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補牢教學反思(精選5篇)

作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亡羊補牢教學反思(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亡羊補牢教學反思(精選5篇)

亡羊補牢教學反思1

《亡羊補牢》是一個成語故事。講的是一個養羊人第一次丟了羊,街坊勸他修羊圈、堵窟窿,養羊人沒有聽從勸告;第二天他又丟了羊,才後悔沒有聽街坊的勸告,於是感緊動手把窟窿補上,把羊圈修好。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丟掉。它告訴我們: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全文有5個自然段。第1至3自然段寫的是從前有一個人養了許多羊,丟羊後,不聽鄰居勸告。第4自然段寫第二天又丟了一隻羊。第5自然段寫他後悔不聽鄰居的話,立刻把羊圈修好,從此再沒有丟過羊。這個成語故事的難點在於體會故事所說明的道理,因此在教學時,我抓住養羊人兩次態度的變化,通過各種形式的不同的反覆閱讀,讓學生體會故事所說明的道理。在設計教學時,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一、注重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識字是中低年級段的教學重點,爲了讓學生掌握生字,我多次在課堂上多次出現難讀的詞句,並且注意了學習的層次,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如,這篇課文裏有一個多音字“圈”,在課文裏的“羊圈”一詞中念juan(第四聲),孩子們經常會受“圓圈”中的“圈”的影響,容易讀錯。我首先讓學生帶着拼音讀,然後再去掉拼音讀;先讓學生讀詞,然後再讀句,最後再讀全文。有了這個層次,學生在每個部分都有自己的成就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以文章題目爲突破口,直奔重點。“亡羊補牢”這個題目是對文章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課題,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要脈絡。因此在教學中,我就以選擇“亡、補、牢”這三個字意思,讓學生讀課文。這樣做既培養了學生要根據課文內容選擇字意,又爲對下文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三、重視讀的訓練。朗讀對學生理解課文有很大幫助,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注意了使用自由讀,引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方法的讀、多層次的讀讓學生體會感悟,從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讓學生如臨其境。

四、注意了對學生的引導。在理解課文時,採用了多種方法引導學生理解。例如:在理解“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幹什麼呢?”這句話時,就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此句的意思。接着引出養羊人的這種態度對不對?你作爲他的朋友快勸勸他吧。讓學生髮揮合理想象,自由表達。在最後總結全文時,我沒有直接讓學生說讀了課文的感受,而是讓學生讀讀養羊人第一次丟羊後的言語,說說你對他的印象,再找他第二次丟羊後的行爲,再讀你又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在對這個人的評價中,自然就總結了寓言的教育意義。這節課雖然在教學設計上有很多考慮,但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在一些環節的處理上不夠靈活,以後要多加註意。

亡羊補牢教學反思2

《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是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組中的一篇精讀課文。寓言通俗易懂,故事情節簡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這則寓言主要講的是一位養羊人第一次丟了養,街坊勸他修羊圈,堵窟窿,養羊人沒有聽從勸告;第二天他有丟了養,才後悔沒有聽街坊的,於是趕快動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

1、激趣導入,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爲什麼?接下來引導學生學習“寓”:寄託,“言”:講道理。用一個短小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諷刺某種人某種事的文學作品。瞭解故事,讀懂寓言所蘊涵的道理,這既是寓言學習的主要目標,也是寓言學習的方法,接下來讓學生理解“亡羊補牢”是個成語,這個成語中有不理解的字嗎?(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2、小組合作學習,掌握故事內容。

爲什麼養羊人的羊丟了一次又一次?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用“—”畫出第一次丟羊的原因,用“﹏”畫出丟羊後養羊人和街的表現。交流第一次丟羊的原因。學生很快能夠找到文中的句子,並能理解到位,不過在引導學生讀了兩個人的對話,在語氣方面你們有沒有好的建議時,學生並不能很快的理解,我適時引導學生體會養羊人的毫不在意、滿不在乎。街坊的關心、着急、誠懇。接下來,讓學生通過分角色讀加以體會。

3、揭示寓意:由此可見,像養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及時改正),就(來的及)。所以,“亡羊補牢”後面往往跟着一句話——“未爲遲也”這個語言故事應該讓學生懂得後一句話“未爲遲也”,學生大多能夠說出前面,不重視後面,我及時給學生補充。這樣能讓學生明白一個什麼道理(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並不算晚。)

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1、學生在理解有些詞語的意思時,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如,當有的學生說“亡”是逃走的意思。我則直接告訴學生“亡”是丟失的意思,沒有給學生講清這個字在古漢語中的意思,“牢”也存在這個問題,學生直接從字面的意思去理解了,這裏需要在接下來的教學中繼續給學生補充一些古漢語的知識,有利於學生進一步學習古漢語,並降低難度。

