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優秀教學反思最新5篇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三地理優秀教學反思最新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三地理優秀教學反思最新5篇

高三地理優秀教學反思最新5篇1

光陰飛逝,轉眼一學期已近尾聲。高三地理組在學校領導和教務處教研處的正確領導下,在全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始終堅持以"教研帶動教學"的理念,以"重實際,抓實事,求實效"爲教學工作的基本原則,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加強了教學常規管理,

認真落實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部署,要求每個教師"功夫花在備課上、力量用在課堂上、着眼點放在學生的能力提高上",全面完成了本學期的高考二輪複習教學工作。爲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更好、更有效的開展今後的教研工作,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現將本學期的教研工作總結如下:

一、備課組概況:

本備課組雖然只有兩位老師,但是一個充滿朝氣和活力的羣體,每一個成員都能在第一時間裏高質量、高效率地完各項工作, 充分體現了本組成員的水平和素質。

二、紮實推進教育教學工作,提高課堂教學藝術水平

1、重視對教情、學情的研究,增強教學的針對性。針對我校高三學生的實際,從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出發,組織開展教情、學情研究活動。全組每週確定一個集備主題,確定一名主要發言人,分組進行教育教學研究,研究學生,研究問題,最終形成共識。通過這些活動,提升了全組教師的理論認識水平。

2、大力開展聽課調研活動,互相學習,取長補短。(與高一高二合作)組織教師經常深入班級聽課,聽老教師的示範課,新教師的彙報課。組織的形式多樣,採用集體組織與個人行動相結合。通過聽課調研活動中,老教師多出主意,年輕教師虛心好學,相互學習,取長補短。

三、全面落實二輪複習教學常規,深入開展教研工作

1、加強常規管理,提高教學質量。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求本組教師嚴格遵守學校教學常規。在上課、備課、聽課、作業等方面要落實各項考覈與檢查。教案定期檢查,作業批改要求及時、準確,學生的作業訂正需有反饋。以此來規範本組教師的從教行爲,使組內教師養成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

2、全面落實教學常規,提高業務水平。

配合高中部教務處開展教學常規檢查活動,檢查全組成員的教案,通過教學常規檢查活動,進一步規範了全組教師的日常教學活動,極大地提高全組教師業務水平。

3、定期集中備課。

我組堅持定期集中備課制度,一起鑽研教材,研究教法。在備課過程中,我組教師都有一個習慣,都十分注重資料的積累,把報刊雜誌上有用的信息以剪報形式收集起來,作爲備課資料。平時,又注意瞭解學生思想動態,走近學生生活。從而使備課能緊密聯繫實際,爲達到良好教學效果奠定基礎。並重視每次課後寫好教後感,總結每次課的得失。

4、積極撰寫教學反思

鼓勵本組教師對課堂教學進行總結和反思,反思自己在教學中的成功經驗和有效做法,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並積極撰寫教學反思。要求本組教師每節課後都要有教學反思或教學札記。在總結反思中促進本組教師的專業成長。

四、存在的不足與問題

1、理論學習需要進一步加強。新課程在我校各年級全面實施,對我們的教師在備課、上課等各個教學環節提高更高的要求。這需要在新課程方面進一步的加強學習與研究,提升自身的認識水平。

2、課題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入。當前課題研究存在着認識不深,熱情不高,參與不多的狀況,缺少經費保障等問題。

五、今後工作的打算

1、加強理論學習,鼓勵學習再提高。將學習新課程、學習現代教育技術(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作爲下學期全組工作的重點之一,讓他們全面掌握新課程、現代教育技術。

2、進一步加大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積極向學校爭取外出學習培訓的機會,組織教師參加提高自己業務水平。

高三地理優秀教學反思最新5篇2

時光如梭,忙碌而充實的高三教學工作已經結束,這一個學期我擔任高三18班的地理教學工作,反思這一年來的教學工作感覺收穫很多,特別是對自己的教學教育理念等業務方面提高很多,當然也有一些不足之處,這在以後的工作當中還需要克服,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下面我就談談這一年我的一些收穫及其不足:

這一年的教學收穫:

一、重視備課上課及作業的批改。

我深知有付出就有收穫,所以我在備課中體現教師的引導,學生的主動學習過程。充分理解課後習題的作用,設計好練習。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思考。然後,放手讓學生探究,動手、動口、動眼、動腦。針對教學重、難點,選擇學生的探究結果,學生進行比較、交流、討論,從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接着,學生練習不同坡度,不同層次的題目,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發展思維。最後,儘量讓學生自己小結學到的知識以及方法。以求讓學生具備地理解題能力。

