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班會教學反思

班會是班主任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種有效形式和重要陣地。有計劃地組織與開展班會活動是班主任的一項重要任務。下面給大家分享了主題班會的教學反思,一起來看看吧!

主題班會教學反思1

今天,我班召開了以《我想對“您”說》爲主題的班會,此次班會的目的,是想讓大家真正理解感恩的含義,讓孩子從點滴小事中,感受父母的恩情,懂得感恩、回報。

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與父母的關愛密不可分,談到父母之愛,同學感觸很多。但我想我們不應該光停留在感謝上,我們應該用實際行動報答他們,要他們感到,我們長大了,他們的愛沒有白費。就像我們一個同學說的那樣,“母親的每一個細節,都值得我們銘記一生。”我們要記住他們的付出,學着變得懂事,會照顧自己。

在活動中,讓學生觀看父母平時工作辛苦的視頻時,有的學生都流淚了,再讓學生說說想對父母說的話,並寫下來。看得出學生想說的有很多,馮心蕊說:“爸爸媽媽我愛你們,以後我會更懂事一些,讓你們少操心。”李俊語說:“我要好好學習,這樣爸爸媽媽就能安心工作。”嶽銘陽說:“以後在生活中,我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減少爸爸媽媽的負擔。”曹多多說:“爸爸媽媽的嘮叨都是對我們的愛,我們不能不耐煩。”不管學生說的怎麼樣,起碼他們體會到了父母的付出,懂得感恩父母的付出。

此次班會舉行得很成功,大家通過這次班會深深懂得了自己以前從未思考過的某些問題,深深反思了以前自己在對待父母方面的錯誤,大家表示要以此次班會爲起點,真正學會如何去感恩。

主題班會教學反思2

古希臘特爾斐神廟前豎立着一塊巨大的石碑,上面篆刻着一句警諭——認識你自己!在人類的各種社會活動中,認識自己恐怕是最難實現的人類課題。對於即將升入初中的小學生來說,渴望瞭解自己、認識自己的內心需要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峯。本次班會中,我通過精心設計活動企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自我”、“認識自我”“完善自我”這一課題,精心創設情境,誘出問題,讓學生在合作探究活動中體驗和理解,再與學生共同分析解決問題,以達到做最好的自己的目的。仔細回顧和總結本節課的教學活動,我覺得在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肯定的地方:

(1)注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教育應該使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爲一種寶貴的禮物來享受,而不是作爲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負擔。”心理學也告訴我們,學生只有在愉快的身心放鬆的狀態下才能更有效地學習。如何有效的提高學生對於知識和技能的訓練,情感地體驗、態度地轉變以及價值觀的引導便顯得更爲重要。因此,本節課中,我以《欣賞你自己》的小詩導入,爲的是營造一種輕鬆、愉快、積極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一種愉快的情緒狀態下參與課堂,獲得體驗,獲得成長。

(2)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讓學生快樂積極參與。在課堂教學中,我設計了一系列的環節:“自己最美麗的地方”“你最欣賞的一個人的美麗瞬間”“你對自己的哪些地方不滿意”……讓學生通過寫一寫,說一說,議一議,真正體味到參與的快樂,收穫成功的體驗,促使學生從體驗中獲得自身的成長。另外,在課堂中鼓勵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培養他們主動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學生通過合作和分享,不斷豐富、擴展自己的經驗,不斷激發學習的願望,滿足自我成長的需求。

(3)達到情感體驗、做最好的自己。

通過課前蒐集的一些名人資料,讓學生真正體味自己的不足與他們這些身殘志不殘的名人相比,顯得多麼不堪一擊,讓學生的情感再次昇華,心靈碰撞思維的'火花,要想做最好的自己,不僅要正確的認識自己,更重要的是完善自己,爭當做最好的自己。

教學反思是“教師成長的階梯”。《做最好的自己》這一主題班會的教學設計方案經過課堂教學實踐檢驗後,雖然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還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如(1)各個教學環節之間銜接不夠緊密,環節間的過渡不夠圓潤。

(2) 有些教學方法比如合作學習的開展還比較膚淺,學生還不能有效地進行分工學習,常常是課堂上感覺挺熱鬧,學生卻沒有發生更深層的認知活動。

(3)在40分鐘時間內完成課堂教學,時間顯得比較倉促等等問題。

這些問題都需要在以後的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得到不斷補充和完善。

主題班會教學反思3

心理認爲團結合作是兩個以上或羣體爲實現共同目標而共同完成某項任務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在小學階段合作和協調精神是學生進行良好人際交往的所必須的心理品質,也是老師塑造良好學生班級體所加以培養,訓練的,是小學生髮展團體性心理的重要內容。

本課內容是緊緊團繞團結合作的這個主題,開展一系列的體驗活動,通過本課不同層次的活動讓學生體驗團結合作的力量,使學生認識到團結合作的意識,體驗什麼是團結合作,不團結的害處和如何團結,感受團結帶來的快樂情感,使小學生從小樂於與人合作,增強團體意識,培養合用能力,人小學會與人合作,增強團體意識,培養合作能力,達到班級的和諧發展。