2、《亡羊補牢》的意思沒有及時讓學生寫下來,這樣在做題時容易出現錯字或寫不下來,還要讓學生多寫一些。

亡羊補牢教學反思3

《亡羊補牢》這篇課文是一則成語故事。這個故事短小精悍,故事性較強,課文內容較簡單,對學生來說在把握內容上不會有什麼困難。關鍵是要通過讀懂寓言的內容來理解寓言中所含着的意思。寓意是對故事中的具體形象和故事情節作的最高概括,對於小學生來說是有一個跨度的,爲了幫助學生邁過這個跨度,必須重視情境創設,因爲學生只有在耳聞目睹之後,纔會真正深入地理解故事內容,正確地對故事角色進行分析和評價,在此基礎上,才能水到渠成地概括出寓言向我們揭示的道理。通過課文的教學,要使學生明白一個道理:出了差錯應該及時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這篇課文的教學,我在教學設計中考慮學生的年齡情況,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

1、導入設計富於情趣,吸引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一上課,我便引導學生通過積累成語,引出這個故事,學生由此興志勃勃地投入學習,思維隨之活躍起來,質疑創設問題情境也就應運而生,各個疑問代表了學生學習寓言的求知慾,這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形成探究的動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開端。

2、重視對重點詞句的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和培養運用語言文字能力:

在這篇課文中,我設計了“練習說話”的環節,高度重視字詞教學,因爲這正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在講“應該”這個詞時,我指導學生通過聯繫實際生活理解詞義,讓學生說句子練習進行運用語言文字訓練。另外,還引導學生說說身邊類似“亡羊補牢”的例子,讓學生在運用中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加深對寓意的理解,並引導學生運用這個成語故事,指導學生處理解決生活中的事情。

3、重視朗讀文本,讓學生在讀中品悟,培養語感,形成朗讀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讀好兩次丟羊的經過。第一次他是滿不在乎,街坊勸說的話,他沒當回事;第二次他很後悔,覺得應該按照街坊說的去做,並立即動手將羊圈修補得結結實實。指導朗讀時,引導學生把寓言中所表達的幾個層次的意思讀出來。在朗讀的形式上,先讓學生自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然後默讀理解故事內容;老師範讀,學生練讀抓住重點詞句;最後再分角色讀,通過反覆地讀,達到理解寓言含義的目的。然後,充分利用插圖,將四幅圖放在一起,指導學生看圖講故事。大家的學習興趣十分濃,有的複述故事,有的繪聲繪色地講故事。

4、拓展練習,豐富學生課外知識。

最後十分鐘,我又和同學們一起閱讀了語文讀本上的《熟能生巧》,促使學生積極進行課外閱讀。不僅激勵學生重視閱讀《語文讀本》,而且進行了語言積累。

綜合上述,本節課學生讀懂了課文文本,理解了寓意,啓發了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進行了語言積累。當然,這節課不免還存在着一些遺憾:

1、教學過程中,創新意識不夠深入,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要更加加強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創新的意識,爲實施素質教育打下良好的堅實的基礎。

2、在聯繫實際環節,有的學生理解了寓意,但是不能條理清楚地敘述出生活中類似的事例。今後還需要繼續加強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亡羊補牢教學反思4

《亡羊補牢》這篇課文是聾校實驗教材第十二冊的一則寓言故事。這個故事短小精悍,故事性較強,課文內容較簡單。這則寓言主要講的是一位養羊人第一次丟了羊,街坊勸他修羊圈,堵窟窿,養羊人沒有聽從勸告;第二天他又丟了羊,才後悔沒有聽街坊的,於是趕快動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及時改正,就不算晚。對學生來說在把握內容上不會有什麼困難。關鍵是要通過讀懂寓言的內容來理解寓言中所含着的意思。

課堂一開始,我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哪些寓言故事,這些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然後小結:寓言即通過假託的故事或擬人物的方法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諷刺某種人。接着揭示課題——《亡羊補牢》。在揭示課題後引導學生質疑,老師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歸納篩選,並板書有價值的問題。“亡”“牢”什麼意思?“亡羊補牢”什麼意思?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寓言說明一個什麼道理?接下來我讓學生帶着問題觀看《亡羊補牢》的視頻,讓學生從中找出答案。這樣學生很快地就明確了我們這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

在學生明確目標的基礎上,在引導學生深入地去理解課文。我通過提問;養羊人在放羊時發現了什麼?羊爲什麼少了呢?丟了羊後,街坊勸養羊人做什麼?養羊人是怎麼說呢?又是怎麼做的?我通過環環相扣的問題,讓學生從書本中找出答案。我在通過圖片的形式,給學生展示問題的答案。這樣學生就很容易理解故事的脈絡。在教學最後一個自然段時,我讓學生體會養羊人後悔心理的時候,抓住“不該不”一詞讓學生進行換詞,當學生換成“應該”一詞以後,又讓學生把換好的句子和原句進行比較,體會哪句放在文中更合適。這一訓練,使學生初步感知了雙重否定句和肯定句在表達意思上的區別,既進行了句式對比訓練,又加深了學生對課文意思的理解。

