還特別注重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只有傾聽,纔有交流,因此我指導學生帶着尊重和欣賞去傾聽別人的發言,要學會合理地評價評價別人的觀點和想法,要學會接受別人的優點,並要從中受到啓發,取人之長,補已之短,讓交流和過程成爲大家共同發展的過程。在教學中,主要的目的不是如何去估算,而是要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使不同的算法、算理和諧地統一在解決同一個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在解決同一個問題時可先用不同的計算方法。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11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口算除法、筆算除法。教材是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筆算”的順序進行編排的。這是因爲:

(1)口算是最常用的、最方便的計算方法,它是諸多運算方式中的一種最基本的運算。

(2)估算和筆算的過程,是多次應用口算的過程。因此,把估算放在口算之後學習,順理成章。

教學本單元,我主要在以下幾方面做了一些嘗試:

1、在口算教學中,突出學生的'自主活動。學生已有的與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相關聯的口算經驗有:表內除法和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的口算。這些口算是幫助學生解答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激活學生已有的經驗,喚起學生對舊知識的回憶,將它靈活運用在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這樣一個新的情境中。

2、加強估算的教學。估算對學生數感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學中我儘量讓學生展示出不同策略的估算方法。讓學生體會到解決同一問題有不同策略,只要合理都可以採用。讓學生探討在估算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一些普遍規律。放手讓學生交流後,引導學生歸納找被除數的近似數原則:一是接近被除數,二是便於口算。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體會估算的意義和作用,從而培養了學生的估算意識。

3、教學筆算除法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探索筆算除法的算理和計算規律。筆算除法的教學中,豎式的寫法是一個難點,由於部分學生學習習慣不太好,學生的數學基礎比較差,所以在教學時我把第二單元第一節這一節課的教學內容的難度分散了,第一天只學習了例1(被除數兩個數字都正好能被除數整除)如:42÷2。課堂上我把如何正確、規範地列出豎式計算、準確熟練試商、還有理解算理作爲教學重點內容。把例2(如:52÷2)放在下節課來學習。教學中,讓學生根據已經掌握的知識(除數是一位數的有餘數的除法)大膽的猜測例1的筆算方法,通過課堂上學生的板書,我發現學生在用豎式計算除法時,知識遷移有困難,這正是我教學的契機,因此在引導學生用口算方法理解了算理的基礎上,我分步規範板書出筆算除法的過程與步驟,通過對比,學生很快掌握了筆算除法的方法。所以在教學當中,大部分時間都放在解決除的順序和豎式的寫法上。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表述筆算除法的過程。讓他們自言自語、輕聲地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知道在做筆算除法時,一般應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最後做什麼,有一個合理的演算順序。

4、加強乘除法之間的聯繫,提高學生簡單的推理能力。教學除法的驗算時,讓學生根據乘除法之間的互逆關係,引出用乘法驗算除法的方法。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比較牢固,但解決一些靈活性問題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12

《除數是一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課的開始,我先進行聽題口算,20多道題大約兩分鐘的時間,學生注意力非常的集中,大部分的同學把小手舉得高高的,課堂氣氛活躍,看來這一環節的教學設計達到了我訓練的目的,學生能聽、算結合提高了口算的能力,式的寫法。在探究新知,先出現例題:把48根小棒平均分給4個同學每個同學分幾根?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列出算式:48÷4=?老師問:猜一猜,結果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有的同學說是8,他回答不上來。有的同學說是12,因爲9×4=3648-36=12。那到底應該怎樣算呢?我讓學生思考口算應該怎樣算?學生能回答:40÷4=108÷2=48+4=12學生用擺小棒的方法驗證,接着讓學生邊擺邊說,這一環節學生很順利,而且小組討論彙報時有幾個同學回答特別好,把4捆小棒也就是4個十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一個十,再把8根小棒也就是8個一,平均分成4份,每份2個一,合起來每份是12。

