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分數乘法教學反思(精選5篇)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五年級分數乘法教學反思(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五年級分數乘法教學反思(精選5篇)

五年級分數乘法教學反思1

《分數乘法(一)》是分數乘法這一單元的第一課時,主要是結合具體情境,學生在具體操作活動中,探索並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同時,探索並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能進行正確計算,進而能解決簡單的分數乘整數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在教學伊始,我直接出示“1個蘋果圖佔整張紙的1/5,3個這樣的圖形就佔整張紙的幾分之幾?”問題情境,讓學生帶着問題去思考,並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有的學生會通過具體圖形語言來數一數;有的學生會直接用算式來計算。在黑板上,呈現所有學生的方法,並引導學生找出之間的聯繫。緊接着,讓學生回憶在整數乘法意義的基礎上來學習分數乘法意義,便於學生更好地學習,培養知識遷移能力。在探索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時,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來說明計算結果。接着,學生在結合問題、圖形進一步體會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這是一節計算課,看似很簡單。可是,從學生的作業反饋情況,並不理想。學生的計算過程雖能正確地寫出來,但是在結果上會出現沒約分化簡。這可能跟自己,在幫助學生理解那兩種約分方法所存在的問題。在對比兩種約分方法,我是先讓學生試着說一說,兩種約分方法的不同之處,學生也能說出來。我也做了一個小結:一種是在結果上約分;另一種是在過程上約分。但是,我卻忘了讓學生體會在過程上約分的優越性與簡便性。所以,從學生第一次交上來的作業來看,大部分學生都是在結果上約分,這樣就導致部分學生沒約到最簡、或沒約分。仔細地想,自己常常鼓勵學生方法多樣性,卻忽視優化方法。

五年級分數乘法教學反思2

在備課時一直被如何處理分數乘法意義困惑。後來想一想,如果從數學應用的角度來看,學生只要能從具體的問題中判斷兩個數據之間存在相乘的關係就可以了,而這個相乘的關係在本單元有了新的拓展,即“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想明白了這一點,回頭看看過去的教學,在這方面好像就真的把問題複雜化了。

本單元的重點有兩個:一是乘法意義的拓展及簡單的應用,二是分數乘法法則的掌握。從教材整體編排上看,這兩個重點是交織在一起的:

分數乘法(一)通過對具體問題的解決使整數乘法意義遷移到分數乘法,並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能正確熟練的計算分數乘整數,正確熟練的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分數乘法(二)通過對具體問題的解決,使乘法的意義得到拓展,認識到“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也用乘法,並能正確地應用之解決實際的問題。

分數乘法(三)通過對具體問題的解決,進一步鞏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乘法意義,並探索和理解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法則

從以上的分析來看分數乘法(一)作爲本單元的起始課就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教學中我先放手讓學生解決教材上提供的具體問題,在講評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分爲兩個層次:一是通過溝通不同解決方法之間的聯繫(圖解、加法解、乘法解),將整數乘法遷移到分數乘整數,二是運用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解釋計算的地過程,使學生理解計算的道理,初步感知挖掘數學概念本身方法的重要性。“塗一塗、算一算”的重點放在“塗”上,使學生鞏固意義,同時通過以形論數理解計算的道理。試一試的重點則在分數乘整數計算法則的總結。這節課的教學過程概括起來:以分數乘整數的意義爲起點,以分數乘整數的法則爲歸宿。

五年級分數乘法教學反思3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以摺紙塗色活動爲主線,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動手操作的時間和觀察交流,思考的空間,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從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問題。探索並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並能夠正確計算,還要能運用分數乘分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我還重視將操作過程、文字語言、圖形語言和符號語言的結合,相輔相成,鼓勵學生討論如何摺紙表示3/41/4及其結果,這樣不僅解釋了符號語言的意義,也直觀形象地展示了3/41/4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在摺紙過程中,充分體會到分數乘分數的意義,感受計算分數乘分數時爲什麼是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道理。滿足了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在分數乘法(二)中我結合教材和課程標準的需求,首先向孩子們提出並應用了數形結合的方法。例如在引入中:把一張長方形的紙對摺一次,用斜線塗出它的1/2,然後對其再對摺第二次,用紅色塗出斜線部分的1/2,請你說一說紅色部分佔整張紙的幾分之幾。從學生的反饋來看,能夠直觀得從圖中看出網格部分所佔幾分之幾,但是學生很難列出乘法算式。(14的比較多)。說明學生不能夠充分理解兩次做爲單位1的量。兩次摺紙中有兩個單位1,比如第一次的1份佔整個圖形的1/2,此時的單位1是1,但是網格部分卻佔斜線部分的1/2,此時的單位1是1/2,也就是說網格部分對於整個長方形來說是1/4,這其間隱含着兩個不同的單位1。在此說明,學生對於分數的意義掌握還不牢固。又例如在驗證分數乘法法則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摺紙的方式來理解。