在教學過程中,重視讀的訓練,讓學生在讀中品悟。朗讀對學生理解課文有很大幫助。讀好兩次丟羊的經過。第一次他是滿不在乎,街坊勸說的話,他沒當回事;第二次他很後悔,覺得應該按照街坊說的去做,並立即動手將羊圈修補得結結實實。指導朗讀時,引導學生把寓言中所表達的幾個層次的意思有表情地讀出來。在朗讀的形式上,先讓學生自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然後默讀理解故事內容;老師範讀,學生練讀抓住重點詞句;最後再分角色讀,通過反覆地讀,達到理解寓言含義的目的。然後,充分利用插圖,將四幅圖放在一起,指導學生看圖複述故事。通過多層次的讀讓學生體會寓言中含着的意思,從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讓學生如臨其境。大家的.學習興趣十分濃,A層的學生複述故事,B層的繪聲繪色地表演故事。C層的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通過不同層次的教學,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

在教學的最後,學生明白了這則寓言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後,我提出誰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整個故事。而此時當學生說出“亡羊補牢”一詞時,不僅“亡”和“牢”的意思學生易於理解,而且,也能理解整個成語的意思,也理解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的道理——“亡羊補牢,爲時不晚”,我在讓學生說說身邊類似“亡羊補牢”的例子,讓學生在運用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來說說,這樣不僅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加深對寓意的理解,同時也引導學生運用這個成語故事,指導學生處理解決生活中的事情。

亡羊補牢教學反思5

本學期我校教研活動由我上了一堂語文公開課,我選擇了語文三下教材第九課《寓言兩則》的其中之一《亡羊補牢》。由於這則寓言比較短,所以安排了一課時完成。亡羊補牢是一個成語故事。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第1-3自然段寫的是從前有一個人養了幾隻羊,第一次丟羊後,不聽鄰居勸告去修補羊圈。第4自然段寫第二天又丟了一隻羊。第5自然段寫他後悔不聽鄰居的話,立刻把養圈修好,從此再沒有丟過羊。故事告訴我們:出了差錯應該及時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

這個成語故事的難點在於體會故事所說明的道理,因此在教學設計和教學時,我抓住養羊人兩次態度和行爲的變化,通過各種形式的不同的反覆閱讀和理解,讓學生體會故事所說明的道理。通過教學和課後聽課老師的點評,對本堂課做了如下反思:

一、出示課題,引入新課

我採用了讓學生回顧以前學習的寓言並且舉例,從而引出課題,並且對課題中“亡”和“牢”這兩個字讓學生先解釋他們的理解,他們認爲“亡是死亡”、“牢是牢固”,我也沒有多加講解,一直到課文學習完,總結的時候我在來回顧這裏,讓學生再次理解“亡”和“牢”的意思,大部分學生能說出“亡是丟失”、“牢是羊圈”,這個方法可以使學生加深對這兩字的記憶和理解,但是有聽課老師指出,我應該再加一句引導的話,如“這兩個意思同學們到底有沒有解釋正確,帶着這個問題我們來學習課文,到課文中去找一找。”這樣可以使學生不會產生對錯誤知識的記憶。我對於這個說法也比較贊同。

二、初讀課文,掃除障礙

這個環節,我採用了指名讀,讓學生找出不認識的生字詞劃一劃,然後幻燈片出示一些詞語,一起學習。然後在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對於詞語的教學中,雖然學生練習了很多遍,大部分同學能說會讀了,但是還缺少正確地書寫。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對生字、詞語的書寫也比較重視,我恰恰在教學設計時忽略了這個。

2、在再讀課文時,我的要求是學生自由朗讀思考,但是當學生出現齊讀時,我沒有及時阻止。在說課文主要內容時,也只是請了幾位同學說,而且她說的比較繁瑣,我就馬上去幫助她說完整。應該放手讓學生自己說出,自己補充擴寫。

3、在學生劃生字詞的過程中,我沒有反饋。在學習詞語時,也沒有出現多種形式的學習方式。

三、理解內容、體會寓意

這個環節,我的設計是,學習了第一次丟羊的原因和第二次丟羊的原因,然後又學習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丟羊後的做法,然後又回頭來學習第一次丟羊後“街坊”和“養羊人”對話?

對於這個設計,我自己也感覺不錯。對於流程的設計合理,幾個問題的追問設計的比較好。環環相扣學生理解的很好。在學習完課文,理解主要內容後,我提出了“如果養羊人再不修羊圈,會出現什麼情況”,通過這個問題的回答,加強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有我讓學生對養羊人兩次丟羊後的行爲做了討論和評價,也是出於這個目的以及能夠對寓意進行感悟。

最後我還聯繫實際談想法以及總結了這個寓言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