我接着提問:你們能試着用豎式方法計算嗎?學生試做,我在下面看時,只有個別學生會算,一部分的同學看着題目發呆,5分鐘過後,我走到黑板前講解,剛纔擺小棒時,先分的什麼?(整捆的)寫豎式時,要先從什麼位開始算起呢?接着請幾個會做的同學講解,說算理並板書,然後帶着做練習。最後獨立練習時,大部分學生還是不會,這時我的大腦一片空白,只好把算理又講了一遍,就下課了。反思這節課,我自認爲前半節課的設計比較合理,只不過對學生放手不夠,有些牽着學生走,象有幾種方法計算時可以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說,對於“學困生”可能只會用最直觀的方法,中等生可能會用兩種方法,尖子生會想到用豎式,而在講解豎式時,我又過高的估計了學生,覺得這部分知識很簡單,其實這部分知識才是教學的重難點,算理和書寫方法,學生很容易受到加、減、乘法豎式的干擾,主要是沒有講透,在練習時,重點多強調算理和書寫格式就好了。聽完教研員說課後,我恍然大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

總之,今後在備課時,我真的要在備教材的同時還更應該備學生。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13

一、教學設計

估算是數學的一個重要內容。以前只作爲選學的內容,但它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學習估算知識,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現在國家教委頒佈實施的新大綱、新數學標準中,對小學數學有許多變動,其中一條就是加強估算的教學,不像過去對於估算猶如蜻蜓點水,一帶而過,而且更加註重靈活性、應用性。但是這種靈活性不能是隨意性,還必須有優劣的評價,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把握教材,掌握方法,讓學生能學到即方便又準確,而且還實用的估算方法。

我的這節課就是出於這個目的設計教學的。本課以剛剛結束的校運動會爲背景,對教材進行了修改,讓學生能夠輕鬆,愉快地完成學習。先出示例題:高琦小學三到六年級有433名運動員參加了在市體育場舉行的春季運動會,每個年級大約多少名運動員?

433÷4≈?

通過比較,討論等方法,讓學生們自己選出最好的估算方法,即“在方便的基礎上求準確”。在達到共識之後進行鞏固練習,而後借用“幸運52”上的“看商品猜價格”遊戲放鬆課堂氣氛(猜商品價格應該從整數猜起,逐步縮小範圍,實際上也和估算有關),遊戲結束,把估算運用到生活實際應用中(結合運動會上本班運動員成績的一些數據進行估算),最後要求學生明確在實際生活中,被除數有時只能取(近似值)多,而有時只能取(近似值)少,增強學生學習估算的實用性。同時對學生進行體育意識和集體榮譽感的培養。

二、教學片段實錄

片段一:

出示例題:高琦小學三到六年級有438名運動員參加了在市體育場舉行的春季運動會,每個年級大約多少名運動員?

438÷4≈?

師:我想請同學上黑板寫出你的估算過程。

生1:438÷4≈400÷4=100

生2:438÷4≈420÷4=105

生3:438÷4≈440÷4=110

生4:438÷4≈432÷4=108

……

師:剛纔上來的同學都做出了很精彩的估算結果,我們一起探討一下這些同學的估算方法誰最好。

生:我認爲生1的最好,因爲估算時應該把被除數四捨五入到最高位

生:我認爲生3的最好,它的答案最接近精確值

生:我也認爲生3的最好,它的估算最簡單

生:不是最簡單的,生1的最簡單

生:生1的簡單是簡單,但是結果相差太遠了

……

師:同學們討論得真好,很熱烈,現在你們認爲誰的方法最好?

齊聲:生3的最好!

師:爲什麼?

生:因爲他的方法又簡單又接近答案

師:對了,我們在估算的時候,不但要方便,而且最好還能準備一點,也就是“在方便的基礎上求準確”,這樣我們才能達到估算的目的。下面一些算式要求同學們估算,看看同學們能不能做到即方便又準確。

118÷4276÷92214÷77403÷8

250÷6814÷83710÷96105÷2

同學們十分精彩地完成了練習。

教學反思:本課我將教材做了全面的的修改,從例題到應用,都是用學生剛剛參加過的校運動會爲背景,表揚了爲班級拼搏的運動員,進行一次培養集體榮譽感的教育,創設親切、愉快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其次,打破常規,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理解和體會到估算的本質和目的,從而掌握估算。計算題的估算精確範圍比較寬鬆,一般情況下正負誤差均可。這正是鍛鍊學生創新意識的好時機,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打破常規,除了教學書本上的方法外,還鼓勵全體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找出與書本不同的方法。只要在合理誤差的範圍內,能迅速地口算估出答案的,均予以肯定,從中又找出“在方便的基礎上求準確”這樣一個不是定義的定義下進行最精彩的估算。

