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醜小鴨》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

《醜小鴨》這本書寫了一隻天鵝蛋在鴨羣中破殼後,因相貌怪異,讓同類鄙棄,歷經千辛萬苦、重重磨難之後長成了白天鵝。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醜小鴨》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歡迎大家參考!

關於《醜小鴨》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

《醜小鴨》的教學反思 篇1

這是根據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醜小鴨》改寫的一篇童話。距今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可是,人們依然對這個作品愛不釋手。醜小鴨那種不屈不折的精神,影響着我們每一代人,給予了人們太多的人生感悟。

文中塑造了一個豐滿的童話形象:面對艱難曲折的生活環境和前程,他仍然一心一意地追求美好的理想。出世以後,他就被人看不起,哥哥、姐姐咬,公雞啄,養鴨的小姑娘也討厭他,除了鴨媽媽,誰都欺負他。可憐的醜小鴨,只能離家出走,但仍然擺脫不了小鳥譏笑、獵狗追趕的厄運。儘管遭遇如此淒涼,但他仍然沒有忘記對美麗的深情嚮往。誰能想到,原來他不是醜小鴨,竟是一隻美麗的白天鵝。它給我們很多啓迪:面對不幸的境遇,要有信心;今天的“醜小鴨”,也許明天就能變成白天鵝;“醜小鴨”不該受到歧視,他有着與白天鵝一樣的愛美之心。在教學時我注意以下幾點:

一、創設平臺,充分“會文”

首先把着力點放到疏通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渠道上。教師引領學生親歷閱讀過程,傾聽文本的聲音,觸摸作者的心靈,充分地去讀書,去發現,走進文本的言語深處。學生不是單方面地吸收文本所負載的信息,而是潛心地構成了閱讀主體意識與文本意義之間互相交流、雙向互動的過程。如在教學中創設情境:如果你的夥伴也欺負你,你會怎麼想?以真實情感帶動閱讀,真正地拔動了自己的心絃。

如在學生感受醜小鴨的悲慘生活處,創設情境,鋪陳醜小鴨可能會遇到的種種挫折和磨難,讓學生的心與醜小鴨的命運緊緊地相連。

二、個性解讀,多元感悟

正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由於學生興趣愛好不同,思維情感活動各異,知識經驗深淺不一,我們應當允許學生對同一文章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描述和說明;對同一事物的觀察有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對同一情境的刺激有不同的反映和表現。只有這樣,語文學習的過程才能成爲學生展現個性、表現個性、培養個性和塑造個性的過程。

新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的行爲。”學生進入文本,與作者、人物進行深層的對話,對文本內容作出個性化創造性的反應,在角色體驗中,完成對文本的理解、內化、批判過程。在這過程中,學生自行發現,自行創造,自行建構文本的意義,自行建構屬於自己的文化,個性得以張揚,情感得以釋放,心靈得以淨化,人格得以完善,生命的價值得以提升,爲終生的發展打下精神的底子。這樣,文本的意義與學生的生命不可分割,共同存在。而本課中的教師角色,是引導者,是鼓勵者。始終尊重學生不同的情感體驗和獨特的思維方式,鼓勵學生成爲熱情的、獨立的、反思的閱讀者。

《醜小鴨》的教學反思 篇2

從選課至今,我閱讀了《安徒生童話故事》。查閱了安徒生及醜小鴨原譯文等大量資料。經過一遍遍地備課、磨課,直到最後定稿。我經歷了人生中最難忘的一次挑戰,如今塵埃落定,細細咀嚼所經歷的每一個細節,我想我應做好的是“三思而後行”思得、思失、思改。

回顧課堂教學,目標簡明,內容簡約,引領學生輕鬆愉快的學習語文。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後,我以天鵝的美來凸顯醜小鴨的醜,從而引出醜小鴨從醜到美,你信嗎?醜小鴨相信嗎?讓學生帶着質疑,走進課文,帶着問題讀書,是最好的學習方法。從而重點品讀醜小鴨的悲憐遭遇。在品讀的過程中,我先讓學生默讀,畫出醜小鴨不幸遭遇的句子。然後從醜小鴨在家裏,在外面的兩方面體會悲慘遭遇,採用了逐層的引導,學生品味醜小鴨在家究竟有多麼孤單,並通過換位體驗(如果你就是醜小鴨,你心裏會想些什麼?)以及多種方式(試讀、課件助讀、指名讀、範讀等)的感情朗讀,激起學生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產生強烈的感情共鳴,自發爲小鴨的所悲、所痛、所想在這方面我處理的在方式、方法上較好。

