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的教學設計及反思

《大禹治水》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民間傳說故事:古時候,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民間傳說故事:古時候洪水氾濫成災,百姓過着悲慘的生活,大禹用疏導的辦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終於制服了洪水讓老百姓過上了安定的日子。在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通過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感受到他無私奉獻的精神;從大禹“走遍千山萬水,吃盡了千辛萬苦”“挖開九條大河,劈開九座大山”的描寫中體會到大禹的頑強意志。

《大禹治水》的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大禹是我國古代傳說中一位爲民造福的英雄,學習大禹制服洪水的頑強意志和獻身精神。

教學重點:在閱讀中加深理解和感受。

教學難點:從詞句中體會文章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齊讀課題

2.自讀課文

3.出示詞語

指名讀、領讀、齊讀

二、 學習第一自然段

1.讓學生觀看洪水氾濫的情景,讓他們直接感受當時的狀況。

2.在動畫情境的渲染下提問:在這滔滔的洪水中,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學生可能會說: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沒了農田,衝倒了房屋,老百姓無家可歸,互相摻扶着四處去流浪—好心的人給點吃的吧!聽到了雞飛狗叫的聲音;我看到了一個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緊緊地抱着一棵大樹,在聲撕力極的喊着:“救命啊!救命啊……

3.繼續播放畫面,請你說說此刻你的心情怎樣?(難過)

4.師:小朋友,這就是課文中所描寫的情景,請你打開課本,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自讀、指名讀

*哪些詞語體現了洪水的兇猛?(滔滔、淹沒、衝倒)

*理解“無家可歸”(老百姓因爲洪水沒有住的地方)

*指名讀、齊讀

過渡:洪水如此兇猛,造成的災難如此嚴重,老百姓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過着家破人亡、無家可歸的悲慘生活。爲了拯救苦難的老百姓,大禹挺身而出了,他是怎樣治理洪水的.呢?請小朋友讀讀第二自然段。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1、讓學生自由朗讀,然後教師出示一組詞語:走遍 挖通 察看 引導 劈開,讓學生按順序排列一下,從而揭示大禹治水的全過程。

2、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3、理解“千辛萬苦”、“千山萬水”

4、從“千辛萬苦”、“千山萬水”、“走遍”、“察看”等詞語你體會到了什麼?

(大禹治水的艱辛、他非常能吃苦、治理洪水的方法非常科學)

5、指名讀、齊讀

6、大禹帶領老百姓挖通了許多許多條河,劈開了許多許多座山,那在劈山挖河的過程中禹會吃那些苦呢?

學生可能會說:禹在挖山劈河的過程中,一不小心就會從山上摔下來,摔得遍體鱗傷;可能會被毒蛇給咬了,給大老虎弄傷了;雙腳常年浸泡在洪水中,會得一種病--關節炎;炎熱的夏天,會熱得中暑;寒冷的冬天,漫天飛雪,凍得渾身發抖……

過渡:大禹在外治水很長時間,,其中有個“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

四、學習第三自然段

1、 閱讀故事,介紹成語“三過家門而不入”。

2、 讓學生自由朗讀這一段。

3、 出示一道填空題,讓學生填上一系列數字。

4、 指名讀,說說體會

(“13年”可以看出大禹治水的時間長。“三次路過”、“一次也沒有”“還不知道父親是什麼樣子”說明大禹心裏一直想着老百姓,具有無私奉獻的精神)

5、齊讀

五、學習第四自然段

過渡:大禹堅持不懈治理洪水13年,終於把洪水制服了,那又會是一番怎樣的情景呢?讓我們一齊讀讀第四日秒年第四自然段。

1、讀了以後,現在你的心情怎樣?爲什麼?(學生可能會說:很開心,因爲老百姓過上了幸福生活,不再流浪。)

2、分組與第一自然段作對比朗讀。

3、(出示大禹像)引讀最後一句話。

讓我們記住這位偉大的英雄——(學生接:大禹)

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位無私奉獻的偉大英雄——(學生接:大禹)

4、如果你是老百姓,你想對他說些什麼呢?

小朋友可能會說:大禹,你辛苦了。大禹,你真偉大!

六、總結:

大禹爲了治水吃盡了千辛萬苦,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制服了洪水,讓老百姓過上了安定的日子。他真不愧是代代相傳的偉大英雄。課後請小朋友再讀讀課文,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七、教學生字

理、偉、姓、制

板書設計:

千辛萬苦

大禹治水 三過家門而不入

代代相傳

教學反思

《大禹治水》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民間傳說故事:古時候,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民間傳說故事:古時候洪水氾濫成災,百姓過着悲慘的生活,大禹用疏導的辦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終於制服了洪水讓老百姓過上了安定的日子。在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通過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感受到他“舍小家爲大家”的精神;從大禹“走遍千山萬水,吃盡了千辛萬苦”“挖開九條大河,劈開九座大山”的描寫中體會到大禹的頑強意志。

在教學第一自然段中,讓學生觀看洪水氾濫的情景,讓他們直接感受當時的狀況。並在動畫情境的渲染下提問:在這滔滔的洪水中,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讓學生在想象中,再現故事發生時的生活場景,同時也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繼續播放洪水氾濫的情景,讓學生說說看了以後的心情如何。這主要是爲朗讀作好情感的鋪墊,再讓學生通過讀來釋放自己的感情。第一自然段的教學將畫面與音樂良種刺激融爲一體,更好地激發了學生對語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並且通過讀來表現起內心的感受,自然而然明白大禹治水的原因。

新課標指出:“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課文第二自然段用簡練的幾句話敘述了大禹治水的經過,教學中,我先出示一組詞語:走遍 挖通 察看 引導 劈開,讓學生按順序排列一下,從而揭示大禹治水的全過程。並緊扣“千辛萬苦”、“千山萬水”、“走遍”、“察看”等重點詞語引領學生細細品讀從而理解和體會大禹治水的艱辛和他的吃苦精神。

課文第三自然段中未對“三過家門而不入”這個故事做具體的描述,對這個自然段的理解,爲了避免個別太過現實的孩子說出“他不愛妻子和孩子”而誤導其他孩子。我先出示了三過家門而不過的有關資料,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大禹的奉獻精神。

第四自然段主要採用深入情境,情中悟理。首先讓學生放聲朗讀,說說心情如何,爲什麼。學生可能會說:老百姓過上了幸福生活,不再流浪等等。並分組與第一自然段作對比朗讀,這樣安排,與第一自然段的情景形成鮮明對照,加深學生對大禹的崇敬之情。然後出示大禹像,引讀最後一句話:從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傳。師述:讓我們記住這位偉大的英雄——(學生接:大禹),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位無私奉獻的偉大英雄——(學生接:大禹)。課堂氣氛調動起來了,學生對大禹的崇敬之情達到高潮。有意識地把思想教育融於語言文字之中,含而不入,隱而不晦,使學生受到崇高的人格薰陶和感染。最後提問:如果你是老百姓,你想對他說些什麼呢?小朋友可能會說:“大禹,你辛苦了。大禹,你真偉大!”言語的發源來之於具體而深刻的情境,在一片喜慶祥和的氛圍中,在情動於中而形於外的境界裏,進一步挖掘了教材的思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