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學反思合集15篇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音樂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音樂教學反思合集15篇

音樂教學反思1

在我上的<娃哈哈>這堂課上,我共放入了"創""律動""新授歌曲""遊戲"四個環節。其中"創"和"遊戲"是想進行對上節課的教學成果的驗收,看他們是否掌握了上節課的內容。在實際上課過程中,學生的"搭搭拍拍"做的很好,可是在"小樂器"的遊戲當中碰到了一些問題,經過我的總結,應該是我課堂上的分工不明確,導致學生在實際操作當中不知道應該爲哪個目的服務,而出現了課堂秩序有點混亂的情況。"踏踮步"和"娃哈哈"都是這節課的新授內容。因爲<娃哈哈>這首歌歌詞比較複雜,所以我選擇了

1:將"踏踮步"的背景音樂改爲<娃哈哈>讓學生首先熟悉<娃哈哈>的音樂

2:將歌詞寫在黑板上,可以讓學生一邊看歌詞一邊唱。在"律動"環節中,學生基本掌握了踏踮步,但是在歌曲新授方面還是因爲我的分工不明確,導致學生一直是邊唱邊跳踏踮步,對歌詞的記憶不是很完善。

總結這節課,我發現我自身存在很多問題,如:

1:上課時語言的表達及分工不明確,時常會出現想的和實際讓學生做的出現差異。

2:碰到問題,不及時改善,反而跳過該問題,進入到下一環節。

3:上課還不夠投入,不能作到與學生完全溶爲一體。

綜上所述,這些是我現在自身存在的比較大的問題,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逐步進行改善的。也希望老師們可以時常對我進行教導

音樂教學反思2

歌曲《小駱駝》用樸實、口語化的歌詞,生動描繪了小駱駝不怕困難,勇往直前、堅定而樂觀的小駱駝形象。全曲爲六聲羽調式和帶擴充的一段體結構,2/4拍子。歌曲以×0×0︱×××0︱××××︱×-︱和×.×︱×-︱的節奏和樂句完全重複的手法,表現了小駱駝沙漠跋涉的疲憊和艱難,刻畫了小駱駝堅強而樂觀的性格。

我設置的教學目標是能學會用歡快、熱情的聲音演唱歌曲,教學重點是能體驗到“小駱駝”的勇敢、樂觀,熱情地演唱。教學難點是休止符和附點節奏的準確運用。根據本課的目標和重難點,我結合學生的特點,以“沙漠之旅”爲情景主題,依次採用走進沙漠的準備——沙漠中的腳印——沙漠中的風沙——沙漠中的綠洲——沙漠中的歌聲——沙漠中的收穫這六個環節進行教學。

通過一個謎語導入,讓他們初步瞭解駱駝,併爲進入情境主題做好鋪墊。然後我將歌曲的兩個難點:八分休止符和附點四分音符巧妙地設計在沙漠中的腳印和沙漠中的風沙這兩個教學環節中,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知識點的難度,使學生得到充分體驗,邊玩邊學會這兩個知識點。運用形象、生動的腳印圖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八分音符,按節拍讀讀拍拍後,出示課件,投入森林中的跋涉,並以“這條林中之路很長,看誰能堅持到最後,誰就‘穿越了森林’,努力吧!”激勵學生參加節奏練習,並認真地堅持到底;併爲後一個環節的德育做好鋪墊。孩子們做得很好,勁頭很足,這下也激起了我的勁頭。“同學們,你們真棒,有信心迎接新的挑戰嗎?”大家高興地大喊:“能--”。然後進入“穿越沙漠”,開始學習歌曲。以歌曲的情緒與“小駱駝”形象的結合,引導學生在帶思考的聆聽和模唱中,學習歌曲。用“這是一隻什麼樣的‘駱駝’?帶着什麼情緒走過大沙漠的?”的提問,指導聆聽。在學唱中,重點以“小駱駝”的情緒引導學生學唱和處理難點。用“哪樂句顯得較累,旅步艱難?用力點還是輕鬆點能表現出它的堅強?”學習難點節奏X.X|X-|;“堅持到底、勇敢的原因是什麼?在哪兒(樂句)?”學生會在教師範唱和自己的體驗中,找到並自主學唱樂句,這樣,就解決了基本的、貫穿全曲的節奏XOXO|XXXO|XXXX|X-|;“哪兒是它走過了大沙漠?心情會怎樣?該用怎樣的表情、聲音表現?”。在層層深入的學習中,孩子們越唱越開心,並在體驗中領悟到“小駱駝”的樂觀和勇敢、堅強的精神與性格。

課後,我的腳步也像這節課中那隻走過了大沙漠的“小駱駝”,格外地輕鬆......因爲在課前對環節和設計的思考,讓我在課上收穫了很多,而活躍的課堂效果更是讓我意想不到的。

音樂教學反思3

在一年的課改實驗中,作爲一名音樂教師,我努力探索嘗試着把我們新的教學理念深入平時的教學中。現就我平時的幾個教學片段來談談體會:

案例1:在一年級一冊,欣賞《玩具兵進行曲》的教學中,我先讓他們聽樂曲,然後提問““這支歌有什麼特點?學生們各抒已見“節奏快”、“歡快”、“一會兒一個聲音,一會兒好多聲音”、“有趣”……,接着我向他們講述了玩具兵的故事,然後提問:“現在我們想一想,樂曲中,當一個樂器在演奏時,你想到了什麼?”這時有幾個學生叫到“是一個玩具兵在走路”,我又說:“那幾種樂器出現呢?”大家爭先恐後的說:“是幾個玩具兵在走路”。我繼續說:“那大家注意沒有,中間有一個很渾厚的聲音,這你想像是什麼呢?”這時只聽見一個學生說:’這是一個又肥又胖的大胖子兵”。全班同學都笑了,不等我提問,大家都紛紛舉手,爭先恐後的說:“樂曲熱鬧歡快的時候是他們在跳舞”、“慢下來是他們在散步”……於是我放音樂,讓他們聽第二遍,這次他們紛紛自己模仿玩具兵的樣子,哼着弦律搖晃腦袋,還有的在模信演奏樂器的樣子……此次教學中,我不再採用欣賞課學生聽老師講的模式,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他們自主的探究學習。在教師的啓發下,自己開動腦筋去體會、理解樂曲要表現的東西,這樣既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也讓他們感受到了樂曲的歡快,在愉悅的情緒中得到了美享受。

案例2:在學習《小雨沙沙》一課時,打擊樂器爲歌曲伴奏這一環中,我首先拿出了十餘種打擊樂器:手鼓、鈴鼓、碰鈴、雙響筒、木魚、鋁板琴、沙錘、三角鐵、串鈴等。然後說:“同學們,大家看見了老師拿出的這些樂器,現在大家就以小組活動的形式,來討論一下,你們選擇哪幾種樂器爲《小雨沙沙》伴奏?老師來看看哪一組演奏的效果最好。”隨後,每個小組都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他們模仿自己選擇的樂器,一塊兒邊唱歌邊演奏。展示的時候,各個組的同學胸有成竹的上臺,選擇自己的樂器,進行展示。每個組都演奏的很好,組合及伴奏的音型各具特色。最後,同學們自己評價,推出哪個組最好。在此次的教學活動中,我着重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讓他們能相互合作,自主探究的進行學習。這種方式大受學生的歡迎,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案例3:在學習《洗手絹》這首歌時,裏面的“媽媽洗衣我也來”,我就啓發學生“平時在家你們還幫助媽媽做過些什麼家務?”學生們各抒己見“拖地”、“掃地”、“洗碗”……我又提出:“現在,大家能不能以小組的形式,商量一下,利用《洗手絹》這支歌來唱唱我們自己呀?”大家立刻分小組編創。在展示的時候,編創的歌詞非常多,“媽媽洗碗我也來”、“媽媽做飯我也來”……同時,我又啓發他們根據自己編創的歌詞,模仿拖地、洗碗等動作編創舞蹈,邊唱邊表演。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着重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讓他們不止侷限於學習書中的東西,表現音樂的形式豐富多樣,讓他們的思維更加廣闊。

對於前幾種新型教學模式的運用,可以說還是比較成功的,但還有很多新的理念、方法,我還在摸索、嘗試中,不過我相信,隨着課改的不斷深入,音樂教學一定會更上一層樓。

音樂教學反思4

爲音樂教師,起首該當明確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教生對音樂的感悟力,以審好教育爲中心,正在整個音樂教教歷程中要以音樂的好感往感染教生,要以音樂中雄薄的熱情往陶冶教生,進而使教生逐步構成健康的音樂審好本事。爲了真現這一方針和促進新課程變革,我認爲,正在教教中,要使教生先對音樂產生濃密的樂趣,感受、體驗和閃現音樂中雄薄的熱情內在。只有這樣,教生纔會逐步愛好音樂,對音樂有更深一步的體味,使教生沒有僅做到目前受益,並且做到末身享受音樂。

因而,正在《呵護黃河》的教教上,我重視了對教生音樂體味力和感受力的培養,教學反思。

這節課,要讓教生從《呵護黃河》這首輪唱曲中感受和體驗其音樂內容、音樂豪情,必須讓教生協同汗青教科體味抗日戰爭這段汗青。講堂上,我安頓一守時候沒有俗看光碟,對作品內容及汗青後臺作引睹,以欣賞爲主,到達開收教生視野、提低音樂感悟本事的目的。《音樂課程標準》基本理念中明確提出了倡初教科綜合,正在教教中,以《呵護黃河》爲主線,構建起取汗青教科的聯繫和綜合,也加強了教生對音樂作品內在的深刻體味。正在教教中,讓教生對“音樂”進止汗青性評釋和體味音樂作品的文化意義,也便讓教生取音樂作品產生了熱情上的共叫,真正到達了體味取交換。