針對學生情況,設計以下三個主要環節:

1、在問題情境中瞭解團結,首先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團結的意義。

2、比賽中學會團結合作,通過以分組比賽讓孩子們體會團結應有的正確態度和方法嘗試合作,體會團結帶來的成功結果和快樂,同學們開動腦筋,最終體會並懂得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合理分工等團結合作的要素。

3、在實踐中嘗試團結合作,學生習得團結合作的方法後,通過完成活動,把習得的能力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使理論結合實際,加深對團結合作的理解與體驗。

以上是我在心理健康活動課的教學中的一些做法、感想。當然,我的心理健康課還不成熟,仍存在問題。要真正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發揮出它最大的作用,還有很多問題有待發現和解決,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我會在學校的支持下不斷努力。

主題班會教學反思4

首先我通過一張張圖片,讓學生了解到在課堂上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那學生的這些做法叫什麼呢?他們很顯然沒有集中注意力,那要怎麼樣纔是集中注意力呢,圍繞幾個小點來讓學生集中注意。並且出示班級學生上課的各種行爲舉止,知道原來他們沒有集中注意,讓他們感受到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去調整自己,並能聯繫實際找到生活中、課堂上自己不專心的各種因素,想辦法克服。

其次,我設置了走迷宮的小遊戲,不同形狀不同造型的迷宮,指引學生從開始按照正確的路程走到結束,哪裏該走,哪裏不能走,一個個的指導,情況較好的學生可以喊他們到一體機上來試着走一走。

然後是學生的發言積極,師生互動有序,學生活躍,課堂處處能看到思維的火花。整個活動順應心理特點,遊戲貫穿整個課堂,學生能暢所欲言自己的想法。再次是學生能把自己實際生活與知識結合起來充分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注意力集中與不集中的利弊。

最後,我把學生當成自己的朋友,是和學生平等的,師生同玩同樂同說,容易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在融洽的氣氛中,在輕鬆的情境中走近學生的心,更容易自然地發揮教師的輔導作用,讓學生在和諧、平等、民主的氛圍中暢所欲言,坦現真實想法。

從本次活動課看,部分學生的思維活躍,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課堂參與的積極性高,口語表達能力強,也深刻體會到本課的主題。

主題班會教學反思5

選擇《學會欣賞》作爲這節班會課的主題是因爲初一新生從小學步入初中,要面對新的環境、同學、老師,要面對學科的增多、教學和學法與小學的不同,有些學生上課跟不上老師的進度,感到學習任務的加重,學習上有些力不從心,進而會產生自卑的心理,否定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不少同學內心也有一些學習以外的煩惱,而這些煩惱大多來自於同學間的相處,看不到同學的閃光點。作爲初一的新生,能正確瞭解、肯定自己,能與同學和諧相處很重要,它能直接影響着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走進孩子們的心靈,培養學生從小欣賞他人的優點,從別人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引導大家在發揮自己長處的同時,學會欣賞他人的優點,做一個能與人彼此欣賞、團結合作的中學生。

本次班會課先通過《我真的很不錯》這首歌曲讓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要相信自己,學會欣賞自己的優點,明白欣賞的力量是偉大的,它甚至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

其次分小組互相讚美對方,體會被讚美的快樂,讓學生知道,學會欣賞別人不僅會給別人帶來快樂,也體現出了自己有一個廣闊的胸襟,同學之間還可以建立更加深厚的友情;也讓學生明白欣賞他人就是向他人學習,彌補自己的缺點,揚長避短。

接着通過猜一猜的遊戲,學生根據人物特點猜出這是哪位科任老師,並說說喜歡這位科任老師的理由,讓學生在欣賞老師的同時學會尊重老師,因此形成良好的師生關係。最後通過貼“欣賞樹”的環節,學生能夠懂得只有欣賞自己、他人,揚長避短,並且欣賞老師、尊重老師,班級這個大家庭纔會更加和諧、團結,我們纔會感受到更多的溫馨,班級這棵“小樹”纔會茁壯成長。

但美中不足的是:學生的參與的積極性不高,與學生的互動不是很多,班會課應該體現以學生爲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的主體性在整個班會過程中得到充分的體現。其次沒有善於積累,把發生在學生身邊的故事作爲典型的教育素材,讓學生能夠更真實,更直觀的感受到學會欣賞的重要性。

總之,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繼續努力,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共同進步。我作爲一名教師,我也會時刻提醒自己,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優點,做到因材施教。讓我們的學生都能在健康快樂中成長。

主題班會教學反思6

本節課選題背景爲如今的初中生多爲獨生子女,社會環境、家庭環境的變化,使新時期的孩子暴露出學習、生活、人際交往中的多種心理問題,外在表現爲情緒上的多變,而每個人是自己情緒的主人,解鈴還須繫鈴人,有必要讓學生正確面對變化的情緒並學會適當調試情緒的方法。