第三,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自己先試估算,再讓他們自己觀察、對比、討論、辯論,最後達成共識,老師在其中充當引導者的角色,學生自己找到好的估算技巧,比老師直接的傳授要好得多。

不足:在學生試估算時,學生說出了四五種後還硬要學生再想方法,本意是爲了有更多的對比材料,誰知弄巧成拙,讓學生不知所措。

片段二:出示例題

(1)方老師爲了慰勞運動員,帶了96元錢去買飲料,每瓶5元,每個運動員都能喝到飲料嗎?

師:想一想,這道題如何估算?

學生1:96÷5≈100÷5=20(人),我們確實有20名運動員,剛剛好。

師:同不同意?

學生:同意……不同意……

師:有同學不同意,爲什麼不同意?

學生2:我班有20名運動員,96元只能買19瓶,不夠

學生3:買東西錢要帶多,不能帶少

學生4:這一題被除數只能往少的方向取近似值

……

師:對了,有時候我們還得看實際的情況,不能盲目的估算。買東西就屬於這種情況,買東西錢帶少了是買不到東西的。

出示例題

學校開表彰大會,表彰在運動會上110名優秀的運動員,每4個運動員坐一條長凳,大約需要多少條長凳?

師:想一想,這道題如何估算?

學生1:110÷4≈100÷4=25(條)

學生2:不對不對,你把人數看成100近似值,那另外十個人不就沒凳子坐了嗎?

學生:說的有道理……

師:很好,同學們真聰明,這一題跟上一題又不同了,像坐凳子,坐車,坐船類似的問題,我們不能把人數給取少了,否則就有人沒有凳子,車,船可坐了。通過這兩道題,同學們知道在生活中的估算,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

教學反思:

這部分中,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新知,估算是與生活密不可分的。同時又一次掌握了估算要在具體的環境中來考慮,結合實際選取最合適的近似數。然後運用新知識來解決問題,使學生更真切地感覺到估算知識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繫,從而體現了估算的應用性。這一部分課本沒有涉及,完全是對課本的延伸和擴展,考慮到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沒有安排更進一步的探討。本人對這部分的加入是否恰當沒有十分的把握。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14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第四冊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練習課。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練習口算除法,筆算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和除法驗算,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準確性。

2、通過錯例訂正,正反強化,突破商中間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數是一位數除法。

教學難點:

養成認真審題、計算和驗算的良好習慣。

本節課我創設遊數學樂園的教學情景,以活動爲載體,共創設六個教學活動,分別是《開火車》、《猜猜我是誰》、《火眼金睛》、《我選擇我喜歡》、《逛歡樂島》和《總結收穫》。

這六個環節以遊數學樂園爲主線,貫穿整個教學活動。情景的創設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做鋪墊,使學生喜歡數學,愛學數學。

活動一《開火車》即口算,設計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口算題和平時學生在口算時常見的錯例,如56+7,檢驗學生除法口算的熟練程度和避免學生養成思維定勢;

活動二《猜猜我是誰》即括號裏最大能填幾,通過練習提高學生的試商能力,與利於提高筆算除法的正確率。其中2×()<103很多學生會填成2×(50)<103;

活動三《火眼金睛》即錯例改例,呈現大部分學生在作業中最常見的錯例,集中體現在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筆算除法計算,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是爲下一個環節筆算除法做鋪墊。

活動四《我選擇我喜歡》即豎式計算下列各題,是希望通過練習使學生達到熟練判斷商的位數和筆算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熟練掌握除法驗算的方法通過驗算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驗算習慣。

活動五《逛歡樂島》即實踐運用,讓學生將所學的餓有關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知識運用於生活當中,能舉一反三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落實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新課改理念。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15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

