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教學反思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是一篇飽含主人翁摯熱情感的文章,那發自內心的呼喊,用心才能體會。可是,文章內容及其時代背景與學生的生活有很大的差距,再加上是國外是事情,就更加了一份距離,所以,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但是,我相信情感是相通的,愛國情感是沒有距離的。在教學《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一文時,我將古詩穿插於中,讓大家用古詩來詮釋肖邦的愛國情懷,受到了很好的效果。既加深了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又使學生對肖邦的愛國情懷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課文《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教學反思

在引導學生讀懂肖邦不得不離開祖國一段的時候,我對孩子們說:這時肖邦想離開自己的祖國嗎?

不想。

爲什麼?

他看到自己的祖國被列強瓜分,看到自己的'同胞被強盜欺凌。不忍心離去。

是啊。祖國被瓜分,人民被欺凌。如何能走,但是手無寸鐵的肖邦面對兇殘的侵略者,只能用音樂來表達自己的仇恨和抗爭。作爲音樂家的肖邦,他的武器是音樂,一個個音符像一顆顆子彈穿過敵人的耳膜,洞穿敵人的心臟,那是肖邦強有力的武器。他顛沛流離,在法國巴黎,爲了生計,到處流浪,當他在異國他鄉得知國內起義失敗後,悲憤欲絕,心中鬱積的情感一下子迸發了出來,他的一腔熱血化成了音符,流淌了出來。要讓孩子真切體會肖邦在臨死前的一句話,讓孩子深刻地體會肖邦的愛國思想,我讓孩子用情地朗讀肖邦最後一句話後,引入了陸游的《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

學生起: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在這悲憤的詩句中讓孩子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懷的同時,讓孩子感受肖邦的感情。詩歌的加入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降低了難度,同時也爲這首詩作了全新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