這節課是以歌唱、欣賞爲主的綜合課。我以《呵護黃河》爲主線貫串此中,操縱課件將齊唱《呵護黃河》和輪唱《呵護黃河》進止比較,顛末歷程比較辨析,使教生感受音樂作品的內容、音樂豪情和沒有同扮演形式的沒有同效果。讓教生的視覺、聽覺、影象、熱情同時參預,既加大了教教疑息量,又前進了教生的屬意力、影象力,同時激起了教生的樂趣取好奇心。

對樂理常識的教教,重視從根蒂根基抓起,這節課採取了讓教生模唱及視唱歌曲主旋律的編制,讓教生教會劃拍、挨節奏、哼曲調,逐步前進教生的識譜本事。固然大部分同教有困難,但每個教期對峙教下往,相疑教生們的前進必然沒有小。

固然,怎樣調動每個教生的教習主動性,從此還須勉力。

音樂教學反思5

《划船》是一首活潑、歡快的兒童歌曲。它以形象、通俗的語言,描繪了兒童在划船的過程中戰勝困難,心裏樂開花的喜悅心情。

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在學生學習划船的動作,感受划船的情境。這一環節學生都很喜歡錶現的也很積極,接下來的教唱中我更是反覆的強調歌曲的優美性並多次做示範讓學生模仿。這首歌曲不適合用大的音量來表達,但是作爲低年級的學生還不能做到很好的控制音量,於是我採取模仿他們的歌聲,再用柔和、適當的音量來做示範,讓他們選擇合適這首歌曲意境的歌聲然後演唱出來。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很快就知道了大聲的演唱是不正確的,並跟着音樂有感情的演唱了。唱會了歌曲之後我在遊戲環節中設計了一組爲單位的划船比賽,看哪條船最整齊、表演的最到位。這個遊戲是很快樂的,雖然有些小吵鬧的場面但整體氣氛是很不錯的。特別是有些很有想法的學生還自主的邀請他人組成一隻雙人槳表演划船。對於這種熱愛表演的同學我也會特別的給與獎勵。

這一課我感覺到了學生在學習歌曲上的進步,學會了用優美的歌聲、小音量的來表達歌曲的情感。同時由於自己時間的設計還有待提高,在遊戲環節上還可以多一點時間讓學生盡情的表演,發揮孩子愛玩的天性,讓音樂更多的表達快樂,表達孩子們的愉悅心情。

音樂教學反思6

氣息對於歌唱十分重要,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歌唱的用氣發聲還存在比較多的問題。有聳着雙肩唱的,有擡胸束腰唱的,有頂着小腹唱的,也有遇到高音就踮起腳尖拔直了嗓子叫的,這些都是不明白用氣息方法來歌唱的表現。這種狀況也嚴重地影響着音樂教學質量的提高。

那麼,怎樣的呼吸方法纔算是求得氣息支持的歌唱呢?

我認爲,歌唱的呼吸可分三個階段:吸氣、呼氣、換氣。吸氣要正確,自然,吸得深,吸得恰當,氣息從口、鼻同時吸入,經過咽喉、氣管、支氣管到肺葉的底部,並把氣息推向後腰部。動作輕鬆,自然,不牽強,不僵硬。兩肩自然下垂,胸部放鬆,不擡起,否則各部肌肉緊張,喉部也因之僵持,其他發聲器官就不能靈活地有規律地活動。

呼氣應當平穩,均勻,有控制,呼氣的關鍵是要找到支持點,找到呼吸器官和發聲器宮有機配合的力量。如果找到了這個支持點,找到了這種配合的力量,呼氣就走上了正確的軌道。呼氣時,橫隔膜平穩地上提,兩側下肋逐漸回收,使氣息通過氣管送入聲門。這種橫隔膜上提,下肋回收的力,我們稱之爲向上向裏的力。應該指出的是,呼氣時不僅有這個呼氣肌羣形成的向上向裏的力,同時還有一種與之抗衡的,由吸氣肌羣形成的向下向外的力協同動作。根據演唱需要,調節抗衡程度。呼氣之中保持相應吸氣的感覺。吸氣之中保持相應呼氣的感覺,就是形成人們所常說的“呼吸對抗”或“呼吸保持”。有這種呼與吸協調一致的肌肉感和力的關係的呼吸是具有支點的呼吸。得到了正確的呼吸支點,就可以得到有氣息支持的聲音。

換氣,我又把它叫做句間吸氣,或補氣。這也是歌唱呼吸的重要環節。第一句開唱以後的句間,能否吸好或補好氣,關係到吸氣與呼氣能否得以循環往復,關係到已經獲得的呼吸支持能否繼續保持。因此,我們必須象哨兵站崗一樣堅守陣地,決不能在換氣時讓呼吸的部位往上移動,決不能影響歌聲的氣息支持。一方面根據樂句旋律的進行而換氣,另一方面根據作品的表現而換氣。換氣的要求高,難度大,需要重點訓練。練習時,可以有意識地放慢歌曲的速度,讓句間換氣有足夠的時間和準備,等練到熟練的程度,逐漸加快到要求的速度,使歌唱恰如其分地進行句間換氣,使歌唱成爲藝術的歌唱。

