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教學反思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教學反思

《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教學反思1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過了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的豎式及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口算加法基礎上教學的。設計這節課時,我覺得依據學生已有的舊知識,,學生完全可以通過小組活動,自主探究,得出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學生用小棒、湊十法都在我的預料之中,但是用豎式計算出現的幾種情況,我真沒有預料到。這就是新舊課程的不同之處!使用舊教材這部分知識時,大多數學生是按照教師的要求一步一步來進行操作,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學會、記住計算的方法。整個課堂教學順利進行,新授10分鐘結束,剩餘30分鐘就進行各項練習,在反覆的練習和強化中,學生的計算終於有了較高的正確率。而本節課,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用了大約25分鐘,只有15分鐘的練習時間,整節課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比較前後教學的差異,我認爲教師在使用新教材,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以下兩點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權威和單純的知識傳授者,教師的作用,特別要體現在引導學生思考和尋找眼前的問題與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之間的關聯方面,在於提供把學生置於問題情境的機會,在於爲學生創設一個自主探究的情境與空間。,讓學生自主地去討論、思索,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爲學生髮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當學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遭遇“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不能”的時候,教師就要以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恰當點撥、引導,使學生對自己發現的結論進一步反思,澄清認識,找到正確的方法、答案。

2、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操作、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在以前的課堂上,學生基本上是聽講—練習—再現教師傳授的知識,基本上處於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新課程所要求的不再是單一的、枯燥的、以被動聽講和練習爲主的方式,數學教學應注重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學生在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中,逐步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本節課就注重了讓學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學生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小組討論中,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也學會去聆聽別人的意見並作出適當的評價和補充。學生在交流中相互啓發,在不同觀點、創造性思維火花的相互碰撞中,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這節課的不足之處是:沒有利用好學生的“錯誤”資源。

在練習過程中,學生的錯誤沒有發現,到課後反饋結果時才知道原來有一些學生進位1漏加,還有的學生個位上不滿也向十位進1,這就要在練習課時強調一下。在課的設計上我雖是下了不少功夫,但在新授知識的講解上還不夠精益求精,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地總結經驗,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正所謂:成敗在於細節。

《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教學反思2

“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兩位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基礎上學習的內容。

學生可以藉助以前學習的口算方法來解決計算問題,但本節課重點是學習筆算加法的算理。反思這一節課,新課前對一年級的口算進行復習,強調算理很有必要,爲本節課筆算奠定了基礎,但是如果把後面例題計算拆開擺在口算複習中,對後面筆算起到更好的作用。

兩位數加兩位數筆算(不進位加),教材創設情境如下:小學二年級四個班去遊樂園,人數分別是36、30、35、34人,如果一輛大客車限坐70人,哪兩個班學生可以合乘一輛車?本節課只需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的筆算豎式,但當我提出:“哪兩個班學生可以合乘一輛車?”這一問題,經過學生的補充,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方案,對於進位加的我把他們都寫在了一個角落,作爲課堂最後的拓展題讓學生思考。在講解例題一的時候,我巧妙的利用了小棒圖,把小棒圖豎起來擺,使得豎式形象化,接着把形象的小棒圖再抽象成數字。

這一環節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點---豎式的算理。再通過練習判斷,使得學生對筆算時出現的種種情況有所警惕,從而都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但是在處理本課的時候,有以下幾點做得不夠好:1.沒有深入的解釋“合成一輛車”和“準乘一輛車”,導致在提出問題“哪兩個班學生可以合乘一輛車?”後,還有學生提出後不確定是否可以合乘一輛車。2.由於上一環節沒有處理好,所以導致時間不夠,後期練習中的判斷改正題沒做,拓展題也沒做。這是本節課最值得檢討的地方。以後備課的時候一定要備好學生,備好教材的`每一句話。

《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教學反思3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過了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的豎式及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口算加法。設計這節課時,我覺得依據學生已有的舊知識,學生完全可以通過小組活動,自主探究,得出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所以,本節課我放手給學生,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然後通過全班交流,老師的點撥完成了教學任務。

首先,教師角色的轉變。《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權威和單純的知識傳授者,教師的作用體現在引導學生思考和尋找眼前的問題與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之間的關聯方面,爲學生創設一個自主探究的情境與空間,讓學生自主地去討論、思索,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爲學生髮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當學生有了不同的想法或困惑時,教師就要以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恰當點撥、引導,使學生進一步反思,找到正確的方法並得出正確答案。

其次,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本節課注重了讓學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學生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在小組討論中發表自己的想法,同時也學會去聆聽別人的意見並作出適當的評價和補充。學生在交流中相互啓發,相互學習,在不同觀點碰撞中產生絢爛的火花,培養他們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考交流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