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打電話教學反思

“課後思”:一場課下來就總結思考,寫好課後一得或教學日記,這對新教師非常重要;小編收集了我會打電話教學反思,歡迎閱讀。

我會打電話教學反思

我會打電話教學反思【一】

教完《我會打電話》一課,感覺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濃厚,教學目標達成度還是比較高的。分析本節課的教學活動能取得這樣的教學效果,源於兩個字“體驗”。應該說這節課學生的體驗是貫穿可得始終的。本節課的體驗我注意到以下幾點。

1、體驗中,少束縛多空間。

在“模擬體驗”打電話中,我讓學生自由組合,練習互通電話,吧自主權給交給了學生,學生便無拘無束地活動起來,他們會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練習,這樣老師得到的反饋信息也較多方便,較全面。而且這些信息是從學生實踐中來,幫助學生解決他們生成的問題,他們特別感興趣。接受得較深刻。

2、體驗中,少說教多感悟

讓學生學習打電話中的一些常識性只是,我不是條條框框地灌輸給學生的,而以“情境”“遊戲”爲載體,讓學生在時實踐中感悟出打電話的學問。這樣的知識才能真正建構到學生的道德品質中去。

3、體驗中,少呆板多童趣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可見的製作從畫面的設計到形式的多變,以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語言的設計,方式的不同也都能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

我會打電話教學反思【二】

一、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我“以人爲本”、“目中有生”始終把學生當作口語交際的主人,訓練的主體,積極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安排時間,搭建舞臺,提供表現機會。如導入環節的“回憶打電話的情景”、“組內交流”分層訓練環節中的“學生表演”、“師生評議”等設計環節都爲力求表現了學習過程中的全員參與,把“面向全體”的要求落到了實處。

二、合作意識和能力得到較好的培養。“打電話”既是日常生活中典型的口語交際活動,又是體現人際關係的極好事例,我緊密聯繫生活實際創設情境,積極營造共同學習、探索、研究提高的環境氛圍,充分利用對話形式、交互式等合作學習模式,讓學生在充分合作機會的個體與羣體交往中學會尊重、學會溝通、學會互助,互通有無,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如“學生自由組對練習”、“生生表演”,都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能力的好做法。

三、注重了創新學習,在創設情境,學會了最基本的打電話方法後,我又設計了打電話時可能出現的四種不同情況,其目的是設置對話障礙,加大口語交際的難度,進一步培養學生會多渠道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口語交際的靈活性。

我會打電話教學反思【三】

10月20日我上了一節小班語言課《打電話》,源於我接到我們班的寶寶給我打了電話纔想到選這個內容的。《打電話》是小班的語言活動,主要通過故事讓幼兒能模仿故事中的對話,與同伴進行交流。在設計活動時設想了讓幼兒打電話來引出故事,讓幼兒在欣賞故事的過程中瞭解小動物之間的對話,然後讓幼兒扮演小動物來打電話。講故事時每出現一個動物就出示個頭像,頭像之間的連線就是電話線,邊連線邊講電話的內容,讓幼兒參與和老師一起來說動物之間的對話,這是第一遍接觸對話,隨後分組讓每組幼兒扮演每個角色,第二次接觸對話,最後是讓個別幼兒上來表演動物,第三次接觸對話。通過三次接觸電話的對話,幼兒瞭解了對話的內容。可是整節活動下來幼兒興趣不高,很少有幼兒能完整地說出電話的對話,一直是我在講扮演不同的動物,沒有把設想的表現出來。

整個活動上下來有許多不足之處有待修改,也有一些疑問想要探討的。

一、課前的熟悉是否有必要。

一是教材上的要求,二是爲了讓幼兒對故事有所瞭解,能很好地練習對話,所以在上課前讓幼兒欣賞了故事的動畫片,熟悉了《打電話》的故事內容。在進行活動時我一講故事出示太陽、松鼠等小動物的頭飾,幼兒就能說出下一個是打給誰,最後在動畫片裏還有小猴子,我沒有出示,幼兒一直說還有猴子,沒能認真地聽我講故事了,課堂上有點亂。

二、教師要會靈活調節課堂。

由於出示頭飾時缺了小猴子的頭飾,以至於幼兒的思維都放在了頭飾上,沒能去關注故事的內容和老師的要求了,也使得教學活動不能如先前設計的教案進行下去。如果這時我靈活調整一下教學,講完長頸鹿給小刺蝟打完電話後,讓幼兒來扮演小刺蝟給小猴子打電話,“小猴子,秋天來了,樹上的果子成熟了,我們一起去摘果子吧。”也許幼兒興趣就會提高,而不是硬要把幼兒拉回你設計的活動中去。

這也讓我知道老師除了要會設計教學環節,也要會根據實際教學進行靈活調節。

三、語言練習要融入角色。

在讓幼兒扮演小動物打電話,學說打電話的對話進行了兩次,一次讓小組幼兒共同扮演一種小動物,一次是個別幼兒扮演小動物,兩次的練習效果都不理想,還是沒有幾個幼兒能完整地說出“XXX,秋天到了,樹上的果子成熟了,我們一起去摘果子吧。”而且幼兒興趣不高,說出來的話很乾枯。

在練習時要有環境創設,讓幼兒入融入所扮演的角色,首先是讓幼兒戴上頭飾,而不是拿在手上,拿在手上會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其次讓幼兒作出動作,用手作出打電話的動作,就像是真得在打電話,打電話時面向說話對象。最後讓幼兒用不同的語調去扮演不同的小動物,這樣會使幼兒更能融入角色。

四、講故事是老師講好還是錄音機講好。

現在回顧這節課時有一個疑問是就是語言活動中講故事是老師講好還是錄音機講好。

在進行《打電話》活動時我採用老師講故事,邊講故事邊出示頭飾邊用粉筆連電話線,由於幼兒的打岔沒能完整地講述故事內容,也造成後來幼兒練習對話時沒能清楚地瞭解對話內容。

去鱸鄉幼兒園聽了一節大班語言《有趣的落葉》,教學活動中老師用到兩次錄音機講故事,第一次讓幼兒瞭解了散文的內容,第二次再次瞭解,老師和幼兒一起跟着錄音念,更加深了內容的熟悉。

五、忽視了小班幼兒的現有經驗。

在進行教學活動幼兒的生活經驗很重要。在生活中,4歲的幼兒習慣了與人面對面地交流,很少打電話,拿起電話不知道說什麼,缺少這打電話的經驗,所以在進行活動時幼兒不像是在打電話。我們在創設教學活動時以幼兒現實生活中自身經歷的所見、所聞、所想來設計,如果脫離了小班幼兒現有的經驗就會出現像幼兒對活動興趣不大或是幼兒只是講自己知道的不去理會老師弄得課堂很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