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島》教學反思(精選5篇)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島》教學反思(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島》教學反思(精選5篇)

《小島》教學反思 篇1

《小島》講述的是一位將軍在視察自己管轄的小島駐軍時的所見所聞、所作所爲,反映了小島戰士雖然生活艱苦,但他們具有熱愛海島,熱愛祖國的赤子之心,表現了將軍關心戰士疾苦,與士兵平等的高尚品質。

本課按事情發展順序展開故事情節。全文以戰士“以島爲家”爲主線,字裏行間洋溢着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具有較強的教育意義,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情感訓練的好文章。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複雜性活動。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抓住以下幾點指導學生感悟文本,努力達成高效課堂。

一、給學生質疑問難的契機,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上課伊始,我先營造問題情境,讓學生質疑,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發問,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求知慾望的不斷提升和思維習慣的不斷養成。《論語》中共有117個問題,其中109個是弟子問孔子的,7個是弟子互問的,只有1個是孔子問學生的。這對我們應有所啓發。學生學習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問題。因爲這種發現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超越知識和技能,走向智慧與鮮活。

二、給學生自主學習的契機,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注重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是關係到學生能否自主學習的關鍵。

第一,教法服從學法。自主學習要求教師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上,教師的一切行爲都應爲學生的學服務,從學生的學習角度來設計教學方法,這是向學生傳授學法的最好形式。從學生學會一篇課文的角度來設計教路,每個程序中,既有要達到的目標,又有達到這個目標的方法。教學中,學生按這樣的順序由淺入深地學習,逐步達到學懂學會。久而久之,經過反覆訓練,這種教法逐漸會轉化爲學生的學法。

第二,練習緊扣學法。學生有了學習方法,還應轉化爲能力,教師要爲學生創設不同的情境,設計多種變式練習,促進學生將學到的知識轉化爲技能。

三、給學生揣摩作者寫作方法的契機,培養學生的習作能力

教學時,我引導學生緊緊抓住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外貌描寫、心理描寫等感悟文本語言。如,語言描寫:“戰士們有蔬菜吃嗎?”“走,去看他們吃什麼!”“我給大家分菜,每人一筷子。”動作描寫:將軍重重地放下筷子。將軍把手中的菜倒進湯裏……把菜湯舀到戰士們的碗裏。外貌描寫:“喉嚨哽了一下”。將軍凝視着那片綠色。心理描寫:將軍留宿小島瞭解戰士的生活;將軍準備推廣這種種菜方法,讓這一帶守島部隊都吃上新鮮蔬菜。學生從這些描寫中讀懂了將軍是一個關心戰士,與士兵平等的人。

四、給學生主動探索的契機,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創新能力是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產生的。教師如果擔心學生不會學習,如果總是不敢放手讓學生學習,學生怎麼能學會學習?教師要敢於放手,善於放手,“抱着的孩子永遠不會走”,要相信學生的能力,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實際問題。

五、給學生合作交流的契機,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只有在合作學習中才能學會合作。教師要給學生設計合作學習的問題,創造合作學習的機會。

總之,在本課教學中,我努力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留意課文中的細節,把握課文內容,體會文本情感,以讀爲主,在讀中理解感悟,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小島》教學反思 篇2

一、開門見山,導入新課

深入學習課文,知道星魚是造成南太平洋上有些小島神祕失蹤的罪魁禍首,感受大千世界的奇妙,受到科普教育。

知道星魚是造成南太平洋上有些小島神祕失蹤的罪魁禍首,感受大千世界的奇妙,受到科普教育。

1、今天我們學習第30課,請仔細看我板書課題。

提示:蹤(左右結構,指人或動物走過留下的`腳印,所以是“足字旁”)

謎(左右結構,“言字旁”不要寬,注意“走之兒”起筆低於兩邊)

2、請你把課題工工整整寫在學習單上。

二、學習字詞,瞭解設問

1、課文是作者用文字和我們進行的無聲交流,若想讀懂,必須先讀正確、通順。請自由朗讀課文,不熟悉的字註上拼音。

學生讀文,教師巡視。

2、課前我們都做了預習,課上又讀了一遍課文,相信大家一定把字詞都記住了。翻開P136,拼讀生字和認讀字,邊讀邊回憶這些字在課文中出現的位置。

3、我們一起來看字詞。出示:

(1)證據直徑飛碟口糧胃口咬斷漂離

(“口糧”意思——願指軍隊中按人發給的糧食,後來泛指每個人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糧食)

(2)罪魁禍首——理解“魁”在詞語中的意思

積累詞語(二四位置是同義詞):千辛萬苦日積月累改頭換面

興國安邦胡言亂語見多識廣

(3)棘皮腕足攫取噬食拍攝

《小島》教學反思 篇3

新教材需要新教法,除了教學思想的更新,體現教師鮮明的個人風格,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更爲必要。通過連續四年的新教材教學實踐我感到拓寬視野,放開手腳,不拘泥教材和教參教案,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同時從小處着手,把握學生脈膊,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身特點的個性學習方式,是切實提高學生語文的整體素養的唯一途徑。因此,在教學《神祕的小島》的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做一些嘗試並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一、讀懂教材,重視語言積累

語文教學,應該把着重對課文內容的講解、分析作爲教學的主要任務轉化到對教材的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上來,只有這樣語文才能真正姓“語”。《神祕的小島》是一篇科學性的文章,全文共五小節:第一小節引出下文,二、三、四小節描述小島忽現忽隱的現象,第五小節則是小島忽現忽隱的原因。備課時,我還注重尋找這五小節的語言特色:一、二小節描寫細緻,語言生動;三、四語言平實,通俗易懂;第五小節語言嚴謹,科學性強。我覺得如果按照常規上法,很容易把這堂語文課上成科常課。所以只有根據教材的語言特色引導學生積累語言,感悟語言才能算是一堂真正的語文課。反覆研讀,我把本課語言積累的重頭放在第一和第二小節。第一小節是一句描寫大海的擬人句,通過對不同情況下海面的觀察,幫助學生積累了描寫大海的好詞和好句。第二小節對海面沸騰後的情節描寫十分細緻生動,尤其是描寫汽雲的一句比喻句,藉助學以致用的環節幫助學生積累運用。後幾節的語言積累則反映在關於小島的一份調查報告中。

二、採用不同的方法,合理處理教材

“語文的使用是一種技能。一種習慣,只有通過正確的模仿和反覆的實踐才能養成。”遵循學生語言能力發展的規律,我採用各種手段、形式在教學中設計專門的語言學習的教學環節,引導學生更自覺地關注語言、親近語言,感受語言。對於第一小節的語言積累和運用,我採用從詞到句,從句到段的方式。學生通過對畫面的直觀感受,自然而然地聯想到相關的詞語,隨後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以擬人的方式說說見到的畫面,再引導學生運用兩組關聯詞將三句描寫大海的擬人句串聯成段。這樣有坡度的積累、運用學生學得輕鬆而有興趣。課文有三小節描述的是小島忽現忽隱的現象。我先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找到令人感到神祕的語句並說出自己的觀點,而後又採用引讀的方法幫助學生再次感知並理解“忽現忽隱”的造詞方式及含義,整個過程顯得水到渠成。

按照自己的想法,我順利地完成了自己預設的教學目標,十分有幸,課後我又得到了袁老師的指教。袁老師指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教學速度、難度的調控,直接影響到教學效率的高低。反思袁老師的話,我感到在我的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其中有兩點深刻的體會:

一、教學內容要根據課堂的容量進行取捨。

本次教學中雖然我對教材的理解是透徹的,對教材的把握是正確的,但對知識點的設計太面面俱到,以致於教學時間不足而使有些教學環節細節處理得不夠細緻,一如蜻蜓點水。因此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應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削枝強幹,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語感的培養,強化閱讀與表達能力的培養。

二、教學活動的開展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在教學設計的過程,我能夠有意識地去預設學生在課堂中的反映,但在有些環節的處理上預設有些想當然,設計的坡度太高,適應了一些領悟能力好的學生,而沒有照顧到所有的學生。如:在第五小節的教學中,我過高地預測了學生的能力,在語言積累的過程中跳過了以讀感悟的環節,在沒有透徹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直接運用,就出現了一些能力稍差的學生跟不上的情況。因此,我在研讀教材時,還要遵循“心存教學,深入淺出”的思維轉換模式,使自己的教學預設更具針對性和科學性,進而選擇合適的教學設計方案來實施教學。

通過《神祕的小島》的教學讓我更深切的體會到“細節決定成敗”,而成功地處理細節惟有鑽研再鑽研!