而再講外面的世界時,我實施整體觀引導下的細節學習策略,讓學生在廣闊的想象空間中,去體驗醜小鴨的悲慘生活,學生沉浸其中,一次次因爲醜小鴨的苦難卻頑強而情動辭發。我自認爲,對文章的支點——找的解讀與詩性的挖掘成爲課堂的一大亮點,這樣的文本對話,使課堂充滿靈性,彰顯活力,豐富了學生的語言味覺,提升了語言的敏感度,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品味醜小鴨在外生活的孤獨,悲傷與苦痛。我通過精闢的課件地展示,讓人震撼地擴充資料。讓學生初步感知醜小鴨依然那樣的熱愛生命,但還是脫離不了一切現實所帶來的遭遇,進而體驗醜小鴨的莫大不幸及其孤單,我認爲這些環節處理得較到位。語文課就該成爲讀書課,讀是語文的生命。“簡簡單單教語文”的理念永遠不會過時,所謂簡單的方法,無非就是引導學生大量地閱讀課文,把課堂裏有限的時間,儘量可能的用於讀的訓練,爲了把時間讓位給讀,我捨得花時間,當我捧讀文本的時候,我浮想聯翩,我覺得孩子們充盈童真、童趣的心裏,更會產生許多驚異的想法,所以本堂課,我就讓學生有感情朗讀爲主,在朗讀的過程中,也不失方法指導,這是我授課最成功的一面,也是我最大的收穫。

回顧課堂教學,也留下了很多的遺憾,總想課堂的每個環節都展現得更爲完美,所以在時間的把握上,稍顯拖沓。若各個環節能在緊湊一些,課堂將更爲完美。也許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大賽,過於緊張,結尾寫字的教學處理的不是很到位,在評價語言的使用上有待進一步提高,教育機智更需調控、錘鍊。但我覺得,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總會經歷困難,甚至失敗。然而“吃一塹,長一智”,我會在遺憾中反思,教學水平將會在不斷糾正差錯中得到迅速提高,纔會使自己的教學藝術日趨成熟。

簡單是一種境界,如何憑藉簡明的教學目標,簡約的寫字內容,簡單的教學方法,來實現省時高效的教學理念,將是我不懈的追求!

《醜小鴨》的教學反思 篇3

《醜小鴨》是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學生對這篇童話很感興趣,引發了他們很多方面的思考。在教學中,學生的發言,遠遠超出了我預想的範圍。於是我開始思考,如何應對教學中的“變”。

一、教學設計因學生的提問而“變”。

在教學《醜小鴨》這課時,我是用課前看有關醜小鴨故事的方式激趣導入新課的。故事講到一半時,我對學生說:“我們要上課了,故事只能看到這了,你還想了解醜小鴨的哪些事?”在上課前我也曾設想過學生會提哪些問題,比如醜小鴨以後的命運會如何?後來大家喜歡醜小鴨了嗎?可學生提的問題和我原來設想的完全不同。他們有的說“想知道醜小鴨爲什麼這麼醜?”有的說“醜小鴨爲什麼會變成白天鵝呀?”有的說“醜小鴨會找到他的天鵝媽媽嗎?”還有的說“天鵝蛋爲什麼會跑到鴨媽媽那?”顯然,學生提出的這些問題,就是他們學習課文的興趣所在,如果不理會他們的問題,依舊按照老師設計的教學思路走,就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也會使提問環節形同虛設,肯定不會收到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在教學中必須及時調整教學設計,把學生的問題巧妙的融合到預定的教學設計中。我設計的教學思路是請學生談談通過讀課文,都瞭解了醜小鴨的哪些事,讓學生以讀悟情。當學生說到知道醜小鴨長得很醜時,我就適時將問題推出,問:“醜小鴨爲什麼這麼醜哇?”學生說他的樣子醜,和別的鴨子不一樣,和鴨子比,他個又大,嘴又扁,羽毛還是灰色的。難怪哥哥姐姐欺負他,公雞啄他。還有的說,他根本不是鴨子,是隻小天鵝。這時我又順勢引出課前的問題“醜小鴨顯然不是隻鴨子,那天鵝蛋爲什麼會跑到鴨媽媽那裏?”這兩個問題都是學生提出的,所以他們特別感興趣,思維活躍,發言積極。有的同學說,是天鵝媽媽粗心,把蛋下在了鴨窩裏;有的同學說,是鴨媽媽好心幫天鵝媽媽孵蛋;還有的同學說,是因爲天鵝媽媽要到南方去過冬,來不及照顧小天鵝了。我肯定了學生的說法,告訴他們,天鵝是一種候鳥,和大雁一樣每到秋天都要到南方過冬,他們都是集體一起活動的,天鵝媽媽必須和隊伍一起走,不能掉隊,也許就這樣留下了這個天鵝蛋。這樣,不但使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還向學生潛移默化的滲透了個人要服從集體的意識。以學生爲主體,適時的改變教學思路,也增強了教師自身的駕馭課堂,駕馭教材的能力和應變能力,這個“變”,“變”得有價值。

