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體育課改同成長

現代教學中,學生在教學中的自由表現是對教學活動的主體參與,即學生對教學的自主掌握。“把課堂還給學生”,“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有更爲自由的發展空間,更爲廣闊展現自我的天地,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這是實施《課程標準》以學生髮展爲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的課程基本理念和重要策略。

教學是教與學相互作用的雙邊活動,是師生雙向反饋的教學相長過程,教師在教的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只有在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才能落實和體現,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取決於學生能動性作用的發揮。讓學生參與到教學當中,就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即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評價、學會管理、學會享受(享受體育的“快樂”),因此,讓學生參與教學,就是讓學生的主體在體育教學中能得到充分的鍛鍊與提高,從而以民主的形式,讓學生在輕鬆的學習環境下自由的發揮。

一、讓學生體會“快樂”

其實參與的過程就是一種快樂,在過去的體育教學中,都採取“一刀切、齊步走”的模式,學生失去“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一切都是在教師的安排下統一進行,學生的學習是一種被動的學習,在這種形式下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必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而讓學生參與到教學當中,就是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獨立性、主動性、創造性”,學生可根據自己的需要而制定學習目標、學習計劃,以此“量身裁衣”,例如,隨着生活條件的改善,我國的兒童正趨於“肥胖”發展的階段,對於那些“肥胖”生來說,在速度方面就比較的弱,但在力量方面可能就比較強一些。因此,根據自身的條件,這些學生可以在投擲方面多下功夫,以此來彌補自己的不足,爲了不讓這些學生過於單一的學習,在課堂上我讓學生設計一些遊戲活動,如:“警察抓小偷”、“狼和小白兔”讓學生在追與逃的過程中體會跑、跳等其它運動。由於活動是學生自己設計的,因此執行起來就方便多了,教師不用再花時間去講解、演示,學生也就有了更多的時間展現自己。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參與到觀察、討論、提問、答問、演練等活動當中去,相應的也就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力、思維力、記憶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多種能力,有助於激發學習體育的興趣和增強自信心,使非智力因素得到協調發展,形成學習過程中的良性循環。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也由過去的“要我學”變爲“我要學”。

二、師生共同參與是“快樂”的根本

教學本身就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讓學生參與到教學當中,不是讓學生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如果一味的強調學生的自主性,而忽視教師的作用,那麼勢必會導致課堂的失控。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自覺性不是很成熟,學生的知識面不是很廣,作爲教師就應該做好“誘”的角色,因此,教師應該多和學生共同參與,在參與的過程中瞭解學生的動向,從而及時的採取相應的措施,再進行精心的設計,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爲原則,同時這樣也打破了教與學的界限,優化了師生的關係,在師生共同參與的教學中,學生有一種“親切感”,從而營造了民主、平等的教學環境,在這種氛圍下學習,既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又提高了教學效果。有些內容在教材中非常抽象學生往往不易理解。只有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參與”,在師生共同活動的基礎上,從具體到抽象,由淺入深,才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慾,從而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前滾翻”時,學生的身體不能象球體一樣滾動時,爲解決這一難題我讓學生進行觀察、討論,經過一番討論,大家一致認爲在身後掛一條長尾巴,讓做動作的同學看尾巴或咬尾巴。但是學生的身體象球一樣也不一定就能順利的滾動,我讓學生試想一下球在什麼情況下會自行滾動,並讓學生拿一個球來做實驗,學生很發現在有坡度的地方球會自行滾動,於是我就讓學生在墊子的一端加高,使之傾斜到一定的角度,讓學生體會手撐及腳要有力的蹬,這樣學生做“前滾翻”就容易多了。

三、“參與”是“自由”的天地,是“快樂”有展現

快樂是什麼?從教育心理學的觀點看,快樂是一種心理體驗,是人類情緒中的重要正情緒。快樂體育應十分強調學習的興趣。因爲興趣可以爲人的活動提供動力,它是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在體育教學中,興趣確實對認知和技能形成的過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學生在學習中,興趣和快樂相互交替和補充會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運動技能的積極性。快樂體育強調成功的體驗。學生經過努力得到的成果一旦得到了自己或社會的承認,他就是一個成功者,他就會得到快樂的情緒體驗,就學生而言,成功意味着學習上的真正進步,成功又能使其對今後的學習採取積極的主動的態度,產生進一步成功的願望。因此,在教學中我這樣設計:在準備部分我讓學生輪流值日,即讓他(她)做指揮、喊口令,讓他(她)把隊伍整理好,把每一次隊列都指揮好,有一次在“仰臥起坐”教學中,我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並在每一組中選出一個組長做本組總指揮,各成員輪流做副指揮,在自學自練的過程中,總指揮與副指揮都能夠認真的完成任務,而且其他的同學也主動的承擔監督的角色,那種集體參與個個積極認真負責的態度至今讓我不能忘懷。從而也讓我明白,教師應該做好這幾個方面的工作:

1、努力創設合作學習的情境。

2、課堂上,應該給學生更多地提供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機會。

3、活動中應該爲學生更多地創設相互協作、共同參與的環境。

4、在活動中注意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在“仰臥起坐”教學中,我還讓學生參與到教師的角色部分,既負責教,又負責評,既是“教師”又是“學生”,通過這一系列的互教、互評的活動,學生的知識面得以拓展,學生的自由空間得到了展現,從而也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