二、重視地理基礎知識的掌握。

準確、全面、靈活掌握考點基礎知識往往是最能體現學生的解題素質,缺乏必要的知識,就談不上進行一定的判斷、推理、分析、綜合。因此,能力源於基礎。高考不可能脫離知識去考能力,考題是對知識點的“抽樣”,通過能力“組裝”去解決問題。不掌握知識,便談不上能力,知識是能力的載體,離開基礎知識,能力便成了空中樓閣,拋開基礎知識,能力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因此這一年來我時刻都狠抓學生的基礎知識,以此培養其能力。

三、明確了高三三個階段複習時間的安排。

高三地理複習一般爲三個階段:第階段是按教材的順序梳理知識,形成知識網絡,這是重點,一般在第二年的三月底前完成,要“紮紮實實”,不可盲目追求進度;第二階段是專題複習,打破常規的章節,對知識進行重組,尋求聯繫,側重於能力的培養,時間爲一個月左右,專題的個數不能弄得太多;第三階段爲查漏補缺,調整心態,做好考試前的準備。

四、注重了學生心理變化的引導和幫助。

特別是文科學生對地理這一學科有一個恐懼心理,再加上高三壓力比較大,一旦處理不當會對學生產生負面影響,因此我就利用了多種途徑,使他們樹立信心,消除恐懼,如多抓學生談心,拉近

師生距離;多表揚,多鼓勵;多向學生宣傳“一個人如果記性好,理解能力比較強,勤奮一些都能把地理學好”等等這些都能讓學生樹立信心,從而消除恐懼。給學生減壓減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這一年的教學不足:

新課標要求課堂以學生爲主體,面向全體學生,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一方面我做得不好,課堂氣氛不濃,學生提問者太少;再就是小組合作學習運用得不好。

以上就是我這一年中的收穫和不足,我會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正確審視這些反思,力求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做得更好,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

高三地理優秀教學反思最新5篇3

地理對於大多數文科學生來說,是最讓人頭疼的一個學科。尤其是自然地理和區域地理成爲了高三考生的薄弱項。

反思一:反覆看地圖

就學生反饋的情況看,在區域地理複習時,對“區域位置”的判斷和“區域特點”的掌握,以及自然地理中對地球運動和大氣運動的掌握上還有所欠缺。要學好區域地理,就一定要反覆看地圖,每天都要看。這樣腦子裏就裝入了一張地圖,隨時都可以打開,並能找到你要找的確切位置。

反思二:主動去探究

在做題過程中,一定要善於思考,遇到疑難問題時隨時記錄,認真歸納、總結,自己探索出做題規律,堅持一段時間,就一定會有所收穫。現在同學們思考的時間太少,如果總是被動地去接受老師所傳授的知識,而不是主動去探究,那是達不到好的學習效果的。而對地球運動和大氣運動的學習,就要求同學們去摸透基本原理,原理都弄清楚了,各類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反思三:靈活運用所學解決問題

通過對歷屆高考地理試題的分析發現,命題人越來越注重對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的考察,考題也出得比較靈活。比如,現在能源合作備受關注,考題可能會向你提供幾條我國與中亞國家能源合作鋪設管道的設計方案,讓你選擇並說明理由。這就需要從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地形、氣候、市場保障、資源保障、生態環境等多方面進行思考,在自己腦海中形成一個框架,再加以整合、篩選,組織好自己的答案。

反思四:不一定“題海戰術”

第二輪複習要掌握重點,查漏補缺,做題要適量,做多了不見得就好。尤其是某些質量不高的題,做多了腦子容易亂。儘可能給自己留出時間理清思路。

反思五:答題別用大白話

二輪複習,對每個專題邵老師都準備了一份考題給學生,從中查找學生存在的問題。他發現,部分學生理解了知識原理,但是說不明白,答題不規範,尤其是自然地理簡答題,一些學生不用專業術語,要點也不全面,這在高考中必然失分。

舉例來說,“太陽直射北半球時,問北半球晝夜長短分佈規律”這樣一道題,學生往往只回答“晝長夜短”。正確的回答應是“北半球各地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北極圈周圍出現極晝現象。”

“北半球各地”這個詞看似沒用,其實很關鍵,是答案要點的一部分,不能缺失。

再比如,“同一經線上的兩點,A點在B點的哪個方向”這道題,回答時不能說“南方”或“北方”,正確的地理術語是“正南”或“正北”。邵老師提醒考生,在高考中,生活語言是不規範的,評卷老師可以不給分或者少給分。因此,考生在日常考試練習中,首先要構建答題思路模式,答案要點化、規範化,用學科語言答題,做到準確到位。

反思六:對於高三地理複習,建議學生加強空間概念,多角度思考問題。抓住知識點,以理解原理爲主,不要輕易追求難度。

反思七:“地圖”複習主要把握比例尺的理解和應用、方向的判定兩個知識點。“地球”則掌握時間的計算、週期的範圍界定、地球運動地理意義的理解和應用。“圈層”的重點則是地形、地質、天氣、氣候、水循環和洋流。

