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二年級樹之歌教學反思

《樹之歌》是一首介紹樹木特徵的歸類識字兒歌,表現了大自然樹木種類的豐富。下面我們來看看部編版二年級樹之歌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借鑑。

部編版二年級樹之歌教學反思

部編版二年級樹之歌教學反思1

這是一首借楊樹之口,抒發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的詩歌。本首詩歌意境優美,韻律強,讀起來朗朗上口,很適合學生朗讀。本課的設計,我注重以讀爲本,注重學生的個性化感悟。

一、以讀代講,激發想象

首先我讓學生自由閱讀詩歌,在小組中互相交流預習成果。而後讓學生們暢談對這首詩歌的初步理解,說說從這首詩歌裏知道了什麼。在師生對話、文本對話中,孩子們瞭解了大葉楊的外形特點,也喜歡上了大葉楊可愛的性格。

在教學第二節詩歌時,孩子們輕而易舉地理解了課後的思考題:“它在歌中唱了什麼?”我進一步啓發學生:“大葉楊還唱給誰聽呢?”孩子們爭先恐後地回答:“唱給天上的白雲,爲它的舞蹈來伴奏”、“唱給忙碌的爸爸媽媽,消除他們一天的疲勞”、“唱給植樹的小朋友,向他們表示感謝”……我適時地進行激勵性的評價,更使他們喜形於色。在語言的渲染、思維的碰撞中,孩子們的想象力盡情地飛揚。我順時將學生引入意境,將感悟化爲情感朗讀,從而培養語感,潛移默化地進行了情感薰陶。

二、拓展課堂,披文入情

爲了加深對詩歌意境地體會,在課前我組織學生了解自己喜歡的樹。課上通過課件讓學生傾聽楊樹唱歌,觀察大葉楊的樣子。瞭解他們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然後再次讓學生品讀,從而很自然的引出詩歌的'中心:其實在生活中有許許多多像大葉楊一樣默默奉獻的人們,他們在帶給別人快樂的同時自己也在快樂的生活着!讓孩子們帶着對他們的讚美再次深情誦讀詩歌。

《楊樹之歌》這首詩歌意境美,韻律強,適於朗誦,而且要求背誦。一部分學生在學習之後,在熟讀的基礎上,課後馬上就能將詩歌背誦下來,在背誦過程中還能將詩的韻味讀出;絕大部分的學生在第二天早讀時都能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詩歌;可有少部分的學生只能背出一句半句,或者結結巴巴的半天才背完。這麼大的差異,該怎麼辦呢?對那些掌握得快的學生,我及時地給予表揚,可對那些沒能背出的學生就該指責嗎?指責他們就能背出了嗎?——不,我相信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有可能他們盡力了,可給他們的時間太少了,以至於背不下。所以,我告訴他們:你朗讀這首詩歌時很有感情,只要你花心思,多讀幾遍,你一定能將它背下來的,老師相信你能行,你什麼時候會背了,自己來找老師背誦,好嗎?在接下去的幾天裏,那少部分學生陸續來找我背誦,有些學生的表現甚至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所以,不妨根據學生的差異,設計不同層次的要求,讓他們跳跳、伸伸手就能觸摸到各自的勝利果實。在識字教學中也一樣,要求識的字,有些學生寫一遍就會了,就沒有必要讓他們抄寫好多遍;有些學生寫二遍、三遍還不會,就應要求他們多寫幾遍,直到掌握了爲止。

每位學生都有一件適合自己的“衣裳”,教師應當好“裁縫”,爲他們“量體裁衣”,客觀地量體裁衣對待每位學生,做到因材施教,促進每位學生共同進步、健康成長。

部編版二年級樹之歌教學反思2

今天的課比較有趣。整節課上下來還是比較順利的,教學思路就在課件裏。備課的時候我修改了導入的方法,改成猜謎導入,以熟悉的詩歌《詠柳》複習導入,引出所詠的對象爲柳樹。再揭示課題:今天給大家帶來的一首兒歌也是介紹各種樹木的,請大家一起讀課題:《樹之歌》。接下來直奔主題。

環節一:識字教學

先自讀課文,邊讀邊思:

①兒歌裏有幾句句子

②兒歌中提及了幾種樹木?用橫線畫出。

再歸類這些帶有木字旁的字,集中識字。隨後歸類剩下的生字再認,最後小遊戲撿樹葉,複習鞏固。

環節二:走進課文

出示圖片,隨圖片指認樹木種類並朗讀句子。當說到“梧桐樹葉像手掌”時,相機介紹比喻的修辭手法,再利用“什麼像什麼”句式鍛鍊說話。“松柏四季披綠裝”句,相機介紹擬人。最後齊讀課文,加強記憶。

環節三:細讀課文

1、兒歌從哪幾方面來寫樹的,加點關鍵詞,得出是從樣子、顏色、習性、價值或作用這四個方面來寫的。

2、與樹有關名言:逐句出示並請學生自己解釋,交流後糾正答案。補充:“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名言要背默。

3、最後課後“讀一讀,記一記”,想特點,編兒歌。

反思:

①缺少上課的情感帶動,有時候有點面癱。

②沒有研究單元目標,到目前這節課爲止,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