二、教學設計因新生成的教學資源而“變”。

由於都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所以學生的思維活躍,思路開闊,產生了許多新的教學資源。比如,當講到離家出走後的醜小鴨,仍然受欺負,小鳥譏笑他,獵狗追趕他時,一個學生提出:“我認爲獵狗爲什麼無緣無故追趕醜小鴨呢?”這時一個學生說:“獵狗有他自己的生存地盤,當別人闖進他的領地,他就會把那個動物趕出去!”這時我肯定了他的說法,並告訴學生動物在大自然中都有他自己的生存法則,羣體生活是他們保全生命的唯一方式。一旦離開他生存的領域,離開他的夥伴,就會有生命危險。這樣學生不但瞭解了醜小鴨離家後生活的艱難,還對大自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儘管這只是課堂上偶然生成的教學資源,教師稍加點撥,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又何樂而不爲呢?

三、教學設計因教學效果而“變”。

在《醜小鴨》的教學設計中,我設計了一個擴展的環節。在學生充分理解了課文內容後,我用優美的語言引導學生回味全文:“醜小鴨來到世界上,除了鴨媽媽誰都欺負他。他離家出走想尋找屬於自己的世界,沒想到外面的世界,更加冷酷,他只好一個人悄悄的過日子。困境讓他變得越來越堅強,終於,他熬過來了,在第二年春天,變成了一隻美麗的白天鵝!”這時我請學生推薦一名同學,朗讀全文。然後,我提問學生:“你們現在一定有很多話要說吧!你想說給誰聽?醜小鴨?鴨媽媽?他的哥哥姐姐?養鴨的小姑娘?小鳥?獵狗?還是農夫?”可是,這時教學時間已到。我想,學生已經進入了課文的情景,如果在這一時刻就用優美的語言結束本節課的教學,效果也許會更好。

所以,我臨時改變了原來的設計,用這樣一段話結尾:“醜小鴨經歷了種種磨難,終於變成了一隻美麗的白天鵝。我想他的爸爸媽媽也一定會從南方飛回來與他團聚。幸福的新生活纔剛剛開始,讓我們爲他祝福吧!”結束語突出了人文關懷,爲醜小鴨的經歷設計了一個幸福的結局,又回答了學生課前的問題“醜小鴨會找到他的天鵝媽媽嗎?”,意境回味無窮,深深觸動了孩子小小的心靈,受到了美的教育,使他們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望。這個“變”,一舉數得,“變”得妙!

我想,應用教學機智,靈活的應對教學中的“變”,更有利於學生主動的學習,更有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學中求“變”,教中求“變”,將是我們不斷追求的目標。

《醜小鴨》的教學反思 篇4

課前分析: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富有情感。過分理性的分析,只會有損於文章的整體美感,兒童也難以接受。教學中應關注生本生成,讓學生充分朗讀和吸收。因此,我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引導他們自主閱讀,展開想象,體會文章的情感,讓他們聲情並茂地朗讀,讓他們純真的心靈與“醜小鴨”的心靈產生共鳴,從而感悟到文章的主旨,初步體驗到人生的真諦。

於是,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學習課文,培養學生觀察、想象及語言的能力。

3、通過醜小鴨的故事,培養學生從小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和正確面對困難的思想行爲。

