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上冊《認識釐米與用釐米量》的教學反思範文

根據教材的設計意圖,在認識釐米之前,要通過一系列的操作活動,讓學生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過程,切身感受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由於受教學條件的限制,這一環節準備不夠充分,效果不是很明顯。我是這樣設計的:在黑板上貼了一張紙條,問學生:你知道這張紙條有多長?有些學生準備拿尺子上臺測量,但又不知道怎麼讀尺子上的刻度。我開始引導,老師認爲這張紙條有兩個黑板擦那麼長。誰能像老師這樣用你手邊的物品來測測紙條的長度,這時,學生的思維很活躍,很多學生拿着自己的學習用品測量了這張紙條的長度,有的說有一支鉛筆那麼長,有的認爲有老師的教鞭那麼長.....爲什麼同樣的一張紙條,選擇不同的物品去測量,測出的結果會不一樣?由此啓發學生想到:應選擇同樣的物品作爲標準去量。雖然學生被老師一直牽着轉,但還是體會到了測量需要同一個物品做標準。

二年級數學上冊《認識釐米與用釐米量》的教學反思範文

爲了讓學生建立1釐米的.表象,我設計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動: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首先讓學生找到尺子上的1釐米,用眼看,把1釐米的長度印在頭腦中;用手比劃,感知1釐米的長度;閉上眼睛,體會1釐米的實際長度。當學生完成這一流程,已基本建立起了1釐米的表象。

“用釐米量”是這一節課的難點。我設計的是“看老師測量的方法對嗎?”讓學生在老師錯誤的操作中掌握規範的測量方法,同時在測量之前,讓學生進行估測,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由於學生只是初步建立起了1釐米的表象,估測的結果與實際長度相差甚遠,但學生對估測很感興趣。

由於我班學生年齡偏小,平時沒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一節課中如果涉及到操作的環節,學生們喜歡把學具當玩具玩。如何讓學生進行有效操作,我得好好思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