《小島》教學反思 篇4

新《綱要》明確指出: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會遊動的小島這則故事很好的利用圖片前後變動的特點,讓幼兒靈活的掌握閱讀圖片的方法和根據圖片講述故事的能力。此活動我還利用了PPT教學給幼兒充分的時間、空間,通過自讀、共讀、同伴讀等方式讓幼兒進行圖片的閱讀,在講述與傾聽中感受運用語言的快樂。

活動開始部分把似龜似島的畫面展示出來,設置懸念,誘發了幼兒講述的積極性,引導幼兒有興趣的描述故事情節。他們很聰明,一下子就看出來這個像小島一樣的是一隻烏龜。繼續讓幼兒看圖片,他們根據畫面的不同大膽地創編故事情境,而且每個小朋友創編的都不一樣,一個比一個的情節生動有趣。

活動最後部分,把打亂次序的圖片一一擺放出來,讓幼兒根據重組的圖片編一個新的故事,他們的積極性很高,能夠與同伴之間互動交流。

本次活動的氛圍非常濃郁,孩子們也很感興趣,能夠大膽地進行創編、講述。就是一開始的像小島一樣的烏龜太明顯了,他們一下子猜出來了,導致接下來的部分沒有太大的神祕感。但是孩子們在活動中積極性很高,能夠輕鬆地講述故事。

《小島》教學反思 篇5

(一)由題目導入。

由猜謎語進入主題,謎底是字典,讓學生利用字典瞭解“謎”字含義,其目的在於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同時養成遇到問題查字典的好習慣。

(二)發出疑問。

面對這樣一個題目,你能對其產生什麼疑問?其目的在於培養孩子多問“問什麼”的習慣,同時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循序漸進的解決問題。

(三)深入學習課文。

對於課文的學習,重在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體會兩種解釋的真實性。重點體會星魚是怎樣把小島在一夜之間吞噬掉的。讓孩子自己提問,自己在書中尋找答案,極大地鍛鍊了孩子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同時通過對星魚描寫,讓孩子在讀中感悟小島失蹤的真實原因,自主判別小島失蹤的真正原因。進而提高孩子們的自主分析能力。

(四)資料交流。

給學生們展示一些有關於星魚的相關資料,有助於孩子們理解星魚對珊瑚礁小島的吞噬作用,以便更好的理解課文。

(五)文章結構構成。

引導學生初步瞭解設問的基本用法和作用,試着在作文中用到這樣的句子。

中年級正是培養默讀課文,思考問題的重要時期,所以在學習課文中多次安排了學生帶着問題默讀思考,培養了學生的默讀能力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通過對課堂情況的瞭解,張迎老師,劉淑娟老師和指導教師白立榮老師給我提出了幾點不足之處,爲我今後的工作又撒謊哦請了一些障礙,在此對他們表示強烈的感謝。

(1)對課文默讀的很充分,但是缺少必要的朗讀指導和學生之間的朗讀評價。如第六自然段,學生通過聽老師讀、自己讀、同桌互讀等方式感受星魚的樣子,纔有助於理解星魚吃到小島的事實,如果再讓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讀一讀可能效果會更好。

(2)對於設問的作用解釋的有些過於深化,不利於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理解。

(3)評價學生時語言顯得平淡,激勵程度不夠,應該加強評價語言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4)板書還需要注意書寫楷體,給學生一個好的示範作用。

同時再次感謝杜春雷老師和張迎老師對我教學計劃做出的指點和修改。相信今後我會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