反思八:圖表是不變的主題

一輪複習後發現,學生基礎知識大都掌握,但是審題不嚴,歸納與綜合能力差,讀圖分析、填圖繪圖的技能不熟練,答題時不善於運用地理術語,答不到要點是目前的主要問題。

加強地理圖表的複習與訓練。地理圖表是地理高考命題中不變的主題,更是綜合測試的重要內容。除常見圖表外,區域地圖近幾年出現的新特點是考查的“小區域”範圍進一步縮小,而且出現虛擬區域地圖,這類題目,考生不需給定或判定一個具體地區,只需根據試題提供的素材和背景知識,分析所給地區的自然、人文和經濟,完成試題的解答和判讀。

反思九: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和鄉土地理。

反思十:掌握必要的答題方法。

高三地理優秀教學反思最新5篇4

經過一週左右的準備,我完滿的完成了本學期高三年公開課的教學,可以說這對我又是一次鍛鍊,我沒有浪費這次機會。它既是對我平時上課的一種昇華,同時也是我對自己教學的一種重新體驗和嘗試,雖然公開課結束了,但是它卻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回味,同時在教法和學法上,都給我留下了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對教學內容的反思

現在我們年段已經進入高考第二輪的專題複習,我這次上公開課的內容是《地球和地圖》這個專題中的有關時間計算和日期變更這一部分。有關地方時、區時、日界線等知識是中學地理學科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全國及自主命題省份高考地理考卷必考的知識點。隨着人類交往的密切,國與國之間聯繫也越來越來密切,使得該知識點在生產、生活中得以廣泛應用,因此這一部分內容成爲近幾年來高考重點考覈的內容。該類題重點考察學生的讀圖、析圖能力,知識應用及遷移能力,圖形設計新穎、設問靈活、綜合程度高,具體命題可能結合某一重大地理事件進行,往往以日照圖爲切入點,進行時間和空間上大跨度的綜合考查,突出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的考查,在平時及高三複習時應予以高度重視。

(二)對教學設計的反思

對於這節公開課我是這樣這樣進行設計的:課前用五分鐘左右把前一節課複習過的有關地圖這一部分內容用提問的形式幫助學生回顧一下,然後用三十分鐘左右以講練結合的形式講清以下四方面內容,①經線和中央經線,②0點和12點,③晨線和昏線,④時間和空間日界線等來複習本專題內容,最後留五分鐘左右讓學生進行課堂練習鞏固本節課內容。但課後發現實際教學過程與最初的教學設計並不完全一隻。細細一想,我覺得主要是這樣的原因,課前進行教學設計時忽視了對教學設計的實踐反思或者對教學實踐反思得不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對我們自己的學生基礎比較薄弱這一環節準備得不充分,因而也就難以使課前的教學設計與實際的教學過程相一致。因此在備課時除了要備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外,還要備我們這邊的學生基礎比較薄弱這一環節,積極改進自己的教和學生的學,從而優化教和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複習,從而取得最佳的第二輪專題複習效果。

(三)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結合我上的這節公開課的內容,我的教學過程是這樣進行的:

1、認識實質:時間的計算與日期的變更其實質可從四方面理解。地球自轉方向→自西向東→東早西晚(定性);地球自轉週期→1個太陽日→15°/小時(定量);日地空間關係→確定時刻→矯正時刻(定標);東西時差計算→東加西減→東早西晚(定法)。因此時間計算(包括區時計算)本質上就是地方時的計算。

2、理解概念:地方時是指因經度而不同的時刻(同線同時);區時是指各時區都以本區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爲全區共同使用的時刻(同區同時);日界線有兩條,①空間(人文)日界線:爲了避免日期的紊亂,1884年在華盛頓國際經度會議上,規定原則上以180°經線作爲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線,叫做“國際日期變更線”,簡稱“日界線”。②時間(自然)日界線即地球上地方時爲0時所在的經線。

3、掌握方法:(1)地方時。地球上的地方時以太陽作爲參照物確定,某地的太陽高度角達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時,當地的地方時爲12點,與12點相對的地方時爲0點。同一條經線上的地方時相同,不同經線的地方時不同,越往東時刻越早,即東早西晚(大早小晚),每隔15度,相差1個小時。(2)區時。時區的劃分:每隔15度劃分爲一個時區,每個時區的中央經線都是15的倍數,據此可以求出任一條經線所在的時區。特別注意零時區(中時區)和12時區的劃分。各時區都以本區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爲全區共同使用的時刻,稱爲區時,同區同時(國際標準時間,一般是指零時區的區時;美國東部時間一般是西五區的區時;西部時間一般是指西八區的區時;北京時間是指東八區的區時,即東經120度的地方時)。區時的計算:①確定經線所在的時區,並判斷兩時區的東西位置關係,東早西晚;②分析已知與未知條件,計算時區序號差及區時;③根據時區序號之差於區時之差,算出結果,認真計算,並仔細檢查。(3)日界線:性質①更日性——只要地方時所在經線和時區中央經線過這兩條日界線,都要更換日期。在鐘點上,人文日界線兩側是相同的;在時間上,自然日界線兩側是連續的;②運動性——人文日界線相對地球而言是靜止的,相對於太陽來說則是運動的(隨地球一起自西向東);自然日界線相對於地球而言是運動的(與地球自轉方向相反,向西移動),相對於太陽而言則是靜止的。