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在人教版教材中,本課是學生第二次學習除法知識。學生已經學習過表內除法(包括有餘數和沒有餘數),理解了除法的意義。依據教材意圖,本課要在原有基礎上實現從“表內除法”到“被除數是兩位數,除數是一位數,商是兩位數(被除數十位沒有餘數或有餘數)”的突破,以便學生加深對除法意義的認識,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爲此,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經歷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過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在學習過程中,學會溝通知識間的聯繫。

3、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分析、比較、概括的能力。

本課在教學中力圖重點體現讓學生經歷從“表內除法商是一位數”到“商是兩位數”的突破過程,突出問題解決的過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

鑑於以上的目標定位,本課設計時基於“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地遇到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總體思路。爲此,主要採取以下教學策略:

1、找準學生的起點,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出發。

2、藉助直觀理解難點。

3、講授學習和自主學習相結合,採用多種學習方式。

教學片段實錄:

一、引入

1、師生談話

2、課件出示小朋友捐書的情境。

3、教師拋出問題:

師:根據上面的數學信息能提出數學問題嗎?

生:平均每人捐幾本?

二、展開

(一)商的定位

1、獨立解決問題

師:平均每人捐幾本?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呢?請大家動筆算算。

學生獨立解決。

2、反饋:

生1:42÷2=21(本)

師:爲什麼用除法算呢?

生:把42本書平均分成2份,所以用除法算。

師:得數21是怎樣算出來的呢?

生:40÷2=20,2÷2=1,20+1=21

師:你是想口算的。

生2:21

2╯42

42

師:你用豎式算,是怎樣想的?

生2:40÷2=20,2÷2=1,20+1=21

師:你也想口算方法。不過,除法豎式一般不這樣寫。我們一起來寫一寫。

3、師生一起寫豎式,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師:42÷2,筆算時從十位算起,該先算什麼呢?

生:十位4÷2

師:十位4÷2,商幾,寫在什麼位上?爲什麼?

生:商2,2寫在十位上,因爲40÷2=20,20就是2個十。

師:商寫好後做什麼呢?

生:商2乘除數2,二二得四,4寫在十位4的下面,4-4=0,0不用寫。

師:十位4÷2=2,就是口算中的哪一步?

生:40÷2=20

師:豎式中的4-4=0,其實就是幾減幾呢?

生:42-40=2

師:我們簡單的說,就是4-4=0,0不寫,個位2搬下來。

接下去該怎樣算呢?

生:個位2÷2,商1,1寫在個位上。一二得二,2-2=0。

師:這又是口算中的哪一步呢?

生:2÷2=0

4、能完整的說說剛纔是怎樣算得嗎?(先獨立說,再同桌相互說。)

5、指名說怎麼算得?(生說略)

師:他說得怎樣,誰來評一評?

生:他說的不完整,相乘漏了。

師:你聽的很認真。

6、師:看了豎式,還有問題提嗎?

生問:商2爲什麼寫在十位上?

生答:4個十÷2=2個十,2寫在十位上

生問:商1爲什麼寫在個位上?

生答:2個一÷2=1個一,1寫在個位上。

生問:十位4下面的4表示幾?0爲什麼不寫?個位2爲什麼要搬下來?

生答:4就是40,42-40=2,所以0不寫,個位2搬下來。

7、練一練62÷2豎式計算

8、小結:

師:42÷2、62÷2在豎式計算時,都是先算十位,再算個位。

(二)十位有餘數

1、出示52÷2。

師:62÷2,改成52÷2,你會用豎式計算嗎?

也先自己試一試,如果有困難,可以和同桌商量,也可以看看書,還可以找老師幫助。

2、學生獨立寫豎式

3、反饋

方法1:26

2╯52

4

12

12

方法2:21

2╯52

4

2

2

師:你認爲哪種寫法是正確的?

生:方法1是正確的。

師:誰寫的?向大家介紹一下,你是怎樣寫的?

生:十位5÷2,商2,2寫在十位上,2×2=4,4寫在十位5的下面,5-4=1,個位2搬下來,12÷2,商6,6寫在個位上,2×6=12,12寫在12的下面,12-12=0。

師:有誰再來試試?

