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國人幼兒園主題教學反思

一、主題活動背景:

我是中國人幼兒園主題教學反思

開學一個月後就將迎來祖國媽媽的生日——十月一國慶節。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龍的傳人的笑臉,都在孩子們的頭腦中留下了痕跡,我是中國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孩子們對這個節日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但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說他們渴望瞭解更多有關國慶的、祖國的知識,這些可從孩子的日常交談中發現。如孩子們會問:“長城到底有多長?爬長城累嗎?”“國旗上爲什麼有五顆星?”“北京好玩嗎?究竟有些什麼?”“少數民族的人和我們一樣嗎?”等等。這些都是孩子們想知道,想了解的。根據孩子們已有的粗淺知識和想深入探索的慾望,我們將開展主題活動——我是中國人,幫助孩子們瞭解:黑頭髮、黑眼睛、黃皮膚是龍的傳人;長城、長江、黃河是中國的象徵;造紙、印刷術、指南針、火藥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京劇、國畫是民族的藝術,還有我國多民族的民俗民風,這些都將在這個主題活動中等待孩子們去探索,隨着他們的發現越來越多,驚奇越來越多,感受也會越來越深,他們的內心會逐漸萌發出愛國之情。

二、主題開展情況:

活動一《我是中國人》

幼兒對祖國認識得最多的便是國旗、國徽、國歌,而對祖國的文化歷史卻知知甚少,西方國家的東西越來越多的影響了幼兒,飲食、服飾等越來越西化,孩子們衝崇洋媚外的思想也日益滋生,因此我選擇中國文化歷史的題材,希望孩子們更多的瞭解中國人的偉大與智慧,從而使孩子們感受做中國人的驕傲。

在活動中,我將祖國的文化歷史用角色遊戲——參觀展覽會的形式讓幼兒瞭解,使枯燥的講解變得生動有趣,而筷子游戲和功夫表演讓幼兒得到了自我展示,整個活動都時刻的吸引着孩子,氣氛十分的活躍,幼兒對祖國的文化也瞭解得很多,對自己是中國人也感到更加自豪。

活動二《戲說臉譜》

京劇是我國特有的劇種,京劇臉譜、服飾、唱腔都非常有特點,其鮮豔的色彩,誇張的形象,有一定功夫的動作,都深深吸引孩子們。在主題活動《我是中國人》的.探究中,爲滿足幼兒對京劇的好奇心,我特地教了兩首京劇選段《戲說臉譜》和《紅燈記》。每天總是聽到孩子們在不聽地的唱,邊唱邊自己做動作。爲了讓他們更深入地瞭解京劇,設計了了這一活動,旨在從京劇臉譜入手,讓幼兒欣賞、感受京劇的特點,培養幼兒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本次活動讓幼兒在聽聽、哼哼、學學、做做的過程中,對我國的京劇藝術有了一個淺顯的初步瞭解。從一開始幼兒的積極性就被充分調動起來,睜大了眼睛看錄像中的包公,因而勾起了他們想說的慾望。在談感受時,幼兒各抒己見,踊躍說出自己的感受,由於幼兒已學過一些京劇選段,所以在瞭解臉譜色彩所代表的含義時,幼兒能輕鬆掌握,並根據自己對京劇藝術的理解,製作出各種形象的臉譜。

活動三《中國功夫》

近年來社會上對外國的節日、文化比較崇尚,而在很多地方忽視了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習俗,因此,開展了主題活動“我是中國人”,在這個主題活動中,從四大發明到現代火箭;從中華健兒勇奪奧運金牌到我國的名勝特產;從國粹京劇到各民族歌舞┅┅孩子們發現越來越多,驚奇越來越多,感受也會越來越多。在看了成龍的電影和動畫片《大鬧天宮》後,幼兒對中國工夫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因此選取了《中國工夫》這首歌曲,讓幼兒體驗中國工夫的雄壯有力的氣概,激發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中國工夫,給幼兒以表達表現的空間。使幼兒能在音樂氣氛的感染下,在富有力度的動作表演中,對民族精神有所體味,萌發做中國人的自豪感。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讓孩子初步瞭解了什麼是中國武術?這次活動只是“我只中國人”主題的一個活動之一,我們還將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形式來讓孩子瞭解我們國家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爲一名中國人,教育我們的孩子從小要努力學習,練好本領,爲把我們國家建設的更加繁榮和強盛作出應有的貢獻。

活動四《國旗飄飄》

開展《我是中國人》的主題活動中,我們根據孩子的經驗,創設了“國旗飄飄”,搭建“長城、天安門”,結合民族音樂、舞蹈、展示民族服飾等,這些都是爲了讓幼兒在與材料、環境的互動中進一步感受和了解中國民族文化的豐富多彩和初步感受多元文化。“國旗飄飄”隨着一幅世界地圖的投放引起了幼兒新的愛好點,他們畫的這些國旗是哪個國家的?這個國家在地圖的什麼地方?他們會經常在地圖邊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