以上是本人對自己具體的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和反思,我發現這節公開課在內容上有些偏多,在力求使知識系統完整的同時,有些地方卻出現了流於形式的弊端,甚至沒有把典型例題講解透徹,課堂練習的層次也不夠,再加上本部分專題內容本來就是高中地理的一個難點,因此學生掌握起來也不是一帆風順等等,所有這些都有待於在今後的複習中不斷進行改進和提高。

(四)對課後作業的反思

在本節公開課結束後,我給學生布置了幾道近幾年的高考題作爲本節課的課外作業。通過批改,使得我及時發現了自己在課堂上教學的不足之處以及學生在複習這部分專題內容存在的問題。地理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完成新課標中規定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在進行專題複習時,除了師生在課堂上的教與學之外,目前最直接的反饋就來源於作業練習。作業練習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通過作業,不僅可以檢查課堂教學的效果,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而且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探索獲得知識的方法,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所以,我們的地理作業必須是科學的,多樣的、開放的,我們不能僅僅爲了使學生完成作業而教學,而要教給學生“對其終身發展有利的能力”,所以要側重對學生地理技能和方法進行培養。

總之在教學工作中,要多多反思,及時改正自己在教學中的缺點與不足,纔會不斷進步,不斷完善,才能使自己成爲一名真正的優秀教師。課後學校教研室領導和同行誠懇指出了我在課堂教學中存在不足之處,收穫頗多。真心感謝五中的領導,爲我們教師提供這麼好的教學平臺進行鍛鍊。今後如果還有類似的機會,我會更努力準備和積極參與,力求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

高三地理優秀教學反思最新5篇5

本課時教學效果良好,學生大多數都能快速、準確回答每一個知識點後面的問題,還有一些學生能上臺準確指出三級階梯分界線上的山脈。主要是因爲做到了如下幾方面:

(一)知識系統性、邏輯性強,環環相扣

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我是這樣組織的:相關基礎知識(地形、地勢的概念,三類地形圖、五種地形)——我國地勢總特徵——各級階梯概況(界線、主要地形區、主要地形類型)。對每一個知識點的學習,我也設置環環相扣的問題,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思考,直至得出結論。

(二)圍繞重要知識點多角度強化講解

例如:“我國地勢總特徵”的學習,從四個角度分析:1、分層設色地形圖的閱讀;2、示意圖的判斷; 3、地形剖面圖的驗證;4、對應的選擇題練習。通過四次強化,學生在課堂上就對我國的地勢總特徵掌握牢固了。

(三)講究教學技巧,激發學生興趣

1、由近及遠

例如:本課導入,我以鎮江的地形地勢爲材料背景,用語文題目的形式讓學生思考回答,從而讓學生悟出了地勢、地形的概念區別。

2、化難爲易

例如,“地形剖面圖”的閱讀,我首先利用多媒體介紹了剖面圖的繪製,其次教學生在分層設色圖上繪製32°緯線,然後讓學生對照分層設色圖填上剖面圖中括號裏的地理事物名稱,並判讀海拔高度,最後才得出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佈這一結論。

又如:“我國各級階梯的主要地形類型”的學習,我先讓學生分階梯找出這一階梯的主要地形區,再讓學生歸納主要地形類型;在找主要地形區時,又利用標字母的方式讓學生一一對應着找。這樣,學生就很快找出來了,也就很容易歸納出各級階梯的主要地形類型。

3、細化知識點

例如:“我國地勢總特徵”的學習,我細化爲2點: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佈;又如:“我國各級階梯的概況”的學習,我細化爲3個知識點:界線(位於階梯分界線的主要山脈名稱)、平均海拔、主要地形類型和地形區。

(四)注重學生參與,指導到位

爲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思考,我採用了“學案”的授課方式。在啓發引導的過程中,學生一邊思考,一邊動筆寫下答案,便於形成連貫的思維,得出結論。採用“學案”,也有利於提高教學效率。

(五) 得到的啓示

教學要目標明確,思路清晰,緊扣重點,落實知識點,激發學生參與教學的熱情和探究問題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