目標確定後,教學過程該如何實施?《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於是,我以“整合文本,走進文本,凸顯生本對話”爲目標,對教學作了細緻的設計,在學習語言,感悟形象,品味人生三位一體中,努力探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視界融合。

接着,我確定瞭如下教學思路,自我感覺達到了教學目標。

一、利用了多種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生本生成。

美國當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在《教育過程》一書中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感興趣。”

小學低年級學生對直觀形象的圖畫比較感興趣,在教學前,我搜索了一些與課文內容配套的圖片,刺激了學生感官,激發了學習興趣。

描寫醜小鴨生活得很不好的句子有四處,如果單一的一種形式進行學習,必然會導致學生厭學,學而無味。於是,我運用了看圖、表演、想象、對比句子、設置情境等學習形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引領學生一步步體會醜小鴨的悲慘遭遇,讓他們的心靈與醜小鴨的心靈產生共鳴,觸發學生的同情心,激發學習興趣。

“讀”是語文學習的根本途徑,它應該成爲課堂的主題活動。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始終牢牢把握住讓“學生進行各種各樣的讀”這條主線組織教學,如個別讀、範讀、男女生讀、帶動作讀,給予學生讀的時間和空間,並藉助一定的方法,激發學生閱讀的慾望。

二、在感悟文本時,體現了教學中的生本生成。

交流彙報,這是課堂上主要的教學環節。

在課堂教學中,我儘量做到順着學生的思路進行教學,以最大限度體現生本。在品讀感悟醜小鴨的可憐時,我讓學生默讀課文3到6自然段,畫出自己認爲醜小鴨生活得不好的句子。根據他們的回答,進行學習,以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第七自然段的學習時,我讓學生自由地讀第七段。劃出你喜歡的句子,想想爲什麼喜歡?很快學生找出了自己喜歡的句子,在老師的點撥下,並能說出自己爲什麼喜歡,使有感情地朗讀水到渠成。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能力不可能一步到位地發揮出來,不可能按照教師的思路一步到位地提高。這就需要老師的點撥、指導。在表演養鴨的小姑娘時,學生遇到一定的難度。第一個學生雖然語言到位,可語氣太溫柔,不能體現養鴨的小姑娘的討厭之情。通過評一評,第二個學生有進步,語氣、語言都能做到兇狠,但卻嬉皮笑臉。經過同學們的評論及老師的點撥後,第三個同學終於不負衆望,表現出了養鴨小姑娘的兇狠。我的理解,這就是生成。

在學生學習第七自然段時,畢國鍵很快找出了第一句,可是讓他說說爲什麼喜歡,他有些困難。在老師的鼓勵下,他說出了因爲醜小鴨變成了天鵝。很明顯,喜歡這一句的原因並不是真正因爲這一點。如何讓學生理清自己的思路?我順勢點撥:“你很喜歡天鵝。對嗎?”然後追問:“爲什麼喜歡天鵝?”果然,畢國鍵回答說:“因爲天鵝很美麗。”恰好正中我的下懷。緊接着,找出描寫天鵝美的詞句,及有感情地朗讀就不在話下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提高。在這裏,我也把他理解爲生成。不知這種理解是否正確。請大家一會兒幫我批評指正。

三、在培養學生朗讀、想象及語言能力時,落實生本生成。

教學時,儘量創設情境,讓學生與文本對話,走進醜小鴨的心靈,產生心靈的震撼。

在指導朗讀教學時,有一定的側重點。我把重點定在第一處上,通過看圖觀察、說話,讓學生走進文本,體會醜小鴨的可憐;接着通過教師配樂範讀課文,奠定感情基調,爲後面的三處朗讀奠定基礎。

想象是人的一種特殊的心理活動,沒有想象就沒有創造,沒有想象就沒有創新,每個孩子是一個鮮活的個體,他們內心世界是豐富多彩的,生動有趣的,充滿着想象和童趣。教學時,我創造了想象的空間,培養了學生思維和表達能力。如,小鳥會怎樣譏笑醜小鴨?晚上出來找吃的,會遇到什麼危險?你見到故事中的角色會說些什麼?給學生創造了想象的空間,讓孩子展開了想象的翅膀,盡情地發揮了自己的創造力。