由上述方法形成的吸氣、呼氣、換氣,構成了有支點的呼吸,由此產生的氣息發出基音,通過舌頭放平,適當打開喉嚨,經過上咽管道,在頭腔(鼻腔、上領竇、額竇、蝶竇等)處,使其產生混合共鳴,就能獲得音質純淨,音氣圓潤的聲音,這種有氣息支持的進入這個地方振盪的聲音,而且把發聲的着力點向喉頭的背後————軟齶、舌根、喉頭這個咽腔地方,會有高頻泛音,力度變換自由,聲音具有穿透力,有激倩,有魅力,富於表現力,也只有這樣的聲音才能吐字清楚,才能深刻表達歌曲的感情,這樣的歌唱當然是最安全、能持久的歌唱。

上面所說的,就是我國民族聲樂傳統中“丹田”之氣的運用,也是聲樂界公認的最好呼吸方法,稱之胸腹式聯合呼吸法。我們應當在聲樂教學中特別注意培養這種“丹田”之氣,使音樂教學的效果得到充分揮發。

音樂教學反思7

一、把握學生心理特徵,從而對課堂紀律進行調控

這學期我任教低年級的音樂課程,在音樂課堂上,前幾分鐘,同學們的配合還是相當不錯,但是很快課堂就出現難以收拾的“熱鬧”。記得在第一節音樂課的時候,因爲我並沒有很好了解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在上課後15分鐘還沒有進入主題,使課堂出現鬧哄哄的情況,當時我只會發脾氣,所以最後使得學生和教師也出現比較僵的情況。這樣一來,學生對老師的好感也消失,同時也影響到老師的教學質量。後來我查閱了相關書籍,知道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他們都是集中力時間比較短,因此必須把握好課堂的前15分鐘,提高課堂的效率。爲此我對自己的教學安排做了相關的調整,我通常把師生問候,練聲及複習前一首曲目的時間把握在前5分鐘。通過簡短的導入然後直奔主題,這樣一來學生能很好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及難點知識。而導入的方式也必須引起學生的興趣,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對於動畫視頻導入,故事導入或者聊天的方式導入都是相當感興趣,。因此說,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特徵,課堂的效率已經可以提高一半。

二、用先唱歌后識譜的方法強化聽覺

在音樂課中,學生們對於唱譜從來不感興趣,反而感覺到乏味。剛開始我對這情況並沒有摸着頭腦,還以爲是他們偷懶。

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涉及到聽覺的作用,審美主體對於音樂的各種聽覺感受能力,是審美能力的基礎。因此先唱歌、後識譜與先識譜、後唱歌在教學目的上並不矛盾。對此我作出以下的改善,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讓學生欣賞,以聽領先。並讓學生和着音樂做簡單的律動,使學生對音樂有了聽覺上的印象,爲下一步學好歌曲作好鋪墊。然後讓學生欣賞歌曲、感受音樂,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再通過讓學生唱歌,在不知不覺中解決了歌譜中的難點,使學生在識譜時降低難度,讓學生感覺識譜並不太難,從而增強其自信心,加深對音樂的熱愛。

三、讓樂器和舞蹈走進課堂

在音樂課中我發現,每當課上接觸到樂器或者舞蹈,學生們都十分感興趣,但卻是老跟不上節奏。

樂器和舞蹈在課堂的恰當運用,是可以把課堂的氣氛變得最活躍。而且樂器和舞蹈是很好地培訓學生的節奏感。對於剛剛接觸接觸音樂的同學,他們會覺得學習節奏是一大難點,如果只是簡簡單單叫他們跟着老師來拍掌,這樣枯燥的學習是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在某些節奏性強的歌曲中,我會嘗試多用樂器來在輔導,先讓學生跟着我有嘴和手同時打節奏,並強調嘴和手要一致。然後我再作樂器示範,最後每組學生中挑選幾位出來表演,學生學習的效果很理想。

音樂教學反思8

這一課我擬訂的目標是: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下蛋囉》,激發學生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我整體的教學思路是以“趣味”作爲本課的主題情境和主線,讓學生在聽、唱、演的過程中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和體現音樂活動帶來的愉悅感受。

《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音樂課應該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的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基於這一理念,在本課的導入中,我考慮到一年級學生身心特點,做了個“節奏”遊戲,將本課中的難點節奏型作爲突破點,讓學生直接模仿gegegege da gegegege da ge da ge da gege da。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節奏感,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慾望,使學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歌曲的內容,學習歌曲《下蛋囉》。輕鬆地導入到本課。

聽,是感知與理解音樂的前提條件,所以在課堂中,必須讓孩子聽,但在本課的教習過程中,我設計的“聽”的環節少了,分層次有目的的讓學生聽,讓學生感受音樂美的這一效果沒有達。在這節課,我用聽唱法讓學生小聲模唱歌曲,在教習過程中,讓學生跟着老師一句一句學唱,不同層次的唱,使學生紮實的掌握歌曲的演唱,包括情感,包括語氣。

在創編活動中,我啓發學生根據歌詞的內容大膽創編,我還製作了一些大母雞的頭飾,找一些學生帶着頭飾到臺前表演,老師也參與其中,學生們爭先恐後地舉手,要到臺前表演,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師生共同融入到音樂的快樂之中。

這節課學生學會了歌曲,學會了給歌曲創編動作並表演,學生在課堂中能夠愉快地學習,在聽、唱、演中體驗到了音樂帶來的快樂。但也注意音樂知識的滲透,我在這節課中滲透的較少,在教歌過程中,比較枯燥,乏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應該注意,既打破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枯燥,也要打破學生學習歌曲時的乏味,也達到音樂知識的掌握和有趣的學習歌曲演唱歌曲,這樣課堂教學就會更成功!

