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軸對稱》教學反思(通用5篇)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軸對稱》教學反思(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四年級《軸對稱》教學反思(通用5篇)

四年級《軸對稱》教學反思1

今天是第7遍講這節課,教案已經非常熟悉,但由於有幾十位老師聽課,多少還是有些緊張。這節課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內容,軸對稱圖形的初步認識實在二年級,知道了什麼是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這是對軸對稱圖形的再認識,所以這節課開始先對什麼是軸對稱圖形進行了複習,喚醒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

我的教學設計的第一環節是先讓學生觀察給出的軸對稱圖形介紹對稱點的定義,讓學生自己找出其他對稱點,學生上臺自己彙報。在彙報過程中學生回答的比較完整說的也很好,但在姿態方面孩子有待提高。彙報後引導學生完成作業紙上的活動一,一代表上前彙報發現的結論,我適時板書。在教學這個環節的過程中,絕大部分學生能夠得出結論,但對結論的理解卻並不深刻。在平常的課堂中可能會找很多學生再進行重複或者再解釋一遍,但在公開課中往往一筆帶過,不會重複很多次。問題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學生理解的並不深入,還有待探究。

第二個教學環節是利用軸對稱圖形的特點補全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在此之前讓學生通過找出誰是你的對稱點的遊戲進行練習,效果比較好,也暴露出一些問題:部分學生找錯對稱點,原因是到對稱軸的距離不相等,沒有把握準確這個特點。教室裏有四個大組,每個大組一排有兩人,對稱軸是中間過道,爲了方便學生看出來特意找出幾名學生充當對稱軸,部分學生把和自己的不同組但同一位置的學生當做自己的對稱點,沒有理解到沿着對稱軸對摺對稱點會完全重合這個定義。補全圖形時我讓學生自己探究方法,提示學生思考怎麼樣畫的又快又好?完成後在小組裏說一說方法。這個過程中小組討論還是非常熱烈的,找一名學生上前彙報總結出畫的方法,簡記爲一找二定三連線。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會出現兩個問題:

1、把第一個步驟當成確定對稱點,師適時追問你是怎樣確定的?引導學生思考先找到已知的對稱點。

2、會根據每條線段的傾斜程度自己看着畫,出錯率往往比較高,在反思過程中想到能否可以用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來畫引導學生。

反思整節課,我的問題主要在於:

1、雖然儘量讓學生自主學習,但有時候還會不由自主的自己講出來,特別是隨堂課中,這個問題比較嚴重。

2、遇到學生不理解的問題怎麼去處理,是否重複記憶?

3、引導學生回答的問題還是不夠明確,要有更強的針對性。

4、如何培養學生大膽回答問題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班級裏的學生在公開課明顯沒有平時活躍,小組討論氛圍很好,但舉手回答問題的人數明顯降低。反思後原因可能有:有老師在怕回答錯、對自己的答案不確定、平時這樣有老師聽課的機會不多等。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後可能對學生要求比較嚴格,一出錯或不認真就批評有關。看來要改變自己的課堂語言,多鼓勵少批評,以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

四年級《軸對稱》教學反思2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成爲真正的主人,就必須在數學活動中學習數學,也就是在創造數學中學習數學。通過有層次的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鞏固所學知識。教學軸對稱圖形的時候產生了不少的問題,不由的引起了我的深思:

一、動手操作的的確確是學生理解知識的最好手段。學生通過親自的動手操作,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能把抽象的知識轉化爲直觀,加深學生的理解。我在教學時應該讓學生深入地思考,動手操作,理解得不透徹,鞏固再多,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在軸對稱含義引出時太膚淺,應該多深入地折一折,說一說,讓學生從內在自然引出軸對稱圖形含義。

二、在教學“想想做做1”時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軸對稱圖形是左右對稱還是上下對稱,這樣學生在後來的練習中就可以避免一些同學由於只看到左右對稱而忽略上下對稱導致的錯誤,減少錯誤的發生。這一點在備課時我也想到了,但是在左右思考斟酌後還是沒有將它運用到我本節課的教學中。以至於出現後來的錯誤。

三、在教學想想做做5時教師應該先做一個示範,提醒學生不僅要看外面的圖形,更要重視中間的圖案,也就是說要中間的圖案完全對稱,這樣也可以避免一些個別學生由於理解錯誤而出錯。而且該題的解決反饋方式可以從一個一個校對改成全面觀察校對,以贏得更多的時間去寬裕地解決其他問題。