其次,本課我力圖讓學生親自經歷學習過程。即讓學生在動手操作探究算法舉例驗證交流評價法則統整等一系列活動中經歷分數乘分數計算法則的形成過程。這裏關注了讓學生自己去做、去悟、去經歷、去體驗,去創造,同時也關注了學生解題策略的自主選擇,關注了合作意識的'培養。在教學的整體設計上是由特殊(分子位1分數相乘)去引發學生的猜想,再來舉例驗證、然後歸納概括,力圖讓學生體會從特殊到一般的不完全歸納思想。首先讓學生通過活動概括得出分數乘分數只要分子相乘,分母相乘的計算方法,再由學生自己用摺紙、化小數、分數的意義等方法來驗證這種計算方法。但是對於摺紙的驗證方法,有個別學生還是很難理解,允許他們用小數的方法來驗證,但這種方法只適用與能夠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因此在出現不能轉化爲有限小數的分數相乘時,這些學生就只能聽同學發言,沒有自己的思考過程了。所以,如何面對學生的差異,促使學生人人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還是課堂教學中值得探索的一個問題。

把握好教材是基礎,處理好生成與預設是關鍵,這是我上完了這節課後最大的收穫。

不足之處:

1、由於我對新課程教材的理解不夠深刻,在學生塗一塗理解分數乘法算理時,出現了三種不同的圖示方法,而我只認同自己頭腦中預設的那種,這樣顯然是不夠的,數學學習的方法是多樣性的,學習結果的呈現也是多樣性的,開放性的。

2、教學中,過分依賴於課前的預設,丟失課堂中及時生成的教學資源,錯過了挖掘課堂中學生的內因動態的生成,沒有創造條件促使內因向提高數學素養的方向轉化。

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多學習教育理論知識,強化學科知識,深刻領會教材,用好教材,處理好教材,把握好生成與預設的關係,提高自己的課堂應變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這樣纔會使學生學會數學、熱愛數學。

五年級分數乘法教學反思4

分數乘法應用題涉及到了單位“1”的判斷,而單位“1”的正確判斷與較複雜的分數乘法應用題的解答息息相關。學生在接觸到兩種結構分數應用題,很容易把單位“1”搞混淆,出錯也是經常的事,在突破這個難點的問題上,我採用的方法是統一兩種結構的分數應用題,教會學生找單位“1”,利用畫線圖和列數量關係的手段去解決問題,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下面具體談談是如何突破難點,有效的將兩種結構的分數應用題統一起來的。

首先,“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這種結構往往比較簡單,從學生的練習來看,學生掌握比較好,班上有大部分學生都能在沒有教師的指導下完成,但少部分同學面對應用題這種形式,具有膽怯心理,所以我從分數乘分數的意義入手,在新課的複習引入的環節讓全班學生完成相應的文字題,學生容易入境,然後放開手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展開對應用題的探究,並讓完成較好的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全班共同交流,共同得出單位“1”,以及分數所表示的是“倍數關係”,並且結合線段圖的方式,引導這個分數所對應的量,通過比、畫、找的方式讓學生自主發現這種類型的應用題和分數乘分數所表達的意義一樣,另配合相應的練習,幫助學困生較好地掌握該類型。

其次,在解決“比一個數多(少)幾分之幾”這種結構問題時,我選擇的方法是通過判斷句子“比一個數多(少)幾分之幾”中多或少了誰的幾分之幾?這個句子從語文的角度來看,其實它是一個省略句,省略的正是多或少了“一個數”的幾分之幾,這裏所指的“一個數”其實就是前面所提到的“一個數”,如果在這樣一個短句中出些兩個“一個數”就會重複囉嗦,通過這樣的講解,學生很容易找到單位“1”,從而這種結構和第一種結構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再通過畫線段及列數量關係的方法,分析對應量及所求量的關係,學生比較輕鬆的掌握此種類型,從反饋的結果來看,學生在判斷單位“1”不容易混淆,這種講解的方法的效果比較好。

