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

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1

昨天,我在八十班講了《中國石拱橋》的公開課。過後發現許多問題,在以後的教學中注意要多改進:

1、充分備課:教師要對所講課文做充分的備課,至少讀5遍,把課文中所涉及的所有知識都做到了然於心。清清楚楚。然而這只是備課的第一步,做到了“讀透”。然後再把這些知識有取捨的在課堂中呈現。這是講課之前的第一步,卻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步。

一節好的課,不僅要備課文,還要備學生。在這節公開課之前,我在另外四個不同的班試過課。效果不太好,存在很多問題。但這都沒有引起我的重視。我認爲十班的效果會比其他班好,卻不知每一次的試課都是鍛鍊,都能提高。白白的浪費了這幾次機會。每一次的試課都是真試。這樣才能真正成長。

2、課堂最重要:不管課前做了多少準備,最終的目的都是呈現在課堂,都是讓學生有所收穫。所以一定一定要注意課堂學生的掌握。在我的這節公開課上,針對學生的回答我沒有做到充分的評價,有些學生的針對說明方法的回答是不正確的,我卻沒有及時的給予糾正。

3、專業纔是基本功:想起前幾天發生的一件事,奚夢瑤在維密秀摔倒。她的摔倒有人心疼並去安慰她,有人卻在狠狠的批評她的不專業。尤其是她摔倒後的傻笑和擠眉弄眼,更是讓他盡失專業模特的形象。無論何種工作,都有自己的專業性。步入教室就是一名專業的老師。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要銘記自己的專業性。你的專業就是你贏得別人尊重的基本!

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2

本學期,我一直試圖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按照學校“三環六步教學模式”進行實踐。通過講《中國石拱橋》這一課,我最大的體會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應用到教學實踐中,有時很難達到預期的目標,預設與生成還有一定距離,而且由於個人對課改新理念的理解也有偏差,雖然我做了很多努力,但還有不少不盡人意的地方,另外教學中切忌貪大求全,否則會顧此失彼,收效甚微。

課堂按照最初的設定,平穩地進行着。可課後我卻發現我講得太多,沒有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充分展示學生的思想,並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慾。我們的課堂,應該說教師都在課前備好,然後再處心積慮地讓學生往我們事先設好的'圈套中鑽,如果他們都在課上被拉進來了,就如同跟着導遊遊了一遍景點,那麼教者就會有這樣的感覺:教學任務完成了。這其實說穿了還是一種僞課堂。

真正的課堂,應該圍繞教學內容,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充分展示學生的思想,並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慾。現將不足分析如下:

一、貪大求全,內容過多,尤其是設計的問題多而碎,讓人感覺結構不清晰,使學生容易產生混亂。而且每個問題都淺嘗輒止,因爲我貪大求全,既想把單元主題理清,又想把《中國石拱橋》這一課說透,結果造成兩項都涉入不深,挖掘不透,學生對有些問題理解的不夠深刻。在以後的問題設計上,我“要做問得巧的智者”,用靈活巧妙的問題引導學生品讀課文,深入學習。

二、粗心毛糙,不注意細節。“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方法決定效果。”我自認爲我態度認真,積極備課,但是忽略了細節,問題設計、總結、練習中都有重複現象,這樣,不但沒有突出重點,反而顯得內容過多,時間緊張。我自認爲我設計的兩個延伸遷移題是一個亮點,應該能給學生更多的發揮空間,也更能檢驗出學生完成目標情況,但由於自身對主題式教學還有一定理解的誤區,所以出現了虎頭蛇尾的問題。

三、作爲一名教師,忽略了最重要的課堂常規,過於依賴多媒體課件,有時還受課件的限制和牽引,有些知識點沒有讓學生記下,這樣也會造成學生只熱心地參與活動,掌握知識卻如過眼雲煙。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努力做到目標明確,問題設計精巧,結構清晰,合理安排時間,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自主性,如當“你還知道哪些建築園林,名勝古蹟?”這個答案出現時,我能夠相機引導:“根據你的遊覽經驗和見聞來談談?”那麼學生的思路將會更清晰地打開;當學生提出與課堂教學內容無關而教者又不懂的問題時,我能先請教其它學生有沒有人懂這個問題的,如果還沒有,我能夠引導他們:大千世界奇妙無比,世間的知識無止無境,它的外延與生活相等,只要我們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學習,我們就能獲取更多的知識,這樣將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今天的語文教學正面臨着一場前所未有的改革,各種觀點、各種思路如雨後春筍,教師的角色也在不斷的轉換。但不管怎麼轉化,老師畢竟還是老師。我以爲今天的老師在課堂上的作用應該和旅行團的導遊一樣,而學生則象是遊客,在老師的引導下,在語文知識的百花園裏遊覽,因此老師既不應該象過去那樣滿堂灌,也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放任自流,既有讀書聲也有寫字聲,能讓學生思考、表達、動手、做結論的問題,儘量讓學生自己做,不做包辦替代的保姆老師。