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更應該設計很多的環節,來鍛鍊學生的靈活運用能力。我們在上課時,應該更深一步的挖掘課堂,使課堂上的每一個知識點,都能成爲學生解決問題的堅實基石。只有達到這樣的目標,我們的課堂才能成爲有效課堂,我們的教學纔會成爲有效教學。

本節課最大感受是由於課前準備充分,所有的練習和操作活動較爲自然的串聯在一起,課堂結構緊湊,學生興趣濃烈,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徵。

四年級《軸對稱》教學反思3

《軸對稱圖形》是一個較抽象的概念,“識別軸對稱圖形,找出常見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感受圖形的對稱美”是課程標準中對這一內容的要求。在這節課中,採用多媒體演示、實物教具,讓學生在折一折、猜一猜、畫一畫、剪一剪等動手操作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和表達的能力。

一、談談自己對這節課的教學理解:

教材沒有給出軸對稱圖形的嚴格的數學定義,只是讓學生通過直觀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徵,如沿對稱軸對摺後兩邊完成重合(或用學生最常用的語言說:對摺後兩邊都一樣)來描述對軸對稱圖形的理解。而對於“在軸對稱圖形中,對稱軸兩側相對的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的性質,則是安排在三年級下冊進行教學,因此這節課認識軸對稱圖形是爲以後進一步研究軸對稱圖形做鋪墊,按照新課標要求,本學期安排認識軸對稱圖形的教學中,不再要求學生畫對稱軸,而是通過對摺,觀察展開的剪紙上的摺痕來理解對稱軸的含義。

二、我設計的教學環節:

(一)從直觀的生活情景引入教學。

我創設了幫老師挑選風箏的生活情景,讓學生通過觀察,對比,從中獲得對物體的對稱現象的空間概念的理解,化抽象爲形象,變空洞爲具體,使學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對稱現象。找出生活中的對稱現象,從而滲透“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新的“數學思想”。

(二)動手操作,理解新知。

此環節是通過對“對稱”現象的理解後,通過動手摺一折,讓每位學生都參與活動,在對摺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圖形的特點,通過操作發現圖形的兩邊是完全相同的,這時利用多媒體的動畫演示,通過直觀的'演示,讓學生初步感知什麼是“完全重合”,自主去建構“軸對稱圖形”的概念,當然這時的表述是不具體的,老師適時點撥,進行示範,規範學生的數學語言,反覆讓學生折一折,說一說,“像這樣對摺後,兩邊完全重合是軸對稱圖形”。最後再次讓學生動手操作,兩人一組,判斷剩餘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

(三)猜一猜,剪一剪,運用新知。

“猜一猜”遊戲,出示物體、圖形的一半,想象另一半,不僅加深對軸對稱的認識,還爲“剪一剪”活動提供了素材。

“剪一剪”活動,我是先讓學生討論製作軸對稱圖形的這個動手操作環節,充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及表達能力,這樣能充分鍛鍊學生的空間思維的發展,把對稱應用到實際中。展示作品,通過欣賞同學的作品,感受數學中對稱這一應用讓生活變得美麗。此時我利用學生的作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來描述什麼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找出對稱軸。

(四)拓展,欣賞生活中的對稱美。

三、不足及改進地方:

1、軸對稱圖形定義引出太早。針對此知識構建教學環節可以略作調整,先建構“對稱”,通過動手摺“對稱圖形”的平面圖形後,觀察留下的摺痕,認識對稱軸,再出示軸對稱圖形定義。這樣定義會紮根學生腦海。

2、課堂上舍得花時間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表達的能力卻佔有了探究“圓是不是軸對稱圖形,它有幾條對稱軸。”但我想數學課上知識學的不在多少,重要的是學生掌握了學習的方法。雖然此環節沒有按計劃完成,倘若孩子們的興趣高漲,有了驗證的方法,這個問題課下不就迎刃而解了嗎?