重視語言能力的培養

語文課程標準再三強調語文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要引導學生加強語言積累、加強感悟。例如:在學習第三、四自然段中,我抓住“欺負、討厭、孤單、譏笑”等詞語重點理解,通過學生想象,他們更能深刻感受到醜小鴨所遭遇的悲慘命運。在學習第五、六自然段時,我讓學生着重體會“羨慕、凍僵”等詞,並用“羨慕”說話。學生在積累這些詞語的同時,發展了學生的語言,也能更好地把握課文內容,爲課文的感情朗讀,爲今後的作文都做了很好的鋪墊。

在學習“醜小鴨來到樹林裏,小鳥譏笑他,獵狗追趕他。他白天只好躲起來,到了晚上纔敢出來找吃的。”時,小鳥譏笑他,獵狗追趕他,孩子們很容易就能感受到醜小鴨的可憐。爲了更好地體會這一點,我隨後追問:“晚上出來找吃的,會遇到哪些困難?”有的說:“看不見路,會摔跤。”有的說:“會被獵人抓去。”學生能更深入地體會醜小鴨的可憐。

四、利用板書,輔助生成。

板書醒目、有提綱挈領的作用。

板書是教師備課過程中構思的藝術結晶,是學生感知信息的視覺渠道。可以幫助學生明確知識結構,正確把握知識內部的各種聯繫。我設計的這個板書具有童話特點,用生動、形象的圖片結合簡潔的文字,直觀表達出文本的感情和內涵。另外,旁邊的輔助板書,也起到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作用。

課堂上孩子們表現很好,但也有個別同學未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可能是公開課,有些害怕,心理承受能力還需加強。

《醜小鴨》的教學反思 篇5

《醜小鴨》這篇童話故事有自傳色彩:一隻又大又醜的小鴨子,一出生就面對着衆人的嘲弄和岐視,而且媽媽也嫌棄他,希望他走遠些。但是在經歷過種種挫折和打擊以後,他終於變成了一隻美麗的天鵝。在這篇童話中,醜小鴨最突出的特點是對美的嚮往和不懈的追求,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以及深刻的思想啓示——只要努力進取、不懈追求,即使身處逆境,也終能實現自己的理想。這是一篇幫助學生立志的文章。因此,在教學時,除了使學生熟悉課文,抓住課文中寫得極美的句子外,還要讓學生在瞭解故事情節的基礎上,重點理解醜小鴨對自己遭遇的態度以及他所做的努力,理解童話的思想意義。因此我的教學思路是:閱讀──理解──提升──擴展閱讀──寫讀後感悟。

我在教學中有幾點做得較成功,現在總結一下:

1、充分利用了網絡資源和多媒體設施:

首先,我在導入的時候用了一段動畫,和課文的內容差不多完全相同,一下就把學生們帶入了醜小鴨的情境中,激發了學生們學習的熱情,他們爲醜小鴨悲慘的遭遇表示了同情,爲醜小鴨變成了美麗、高貴的白天鵝而欣喜。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們讀課文的熱情空前高漲。很快進入了情境。然後,在分析課文的時候,我又藉助課件,把醜小鴨各個階段的遭遇分解開了,學生們根據他在各個階段的表現,更能理解課文內容了。

2、變“教教材”爲“用教材教”。把課文作爲提高朗讀能力和品析詞句的一個範例。

教學中,我更爲關注的不是教材本身蘊含的知識目標,而是追求獲取知識的過程,學生在主動參與中獲得發展。當然,教學中還存在着不足。經過反思,我認爲應在以下幾方面努力:

1、語文教學應以讀爲本,鼓勵評價:

引導學生在讀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悟出感情,在讀中品詞析句,進行語言訓練,並且讓學生在評價中自悟自得,使學生感受到讀書的樂趣。我覺得這點做得還不夠,給學生讀課文的時間還是太少。應多給學生時間,讓學生理解、感悟。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由於學生興趣愛好不同,思維情感活動各異,知識經驗深淺不一,對同一問題就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對同一事物的觀察就有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對同一個情境下的刺激也就有不同的反映和表現。對於這些,教師都要恰當地給予肯定,語文學習的過程才能成爲學生展現個性、表現個性、培養個性和塑造個性的過程。個性閱讀的意義就在於: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傾聽不同的聲音,見識各種各樣的觀念。

2、應激發想象,鼓勵創新:

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較深理解的基礎上,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對課文進行加工,變成課本劇來表演。在學生參與教學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點我做得還很不夠。