本節課的設計思路是首先勇敢面對自己的情緒問題,然後通過幾個生活中常見的實例進行示例分析,讓學生逐漸參與到問題的解決中,並總結出常用的調試情緒的方法,然後通過實例檢驗學習效果,再回顧自己的情緒問題並加以自主解決。

在這節課的講授過程中,首先通過觀看一些圖片來了解自己的實際上很幸福的狀態,並懂得要掃除不愉悅的情緒。因此,接下來讓學生勇敢地自我剖析,在卡片上寫出影響自己的心情的事件,及當時的想法與心情,繼而探討解決類似事件的方法,爲避免學生此時尚不能敞開心扉解開心結,展示三個生活中常見的情景,讓學生來表演並表述合理的應對方法。對於這個環節的展示,學生還是比較積極的,但根據課堂表現來看,應該先給予學生幾分鐘的小組合作與準備的時間再來展示,而且學生多是表現事件本身,若能把正確的解決方法也表演出來會更加深學生的印象。接下來的心理疏導環節引入了埃利斯的ABC情緒理論,是爲了讓學生明白事物本身並不影響人,而是人們對事件的看法影響了人的情緒和心理,緊接着出示兩幅心理學圖片讓學生觀察圖片內容,讓學生更形象地理解看事物的角度對事件結果的影響。接下來的心理小練習,創設了一個情景,讓學生來發揮想象,面對主人公的不同心情來對其心理世界進行填充,學生們積極地發言表達了很多自己的真實想法,思維也漸漸開闊。最後鼓勵學生自我突破,重新面對之前寫下的事件,換個角度去思考並寫下此時的想法與心情,並鼓勵學生面對同個班級的同學,勇敢地說出心裏話,打開曾經的心結,做更真的好朋友。此時,多數同學都能真正的敞開心扉、面對自己,並觸動心靈最柔軟的部分,紛紛走到同學的身邊訴說曾經的種種,有的握手言和、有的溫暖擁抱、有的甚至相擁而泣。在歡快的樂曲中結束了本節課。

這一節課,給了學生一個直面內心、宣泄情緒的平臺,讓學生說出了發自內心的心裏話,並且學習了一些正規的心理評判標準,以便給自己一個生活上指導的準繩,讓自己更自信的活,更積極地活,而且獲得有意義,在學習上能夠信心百倍過好每一天,更好地爲班級體服務,健康的成長。如何上好心理健康課,怎樣上,纔算是一節好的心理課?我一直都在思考這個問題。

我發現,僅僅有知識,是不能上好一節好課的,怎樣正確合理的設計一節課的教學環節和教學過程是一門藝術,它直接關係到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效果。但我也有困惑。

一方面,我認爲視頻,活動,遊戲,心理測試,討論等等,這些形式多樣的環節固然很吸引學生,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參與進來,可是,總覺得一節課就45分鐘,而這些環節往往需要花費不少時間,就讓我覺得自己是在應付,而學生也學不到多少東西,如同在玩一樣,自己心裏委實過意不去。

另一方面,也確實,心理課更不能滿堂灌,老師一人在那講,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這樣,雖然滿足了我的傳授的慾望,證明自己確實用心備課了,而不是在應付,但是學生覺得無聊,不願意聽!

這兩者間,其實就是多重趨避衝突,各有利弊,我該作何選擇,怎樣既能完成應該的教學任務,又能讓學生從心底裏喜歡,愛上這門課,使我問心無愧,他們也能真的在輕鬆快樂的過程中,學到東西。

另外,我教的這十個班級,不同的班級有不同的學風。人有個性,班級也有班性吧,有的班級,同學很活躍,總能自己主動的提出與我課堂內容相關的問題,然後,我們展開討論,很激烈,很開心;有的班級,別提學生主動提問題了,就是我把問題拋出去後,並且給他們留出幾分鐘時間思考,然後,再問他們,有沒有誰願意站起來談一談自己的觀點的,都沒人應,真的是啓而不發啊,讓我很無語,只好自己接着再唱獨角戲,也有的班級,整體上,大家很安靜,看起來是很乖,很嚴肅,但他們內心渴望活躍的課堂氣氛,喜歡動起來的感覺。

而我的問題,就是,我受了學生的影響了,有時候光想着去適應他們班級的風格,導致我被學生帶着走了,而不是我去引導他們。比如對於很安靜的班級,就是我多講,他們聽,對於活躍的班級,才更多的採用討論的方式,激發更多同學的參與。對於活躍的班級,我會給他們放些跟講課內容相關的電影或歌曲,氣氛也會更好,而對於嚴肅的班級,我則更多的選擇循規蹈矩的講課。我覺得這一點,應該不是一個好老師的作爲,在我以後的教學生涯中,我要做好老師的引導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