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3

《中國石拱橋》是一篇典型的事物說明文,說明文的教學目的,是通過指導學生學習有關說明文的基礎知識,來提高閱讀、寫作說明文的能力,爲了實現這個目的,我利用學校的問題教學模式,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製作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因爲本校地處鄉村,學生們關於橋的形式知之甚少,所以本節課導入時,我給學生們放了有關橋樑的圖片,使他們從家鄉的獨木橋這一層面一下子開闊了視野,勾起了他們學習本課的慾望。接着,我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如字詞和作者簡介等,通過檢查情況來看,學生們完成情況還是相當不錯的。然後要求學生速讀課文,理清了作者的行文思路,學生在自學中把不會的問題記錄下來,接下來就是學生們以組爲單位相互合作,重點商討這些不會的問題,對於小組內解決不了的,提交全班,全班解決不了的,老師重點講解。然後教師針對本節課教學目標的設定,對趙州橋和盧溝橋、說明文的有關知識兩個方面進行精講點撥,然後老師找出文章中的例子進行訓練,以達到鞏固的目的。從實際效果來看,達到了我預期的目的,學生在輕鬆愉快中掌握了知識,提高了能力,並且通過親身參與加深了印象。

最後,我又設計了一個課後延伸環節,目的是對課堂上所學的內容進行拓展。

當然,由於時間倉促,加上本人水平有限,這堂課也留下了些遺憾。比如,時間掌控上不是很合理,課堂不是很緊湊,這在以後的實踐中是要努力避免的。

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4

《中國石拱橋》我安排了兩課時,這節課是第一課時。第二課時的主要任務是品析語言,完成課後練習。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

(一)激發學生閱讀說明文的愛好。說明文是學生不太熟悉的一種新文體,內容一般又比較枯燥無味。不向記敘文,有生動的情節、感人的故事、鮮明的人物形象,能深深地吸引學生。爲了讓學生能喜歡閱讀說明文,我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上破費了一番心思。

首先在導入時,我在黑板上出示事先準備的多媒體圖片(各式各樣的橋和一道美麗的彩虹)讓學生們猜想這是什麼橋?然後引出了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中國石拱橋》。大家首先熟悉了石拱橋的外形,彎彎的像一條彩虹。我想這樣的導入,既開闊了學生的思維,也讓學生在頭腦中,把這條優雅的弧線和美好的事物連接在一起,在感性上認同了中國石拱橋的形式優雅。

其次,在講課中我插入了一個關於作者茅以升的小故事,既爲了激發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更爲了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結構堅固。在此基礎上我又進一步引導學生通過實驗來證實石拱橋的結構堅固。在課上我讓學生拿出一個硬紙板,紙板的兩端下面各墊起相同高度的書。然後往紙板上訪重物,如文具盒、鋼筆,直到紙板被壓彎爲止。再把這個硬紙板完成弧形,兩端還分別用書把這個弧形固定好,然後往這個弧形硬紙板上放剛纔用過的重物,看是否把弧形壓彎。學生按照我的描述做試驗,證實了弧形的承重力更強。課下聽課老師對此提出了建議,這個實驗是不是讓學生自己來設計會更好?我恍然大悟,自己在不自覺中卻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把自己想的一套方案強加給學生。

(二)讓學生了解中國石拱橋的特徵。首先讓學生在初步瞭解課文的前提下,給題目加修飾語。這一個步驟有利學生從不同角度和側面瞭解課文內容,因此,教師不必現在對學生的回答下結論,應多鼓勵他們回答問題。以上的工作都是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個總體的瞭解,有了這個基礎,纔有可能完成深入說讀的目的。對照課文,找出作者是怎樣解說中國石拱橋的特徵的,讓學生學會提煉概括說明對象的特徵。

然後抓住石拱橋的特徵給課文分段,探究說明順序還有幾種,我簡單的說還有空間順序和時間順序。

講完課後,幾個老師談話。談到了上學期八年級老師讓學生做的桃花源記模型。我深受啓發,假如把課前的製作自己心中理想的橋的模型,改爲讓學生製作趙州橋和盧溝橋的模型,是不是更好呢?既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可以省去課上畫簡圖的環節。同時學生爲了將模型做好,一定會認真地去研究課文。真是一箭三雕,有何愁課上時間會緊迫呢?也許這樣的話,這篇課文根本用不着老師再講什麼了?但誠如校長所說,一堂好課是從失敗中走出來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種殘缺的美。我的課堂教學不求最好,只要更好。

有這樣一位孜孜不倦追求的校長,有這些熱心真誠的老師,我不敢讓自己有一絲一毫的懈怠。研究教育理論、探尋教學方法、形成教學風格,我想我快要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