音樂教學反思9

備課,是教師創造性的勞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鑽研教學大綱及教材,要查閱資料、要確定教學目的、要選擇適當的課堂教學類型。要考慮教學方法。要設計編寫教案,還要借鑑相鄰、相關學科的教學經驗,更要研究國家教育的全局形勢可以說,教師課上的一言一行,是以課下的精心準備爲代價的。

備課是否能達到教學中教師所期盼達到的目的.這就要看教師是否做到了有的放矢。即:是否做到了對學生的思想情況、年齡特點、音樂素質、能力水平、班風紀律等情況瞭如指掌。是否有針對性地採取了相應而適當的措施。所以說,備課不能脫離學生的實際,不能離開了解學生這個重要基礎。

在備課中,只熟悉課本教材是不夠的,往往還需要把範圍擴大一些。翻閱書籍、網上查閱一些參考資料及借鑑一些相鄰、相關學科的知識是很有必要的(如:教師用書、教學參考資料、有關的文字資料、樂譜等)。參閱相關資料的目的,並不是要擴大教學的範圍,而是要使教師高瞻遠矚,在教學中立於主動、有效的地位。

分析教材是爲了掌握教材的本質、弄清各項教學內容之間的有機聯繫,探討、確定教學目的。要明確以下幾點:讓學生學什麼?掌握哪些知識技能?培養哪些音樂能力?進行哪些思想品德教育?分析教材也是爲了深入淺出地進行教學。所謂深入,就是抓住教材的本質及教學內容的內在聯繫,對關鍵性的問題進行透徹地分析;所謂淺出,就是把深奧難懂、難於掌握的東西用通俗易懂、生動形象的辦法使學生掌握,要做到這一些,教師必須吃透教材、勤于思考,提高專業能力和教學能力。

音樂教學反思10

教學目標

1.瞭解京劇臉譜的相關知識,感受京劇臉譜獨特的藝術魅力,提高民族素質和藝術修養,明瞭戲曲藝術中人物性格與情感表現的特殊方式。

2.學唱《唱臉譜》,讓學生了解中國國粹與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從而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藝術的興趣,進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通過畫臉譜,引導學生體驗音樂、美術這兩種訴諸不同感官的藝術學科的結合,培養學生對綜合藝術的審美感受。

教學重點與難點:

1.瞭解臉譜知識,認識臉譜在京劇中的作用及表現力。

2.熟練演唱歌曲,並能按照正確的風格激情演唱。

3.瞭解臉譜色彩的表現作用,結合繪畫提示簡繪臉譜。

教學流程

引起興趣——歌唱體驗——觀賞強化——繪畫提高——總結提煉

教學準備

教師注意蒐集與京劇臉譜相關的資料,如影像資料片段、人物臉譜造型圖片等,還要準備:多媒體課件、鋼琴、錄音機、磁帶、畫筆、白紙等

教學過程:

一、設境導入,悅中陶情

組織教學前,在教室內響起民族器樂曲《京調》的旋律,讓學生在輕鬆、愉悅、富有民族戲曲特色的音樂中走進課堂,爲本課的教學基調做好鋪墊。

開始上課後,教師用一系列與教學主題相關聯的思考題導入:

(師):晉江的地方戲曲名稱叫什麼?(高甲戲)

(師):請大家列舉幾個民間戲曲中常用的專有名詞?

通過此問,展開討論,再用教師有意識準備的回答學生的疑問,強化戲曲的基礎知識,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跑龍套、壓軸戲、草臺班…

(師):根據個人積累的戲曲常識,請問你對臉譜有哪些瞭解?

(用此問連接下一環節)

二、主要教學環節

1、說臉譜,議中釀情

學生髮言後,教師用幻燈片展示臉譜的定義、分類、色彩、圖案等知識,讓學生在強烈的好奇心的引導下,初步完成基礎性教學目標。

幻燈片展示:

A、定義:“臉譜”是指中國傳統戲劇裏男演員臉部的彩色化妝。它在形式、色彩和類型上有一定的格式,是京劇和其他戲曲劇種中相對固定地藝術表現人物性格特徵的一種表現手法。

B、分類:臉譜根據描繪着色方式,分爲:揉,勾,抹,破四種基本類型。根據臉譜的圖案排列,又把臉譜分爲以下四種:整臉;三塊瓦臉;花三塊瓦臉;碎臉。

C、色彩:

