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我家教學反思範文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愛我家教學反思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我愛我家教學反思範文

我愛我家教學反思1

今天的藝術課上,進入了《我愛我家》這個單元,孩子們正在學唱歌曲《我有一個幸福的家》。“我愛我的爸爸,也愛我的媽媽,爸爸媽媽都愛我呀,我有一個幸福的家。”可是孩子們的演唱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於是,我把歌曲暫時先放在了一邊,開始和孩子們“閒聊”起了家常。我問孩子們:“同學們,你們喜歡爸爸媽媽嗎?你們關心他們嗎?你會如何向爸爸媽媽表達你們喜歡他們的情感呢?”孩子們聽後,爭先恐後地高高舉起小手。有的說幫媽媽捶背,有的說幫爸爸擦車,有的說幫媽媽掃地。同學們的精彩發言一浪高過一浪。

這時,二(2)班的胡琳站起來小聲地說:“我幫媽媽洗腳。”她的話音剛落,全班學生鬨堂大笑。胡琳立刻被笑得滿臉通紅,好像做錯了什麼事,神態很不自然。我立刻抓住這轉瞬即逝的機會,讓學生們說說:“你們的父母又是如何關愛你們的?”一位學生立刻舉手說:“我媽媽休息天從沒閒過,早上起來洗被子,然後擦桌子拖地,中午還讓我吃上香噴噴的飯菜。她真是個閒不住的媽媽。”又一學生說:“我媽媽是世上最好的媽媽。她不僅在生活上無微不至地關心我,還教我怎樣做人。”每個人都能說出很多很多爸爸媽媽常常幫他們做的事,幫他們收拾書包啦,整理文具啦,做早飯啦,洗衣服啦……等等等等。總之,潛臺詞就是:爸爸媽媽可喜歡我啦,可疼我啦。

於是接着孩子們的回答,我和顏悅聲地說:“你們真棒,你們能感受到父母對你們的愛。你們真是懂事的孩子。小時候,媽媽爲你們洗腳,現在……”這時,又一位同學舉手說:“我在電視還看到一則廣告,一位眼睛長得大大的,個子不高的小男孩看到她媽媽爲外婆洗腳,立即從衛生間端來一盆快要溢出來的水,大聲喊道‘媽媽快來洗腳……’”我聽後立即稱讚道:“對,胡琳就是和廣告上的孩子一樣,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向他的母親表達愛。所以我要表揚胡琳,因爲媽媽腿腳不方便,她主動承擔起照顧***任務,而且做得很好,讓我們給她鼓掌……”說完,我帶頭爲這位學生鼓掌。學生們在我的正確引導下,也使勁地鼓起掌。這掌聲從教室裏傳出,傳得很遠,很遠。胡琳的頭隨着同學們的掌聲也昂了起來,而且昂得很高,很高,臉上的笑容也很甜很甜!

這時的我提醒孩子們,讓我們一起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帶着一份愛家的心再一次來演唱《我有一個幸福的家》這首歌,於是,教室裏迴盪起孩子們那充滿愉快、感激和自豪的歌聲……

我愛我家教學反思2

今天的美術活動是繪畫《我愛我家》,要求用線條畫出家的溫馨場面,在設計活動時,我認爲這次活動很簡單,小朋友都能畫出來(家裏面得人事物)。活動開始也正如我估計得那樣,幼兒的興趣很高!可當幼兒握着畫筆時,我的笑容凝固了:小朋友們都在畫我家裏的人沒有把家的溫馨場面給突出出來,讓我很失望。還有小朋友對着我皺着眉頭說:“老師!我不會畫!”儘管我很耐心地輔導每一位幼兒畫,但幼兒的興趣全沒了。

活動後,我坐下來仔細地回憶每個環節,尋找活動失敗的原因:中班幼兒的繪畫能力遠遠還沒有趕上他們的智力發展水平,許多他們能想、能說的不一定就能畫下來,這就是幼兒畫與成人畫的區別,儘管預先我也估計到了幼兒畫出家裏的人事物有些不具體,通過老師的講解應該可以完成!最後幼兒畫出來的畫面都是經過我協助才能完成的。

有時候很多美術活動中要好好把握情感這條主線。每個孩子都渴望有一個溫馨的家庭。因爲心中充滿愛的孩子,才能畫出那樣的情感故事,才能完成一幅完整的畫。

我愛我家教學反思3

《我愛我家》是三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的第一單元的第一個主題。主要活動目標:一是感知長輩對自己的關愛和寄予的希望,二是瞭解長輩爲培養自己所付出的艱辛,懂得長輩的各種教育其實就是對自己無限的愛。根據教學目標,結合我們農村學校的特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1、說說我的家,介紹自己及家人。

2、畫一畫我的美麗的家,感受家的溫馨。

3、我和家人的故事。在實現這些活動的過程中,首先做到人人蔘與。

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參與。再就是從兒童現實生活出發,通過照片來介紹家人,親切、直接,讓學生感受家的溫馨。

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既感受到了收穫的欣慰,也遇到了教學的困惑。欣慰的是由於教材給師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發展空間,因此,在教學中,孩子們始終能保持積極的心態,參加學習活動,願意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互相鼓勵、互相學習,同時,我能適時給與學生一些方法上的指導,幫助學生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因而教學受到了孩子們的歡迎,課堂圍氛和諧、融洽! 教師情感投入!我知道思品社會課除了認知和學習外,要多強調的是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師課堂教學活動中的真情實感,可以使教育更具有說服力,並且引導兒童獲得情感的體驗,獲得經驗,養成良好的品德,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所以在課堂中,我能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來吸引學生,教學語言較有鼓勵性與調動性,情感投入,以致於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

存在的問題:一是教師的情感投入不夠,未能以老師的真情實感來引導學生獲得情感的體驗。二是評價機制不科學,不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由此給我的思考是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要與學生實際生活緊密聯繫,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爲鍥機,充分挖掘教學資源,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這就給我們品德教師提出了嚴峻挑戰,要想讓這門課收到孩子們的喜愛,作爲一線的教師,我感受到了這門課所帶來的質的突破,它不同於以前的思想品德課,而是整合了品德、社會和實踐、體會等很多內容。具有更強的思想性、開放性、社會性。品德與社會課不僅僅是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明白幾個道理,而是要讓他們通過學習,轉化爲孩子們一種內在的社會傾向力,那就是:保持樂觀的積極向上的情緒,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爲具有愛心、有責任感、良好行爲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合格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