四年級《軸對稱》教學反思4

“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但是我覺得,在動手操作的同時,還要動腦思考,我班的學生在這方面很不到位。由於課前我沒讓學生準備一些常見的幾何圖形,因此,在上課前,我幫全班學生每人準備了一份學習材料,在探究“想想做做”第一題時,大家都通過動手找到了軸對稱圖形,並找到了它們的對稱軸,但是到中午完成練習冊時就錯誤百出,學生知識機械地完成作業,沒有真正動腦思考,沒有真正的理解對稱軸這個概念。

還有,畫出每個圖形的另一半時,我強調了先找出一些關鍵的點,我把它稱之爲“對應點”,學生找出對應點以後就很容易畫出另一半,但是由於書本第三題的圖形比較簡單,幾乎沒有學生髮生錯誤,但是練習冊中出現複雜的圖形時就無從下手了,如

有一半的學生畫成了上圖,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學,可能我對“對應點”的強調還不夠,方法知道還不到位,在明天學習關於平移這一內容時應注意自己的教學方法。

今天教學了軸對稱圖形,這一課學生的知識準備比較好,因爲在學習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時學生就研究到一些,所以昨晚佈置讓學生準備一張長方形、一張正方形紙讓他們在家折一折,找出它們各有幾條對稱軸並畫出這些對稱軸。課上在學生交流預習情況後我讓學生觀察、交流了這些對稱軸所在圖形的位置後讓學生在書上的長方形、正方形上用點線畫出對稱軸。“想想做做”的第一題學生在動手對摺圖形後再判斷出是否是軸對稱圖形及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還是較爲簡單和順利的。第二題中觀察圖形判斷出是否是軸對稱圖形學生基本無問題,但畫出其中的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學生存在的差異就大了。大多數學生出現漏畫即找不出全部的對稱軸,這可能還是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高低決定的,看軸對稱圖形有幾條對稱軸完全依靠動手對摺也有些不太實際,正如有些學生說我是把圖形想象成怎樣對摺看能否完全重合的。有些學生是試着畫一畫,再想象對摺看是否完全重合的。這的卻比起讓他們對摺後再畫出對稱軸是一個飛躍。課後讓學生到生活中找找有沒有軸對稱圖形,自己試着畫出些可愛的軸對稱圖形,同樣能夠達到提高學生的解決這一問題的能力的。

四年級《軸對稱》教學反思5

本課是在學生已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礎上,通過對對稱軸的進一步學習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所以,本節課我設計了折一折,畫一畫,找一找,說一說等一系列有序的活動。這樣的設計提供了讓學生探索、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他們的發展需求,較好地體現了教學爲學生的發展服務的理念。

開始,我先讓學生複習了有關“軸對稱圖形”的概念,部分同學還記得“對摺後能完全重合的圖形叫做軸對稱圖形”“摺痕所在的直線叫對稱軸”,然後再讓學生完成數學分層測試卡的基本練習,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

接着我拿出長方形紙,學生很快判斷出是軸對稱圖形,同時讓學生找找對稱軸,再教學對稱軸的畫法,強調點劃線。隨後的正方形的四條對稱軸學生也很容易的找到了。接下來以動手方式爲主,完成教科書想想做做第一題,尋找不同的圖形:梯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菱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有幾條對稱軸。在操作中感悟,利用“折一折、比一比、畫一畫,看一看”等實踐操作,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自主研究出不同軸對稱圖形對稱軸的條數,讓學生逐步體驗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在全班交流中幫助學生整理,梯形中的等腰梯形有1條對稱軸,三角形中的等腰三角形也有一條對稱軸;菱形有2條對稱軸;學生總的來說掌握的不錯。

緊接着我畫出一個平面圖形長方形,再讓學生探究怎樣畫長方形的對稱軸。在這個過程中,我先讓學生討論、交流、彙報,最後總結歸納出:先量一組對邊的長度,再找出他們的中點,最後通過兩點畫軸。

這樣的程序可以引導學生由易到難,由直觀到抽象,準確理解和掌握對稱軸的含義及畫法,直觀的演示,可以加深學生對新知的理解。最後再以數學分層測試卡的綜合練習第四題爲鞏固練習,加深學生的印象。

但課後我覺得課堂效果沒有很好地體現出教學設計的優勢,主要原因是不敢放手,總怕學生對前面的知識理解不透徹影響新知的接受,因此,幾個重要的練習沒有保質保量完成。另外,經過認真細緻反思,總結爲以下幾點:

1、把科學與數學融爲一體,體現了各學科間的整合;

2、課件設計合理,運用得當;

3、練習設計有層次,有坡度,體現了練習的多樣性;

4、挖掘教材較深,課堂調控地較好;

5、引導學生從折出對稱軸到畫對稱軸過渡自然;

6、評價語言及細節問題的指導不夠到位;

7、板書的內容接近本課重點難點內容。

8、學生自己能總結出來的知識,老師代替較多,如果真正的把課堂還給學生,就能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