紅色:忠勇俠義,多爲正面角色。 黑色:直爽剛毅,勇猛而智慧。

紫色:剛正威武,不媚權貴。 黃色:勇猛而爆躁。

金色:一般:神仙高人。 銀色:神仙,妖怪。

綠色:一般:勇猛,莽撞。 藍色:剛強陰險。

D、圖案

臉譜圖案非常豐富,大體上分爲額頭圖,眉型圖,眼眶圖,鼻窩圖,嘴叉圖,嘴下圖。每個部位的圖案變化多端,有規律而無定論。如:包拯黑額頭有一白月牙,表示清正廉潔。竇爾墩,典韋等人的臉譜上有其最擅長的兵器圖案。

2、唱臉譜,歌中激情[教學重點]

①、聽範唱,激發歌唱激情;

聆聽原唱與教師聲情並茂的範唱後,問:

(師):這首歌曲的風格與其他歌曲相比有何不同?

(生):(現代搖滾節奏中包含戲曲京韻)

②、析詞譜,理解作品結構;

要點:歌詞中的人物皆爲名著中的人物;結構:A(bB宮調)+B(bE宮調)

③、扣難點,唱準歌曲旋律;(拖腔、滑音、倚音和休止)

拖腔:京劇中一個字用許多樂音來歌唱的唱腔形式。

“ ”爲下滑音標誌,同時注意處理倚音和休止的演唱效果。

④、突重點,把握戲歌風格;(花臉的唱腔特點)

幻燈片展示:

淨:俗稱花臉。花臉的唱腔主要表現粗曠豪邁、剛烈耿直、鹵莽誠樸等不同性格的男性角色。在歌唱中應注意聲音的寬厚雄渾、明快豪爽的特點。

戲歌:用戲曲唱腔旋律爲素材創作的具有較爲濃郁的戲曲韻味的歌曲。

⑤、趣練習,強化教學效果。

(師):請大家根據歌曲的伴奏音樂,用男、女聲對唱形式強化鞏固歌曲,尤應注意體驗角色轉化後的演唱情感。

(爲激發歌唱熱情,學生可採用自由選擇搭檔。)

3、看臉譜,圖中固情

以興趣爲切入口,用多媒體投影展示歌曲中涉及到的臉譜人物圖案,鞏固對歌詞、樂曲的體會。

(師):剛纔我們唱了臉譜,對歌詞中涉及到的人物臉譜大家想看看嗎?

(生):想!

多媒體投影展示節選的臉譜人物圖案今天,我們一起愉快地學習了《唱臉譜》這首歌曲,學到了許多京劇中的臉譜知識,認識到了祖國京劇藝術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學們在以後不要只欣賞流行歌曲,要多聽聽京劇,做一個熱愛民族音樂藝術的人,使自己能在傳統文化與現代意識交織之間,在發展和更新戲曲文化的過程裏,傳承臉譜藝術的進程,將它那旺盛的生命力和不衰的藝術感染力永遠呈現!

三、小結,結束授課

今天,我們一起愉快地學習了《唱臉譜》這首歌曲,學到了許多京劇中的臉譜知識,認識到了祖國京劇藝術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學們在以後不要只欣賞流行歌曲,要多聽聽京劇,做一個熱愛民族音樂藝術的人,使自己能在傳統文化與現代意識交織之間,在發展和更新戲曲文化的過程裏,傳承臉譜藝術的進程,將它那旺盛的生命力和不衰的藝術感染力永遠呈現!

在京歌《唱臉譜》的音樂聲中學生走出教室。

教學反思

波斯納提出:“經驗+反思=教師成長”。反思本課教學,我在這節課中採取了體驗式教育,對學生的評價採納了綜合評價方式,也就是說教學效果不再是看學生這首歌唱熟到什麼程度,而是應該關注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情感反應、參與態度等。讓他們通過這節課的參與,對京劇及京劇臉譜產生濃厚的興趣,課後還餘興未盡!真正做到了在樂中陶情、情中激趣、趣中學樂、樂中審美、美中提高!

音樂教學反思11

一、成功之處:教學各環節過渡自然,環環相扣,每一環節的設計都有意義和作用。學生接受並喜愛《渴望春天》,並能夠用甜美的聲音、正確的換氣方法演唱,嘗試用聲音、速度、力度的變化表現讚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二、不足之處:教唱環節中,個別難點忽略了。如“在草地上”的“上”是一個字兩個音。全年各班情況不同,有時沒有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教法上要更靈活一些。

三、教學機智:再詩歌朗誦時,選配兩首音樂,學生跟隨兩首不同音樂朗誦後,有不同的感受和效果。這就是音樂所起到的作用。 在用大二拍拍子演唱歌曲時,拉起學生的手,一起做划船或盪鞦韆的動作,幫助學生尋找起伏悠盪的樂感,學生用形體動作很快找到歌曲的韻律感。

四、學生創新: 學生自己處理歌曲,用不同的速度、力度來演唱,評選出最佳的演唱方式方法,積極主動參與音樂表現。《渴望春天》教學反思四十八中學孫威巍

音樂教學反思12

教學中能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養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感受音樂,能主動地體驗音樂所表達的各種情感,並能運用音樂表情術語進行描述,在體態上作出積極的反應,這是我教學這堂課的主要目的。