五年級分數乘法教學反思5

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乘法單元中簡單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分數乘法應用題的基礎上教學的。這一類實際問題比基本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的數量關係稍複雜,題目所求的數量不是已知的分率所對應的數量,而是與這個分率有關的另一個數量,所以它是基本的分數乘法解決問題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就要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找出解題的數量關係式。

下面就談談我就本課教學之後的一些想法:

(一)精心設計複習題

從觀察線段圖入手,讓學生說說從圖上可以知道些什麼,再讓他們通過比較,選出有用的條件自己編題、解答。在這一過程中,訓練了學生觀察和分析線段圖的能力,同時,通過選擇有用的條件進行編題,不僅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強化,也讓他們在數學學習上獲得一種滿足感,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再通過分析自己的算式,說出題目中的單位“1”和算式所運用的數量關係,使學生的知識得以鞏固,也爲後面學習例1作了很好的鋪墊。

(二)注意語言表述形式的轉換,幫助學生理解關鍵句和數量關係

“學校花壇裏有84棵花,其中1/6是月季花,月季花有多少棵?”這一類問題由於可以直接利用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來進行列式,學生比較容易掌握。但是形如“一種毛衣,原價56元,現在的價錢降低了2/7。降低了多少元?”這樣的問題,就其表述形式而言與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距離,學生理解時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本課的練習中我加強了語言的轉換練習,讓學生用“誰是誰的幾分之幾”的句式來表述“皮球的個數比足球多2/5、實際用水量比計劃節約1/9、實際產量增加2/7、梨樹的棵數比桃樹少1/4”這一些句子,學生在表述的過程中自然體會到了各個分數的意義,對於單位“1”的理解愈加到位,對分率與分率的對應量理解到位。從課的實施來看,效果還是挺不錯的。

(三)注意操作,通過操作理解分數的意義,感悟數量關係

有關分數實際問題的解答,我覺得理解已知條件中分數的意義(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關鍵句),在此基礎上寫出數量關係式應該是解決這一類問題的關鍵所在。怎樣突出這一關鍵點,我想安排一節補充課時,讓學生根據關鍵句畫圖,通過物的操作活動透徹理解分數的意義,並寫出多個數量關係我認爲很有必要。這也是整個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解答的奠基工程,應該在我們的教學中得到足夠的重視,並應在平時的教學中反覆練習,我想這對於後續的教學大有裨益。

(四)讓學生的思維在相互的交流與教師的提問中得到訓練

在教學新課的過程中,先讓學生通過比較,找出例題與複習題的相同與不同之處,接着再自己嘗試解答。學生解答的時候,感覺做起來很得心應手,三下兩下就做好了,而且有些學生用75+75×4/5做,也有一些用75×(1+4/5)做。此時,我先讓同桌間相互交流想法說說自己爲什麼要這麼做,每一步表示的是什麼意思……仔細觀察一下學生,發現他們都很願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同桌,有些同桌做的方法一樣,倆人都爭着要先講;有些用的方法不一樣,倆人就一起在研究、比較。在初步的交流後,再進行全班反饋。

由於剛纔練習過,學生說起來還算流暢,如分析75×表示的是什麼?後面爲什麼還要用75+75×4/5,運用的是哪個數量關係?第二種解法中1+4/5又表示什麼?爲什麼要先求1+4/5,最後爲什麼要用乘法來算時,學生基本能答到點上。這一過程讓學生感受到解答應用題,不僅要會解答,更要會分析。

當然,雖然在教學中考慮得比較全面,但仍存在着不少問題:

1、形式比較單一

課上除了老師問學生答之外,小組合作形式也比較單一:學生相互交流說想法、同桌討論等,幾次一來,老師和學生都感覺單調無味。因此,在平時,除了採取同桌合作、小組合作之外,我們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適當地採取學生與教師合作或學生與電腦合作等,讓學生在豐富的合作中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同時,在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之前,應給學生留出獨立思考的時間,在此基礎上的合作學習纔有意義,纔會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發表出自己的觀點

2、與生活的聯繫太少

在教學中,教師應多聯繫實際,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特別是本節課,學習的是“稍複雜的分數應用題”,也就是要求學生“解決實際問題”,但在實際教學中,給學生的感覺只是在一味地做題目,而不是在運用課上所學的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此時,如果出示和學生生活學習相聯繫的題目,如:我們班有54人,其中男生佔了,女生有多少人?學生的積極性一定會有所提高。總之,教師要善於從學生地生活實際入手,抽象得出數學知識,再回到實際生活中加以運用,不論在教學活動的哪個環節,都注意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使學生真正切切感受到生活中有數學,生活中處處需要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