師:從大家的表情看得出,意思知道了,說有點困難,對吧?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小棒圖。

4、藉助小棒理解算理

師:52÷2,先算什麼?

生:十位5÷2。

師:就是把5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幾捆?2捆的2寫在什麼位上?爲什麼?

生:每份2捆,2寫在十位上,因爲表示2個十。

師:2×2=4,4表示哪裏的小棒呢?

生:分掉的4捆

師:5-4=1,1表示什麼呢?

生:多出的1捆。

師:5捆分掉4捆,還剩1捆,這1捆怎麼辦?

生:1捆分成5和5,還有2根分成1和1。

師:哦,你分了2次。還有不同的分法嗎?

生:把1捆拆開就是10根,再和散的2根合起來是12根。

師:豎式中有十位1,怎麼變成12?

生:個位2搬下來。

師:接下來怎麼做?

生:用12÷2,商6,6寫在個位上,6表示6個一。

5、師:52÷2,現在能完整的說說怎樣算得嗎?(先獨立說,再同桌互說)

6、改正

師:錯了的小朋友現在能改正了嗎?自己動筆改一改。

7、比較

師:52÷2,在豎式計算時,與42÷2、62÷2,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生:42÷2、62÷2,十位沒有了,52÷2,十位還餘1。

師:十位還餘1怎麼辦?

生:和個位合起來再除。

三、練習

1、用豎式算一算

48÷4、91÷7、96÷6、95÷5

(1)獨立完成、

(2)反饋講評錯例

2、解決問題

(1)湖州地區有56位老師要去買一些寧波特產,4人乘一輛出租車,算一算要幾輛車?

(2)聽課老師這麼多,如果有456位老師要去呢?

師:先估一估

生:大概100輛,400÷4=100

生:110輛,440÷4=110,56÷4=14

師:用豎式算一算(生算)(反饋略)

師:算後想說什麼?

生:方法差不多,就是數變大了。

四、總結

交流今天你最大的收穫,也可以相互評價。(略)

課後反思:

大多老師不喜歡上計算課,有的認爲計算課枯燥,課堂氣氛不活躍;有的認爲只需幾分鐘時間,新課就結束了,沒上頭。要上好一節計算課確實不容易。在本節課中,有許多新的知識點,商的定位、兩次試商、十位上沒有餘數和有餘數的不同解決辦法、豎式的書寫等,學生對算法的掌握、十位有餘數算理的理解有困難,教學時從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出發,採用了講授和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法。課後有以下體會:

1、利用口算經驗學習筆算。

在教學本節課前,進行個別調查,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口算方法熟練,筆算大多數學生不會,會寫的也寫錯。課堂中解決“平均每人捐幾本?”時,出現的情況與課前調查的一致。於是利用學生熟練的口算經驗學習筆算,將口算方法、筆算的算理理解與算法的掌握緊密結合,降低新知學習的難度。。

2、直觀用在刀口處。

42÷2,52÷2,同樣是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爲什麼後者要藉助小棒圖理解算理呢?42÷2,十位沒有餘數,藉助口算經驗,對算理的理解、算法的掌握不會有困難。而52÷2,,對於要把“十位餘下來的1”與“個位上的2”合起來再除理解有困難時,演示課件,讓學生藉助更形象、更直觀的手段幫助理解。

3、注重有序思考的方法。

觀察平時的計算教學發現:有些學生機械模仿,有些學生會做不會說,言行不一致。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在本節課中學生雖然看不出筆算的必要性,但它是後繼知識學習的基礎,學生有必要理解算理,方法掌握。所以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用簡潔的語言表達,說說先做什麼,再做什麼,展示思考過程。

4、做、說、評、改相結合。

計算課的教學,學生也應該“知其所以然。”課堂上,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每位學生動筆試一試,採用多種形式說一說,對做法說法相互評一評,再把錯誤改一改,學生學得實在些,相關能力也得到培養。

5、困惑

在本節課中,對42÷2,52÷2筆算方法進行了比較,這算不算對計算過程的提煉和提升?如果不是,又該怎樣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