一開始,我以幾幅圖片讓學生了解瑤族的風土人情,爲隨後的音樂欣賞,對樂曲的情境風格的瞭解打下了一個基礎,學生對中國展示的瞭解自然是不錯,對樂曲表達的情緒方面的感受也挺好。只是整個課堂氣氛看來,還是缺少一種“體現”。

在於我沒有引導學生在聆聽感受的同時,不能積極地表達出來,哪怕是簡單的肢體語言,特別是在掀賞樂曲第三段,舞會的高潮部分時,如能配一些簡單的動作,那對學生對樂曲的理解體會起更大的幫助。爲此,熟悉樂曲體會樂曲帶來的不同情感,並指導學生作出相應反應,也是欣賞課的一大主要教學目的。

音樂教學反思13

本節課的特點是運用多媒體技術,課件,爲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學習的資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利用計算機爲教師和學生提供一個交流互動的平臺。歌曲《秋》,音樂情緒優美,活潑,表現了一個豐收熱鬧的秋天景象。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和表現歌曲的情緒,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同時也希望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初步的網上學習意識,動手操作,人機對話的計算機學習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

課堂活動通過"情景導入"這一環節,讓孩子們說出心目中的對秋天的印象以及欣賞秋天風景時聆聽歌曲的音樂,是將孩子們帶入秋天的意境,感受秋天豐收的氛圍,從而感受歌曲熱情,歡快,活潑的情緒;底年段的孩子好動,好奇,好強,因此在教學活動過程中設計了"森林音樂會"的故事,通過"森林音樂會"小動物慶豐收的故事情節激發孩子們學習的興趣。

在學生通過計算機自主學習教學活動裏,設計了幾個環節,讓學生根據問題,通過計算機,音樂課件自主學習探究,尋找答案,掌握本節課的內容,完成本節課的目的:

1,你能聽出小動物敲鼓的節奏嗎是激發學生通過模仿小動物敲鼓而掌握歌曲的節奏;

2,聽出小動物唱的歌什麼地方的音樂是相同的。目的是讓學生注意聆聽音樂,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記憶;

3,學會演唱歌曲——《秋》。是讓學生嘗試演唱歌曲,進一步感受和表現歌曲的情緒和意境;

4,怎樣用節奏樂器襯托歌曲的情緒目的是鼓勵學生探究和尋找爲歌曲配伴奏的方法,更好地感受和表現歌曲。

在學生完成每一個問題的操作後,設計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評價的過程,通過交流評價,讓學生檢查學習的效果,肯定成績,找出不足,相互幫助,完成學習的目的。

在利用計算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們表現出很高的興致,注意力集中,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計算機自主學習,讓孩子們體會到了自己能操作計算機,利用計算機幫助自己學會歌唱而帶來的成就感,認識到自己多麼能幹!幫助孩子們有興趣地參與教學活動,提高教學的效果,從而完成本課的教學目的。

但是在孩子們使用耳機聆聽音樂學唱歌曲的學習過程中,孩子們演唱的音準不能讓人滿意,這是利用耳機學唱的不足。

音樂教學反思14

在初中教學中,雖然音樂並不像語文、數學那樣與高考緊密聯繫,但作爲素質教育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其質量高低,也是極爲重要的,它對於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有着其他科目所不具備的優勢。但因各種原因,傳統的音樂教學只是注重教師的“教”,無論什麼類型的課,教師只重視灌輸,而忽視了學生作爲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使得學生對音樂課興趣減弱甚至厭惡。音樂新課程改革強調了“以審美爲核心”,提出了“以興趣愛好爲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提供學科綜合”等新的教育理念。音樂教育的重心正從單純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播,轉向注重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精神的培養,注重情感、態度和價值的形成,以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因此,在新課改的大潮下,作爲初中音樂教師,我們有必要對教學進行認真的反思。

一、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有關研究表明:任何一種音樂能力,都是在音樂感受能力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在教學中應想方設法激發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激勵學生對音樂發表獨立的感受與見解,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儘可能地爲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和達到享受音樂的目標奠定基礎。

初中學生在生理、心理上已經逐漸成熟,經過多年的學習,他們已積累了一定的知識經驗,有一定的知識面,對於事物也有自己的認識和觀點,初步建立了審美觀。而傳統的教學觀念認爲音樂課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術和音樂知識,所以音樂課又被認爲是技術學習課,因此在音樂課中過多地強調了學習技能、技巧。在教學時,如果對學生一味地進行灌輸,把音樂課上成枯燥的“解剖課”,這是絕對行不通的。現在的音樂課應在符合學生獨特年齡和心理特點基礎上,在音樂的內容和含義上作更寬泛一些的探索,站在音樂文化的高度上欣賞作品,融入人文色彩,使音樂更貼近學生已有的知識,並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才能寓教於樂,調動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這樣的音樂課纔可能更容易被廣大的學生接受,也較容易激發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進而培養他們主動參與對作品的感受、體驗、分析、理解,即“人文式”取代“顯微鏡式”。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慾望

在音樂課堂上,教師要建立一種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多想、多問、多做,開發創新意識,發展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操作能力,形成創造性個性品質。我的具體做法是嘗試創設“創造性學習”的教學情境。例如,在欣賞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中,啓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發展他們創造性思維能力。如欣賞情感之聲中的《陽關三疊》,用表情和肢體動作來完成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對音響感知與感情體驗的作品,如《二泉映月》,我啓發學生閉上眼睛體會盲人作者的心境,執著、不屈服的性格和對光明的希望。我覺得創造性學習教學情境的運用使我的音樂課堂更加活躍,學生更有自我表現的慾望了。

三、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努力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我結合實際情況,配合新課程改革,在學習音樂教材的同時運用現有樂器進行音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爲:

(1)在音樂欣賞課上,有些樂曲可以利用學校現有的樂器,結合大綱要求,給學生示範演奏,改變以往放錄音讓學生單純欣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既開拓了視野,又提高了審美能力。

(2)在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方面,爲避免單純學理論的枯燥,利用情境聯想教學,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例如音符實值的學習,通過模仿動物叫聲的長短來辨別不同的音符,這樣一來,學生會比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不同教學設備,欣賞大型的交響樂和民族管絃樂作品,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和感受音樂。

(4)課堂上,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四、聯繫實際,積極實踐,讓學生更深入地瞭解音樂

音樂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要把課堂上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緊密聯繫在一起。從每個學生的基礎入手,把握好重點,一點一滴地逐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讓學生更深入地瞭解音樂。在加強音樂課堂教學的同時,針對中學生課時少的現狀,積極開發和利用音樂課程資源,開展課外及校外的各種各樣的音樂活動,讓音樂活動成爲校園文化的一部分,讓學生的生活中處處充滿音樂。合唱就是一個學生參與廣泛,凝聚學生的最好機會,所以,做好每次的合唱教學與開展活動至關重要。

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以審美爲核心,以學生愉悅感受和積極參與爲出發點,以提高全體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修養爲目的。中學生正處在富於想象的年齡,作爲音樂教師,我們要用音樂打開學生想象的閘門,通過審美實踐,純潔和豐富情感、美化心靈、完善人格,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能力,使他們以審美的態度感悟人生、認識社會,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與追求,這是我們音樂工作者面臨的一個嶄新課題。我們要積極響應新課改號召,努力實踐,爲社會和國家培養更多更好的人才。

音樂教學反思15

核心提示:歌曲《清晨》是一首曲調規整,旋律明快而又流暢的歌曲。2/4拍,宮調式,三段體結構。歌曲的第一部分由四個方整的樂句組成,第一、第三樂句是旋律的重複,第二、第四樂句旋律相同只是在尾音上作了上移四度的變化。

歌曲《清晨》是一首曲調規整,旋律明快而又流暢的歌曲。2/4拍,宮調式,三段體結構。歌曲的第一部分由四個方整的樂句組成,第一、第三樂句是旋律的重複,第二、第四樂句旋律相同只是在尾音上作了上移四度的變化,其句中插入的一小節間奏,更使曲調輕快活潑,富有動感,它生動地表現了人們早起迎着晨曦鍛鍊身體的情景。第二部分是歌曲的插入部,旋律優美舒展,與前段形成了對比。歌曲通過了對春天的草原、綠油油的秧苗、叢叢的山林等充滿生機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繪,不僅表現了人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也充分地表現了人們只爭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隨後,歌曲在“D·S”反覆後又重複了第一部分的曲調,在輕鬆活潑的氣氛中結束全曲。

這首清新的歌曲很受學生的喜愛,在初聽之後就情不自禁的哼唱起來。但爲了保證歌曲能夠正確的演唱,在教學中設立以下幾個環節:

一、歌曲演唱,聽力先行。

《新課標》指出:音樂是聽覺藝術,學生主要通過聽覺活動感受與體驗音樂。這首歌曲雖然朗朗上口,但在第二部分出現了兩個較難掌握的小節,一個是7712︱3—︱,另一個是7771︱2—︱,非常容易混淆唱不清楚。在歌曲的學唱環節,我採用分別聽辨的方法,對兩段旋律着重處理,利用鋼琴幫助學生確定音高,然後利用柯爾文手勢穩定音高,在配以穩定的演唱,就輕鬆地解決了難點。

二、動作輔助,保證節奏。

1、2、4段的間奏部分在處理時採用集體動作的方法處理,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這樣用簡單的肢體語言表現清晨醒來的各種活動,感受人們只爭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體會“清晨醒來”這一刻的寶貴。

三、學唱歌譜,豎笛幫忙。

在經過兩個學期的豎笛訓練,學生大部分能夠獨立吹奏了,在吹奏的同時,識譜能力得到了極大地提高。

經過三個環節的設計完成,本節課在融洽歡樂地氣氛中完成了本次教學任務,輕鬆地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